人和吞食者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14342710
作者:刘慈欣

内容概要

刘慈欣,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被公认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9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长篇代表作《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书籍目录

赡养人类( 本文荣获第十七届银河奖)
地球大炮( 本文荣获第十五届银河奖)
人和吞食者( 本文荣获第十四届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中国太阳( 本文荣获第十四届银河奖)
全频带阻塞干扰( 本文荣获第十三届银河奖)
流浪地球( 本文荣获第十二届银河奖特等奖)
带上她的眼睛( 本文荣获第十一届银河奖一等奖)
命运
赡养上帝( 本文荣获首届柔石小说奖短篇小说金奖)
太原诅咒(刘慈欣“客串演出”的唯一一篇小说)
2018 年
鲸歌( 本文是刘慈欣首次在《科幻世界》发表的两篇作品之一,
另一篇是本书最后一篇《微观尽头》)
微观尽头( 本文是刘慈欣首次在《科幻世界》发表的两篇作品之一,另一篇是《鲸歌》)

作者简介

《人和吞食者》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合集,所选作品,代表了刘慈欣中短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其中8篇为获奖文章。别有意义的是,刘慈欣首次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的两篇小说,均被选入,这是他成为中国科幻写作领军人物的开端,也很具有代表性。本书为刘慈欣2015年8月获得“雨果奖”后首次集结,原稿呈现,很有纪念意义。


 人和吞食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觉得一位好的科幻小说家,不是站在现在展望炫目的未来,而是以一个未来人的视角,站在一百年或几百年后,回顾我们的历史,评判我们的现在。中外科幻书籍看了也不少,感觉科幻小说家,对于未来似乎总有一种悲观态度。比如《星战》《独立日》这样的高科技战争不断地争斗和毁灭,或者动画片《机器人瓦力》里,垃圾铺满地球的画面,人类生活在飞船乌托邦的假象里,都强烈地表现出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刘慈欣的作品一样充满着对未来的忧心忡忡。这部银河奖获奖的中短篇合集《人和吞食者》,第一篇《赡养人类》就是描述了人类因贫富分化,资源枯竭,物质浪费,道德丧失,这就是最后所尝到的恶果。至于外星殖民的侵入,好像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和起因,作为铺垫来的。这也提醒我们,真正需要正视的是我们目前所忽视的因由,以免将来造成可怕的未来。这部小说集集合了刘慈欣十三个科幻小说中短篇,其中有七篇是银河奖得奖篇幅。银河奖是中国唯一的科幻小说奖项,最初是由1986年《科学文艺》(现在的《科幻世界》)和《智慧树》合办的,后来因为《智慧树》停刊,而变成《科幻世界》独办。刘慈欣、何宏伟和王晋康应该是这个奖项的三剑客,包揽了几乎所有大奖。刘慈欣因《三体1》在世界著名的雨果奖评奖中拿到奖杯,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同时也得到科幻界认可,不得不让人惊叹,这将是中国科幻界一次重大的转折!刘慈欣的小说,规模大气,科技知识基础浑厚,想象力丰富。以这篇合集来说,每篇作品都有刘慈欣的特色。《地球大炮》钻透地心的疯狂,《中国太阳》中的水娃觉醒,《流浪地球》的末日情节,都已经有了《三体》那种浑厚功力的影子。不过因为书的出版,个别篇幅做了一些挺有意思的修改,比如《全频带阻塞干扰》,本来他的设置是以中国南海问题,引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里面讲述的是一个和平者驾驶飞船冲向太阳,造成大规模的电子干扰,从而影响了战局。大概是政治敏感性太强,而改成由俄罗斯引发的世界大战。我个人感觉似乎对于这样的改变,没有太大的必要。毕竟我们正视的是我们的现在,对于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政治紧张等等这些问题,如果都不敢面对还何谈改变。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红场都不知被他的科幻家炸过多少回了,他们的超级英雄哪一个不是破坏专家,连世界末日都倾向于南美州,也不见他们谈虎色变。科幻题材带给人类的是一种警示,不管他设想了什么,只要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思想上的开阔思维就很好,毕竟作家设置的情景只是虚幻的。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就是《地球大炮》里,在地球轨道被困的女宇航员沈静,在这篇故事里略略带过,但是在《带上她的眼睛》里却对她进行了详细描写,如果不是我的电子书中校对提示,几乎错过这个精彩的联系。刘慈欣的精彩,只有看过他书的人才能领略,以前我很少看科幻题材的小说,但自从看了他的《三体》,才开始追捧科幻小说,这部合集虽然是他早期作品,仍然值得一看。对于中国科幻意识的觉醒,刘慈欣厥功至伟。
  •     《人和吞食者》:刘慈欣“三位一体”的秘密武器刘慈欣是众所周知的科幻作者了,就像莫言一样,基本介绍就告免吧。当年我在《科幻世界》上做“科幻电影”专栏,看的多是外国的电影,对刘慈欣也看过一些,不知为什么,我不是特别喜欢他的风味,觉得他太干涩,缺少温暖的感情,当然这也是人之所好的事,不能一律强求。比如《流浪地球》里,对男主人公与他的日本妻子的情感纠葛,竟然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特别是写到在冰冻的太平洋上滑冰的时候,那个场面相当具有震撼感,但作者却没有在这里写出“泰坦尼克号”式的人类情感的至极的伤情篇,后来她的离去,竟然也是一句话作了交待,令人大跌眼镜,这是多么好的煽情机会啊。《人和吞食者》是刘慈欣在《三体》获得雨果大奖之后编选出来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借助于这本选集,我得以系统地阅读了刘慈欣长篇之外的作品。阅读过后,我觉得刘慈欣的特征可以作出如下概括,他有三个法宝,或者叫三个秘密武器,更中国化一点叫三板斧,武侠一点叫三件杀手锏也成,他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内容丰厚,而丰厚的原因,是他在一篇小说里,这三件武器毫不吝啬地一起使出来,你看一般作家使出一样宝贝,就能够所向无敌,刘慈欣把三件他的宝贝一起使出来,你能说他的最终成品不给人一种丰实而丰满之感吗?这三件宝贝是:1、 科幻核心,越来越向荒诞派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匪夷所思”。2、 现实问题,越来越向悲剧味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人生况味”。3、 叙述技巧,越来越向逆向性倾斜,它给人的感觉是“悬疑惊悚”。刘慈欣是不是一个科幻作家?是的,他是一个科幻作家,但他的成功或者叫伟大之处,恰恰是他抛离了科幻的技术层面,而让科幻的核心,服务于“人类”的现实课题,可以说,刘慈欣本质上的对人类命运的现实课题的举一反三的深入反思与屡试不爽的深度忖量,才是他真正的兴趣着陆点。在创作起步的时候,刘慈欣还有一点耐心,对科幻核心,进行一点循循善诱的介绍,到了后来,科幻手段,已经被刘慈欣烂熟于心,随心所欲地拿来进行匪夷所思的恶搞了。比如《流浪地球》里设想人类操纵地球,把地球变成一辆巨大的飞船,远离即将崩溃的太阳系,到遥远的星际中寻找新的生存位置,几乎是一篇触目惊心的荒诞想象。这种想象,只有魔幻现实主义里或者在玄幻题材里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但刘慈欣竟然在这篇小说里,突破了科幻小说的严谨的科学立场,打破了科幻本质上的忠厚于现实可能性的底线,连根拔掉科幻一门心思必须安营扎寨的地球之根这一核心立场,让地球担负了“滚开吧”的角色,的确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动摇了科幻作品里从未敢设想过的对身处大地的斩尽杀绝的一剑封喉,它最终体现出了刘慈欣博大的想象,但是透过这一想象,我们是不是看到刘慈欣对科学的那么一副玩世不恭的嘲弄?那么一副对约定俗成人类基本精神的吐槽?再看看《地球大炮》,小说所设想的人类打通地球,建起了洞穿地球的隧道,尚还具有物理学上的严谨意义,但是后来,这个地球隧道,竟然成为了地球大炮的炮筒,把地球人发射到太空中去,这一超凡脱俗的想象,再次让我们看到刘慈欣让我们习见的一副一本正经的派头下潜伏着的恶作剧式的搞怪胡闹的鬼脸,估计刘慈欣写到最后,他站在他的成稿前,一定是一副自鸣得意的坏坏的笑。小说里收有的最早的两篇作品《鲸歌》与《微观尽头》里,刘慈欣尚含着他的对科幻原理的阐述兴趣,比如《鲸歌》里,它的核心科幻原理,是人类通过电极操纵动物的大脑,让动物听命于人类。《微观尽头》,它的科幻理论,是“微观的尽头就是宏观”,所以在轰击最小的微观“夸克”的时候,实际上“其力量作用到最大的结构上,把整个宇宙反转了。”但是我们看到,在最初的这两篇作品中,就奠定了刘慈欣之后的所有的作品的“三位一体”主题,科幻原理仅仅是服务于它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我们不妨按照我们的理论来仔细地解读一下。《鲸歌》里,人类操纵了鲸鱼,这是它的科幻原理,如果按照科幻前辈作家叶永烈的写法,无非是一个小孩,被带到鲸鱼的肚子里,浏览一番,见识了奇迹,小说便完事大吉。叶永烈的一篇小说《海马》就是表现一位少年跟随一位叔叔到海里骑马的故事,基本未触及到现实生活,刘慈欣的高明与突破之处,就是它把一个科幻核心的平面式介绍,立刻插入到现实题材的框架里,这成为刘慈欣超越叶永烈而成为中国科幻新的领军人物的关键原因。在这篇小说里,刘慈欣为科幻之外的故事,编织了一个现实的世界,就是一帮毒贩,需要把毒品运送到美国,而要突破美国警察的道道防线,只有借助于受人类控制的鲸鱼的运送。刘慈欣在这里设想了一个国外毒贩的现实问题,反映出刘慈欣从一开始创作的时候,就意识到科幻离不人类的现实生活,而在《鲸歌》里,它的现实还是丑陋的、非法的、绝无明亮色彩的黑道生活,而这种最初的对现实的奠定,可以说是日后成为作者确定现实生活明暗度的最基本的起点与原点。在这里,刘慈欣完成了他的二个法宝的运用,但是,这还不是刘慈欣真正的魅力所在,这时候,他就需要来一点“文学技巧”的运用了,这种运用,就是刘慈欣的第三法宝:“逆向思维”。这里,我们先来岔开看看什么叫“小说”?听过一个作家的讲座,他说小说就是故事。“故事”是什么?“故事”就是“事故”。所谓“故事”就是意外,用西方的文学词汇来表达,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的小说的特点,就是结尾往往不是开始所预期的,一件事件的走向,走到结束,反过来巅覆了开始的预想,荒诞感顿时应运而生,比如《小偷与警察》,小偷本来的目的是偷东西,当事情发展到最后,小偷受制服的影响,竟然担负起了警察的角色,颠覆了开始的小偷的本意。陈佩斯与赵本山的小品,基本都可以划入到欧•亨利式的结构中去。要达到欧•亨利式的出人意料结局的震撼性效果,关键是需要逆向思维,就是假象一下,如果这件事走到它的反面会如何?这就是逆向思维。其实,刘慈欣的所有故事架构上,都可以看到一个“逆向思维”被他炉火纯青加以运用而使他的作品跃然纸上的关键技巧。在《鲸歌》中,毒贩成功地运用科学家设计的人类操纵动物的科幻原理,取得了运送毒品的成功。但是,这样写出的故事,还是叶永烈时代的科幻产品的平铺直叙的风格特征,刘慈欣从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意识到,绝对不能如此平白无故地让故事结束,这就需要逆向思维一下,看看科幻打造的胜利面前,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悲剧性结果。于是,刘慈欣立刻在小说里设想到,一艘捕鲸船击中了这艘成功在望的运送毒品的鲸鱼,导致毒贩的黄粱美梦功亏一篑,沉陷海底。于是,小说的结尾成功地满足了一篇小说必须有一个“事故”或者欧亨利式结尾的要求,完成了它的起承转合、意蕴丰满的内在结构,它的讽喻意义,也在它的谋篇布局中得到充分显现。借此,刘慈欣的本意根本不是展览科幻的神奇,而是表现了人欲的贪婪会在现实面前遭遇到生活的报复,滑入到灭顶之灾的命运。在《微观尽头》里,我们看到了一帮科学家在西部沙漠上进行轰击夸克实验,但是我们看到,刘慈欣始终没有忘却这种科幻核心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生生活,所以他在这群科学家群体里,特意写到一个信奉真主、对科学一无所知的当地哈萨克老牧人,小说的结尾,完全是出人意料的,按照“微观的尽头是宏观”的科幻原理,那么,轰击最小的微观,导致了世界成为“一个负片”式的世界,就像黑白照片一般,刘慈欣在这里,再明白不过地暴露了他的构思小说里的那种万变不离其宗的“逆向”想象,甚至,他把世界想象成一个照片里的“负片”图景,这种构思,从刘慈欣一出道时,就强烈地深刻在他的创作思维里,而在之后的他的创作中,成为他的最基本的编织情节与打造他的科幻风格的套路和模式。我们再看《命运》这一篇,可以看到更为典型的刘慈欣“逆向思维”的技巧的纯熟运用。这篇小说设想一对恋人在太空中因为误进入虫洞之中,来到了遥远的年代,击毁了一个撞击地球的陨石,导致地球的发展进程逆转,恐龙没有灭绝,反而成了地球的主人。当这一对恋人重新回到受到“蝴蝶效应”影响的地球时,看到人类成为恐龙养殖的动物与食物,这个结尾完全是一个逆向思维的产物,也极其吻合“欧•亨利式的结尾”的技巧本质。对恐龙的“逆向思维”设计,同样体现在本书中的主打小说《人和吞食者》中。书中设想的一个来到地球的外星吞食者,最终揭开的谜底,原来是地球上的恐龙,他们曾经创造过盛极一时的文明,但是后来他们离开了地球,今天当他们重新回到地球的时候,成为地球的致命杀手。恐龙文明吸吮了地球上的所有能量,扬长而去,留下一堆渣滓般的地球残痕。而作者继续为这个“逆”人类发展进展的想象,延续着进一步的后延效应,小说的结尾部分,奄奄一息的地球人决定用自己的血肉与生命,培植下一轮由蚂蚁担纲的新文明,作者这一种大气魄的想象中,陈述着的核心意图是,每一个文明都是有价值的,不仅仅是人类文明,前有恐龙文明,后有蚂蚁文明,它们在每一个进化环节中,都曾经是地球的主宰者,小说中特地描写了一个细节,地球人对恐龙外星“人”说,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明,地下考古的遗迹展示出无与伦比的辉煌,意图让恐龙侵入者手下留情,放地球一马,但恐龙外星“人”毫不体谅,用一个传说讲述了曾经消逝的恐龙文明也曾经是独步天下,如日中天,但是在人类的意识中,并没有觉得这一文明曾经有过的不可替代性。这篇小说借恐龙“杀”回地球,向人类上了一场对自己文明的现实警醒课:你们并不是唯一的地球主人。这篇小说的现实主题,是地球人与恐龙外星“人”的一场战斗,利用月球作为攻击恐龙外星“人”的同归于尽的致命武器,这种“撞击”达到绝处逢生的构想,在刘慈欣的小说里相当广度地存在着,在《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年轻的俄罗斯宇航员,就是用自己的生命的代价,撞向太阳本体,激活了超级电磁,干扰了北约的信息化武器,达到了战争双方同处于耳聋失聪的赤膊对决的平台要求。刘慈欣不断扩大着能够“移动”的物体,从人类的飞行器到月球再到《流浪地球》中的地球,这些由小到大的空中悬浮物,都可以成为作者想象它的撞击的工具与道具。本书中收在第一篇的《赡养人类》,可以看到刘慈欣的创作中,日益将他的三板斧中的现实题材部分扩张成更为广大的篇幅,这篇小说相当具有内涵,用夸张的形式,揭示了贫富分化达到的可怕而荒唐的后果。它的前台的现实部分,描写的是一个杀手的故事,而随着杀手展开他的杀戮,一个外星文明展现出来,而这个外星文明,正是地球贫富分化达到极点的一种可能性。在这个星球上,富翁只有一人,占据了星球的所有自然资源,而穷人只能困守在家里,用家里的生态系统,凭借着微乎其微的能量苟且偷生,最不可思议的是,贫富差距导致富人占有了智慧资源,占有了空气资源,还有蓝天白云的生态资源,穷人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可以说,这是小说里的科幻核心的设想,但更多的云集着作者的对现实问题的兴趣(在《2018》里,我们再次看到财富导致的一种最可怕的不平等,在本篇中,富人可以拥有空气,而穷人连空气的享有权也没有,在《2018》中,富人可以通过财富,买到可活三百年的技术支持,而出现这种贫富分化之时,才是两极分化创造的不平等最为危险的时刻。因为小沈阳所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没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没了”的穷人式的阿Q精神在这种不平等面前已经再也无法让穷人甘于自己的生命被剥夺的实际窘困之中了)。外星富翁把那些自有资源岌岌可危的穷人送到地球来,以赡养人类为名,腾空地球的空间,置放这些穷人。这是小说的大背景。而联结科幻与现实就是接榫上外星人与地球人之间段落的故事架构则用的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技巧,在小说的正向叙事中,我们看到的杀手接受地球富人的雇佣杀死地球上最穷的三个人,为小说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疑,这个悬疑的本质,恰恰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为什么地球的富人一边散财一边要杀死穷人呢?原来,外星人在把人类移居到澳大利亚时,每一个人的物资供应将根据地球人的平均生活水准,这意味着地球富人的财产将全部拉平,为了维持自己的最大的财富占有,地球富人通过财散的方式拉升地球人的财富水平,以便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获得地球人平均财富高昂的虚假数据,欺骗外星人,达到地球富人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的财产。如此逻辑思维不可谓不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但有三个穷人拒绝接受富人的财富,从而使富人抬高平均生活费的目标陷于流产。于是杀戮具有了合理性。可以看出,在这篇小说中,刘慈欣忠实而完整地体现了他的三个秘密武器同时出手的盛大景况,短短的小说里,包含着三个环节与板块,从现实主题的杀手到科幻题材的外星人再到联结这两者的“逆向”式故事悬疑,把整个故事打造得完美无缺,浑然天成。看起来整个小说具有无限丰富性,可以让我们在各个层面上都能读得作者传达出的丰富内涵,科幻的想象,现实的严峻,杀手的内心角逐,都统一在这篇小说中,因此,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刘慈欣本书中最发人深思的一篇。《地球大炮》里,作者故意让主人公沈华北两次进入冬眠状态,而他每一次苏醒,都看到的是“逆向”的科技发展。第一次苏醒后,已经是七十四年后,他并没有看到地球的欣欣向荣,却感受到地球人对他的憎恨以及生存环境的极端恶化,而更令他吃惊的是,地球隧道已经建成,但这一石破天惊的发明,却给地球带来了灾难。第二次苏醒,他看到了地球隧道已经改建成了地球大炮,服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作者故意采用了冬眠这一技术,让人物进入失聪状态,而回到现实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面前的生活强烈地“逆行”着最初的想象。这部小说里的科幻部分,无疑是耸人听闻却在叙述中又显得合情合理的地球隧道,这一隧道的产生,从小说开始时核销毁产生的新固体,为打穿地球、铺平洞壁提供了可能。但是这一幻想实现的时候,却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地球那一端的南极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小说里还提到沈华北的孙女驾驶着航地飞船,深陷在地心深处,进退两难,永世不得回到地面(这一情节的设置,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刘慈欣按照他习惯使用的逆向思维方式,很轻易地想象出航“地”飞机。在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一深陷在地心深处的人类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她只能借助于全息“眼镜”来遥观地球上的花花草草、自然风云,这都可以看到刘慈欣想象中对“逆向思维”的屡次三番的灵活运用,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在描写地球隧道时,刘慈欣再次显示了他对他想象出来的科技成果的调侃式、幽默化的图解,当沈华北被对他恨之入骨的人们踢入隧道时,先是加速,然后到达地心之后开始减速,直到地球的另一端出来时,正好已经速度为零。地球隧道的穿越竟然没有能量的损耗而且竟然能够安然无恙,这与其说是科学的想象,不如说这背后是刘慈欣的小搞怪。这种荡秋千式的幽默,在《流浪地球》里也如法炮制一遍,成为那篇小说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球流浪之旅里的小插曲,这就是地球在逃逸太阳系的拉力之时,必须环绕十五圈加速到一定速度之后才能离开太阳的引力,为此地球必须一次次靠近太阳又远离太阳,直到达到应有的速度离开太阳。刘慈欣煞有介事地写来这种一遍遍的重复,给小说带来了一种幽默的趣味,而这种趣味一旦与悲剧相关的时候,便是一种恶趣,或者叫恶搞。刘慈欣不动声色中完成了他的特有的幽默讽喻。《地球大炮》中,科幻是洞穿地球(配合这一想象的是抗岩浆的超固材料的出现,还有人类冬眠技术的成熟),现实是污染严重,科技带来的失误(如隧道断裂造成人员死亡,航天飞机深陷地心却无力回天),而连结两者之间的叙事技巧却是以主人公沈华北的视角看到的一次次“逆向”的结果,可以说,这三板斧构成了整个小说的丰富的内涵,令人在作者提供的科幻、社会、叙事等各个层次上的新鲜感时处于持续的目不暇接状态。《中国太阳》更像是一篇科幻报告文学。一群来自于农村里的不识字的打工者,成为了清洗人造太阳翼面的空中作业者,社会主题是近乎文盲的农村人,却成了高科技的航天队伍里的可靠帮手,因为他们要价便宜,可以节省科研费用(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科技发展始终受到现实困境的制约,本篇中就是科研经费限制了科技设想的可能,如小说中一直强调在科学界认为探索宇宙是劳民伤财),科幻是人造太阳终于在小说里成功了,至此为止,小说也算是按部就班,可以交差过关了。但刘慈欣必须来一次“逆反”,本来在小说里不名一文的太空清洁工,突然提出,要将报废的人造的太阳羽翼改造成地球探测器,利用太阳风,飞向宇宙,小说的主题立刻与众不同起来。在既往的巡天的科幻小说中,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来自于黄土地的不识字的农民之辈担负起探索宇宙的宏伟的理想,但刘慈欣恰恰把这帮梦想走出地球的人类放置得很低很低,甚至低到了黄土下的尘埃里,而又把他们的理想放置得很远很远,直到那浩瀚广阔的宇宙深处。如此巨大的反差,构成了这篇相对来说,较为平淡的小说最具有价值的思想启迪,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对宇宙空间的开拓与探索,恰恰是本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水娃的一个写照,从为别人打工开始,日益了解了科学精髓,并且用一种精神来代替财力匮乏的瓶颈,走上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创新探索之路。本篇小说标题也极具阳光性,洋溢着刘慈欣小说里少见的乐观主义色彩。《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它的现实部分是俄罗斯与北约军队的对决,这里的描写酷似俄苏文学对二战的描述,未来的一场信息化战争,在作者笔下仍然是以二战式的场景展开的,这是否合乎情理,也就不去考究它了,它的科幻手段,其实相当大众化,就是地球磁场能够干扰通信,这成为小说里的俄罗斯宇航员用自己的生命冲撞太阳以求得自己的国家在最终作战中所需要的全球信息中断的理论支撑。小说里表现了战争中,俄罗斯的信息干扰已经全部失去作用,“逆向”思考的可能就是科学探索卫星,发起了助力祖国终决一战的致命冲撞,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最后那个明显地是影射美国军官在与俄罗斯推翻技术优势之后的互搏之中,依然保持了不屈服的强悍,可见,小说里的弱势一方,在用生命换来的高科技优势集体失聪之后能否保持胜局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这里恰恰体现的是刘慈欣从来不用科幻的乐观去替代现实的悲悯。《流浪地球》里的科幻当然是那危言耸听的撬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幻想,但是小说里的现实生活部分,却是在流浪的地球上,人类形成了两派,并为此争执不休,展开了一场恶战,最终,地球迁徒派被民众抛弃,失去了权力,被处于极刑,就在这一时刻,太阳爆炸了,预示着地球上的一场人为的战争完全是一种多余的人祸。这是作者始终未曾忘却了的专属于地球上的人类的劣根性,即使在地球摇摇欲坠、生死未卜的关头,人类还不忘记他们永不休止的争吵,并发展成武力,要从肉体上消灭对方。在地球危难之际,刘慈欣却让我们看到,人类的爱情已经消失了,小说里的父亲轻描淡写地对母亲说,看上了另一个女人,然后很理所当然地与那个女人也就是“我”的小学老师同居了,而母亲却毫不在意。可以说,地球的既有的文化、道德体系在小说里设定的科幻与现实交相辉映的框架里已经彻底地“逆反”了。《赡养上帝》中,科幻部分,是地球文明的创始者回到了地球,以上帝自称,但他们创造的文明却已经衰老了,而地球文明却正当盛年,而作者选择的现实空间,却是一个小村子对接纳外星人的强烈反感态度,其中心态,对于生活中的我们可谓是耳熟能详,就是嫌弃老人心态转嫁于地球文明的创造者身上。这篇小说几乎平推式地将人类的劣根性扩大、放大到文明的创造者身上,反思人类为什么会如此绝情,要嫌弃创造了自己生命的本原呢。科幻在本小说中其实已经相当薄弱,作者探讨的是如何尊重一个过气的老人及衰落的文明问题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文明永葆青春的问题。外星文明的发展受到一个极限的限制,它们固步自封了,所以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的告诫是:“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P264)。本小说里,外星人“逆反”地设定成一个可怜兮兮的令人生厌的老人,他们没有被“顺向”地想象成一呼百应的上帝式的人物,小说在第五节里“逆向”地交待出外星人尴尬状态,“来到地球上的上帝们无法给科学家们提供任何帮助”,这几乎是一种绝妙的文明衰落的讽刺,于是,这些流落到地球上来的外星上帝成为中国式媳妇虐待的对象,构成了小说里随处可见的刘慈欣式的反差式恶搞。纵观刘慈欣的作品,表面看浑然一体,但切割下来细看,基本都是这三个段块插接而成的,它令刘慈欣的作品丰沛饱满,让我们在接受了他的奇思妙想的科幻核心春风拂面的时候,同时接踵而来又要接受他的现实课题的沉重的冬风折磨,而刘慈欣每每在小说里“逆向”式的思维则构成了缤纷式悬疑、断崖式转折与戏谑式搞恶的艺术性的奇特阅读效果,如此而来的刘慈欣便如一块多棱体般的透镜,在他的五颜六色的折光中,可以被他的粉丝们乐此不疲的解读与重塑。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说明的是,刘慈欣构思他的故事走向我们能够说他有无数种可能,但这种可能里绝对没有一个事关爱情。就说温情脉脉的《带上她的眼睛》,小说里仅仅交待了“我”带着一个女孩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但绝没有从“眼睛”过度到“心灵”,如果刘慈欣在这里能够发展到“我”与女孩通过“眼镜”的牵连而牵动内心的情感的心心相印,那么,这个故事可能更加完美,更加撼人心魄,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慈欣不愿意在人物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并用这种纽带去构造故事的发展脉络,他情愿用生存的奋斗与进取来构建起故事脉络链条。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主人公与日本妻子相识相爱,但小说里写到妻子之死是死于叛军的战斗,实际上与“我”处于敌对的一方,如果小说里把妻子的死,与“我”的战斗联系在一起,是否更富有戏剧性,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全频带阻塞干扰》里,地球上的俄罗斯女与天上的宇航员男是一对恋人,但小说对他们的感情际遇则是全程忽略,后来俄罗斯女不声不响就在战斗中死去了,如果给予他们有更多的感情联系,把天与地之间串联起来,能够给予角色的形象更为丰润一点。《2018》年里的一对恋人,心怀鬼胎,各自通过自己的手段去追寻长生的手段,而从没有身体力行“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愿望与打算,不能不让人大为扫兴。附:《赡养人类》、《地球大炮》评论:《赡养人类》:以科幻形式反思两极分化《赡养人类》显示出刘慈欣一以贯之的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兴趣。他不纯粹是一个科幻作家,更像是一个社会学者,在他的著作里,对科幻一般情况下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总是作出匪夷所思的夸大其辞的探讨。《赡养人类》的整个结构可以说再一次体现了刘慈欣的风格,就是将科幻构思与社会主题拼接起来,并且将科幻的核心理念作了最大程度地削减,却让社会主题得以强化与凸现,可以说,科幻提供了一个框架与平台,让平时隐性的社会化问题,能够在一种幻想的虚拟时空里得到尽情表演,并展示出极致的变形的超现实主义的扭曲状态。《赡养人类》实际是有三个板块组成,它的每一个板块都在小说里显示出一种逆向思维的悬疑性,而一下子让三个板块的悬疑交叉地组合在一起,顿时让整个小说步步惊心,移步换影,别有洞天。在一个中篇的篇幅里,作者能在三个板块里,都作出变形的逆向的情节构思,可以看出刘慈欣的别致的思维方式,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刘慈欣的小说特点,是科幻+社会主题。小说里的社会主题,也是它的主体叙事空间里的一个名叫滑膛的杀手,接手了一个大单:当今世界里的最富有的富翁团队收买他去杀掉三个最穷的人。这构成了小说里的第二板块的主题,就是富翁为什么要杀掉三个最穷的穷人。这个谜底解开的时候,第三个科幻主题出现了,也是小说里的外星人讲述的另一个地球的故事,而这个河外的另一个地球,恰恰是我们目前居住的这个地球的一个镜像。小说通过外星人之口介绍了这个星球上因为贫富两极分化,目前地球上能够打破贫富之差的一般被我们称之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基础——教育,也被富人垄断,富人可以通过在大脑中植入超级电脑而具备了超智商与超智能,其智力高出普通人很多层次,穷人再努力,也赶不上富人用“电脑改变命运”,从此穷人唯一的通过教育途径改变命运之路被封锁死了。于是,这个星球上最终出现了一人之外皆是穷人的状况,唯一的富人占据了星球上的所有资源,穷人被困守在自家的生态循环系统里,如果要补偿能量就必须花钱。由此小说提出了两极分化导致的最可怕的后果,就是自然资源都被富人占有,而穷人连空气的享有权都必须通过金钱来购买。小说里写到父亲被迫自杀,维持自家的封闭性的生态系统里的能量供应,这一触目惊心的贫穷惨状,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生活中,许多人恰恰是牺牲自己的健康来维持一家人的生存。刘慈欣设计了荒唐的两极分化的恶果,为了使这一状态具有合理性,他又相应地设计出了一种“社会机器”的系统,严守“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执法原则,让贫富分化的不合理性却在理论上具有合法性。但是无数穷人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群起离开自家无法维持的小生态系统,冲进了富人的自然空间里,就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但是,富人成功地游说让这些穷人移居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这就有了小说里的外星人移居地球的背景主题。然后小说里的第二个板块里,外星人把地球人集中到澳洲的沙漠里,而让外星人占据人类的生存空间。外星人对集中营式的人类供给是按照人类的平均收入给予赡养费,这带来的致命危害是,人类的物质待遇是按照穷人参与的平均值来划出底线的。于是地球上的富翁对那些不接受馈赠的三个穷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从而扯出了第一板块里的杀手主题。第一个板块里的杀手故事,可以说是纯粹世俗性的。杀手滑膛受教于国外训练营,练成后,对自己的主人完成了他的出师作业,因为他的黑社会老大曾经虐待过一个滑膛心里留下温馨记忆的小姑娘。当杀手接手了地球富翁的任务,杀死了三个穷人之后,他不得不从地球人黑社会的习惯性思维里,跃入到外星人遭遇到的“两极分化”的主题,从而推出了小说里的第三板块里的超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的深刻诘问。这篇小说里,小说前台的杀手的故事,是典型的地球人的世俗生活的,地球富翁枪杀三个穷人反映了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散财求平安,但三个穷人拒绝他们的要求,从而成为富翁的眼中刺肉中钉。地球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可以说是外星人超级两极分化的相对舒缓期,地球的富翁在外星人胁迫下,被迫分钱给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显示出地球富人散财消灾的虚伪性与受迫性,反向地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这一外来的压力,地球富人是不可能作出如此地自我削减财富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这种财富继续分化的趋势必然要变本加厉地发展下去,最终导致小说里的第三板块也就是外星人的极致两极分化。作者通过三个板块对“两极分化”的极致图景作了荒诞的描写,发出了一个科幻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越俎代庖的警醒。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强烈的思辨力量,而与之相应的是,反衬出作者的情感力量的稍逊风骚。比如对滑膛的情感世界的介入与描写,缺乏充分的铺垫,完全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描写出滑膛心里对小女孩的那种朦胧的情感基础,这样最后他杀死黑社会老大就会显得更顺理成章。这也反映了刘慈欣在情感勾勒方面是他的弱项所在。不过,这一篇小说的强大的想象力,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刘慈欣能够把枯燥无味且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能够用那么一种鲜活的幻想图景栩栩如生地给表现出来,作者的取材与构想都没有超出既往的科幻作品范畴,但在本篇小说里,作者一番重新组接之后,便让我们习以为常甚至随波逐流的社会主题达到了一种超级恐怖的地步,不得不引进我们的深层思考:如何化解人类社会走到这样的一个死胡同?《地球大炮》:三位一体的“三体”典型结构这部小说很能反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的特点。他的小说,基本分成三块,一个是社会现实板块,一个是科学幻想板块,这两个板块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刘慈欣总是神奇地让两者关系关联,而作者让这两个板块发生联想,通行的办法,一般就是悬疑。比如在《赡养人类》中,社会现实是地球上的两极分化,科学幻想部分是外星人移民,而中间的悬疑地带,则是富翁雇佣杀手杀死最不名一文的穷人。在《地球大炮》中,它反映的现实问题,实际是人类的污染问题,而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人类对南极的开发。小说的科幻构想,则是它遐想人类能够打造一个穿越地心的隧道,作者设想人类通过核反应,寻觅到一种超固态物质,为建筑穿越高温的地心隧道提供了可能。这两个主题,可以说相隔万里,如何将它们熔铸在一起?刘慈欣设想了一个悬疑。这就是科学家沈华北身患绝症,于是他进入了冷冻状态,在沉睡了七十多年后重新复苏。小说从七十多年前沈华北与儿子在一起的描写开始,而在进入冬眠状态后,小说也停止了叙述,随着沈华北的苏醒,而一下子跃入到七十四年后,这时,小说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对于读者相当具有吸引力的谜底,就是当年的儿子该是如何了。沈华北重新回到现实后,发现现实中的各色人等对他恨之入骨,小说的叙事主体就是一道道迷津的解开。他为什么被恨,他的儿子后来究竟干了什么,触犯了众怒?谜底的解开,就是科幻因素导致的社会问题,在地球隧道打通后,南极开发更为便捷,引起地球污染极度恶化,而在打通地球隧道的过程中,因为隧道发生过断裂,导致一千多人的意外死亡,而沈华北的儿子因为是这一工程的始作俑者,而受到受害者亲属的仇恨围剿。复活过来的沈华北不得不承受众人对其儿子的行为的报复结果。他被扔进了地球隧道,经过匪夷所思的先加速后减速、最终若无其事地到达了地球的另一边,感同身受了地球隧道的神奇。这也是刘慈欣的生花妙笔所在,但越到后来,刘慈欣的科幻核心越来越变成了卡夫卡式的“人变成甲虫”的荒诞征象,显示出刘慈欣随心所欲于科幻的轻蔑与嘲弄态度,实际上此时刘慈欣已经把科幻的核心服务于他要贬斥的社会现实。沈华北后来再次冬眠,当他再次苏醒之后,发现可以像荡秋千一样在隧道里地来回弹跳的地球隧道成了一门超长筒管的大炮,只需在地心那一头,绕上电磁线圈,就可以在越过地心之后克服持续加大的地心引力,加速抛出的速率,从而达到大炮的功效。这一幻想同样具有一种令人发噱的荒诞性质。小说通过沈华北人工冬眠前后的谜底的一步步揭开,展开了匪夷所思的地球隧道的猜想,但这科幻本质,并不是用来纯粹展览科技力量的,而是通过这个科幻构想的打造,来揭示人类的社会问题的可怕后果,科学在刘慈欣的笔下,绝对不是一种显摆与庆贺的成就,而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这也是刘慈欣的小说里深深地笼罩着一种忧患情结,科学带来给人的巨大喜悦,很快消蚀在作者严酷地笔调描写出的悲惨现实中。《地球大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多的兴趣是放在社会问题之上,而对人物的情感却疏于描写,也没有刻意地通过人物的情感冲突来加深小说的撼动人心的感伤人道。小说里写到沈华北的孙女驾驶着地下飞船在越过地心时,被卷入岩浆之中,而无法救她出来,沈华北的儿子为了与女儿取得联系,每天在地球隧道里来来回回地穿过地心,以求得与女儿信息沟通的机会。这一情节具有相当的感情刺透力,但在作者的小说里,却被置于一笔带过的闲笔之中,可以看出,如果刘慈欣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会让小说里少一点恶搞式的谐趣,而多一点以人类情感为底蕴的对科学无度发展而带来情伤的深刻反思。本篇小说,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刘慈欣通过三个板块的天衣无缝的组接,打造了自成一体的完整故事情节,条分缕析,我们可以看出,刘慈欣的三段式的纹理,这三个断片衔接缝合在一起,正似乎是“三体”这样的一种境界。
  •     《人和吞食者》收录了刘慈欣最具代表性的十三部作品,曾获得各种奖项。《三体》之后,再看这部《人和吞食者》非常有意义。刘慈欣最具特色,最有个性的表达,几乎在这些作品中都可见到一星半爪。星空宇宙的一切深邃迷人,让人向望,让人畅想。自从《三体》以后,少年时代曾一度疯迷后又因学习和工作中断的科幻爱好又疯长了起来。大刘的一系列科幻,基本上出一本看一本,即便没出的,能在找到的读本,也都尽量读了。大刘作品,人称“硬科幻”什么的,其实倒是不太在意,无非更多科学,更多逼近真实,更多技术面的呈现,对于一个理工生,而且少年时代孜孜不倦研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科普作品的理工生而言,这些硬科幻实在是道美味的大餐。科学发展到极致,人性的探讨虽然重要,但规则面和宇宙生态,前生未来的探索最后将占大部分,这显然也与早先带点“人情世故”,带点“人性”的“软科幻”大为迥异。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曾评价大刘的作品,“在读过刘慈欣几乎所有作品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世界级水平倒底是个什么样水平,对这个并没有太多概念,但是因为大刘的《三体》,中国的科幻文学获得了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这也是此奖项设立六十余年来,首位中国作家奖此科幻大奖。如果以此奖标志着中国科幻的成熟,标志着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接受,那么大刘以一已之力做到了。《三体》之后无科幻这样的断语就不说了,至少三体是中国科幻界的一座里程碑,中国科幻走了这么久,终于走出了自己道路。大刘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情节细腻。事实上,他的作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生态,而在这个宇宙生态里集中力量突出描写了危机或者特殊情境下的人类“情结”。这种在“硬”的外表下柔软的内核,又有一种特有的“铁汉柔情”的味道。像《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冷静的煸情,不动声色地虐。《全频带阻塞干扰》里那对战场情侣的心心相印,勇不畏死的刚强以及扑向太阳的义无返顾。大体的中篇小说都不长,故事情节的构思却很巧妙,当科技发展到人类想象的极限,当人类遭遇无能为力的时候,人类最终会走到哪种境地,究竟会爆发什么样的力量,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大刘用自己严缜的思路,心怀怜悯与忧思,细致刻画这些特殊时刻下的人类群像。----这就像一个未世预言,让我们离开柴米油盐的地面,开始仰望星空,开始思考更远更深更广的未来。上帝用拐杖指指天空,“这个宇宙,只要你耐心等待,什么愿望都有可能实现,虽然这种可能性十分渺茫,但总是存在的。”虽然,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力有所不逮,但是科幻作家们以想象为我们打开封闭的视野,展望星空,畅想宇宙,光年,星河皆可跨越。虽然不可能来一场宇宙旅行,但在文字的世界里一窥前世今生,同样魅力非凡。同样无比精彩。愿大刘们多多出新作佳作,愿中国的科幻再上一层楼。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抓人眼球的短篇小说,引起对环境、宇宙的思考
  •     大刘中短篇集大成之作,对于科幻作者来说,许多脑洞大开的点子,不得不叹服
  •     现在看以前的小说,很多梗都觉得很老了,但是假设我是第一次看那应该给对于第一次看的人还是得给四星。
  •     地球大炮看后很想哭。。
  •     看完眼睛都湿了,但还是忍不住吐槽,蚁后都不在了,剩那么几只工蚁搞基啊...这么正经的时候却还想起大牙知道地球要阴谋时咬牙切齿的萌样,还能不能行了好想笑,大牙你是猛兽你造吗?元帅虫虫会带领狡诈的虫虫阴险的虫虫恶毒的虫虫们好好疼爱你的哦..-_-边哭边笑的感觉好傻好复杂...
  •     辉宏大气,人物鲜明,大牙塑造的很好,可恨又可悲。生存是一个文明的首要,文明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扩张,否则就会毁灭,在这些条件下,道德和人性早已变得脆弱不堪
  •     4星半,与三体3有半个星的差距 反转的太厉害,从人类用月球对付吞食者到吞食者超极限加速躲避到利用地球引力自保到没吃干净地球的机缘巧合到最后大牙的致敬礼到延续地球生命的第一步,要不是看过诗云,最后抖的大包袱-恐龙应该是最精彩的反转,唯一突兀的是地球人甘心被饲养,而非伊伊一样的愤青 这篇已经出现了宇宙生存法则,黑暗森林的雏形;以及微型生命进化趋势,微纪元的前身
  •     你们是真正的地球战士
  •     没怎么看过科幻小说,觉得很赞,细思极恐。
  •     有时候觉得这不是科幻,而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讽刺
  •     刘慈欣的科幻,是很好看
  •     大刘获奖作品集合,很精彩很硬科幻。
  •     把赡养人类放在第一篇有点不妥啊
  •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故事,但都是同样的引人入胜。读了那么多大刘的作品,这部选集能让人看出一些他作品风格的变化,后期的作品更多透露出的是回乡情愫和牺牲精神。尽管儿女情长不是他的长项,但是硬科幻却酣畅淋漓。力荐“人与吞食者”、“带上她的眼睛”、“全频带阻塞干扰”和“地球大炮”。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太原诅咒”更像yy小说,担不起最具代表性小说之名。
  •     大刘短篇不好看,但是比起来其他人简直跟神一样
  •     画面感和临场感十足,想象力丰富,不落窠臼,文笔绝对不差;刘慈欣的科幻主题主要集中在:光速旅行、末日、文明的发展和宇宙史、地心旅行、黑暗森林法则、近地轨道、恐龙进化、反物质等;《三体》系列可以看成是集大成者。
  •     太好看了,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一点一点抖开包袱。特别最后恐龙的反转太精彩了,整篇感觉都不一样了
  •     为了母星文明的重生,个人可以有多伟大
  •     人类与吞食者巨牛,而且超适合改变成电影,抽丝剥茧式的回溯真相果然是一脉相承的写法,像我这种第一次看的绝对会震的一愣一愣的,每次你以为要结束了,却不知这是下一波高潮的开始,结局更是强行拉逼格。大刘还是去写科幻电影的剧本吧
  •     短篇好像才是刘慈欣的强项
  •     怀疑这个世界存在的真实性。
  •     土科幻,实在差三体好远,但还是硬
  •     很棒,很宏大的构思,只是能不能写得长一些,大刘在挥霍自己的才华啊。
  •     刘慈欣区别其他科幻最大的特点也许就在于硬科幻背后的软情怀~以及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多么重要!
  •     寓言式的科幻果然是大刘最标志的风格,而三体也不是凭空构思的,一砖一瓦都可以在他的中短篇中看到。
  •     刘慈欣短篇小说集,好几篇以前没看过。个人感觉他很喜欢写恐龙和蚂蚁发展出高级智慧的情节,至少有三篇小说的主题都是这个。其实这书总体不错,但其中《太原诅咒》实在应付得太潦草,所以我不愿意评四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