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0705854
作者:托克维尔
页数:3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些不幸的人们,不时遭到残暴对待。1767年,舒瓦瑟尔公爵曾采取措施,企图一劳永逸地清除法国的行乞现象。从省督们的信件中就可以看出,所采取的手段是何等残酷。骑警队受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行动抓捕一切乞丐。据说,被抓捕的乞丐高达五万多人;身强体壮的被押去服苦役,剩余的则送往四十多家乞丐收容所。其实,让有钱人发发善心救助他们,或许会更好。 如同我曾所说,旧王朝政府,在面对上层社会的高官贵族时,是如此温文尔雅,宽容大度;而在面对下层社会尤其是农民时,往往却变得冷酷无情,让人难于接受。我从未看到有哪份档案记载省督下令逮捕资产阶层人员。但是,不断有农民被抓去服徭役、军役,或者因乞讨、扰乱社会秩序等等而被抓捕。前者接受的是独立法庭耗时很长的公开审判,后者接受的是快速审判而且对判决结果不准上诉。 1785年,内克写道:“平民百姓与其他阶层之间存在极大的距离,这容易转移视线而让人不注意政府权力如何被滥用来欺压老百姓。难道仁慈与人道不是法国人的本性与时代精神吗?对于那些自己免受苦难,但对苦难抱有同情心的人们而言,一定会感到无穷无尽的忧愁。” 可是,压迫之深重,体现更明显的,不是在已遭受的苦难上,而是在不让他们改善自身的处境上。当时的农民,虽然是土地自由保有人,但是,他们几乎如其祖先农奴一样愚昧无知,而且其境况常常比其作为农奴的祖先更为悲惨。 此外,许多教士具有贵族血统,他们把贵族阶层所具有的那种自豪与桀骜不驯带入教会,而且他们都属于社会上流阶层并享有种种特权。这种封建特权,虽然对教会的道德权威危害极大,但是,却让教士面对世俗政权时保持独立精神。 不过,最让教士怀有公民的思想观念、情感需求以及澎湃激情的,是土地所有权。我曾耐心翻阅很早以前的省三级会议留存的大部分会议记录与辩论记录,尤其是朗格多克行省三级会议的相关档案,因为与其他行省相比,该行省教士参与公共管理事务更多;我还曾耐心翻阅1779年与1787年的省三级会议记录。

前言

目前出版的这本书,并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那段历史,已有人写得很精彩,我根本不会考虑重写。本书仅研究那场大革命。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1789年的法国人那样,企图决绝地把自身历史一刀两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挖下一道鸿沟。为防止把过去的任何东西带进新社会,他们高度警惕;为迥异于先辈,他们给自己设立了种种限制;为让自身面貌焕然一新,他们不遗余力。我一直认为,他们在那独特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远较外界普遍认为的,甚至远较他们自己当初预想的,要小得多。我确信:他们不知不觉地继承了旧制度的大部分思想、观念与习惯,甚至凭借它们引导了那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旧制度的残垣断壁建造了新社会的高楼大厦,尽管他们并非有意如此。因此,要真正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就必须暂时忘记眼前的法国,而去考察那已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我在此处努力完成的,就是这一工作,但其难度超乎意料。早期君主制、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历史,已有大量著述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那些研究,让我们不仅了解到当时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而且了解到当时的那些国家与民族的法律、习俗以及精神状态。但是,迄今无人甚至想过以同样认真仔细的态度,去研究十八世纪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见那熠熠生辉的光鲜表面,熟悉那些呼风唤雨人物的生平细节,读过生花妙笔的书评而知道十八世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们的著作,就自以为十分了解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但是,对于公共事务的处理模式、各种制度的实施情形、社会各阶层的真实关系、受漠视底层的境况与感受,乃至当时的风俗舆情,我们只有模糊的认识,而且往往是错误的认识。我竭力摸索进入旧制度的心脏地带。它,在时间上离我们很近,只是被大革命遮盖了。为此,我不仅重读了十八世纪出版的名著,而且还研究了许多不太有名也不该有名的著作,因为它们无甚文采,但也许更能真实地记录那个时代的实情。我尤其注意查阅在大革命前夕法国人发表其意见与观点的一切公共文告。我从全国三级会议1以及稍后出现的各省三级会议的会议记录中获得了诸多研究启示。对于三个等级阶层在1789年提交的陈情书2,我尤其注意加以充分利用。这些长达数卷的陈情书手稿,是法国旧社会的绝笔书,是其愿望的最高体现,是其最终意志的真实反映。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献。当然,我的研究绝不会局限于此。在这个政府权力强大的国家中,几乎没有什么思想、希望、痛苦、利益与感情,不会迟早暴露于政府面前。因此,浏览其档案,不但可以准确了解其运转情况,而且可以了解整个国家的状况。外国人倘若有权自由查阅内政部以及各辖区的密件,很快就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法国。读者阅读本书就会知道,在十八世纪,政府权力已经高度集中、非常强大、极其活跃。它不停地资助、批准、禁止这个或者那个项目;它做出了诸多承诺,给予了诸多东西;它的巨大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大至公共事务,小至家家户户的命运以及个人的私生活。由于其政务不公开,因此,人们不忌惮在它面前坦陈最隐秘的不足。有鉴于此,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政府在巴黎以及若干省份遗留的档案资料。果不其然,在那里,我找到了活生生的旧制度:其观念,其情感、其偏见,其实践;感觉人人都畅所欲言而坦露心底想法;收集了当代人甚至闻所未闻的有关旧制度的诸多信息,因为我看到的材料他们从未见过。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我惊讶地发现,在昔日法国看到了今日法国的诸多突出特点。在那里,我发现原以为只来自大革命的思想、原以为只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原一直以为源于大革命的诸多情感;我发现,当今社会的一切都深深扎根于那片古老土壤之中。我的研究越逼近1789年,我就越清晰地注意到大革命精神是如何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就这样,大革命的全貌逐渐展露在我眼前。它的气质,它的特点,已然显现;它,就在那里。我从中不仅找到了大革命爆发初期的原因,而且更多的是发现了大革命最终结局的预兆。大革命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阶段的:在第一阶段,法国人似乎想摧毁旧社会的一切东西;在第二阶段,似乎想恢复某些已被他们抛弃的东西。旧制度中于1789年突然消失的诸多法律与政治习惯,若干年后又重现,犹如某些河流,沉入地下后又在某处冒出地面,形成旧河之水流淌于新的两岸之间的情形。我将本书公之于众,目的就是想阐明:几乎在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伟大革命,为什么只在法国而不在别处爆发,为什么会在即将摧毁的那个社会中自发产生;古老的君主制度,为什么会如此突然而彻底地崩溃。我的设想是,这项已着手的研究工作不局限于前述内容。倘若时间与精力允许,我计划透过那场漫长而起起伏伏的大革命,追踪研究曾与我同在旧制度下生活的如此熟悉的法国人,看看他们是如何抛弃旧制度塑造的自身、如何改造自身顺应历史发展,而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说,看看他们是如何不断以不同面貌示人,却仍然可以让人一眼看出就是谁的。我首先要研究的就是1789年初的他们。那时,他们心中所想的,就是热爱自由与平等;他们心中渴望的,不仅是要建立自由制度而且是要建立民主制度,不仅是要摧毁种种特权而且是要确认种种权利并使之神圣化。那个时代,洋溢着青春、激情、自豪、慷慨与真诚。尽管那个时代也犯下了种种错误,但是,人们会永远怀念它,而且在今后的岁月里,它还将让企图腐蚀或者奴役别人的那类人无法安眠。在草草追溯大革命的过程中,我将尽力阐明:是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导致法国人抛弃了原定目标,忘却了自由,而只想成为世界霸主的平等奴仆;那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为强悍、更为专制的政府,是如何摄取并垄断所有政治权力的,是如何取消付出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所有自由而代之以徒具其表的自由的;它是如何剥夺选民的知情权、集会权和决定权而又标榜人民主权的;它在决定征税时,是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沉默吹嘘成是议员自主投票决定的;它是如何取消国民自治权以及思想、言论、出版自由——此乃1789年争取的最珍贵、最伟大的成果——的主要法律保障,而又盗用大革命之名的。这本书一直研究到大革命似乎大功告成而新社会建立之时为止。此后,我会接着考察新社会,尽力分析新旧社会有何异同,探究在那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我们有何得失。最后,我将预测未来。第二本书已草写部分章节,但尚不成熟而不宜公之于众。不知能否把它写完?谁能说得准呢?与国家相比,个人命运更加叵测。我确信是不带偏见地但不会佯称是不带激情地撰写本书的。一个法国人,谈到其祖国,回想其时代,竟然会无动于衷,怎么可能呢?我承认,从各个角度研究旧社会时,我从未忘记当下的新社会。我不仅想弄明白人病逝之因,而且想看看当初可以如何救他一命。我像医生一样,试图解剖每个坏死的器官而寻找生命规律。我的目的,就是要创作一幅极其精确而具有指导意义的画卷。因此,每当在先辈身上发现我们如今几乎丧失而又极为需要的真正独立之精神、远大之抱负、对自身与事业之忠诚的崇高品德时,我均用画笔突出它们;与此类似,每当在那旧时代的法律、思想或者习惯之中发现摧毁旧制度并在如今蚕食着我们的任何弊病迹象时,我都会不遗余力地揭露它们,让人们明白,那些东西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恶果,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不讳言,为了上述目的,我不怕冒犯任何人、任何阶层,也不怕冒犯任何舆论、任何回忆,无论那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如此行事,我常常感到内疚,但从不后悔。但愿那些也许被我冒犯之人,看在我乃出于正直无私之目的而宽恕我吧。也许有一些人会指责我,本书中所表露的对自由的酷爱,完全不合时宜。他们要我确信的是,在当下法国,再也不会有人关心自由。我只有恳求那些可能指责我的人们不妨想想,我酷爱自由之情早已有之。二十多年前,撰述另一社会4时,我就几乎写下了人们今天所看到的内容。在未来黑暗的岁月里,有三条真理人们会看得很清楚:第一条是,有一股无名力量时缓时急地推动着当今所有人去摧毁贵族制度。这股力量,也许可以控制或者抑制,但无法战胜。第二条是,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长期以来一直最难摆脱专制制度的,恰恰是那些从未存在以及无法存在贵族制度的社会。第三条是,无论在哪个地方,专制比上述任何制度可能导致的危害都更大,这是因为,较之其他制度,专制更易于助长上述社会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必然朝着其固有的不良方向发展。倘若不再通过阶层等级、家族行会等纽带而凝聚在一起,人们就会只考虑自己,就会只关心个人私利,就会只蜷缩于无视公共美德的狭隘个人主义之中。专制制度,不但不同这种倾向作斗争,而且还任其畅行无阻,其原因在于:专制制度取消了人类的一切共同情感、一切共识基础、一切互补需求、一切和谐共处机会,就是说,它把人们禁锢于个人生活之中。 人们原本就具有彼此各不相干的倾向,专制则使人们彼此孤立;人们原本就具有彼此漠不关心的倾向,专制则使人们彼此冷若冰霜。在这种专制社会,无所谓安居乐业之说,人人都焦虑不已,都渴望挤为人上人,都唯恐沦为人下人;金钱,成为尊卑贵贱的主要标志,具有独特的流动性,不断转手,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提升或者降低家庭的社会地位。因此,几乎人人都想拼命积聚财富,渴望不惜代价发财致富,热衷经商,贪图钱财,追求物质享受和安逸,就会成为专制社会最普遍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很容易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甚至弥漫于素来与此无缘的阶层。倘若不遏制这种情绪,不久就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可是,在本质上,专制是助长这种情绪的,而这种削弱斗志的情绪,也有助于专制统治:它促使人们的注意力远离公共事务,让人们一想到革命就会不寒而栗。因此,唯有专制,能够为这种情绪提供荫护,任由人们贪婪无忌,任由人们不顾廉耻攫取不义之财。此种情绪,没有专制,也许会更强烈;有了专制,就会占据统治地位。自由却截然不同:唯有自由,才能与上述社会固有的种种罪恶作斗争,才能阻止社会堕落;事实上,除了自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促使人们摆脱因自主自立而必然导致的孤立,促使彼此亲近,以便讨论公共事务并达成妥协而形成共识;唯有自由,才能促使人们摆脱金钱崇拜,摆脱日常琐事的烦扰,从而让人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祖国就在身边,祖国高于自身;唯有自由,能够在关键时刻以更强烈、更高尚的情感取代追求安逸的念头,能够让人们具有比发家致富更伟大的雄心壮志,能够点亮明灯让人们清晰辨别善恶。 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也许是富裕、文明、华丽的社会,倘若考虑到平民百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壮丽而强大的社会;也许存在私人美德、家庭好男人、诚实商人和令人尊敬的地主,甚至有教养的基督徒——其祖国不在尘世,其信仰的荣耀就是在最坏政府统治下的最腐败社会中,培养有教养的基督徒——罗马帝国的没落时期,就充斥着如此这般的基督徒。但是,我胆敢断言,如此社会,绝对不可能产生伟大的公民,更不用说产生伟大的民族;我还胆敢断言,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人们的心智水准就会永远下降。二十年多前,我就是如此思考并呼吁的。我认为,从那时起到现在,并未发生足以让我另想另说一套的任何事件。自由受欢迎时,我公开称颂自由;自由被抛弃时,我仍然称颂自由,因此,我无可指责。此外,请诸位想想,即使在自由上,我与多数反对者的分歧,比他们自己所认为的,也许要小。是否存在这么一种人,他不遵守其亲自参与制定的法律,而奴颜婢膝地主动迎合某一国人的肆意妄为,却认为其国家拥有充分享受自由所必需的条件?我认为,不存在这种人。专制者并不否认自由是美好的,只不过他们自己想独享自由,并妄称其他人不配享有自由。故对于自由,是无所分歧的;有所分歧的,是对于人的评价。因此,严格而言,爱戴专制,就是蔑视祖国。要让我拥抱此种情感,恐怕遥遥无期。窃以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本书耗费了我诸多心血,甚至有的短短章节竟耗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原本可以采取脚注形式,不过我还是选择把数量不多的注释置于书末,并一一标注所注正文页码,读者可以从中找到有关资料与例证。倘若读者向我提出希望得到更多资料,我愿意提供。

名人推荐

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华生  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实践,体现了一种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高毅  北大历史系主任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在国体上是一个最接近于中国的国家,中央集权专制把这两个国家推入到一个相似的发展轨道;而近代以来法国在革命和专制之间的轮回关系,似乎又为认识中国的制度变迁提供了一面现成的镜子。——荣剑  著名民间学者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讨厌,更令人无法忍受,或者说改掉的那部分与未改不改的那部分不匹配,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朱学勤  著名学者、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经过了社会的激烈的动荡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要告别革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看一看一百多年前的当时还是一位法国年轻的学者所写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何亮亮  凤凰卫视主持人托克维尔对于人类现代历史上第一波革命和民主化浪潮的解释,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个话题最为深刻、客观的思考以及所有讨论的起点。——张扬  著名民间学者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现实几乎是法国当年的翻版?中国的公知们完全没有任何的行政经验,但是他们全都坚信自己的理论能够让每个中国人更好,并用种种美丽的口号来获取民众的支持。在网络上,他们有着呼风唤雨的地位,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对他们言听计从,说的任何一句话都被当做了真理。而体制内的人,一边享受着特权,一边却纷纷抨击整个体制。而老百姓呢,没人关心具体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大家都只关心“你是不是我们一伙的。”变成了纯粹的站队游戏。——端宏斌  财经学者旧制度在变革中更易引发革命,在近年的学界,成了一种流行论点。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不改是等死,改是找死。宁肯等死,不要找死。……不是改革引发了革命,而是改革进入了自己的陷阱,当家人身陷其中没能及时自拔。——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寻求“平等”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自由”,或许正是托克维尔从法国大革命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腾讯网历史频道(《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引起)实际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以及对产生这种暴力血腥运动土壤分析的反思。……血腥和暴力的事情能不能让社会进步。——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与法国都是通过革命走向现代性的国家,在“后革命时期”所遭遇的政治社会困境上,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的中国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从而为走出这一困境提供启迪。——王焱  《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改革既已发生,就意味着与革命赛跑!——南方周末革命将吞噬掉他自己的儿女。——皮埃尔•维尼奥  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领导人对于坏政府而言,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着手改革的时候。——托克维尔 (本书第三编第四章)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亲历法国大革命五大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早年热心参政,1848年二月革命后,曾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并曾出任外交部长。后对政治日益失望,退出政界,潜心写书。
主要代表作品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和《回忆录》等。
译者简介
钟书峰,法学博士,新一代翻译人中的佼佼者。199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译著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泰戈尔《萨达那:生命的证悟》等,“信、达、雅”兼备,广受读者好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他再一次向经典著作旧译本发起挑战的力作。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序 托克维尔的历史深思 ——兼谈为何重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译本对照 钟书峰译本与商务印书馆译本对照(部分)
※前 言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初人们褒贬不一
第二章 大革命最终目的并非削弱或者摧毁政治、宗教权力
第三章 大革命为何以及如何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政治革命
第四章 整个欧洲何以创建相似的制度而后又无不陷于崩溃
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的真正功绩是什么
※第二编
第一章 法国人民为何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憎恨封建制度
第二章 中央集权是旧王朝的产物而非大革命或帝国的产物
第三章 今天所谓的行政监督是旧王朝的内容
第四章 行政司法与官员豁免权就是旧王朝的体制
第五章 中央集权怎样建立并取代而非摧毁旧政权

编辑推荐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语全译•彩色插图版)》(托克维尔著,钟书峰译)看点:王岐山公开推荐,高层带动全国热读,政商学界热议——折射中国现状、预示中国未来的神秘奇书。钟书峰:新一代翻译人中的佼佼者——翻译过《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的专业译者。根据法语原版完整新译——不是英文转译,更非胡乱改写编撰,最大程度还原作者本意。译言网推荐信达雅译本——无数译言网专业译者的专业认同。精装彩色插图版——配有20几幅彩色插图,数十幅单色插图,精美超值,值得收藏。托克维尔定理:“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之时,革命反而加速到来?”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著,钟书峰译)看点:
①首次法语全译本
——法语直接完整翻译,比旧译多出4万多字;不是英文转译,更非胡乱改写编撰,最大程度还原作者本意。
②钟书峰:新一代翻译人中的佼佼者
——法学博士与法律工作者专业背景,成功新译《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的新生代翻译家,译笔极为顺畅,学术界翻译界大为赞誉。《旧制度与大革命》半年磨一书,再次挑战旧译本。
③插图精装版
——配有约60幅左右的插图,装帧精美素雅,充分展现大历史场景,值得收藏。
④多种附表,增值阅读
——特别附有法国大革命年表、法国历史年表、托克维尔年表等,让读者更深刻理解本书。
⑤王岐山公开推荐,高层风行、政商学媒全国热读
——折射中国现状、预示中国未来的神秘奇书。
改革,到底是消除革命,还是引爆革命?
繁荣开明,反而加速大革命的到来?
内容推荐
■改革与革命的赛跑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
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不同,但托克维尔揭示的道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借鉴。


 旧制度与大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久以前,就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慕名已久了,作为门外汉,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恶补一下这些社会科学类书籍。最近天天坐地铁,利用闲暇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内心虽然空落落的,但是总想说点什么的。看之前就知道,本书还是国家领导人推荐过的,想必会很有一番味道。看完之后,我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它了:怎么会有反思自己社会到如此深刻的一本书呢?作者虽然是法国人,但是用冷静得几乎是冷漠的语气,从旁观者的角度,狠狠的剖析了法国一番,结论入木三分,就算社会科学这么发达的今天,依然是上乘佳作,可以拿中国博士百篇优秀论文了。这本书的字,虽然我全认识,但总体感觉有点看不太明白,或者说能看明白书的内容,或无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为什么呢?估计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一些事件,简单带过,自然也加大了我对其结论的理解难度。因此,你在看这本书前,最好先恶补一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否则这本更像是一本社科论文的书,只是用来讨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功效和地位,会让你觉得意犹未尽。从书中描写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现状来看,和我们当今社会太类似了。书中的条条框框的结论,也适合于当今中国。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引以为豪的方块文字,也能出一本站在旁观者角度、用冷静得快要冷漠的语气,用简炼到快成摘要的文字,来讨论中华社会的渊源与历史?薄薄的一本书,我竟然无法就其内容本身摘要、写出感想,寥寥记上几笔,也算是我看过本书的痕迹吧!
  •     首先得感谢多看的限免活动,看的是电子书版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托克维尔先生生前最后的著作,本来他还准备写第二卷的时候,可惜之后因病去世了。该书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作者从国民性、阶级特征、王朝运作模式等等方面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革命的本质。读完后,对几段尤为深刻,引起了很大的反思。中国国人经常会将自身与美国去进行比较,但其实二者本质区别较大,中国自古以来是中央集权制,而美国是联邦制;中国的法律是大陆法系,而美国是典型的海洋法系。仅此两点,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而国人喜欢做比较,原因无非是大国心理和美国的文化产出所导致,此点在文明5游戏颇有收获。读罢此书后,才明白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会受到如此巨大的热捧,因为当下的中国与彼时的法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而且在此书的几个段落中对社会主义的概括及由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政体方面,两个国家都是中央集权制(欧洲多称绝对主义),官僚作风,贪污成风(买官制度),。书中还扭曲了我们对革命的一个误区:不仅仅在天灾频发、人民穷困潦倒、官员不作为且贪污成风,人民才会不堪重负、愤而起义的,其实还有一种,也就是路易十六遇到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化出不同阶级,一些阶级(书中应为贵族权力的衰落,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权力的觉醒)不堪忍受政府的一些政策(卖官制度),”人们所要求的,乃是同时而且全面地废除国家的一切现行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我立即明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危险的一场激进大革命即将到来!“(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27页),而最终结果就是”追求过大的自由,就会陷入过大的奴役“(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28页)。其次,文人过多参政,“他们并非如德意志同行那样,完全不问政治,一心埋头于纯哲学或者纯文学。他们一直关注与政府有关的问题,而且事实上,他们真正关注的就是这种问题。他们终日谈论的,是社会起源及其原始形式问题,是公民原始权利以及政府原始权利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以及人为关系问题,是风俗习惯的利弊及其合法性问题,是法律原则问题。”(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09页),是否觉得这些描述在国内也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在畅谈着。还有一点,是我近期反思最多的,在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一直在藐视法律,而作者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什么时候尊重过法律“,这点又让我想到了某个国家。最后,这场革命其实没有人是胜利者,路易十六被砍头了,革命政府因为分赃不均最后居然又迎来了路易十七,最终由拿破仑再次建立了一个更为独裁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还当了皇上。而且最为搞笑的是,这些情况仅局限于上层建筑,为了保证机构可以正常运行,那些底层的官员继续被保留着,只不过主子换了个称谓而已,此次革命性质其实是一次宗教式的革命。文章最后,吐槽下译者,前言所说苏联共产党革命是因为拒绝改革的典型,是没问题的,但为了证明此论点,居然说无一男儿为之挺身而出,这种文学说法在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跟作者严谨著书区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且修改原译著时候的词语更是有欠妥当,例如:译者将前言的法国人直接改为了民族,殊不知此二词有着极大的区别,只有政治用语才会将中国人称之为中华民族,这是大忌,他已经把整个语境都变了,在我看来这才是译者最大的问题,曲解作者本意,译著追求的是什么?信达雅,信才是最重要的,完整的表达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才是最为关键,那些文学词汇仅适用于文学作品。还有,作者对书名的质疑是因为高层政要推荐和大众接受而虚与委蛇,在文中却都按照自己所写,还要把它放在序中,是在傲娇吗?
  •     法兰西民族从帝国子民一下子变成了一对清一色面孔的旁观者。基督教之所以激起强烈的仇恨情绪,并不是因为它是宗教,而是因为它是政治制度的一种。人心是宗教的居所。法国大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革政府,而是废除旧社会形式。超越了一切国籍,组成了一个理念上的共同祖国,整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申请成为它的公民。是采取宗教革命和外衣的政治革命。宗教有个特点,它通常把人性作为考虑的对象,而有意忽略国家的法律、风俗和传统在人的共同本性上加的特殊成分。宗教越是抽象到人性,就越能广泛传播,超越法律、气候和民族的差异。他们并未轻信幻影般的自由,人们不再关心城市事务,而像生活在城市围墙内的外市人。只要和政府沾上一点瓜葛,他们就可以除政府外什么都不怕了。没人要转化贵族,只是慢慢地,悄悄地,他们一个个都被总督永久取代了。政府官员中没有贵族后裔,他们形成了一个单独的阶层,有其特有的情感、传统、美德、荣誉标准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尊严。国王发布了命令,于是创造了历史,所以一切不过是国王意志的复制品。政府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容忍人们不按政府制订的规则办事,它允许例外。政府很少违法,但为了特事特办,为了做事方便,每天都援引另一条自相矛盾的法律。每个人都会求情:在他们的案子上法律不外乎人情。求情的态度坚决得就像恳求法官一定要按章办事一样,只是自己的案子实在特殊。穷人也好,富人也好,都把骑警队看做公共秩序的化身,而不是公共秩序的主要工具。在法国,贵族失掉的所有财产,都被平民继承了。所有非“人民”阶级,都是相似的,他们有同样的思想、习惯、爱好、消遣形式,读同一类书,说同样的话。政治自由可以使人亲密连接并相互依存,于是人与人被连成一体,但不允许一方吸收另一方。只有独夫统治才会不可避免地同化所有的人,让他们变成彼此的复制品和影子,或者自私的化身。法国的平民和贵族越来越像,但是他们之间不是彼此靠近,反而距离越来越远。贵族作为一个阶级在丧失政治权力,同时,贵族作为个人却拥有了更多全新的特殊权利,原有的特殊权利也更大了。不平等课税会使不同阶级之间的裂隙无法修复。(中产阶级)最明显的特点是怕和普通民众混淆,他们强烈渴望不再属于普通大众,以某种方式。在英国,贵族承担所有重负,以换取统治权,在法国,贵族一直拒绝缴税,作为失去政治权力的补偿。城市的整个体制是怎样被人推翻的,不是有什么政治目的,只是为了给国库捞钱。因为所设官职都是由于国库缺钱而不是出于行政需要。政府虽然独断且完全掌控着公共事务,但它不能主宰个人。贵族不能容忍一个企图严格控制他们的政府。上层阶级的人们喜欢装饰而不是舒适,热爱荣誉而不是金钱。他们服从国王最不可理喻的命令,不是出于无可奈何,而是出于爱。(农民)他们越来越痛恨其他阶级和其他阶级分道扬镳并越走越远。旧制度的政府,对待上等社会则非常温柔,而且羞怯,处理起各种事物来,充满了礼仪和拖延;对待下等社会,尤其是农民,则冷酷无情,迅雷不及掩耳。最奇怪的就是,我们祖先的脑子里竟然没有暴力革命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的概念。谁要获得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必须沉入奴役。在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曾有人猛烈地攻击既定的宗教,但攻击的暴怒总是来自于某个新宗教的狂热。教会到处谴责普通人的罪恶,却遮掩社会高层阶层的罪恶。美国人认为,对宗教的敬仰是国家稳定和民众安全的的最重要保障。把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概归因于立法机制,是个肤浅错误;因为在国家强大与否,起作用的不是工具是否完美,而是发动机的力量是否强大。当苦难不可避免,人们就能耐心忍耐,但一旦有任何避开苦难的可能,一切就会变得无法忍受。即时那些拯救人民疾苦的善心里,也隐藏着对穷人的很大蔑视。在放弃因不平等收税带来的利益时,他们却执意保留特权的名义,这就是让穷人很不领情,而且更加痛恨这种不平等。他们抛弃了特权有益部分,却保留了让人讨厌的那部分。议会的主要目标,仿佛不是把各个阶级连在一起,而是要让他们更清楚彼此的差别到底多大,他们的利益倒带对立到什么程度。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旧制度与大革命》随着王岐山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的一次推荐而一夜之间热遍神州大地,官员、学者、普通读者,都迅速掀起一股阅读潮,让这一本150多年前就问世的历史研究著作称为了一时的社会热点焦点,值得我们关注。这本书为何能引起如此之大的效应,不仅仅是在于它是中央高层的关注,更在于法国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所带来的思考对今天我们的中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钟书峰先生的译作,确实是功夫很深,亚马逊及时送货到手,吾辈应认真研读,学习历史,对话先贤,思考现实,献力国家。
  •     还没看 不过有点小后悔 应该买商务印书馆的比较正统
  •     振聋发聩!
  •     需要批判的读
  •     多看限免,读新译本
  •     这个译本确实比商务印书馆的老译本好。与《通往奴役之路》一样,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仔细读一遍。我们的社会与法国大革命之前的那个社会多么相似啊,好像一切都在指向一场大革命,统治者却一点也没察觉,还张口闭口讲维稳、要牢牢抓住统治权。不同的只是,目前我们看起来经济发展是很迅速。谁知道呢?看托克维尔的预言是不是准确了。
  •     看的有些吃力 等今后再细读一遍
  •     翻译的果然清晰流畅。
  •     毕竟是译文 而且是上百年的外国书了 涉及得又是政治与社会题材,读起来有那么一些些费劲,好歹看得是带配图的多看版电子书,所以读下来了。读完就觉得其实如果不是特别想深入了解的,根本没必要来专门读这书,各大媒体引用率超高的几句话就够了。很多东西确实跟现在的社会很象,但也不能简单直接的类比。
  •     可惜没写完啊
  •     2013-10-1;革命、革命,多少罪恶借汝之手?书中很多描述,实在是精辟!
  •     这让阅读的体验轻松很多
  •     首先,《旧制度与大革命》此书在当代中国有着很多可借鉴的意义,里面内容很多也指向当下社会,想想有些可悲,1789-2013,哎。其次,我没读过冯棠老师的译著,但钟书峰的翻译以后可能不会再看了,自以为是的修改部分曲解了原著的意思,在我看来,现今的译者已经放弃信达雅,开始追求自己著书之快感了,最简单的例子,他讲”法兰西人民“翻译成”法兰西民族“,殊不知民族这种词如果再这种场合用,只有是政治场合,如果有人问你是什么民族?你能说我是中华民族的吗?相同问题也有很多,不是我的旧书情怀严重,实在是现在的翻译没法看!
  •     读不懂,先放着
  •     历史大事,近看不如远观。
  •     很值得深思,只是还没有完全看完
  •     近期火得浮夸绕得头晕但只要愿意就很容易脱离上下文甩出一些醒目句子语重心长告诉别人值得当下中国警醒的名人名言合集。剥掉长句子和大段不必要的修辞,大概还是看明白他想说啥了。
  •     讀完此書確實看到了托克維對於國家的深切關懷以及對於歷史的細緻的考察。托克維爾通過描繪大革命之前一直以來專制王權的歷史,讓人感覺國王簡直no zuo no die!專制主義加上中央集權,讓社會各階層的人在政治上如此割裂,孤立以及內部抱團,經濟上的關聯又讓飽受壓迫的貧苦毫無依靠的農民深深感到特權階層的優勢,各地的政策逐漸趨於統一不再考慮“因地制宜”。毫無特權的文人整日思考人生,終日思考人們的原始狀態,帶來“人人平等"的理論卻缺乏參政經驗;他們的理論符合農民與失去特權階層的人民的口味,成為了他們的武器,卻也成為導致大革命失敗的成分;司法制度的混亂,法律與執行的不相符,宗教與政治的結合皆是導致革命的原因。通過此書我看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特別是立法的精神,以及理性與經驗的結合還有宗教的重要性。
  •     非常值得读的历史书籍,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可以找到很多与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前相似的情况,没想到相隔两个世纪,上万公里的距离,两个社会竟可以如此相像,可见里面必定有共通的东西。值得统治阶级,也值得生活在整个制度下的所有人反思。
  •     这本书的地位太高了,我给分不好给太低,但我真心没看懂。
  •     托克维尔对政治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有非常深刻的洞察和预见力,这一切得益于细致详实的调查索引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批判精神。读此书可略见一斑。对比大革命时期法国和当代中国,对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和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启迪。
  •     为什么革命不能轻言。看过这本书你就明白了
  •     内容全看完了,这位砖家翻译不行,瑕疵语病较多,却号称要媲美商务版本,有种上当感
  •     没完整时间,只能每晚看一点,呵呵。好书,大力推荐。
  •     啃了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实话实说就四个字:不明觉厉。
  •     翻译质量很高,读起来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碍。 谈到革命,大家脑海中出现的情景可能都是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但是法国大革命却截然不同,不是因为缺乏自由去追求自由,不是生活无以为继,而是相对比较繁荣,也拥有足够的自由。大革命彻底推翻了政权,但是专治的体制几乎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而革命过程的血腥残酷,也让人侧目。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很多人,包括王岐山,推荐这本书,都是看到了当前中国的现状和法国大革命前的一些情形的相似性。从法国大革命的成因中,我们能学习到足够的教训,从而避免改革/革命的负面影响么?
  •     书是不错,但此书翻译极差,不推荐此版本。
  •     “专制者并不否认自由是美好的,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想独享自由,并妄称其他人不配享有自由。” "追求过大的自由,就会陷入过大的奴役!"
  •     在开篇的时候竟然还敢说其它版本翻译的不行 看了一页 就为作者脸红了不值得购买
  •     据说是最好的译本
  •     应媳妇要求为她买的。还没来及细看。在选择书的时候法语全译字样吸引了我的视线,特地去查阅了一下,看到译者自己贴出的与通行的冯棠译本的选译对比。感觉还是这个版本的文字更加流利而富有美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说实话本就比较枯燥过于理论化,冯译过于枯涩,读起来很吃力,钟译感觉顺畅许多。有时间了值得好好读读。书的装订质量也还不错,暂没发现什么问题。
  •     粗略翻了一下,不是目前关注的领域。mark吧。
  •     看之前的领悟‘革命不是发生在最坏的时候 而是发生在改良的时候’ 明亡始于万历 锅扣在崇祯头上 苏联解体 锅扣在戈尔巴乔夫头上 尽管他将苏联转到了正确的路上 妈蛋 重点是 看之后还是这个感悟……
  •     书是好书,译得一般。
  •     吐槽:出版社赠阅的。翻看了一遍。没有欧洲史的基础,根本看不懂。一定要看英国革命史和法国史好吗。
  •     包装不错,还没来得及阅读,应该不错的!
  •     最后得出结论,法兰西民族是这样一个矛盾的走两极的民族,所以追求平等,但又崇尚自由,可能平等和自由就是两个矛盾的东西,不可能同时存在。至于对现在有什么启示?只是有一些情感共鸣,不能完全拿来作参照,几十几百年后,才能对现在的中国有个客观的评判。
  •     老实说,看起来很是吃力。很多东西都是过目即忘,但遗留在脑海中的点滴,却很是深刻。可以读二遍的书。
  •     由于作者本身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影响,现在来看这本宏伟巨著不免有失偏颇和局限性。大革命中的法国人民表现的十分矛盾,不论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别,还是阶级内部的前后差异。那个时候的法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现在看来十分荒谬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在当今社会你我身边还在不停的重演,我们对其却置若罔闻。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变迁,法国人民在200多年前便已经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史为鉴,我们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     第一次用多看App买了电子版看完,体验很好。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现在的中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读完才终于理解了为何政府高层都极力推荐。钟书峰版翻译得不错,语言流畅无障碍,推荐。
  •     翻译真是醉了。。但比另外的版本强不少。。累积和爆发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     书的本身内容很好,翻译水平过得去,缺乏一点文采,建议对照法文版阅读(如果你懂法语的话)。也可以对照商务印书馆的版本阅读。
  •     绝对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终结译本!
  •     岐山同志推荐的,学习一下~
  •     托克维尔的逻辑很清楚,开创了一条研究的新路子——从过去的资料中找出事件的必然性。
  •     速读2章
  •     读别人的革命,比较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莫重蹈覆辙,历史是用来借鉴反省的
  •     中文最佳版本!而内容正是看完《乌合之众》后,你感觉还想再多读一点的内容。别管各种评论了,相信仔细读完的人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     名词陌生,论述抽象,没看懂,准备再看一次
  •     翻译不好,打滚……翻译好了也不好看
  •       内容蛮多,可惜字太小了!
  •     1、大革命发源的法国旧制度是怎样的。 2、对中国读者来说,旧制度跟中国现在的以及过去的制度有何异同。
  •     挺不错的,部分情形与今日很相似。要维持稳定,必须以过去的短视为戒。
  •     书籍的印刷质量很好。
  •     作为历史的了解,读此书还是远远不足。不过大致也体会到了作者对社会阶层状况以及心理的关注。或许应该先读乌合之众作为群体心理的储备。
  •     精彩之极,十分有用;;;;;
  •     可思考的很多,,注释比正文还长的一本书,作者也真是有强迫症纠结死啊。不过结尾有种戛然而止没说完的感觉…
  •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由于中央高层的推荐而火爆,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讲的,正是一个统治阶级是如何必然垮台的,无论怎么看当前这个社会实在当时法国过于相像,简单的就是认为,推荐者不过是想找到一个出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