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书评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0705854
作者:托克维尔
页数:392页

“看不懂”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很久以前,就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慕名已久了,作为门外汉,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恶补一下这些社会科学类书籍。最近天天坐地铁,利用闲暇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内心虽然空落落的,但是总想说点什么的。看之前就知道,本书还是国家领导人推荐过的,想必会很有一番味道。看完之后,我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它了:怎么会有反思自己社会到如此深刻的一本书呢?作者虽然是法国人,但是用冷静得几乎是冷漠的语气,从旁观者的角度,狠狠的剖析了法国一番,结论入木三分,就算社会科学这么发达的今天,依然是上乘佳作,可以拿中国博士百篇优秀论文了。这本书的字,虽然我全认识,但总体感觉有点看不太明白,或者说能看明白书的内容,或无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为什么呢?估计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一些事件,简单带过,自然也加大了我对其结论的理解难度。因此,你在看这本书前,最好先恶补一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否则这本更像是一本社科论文的书,只是用来讨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功效和地位,会让你觉得意犹未尽。从书中描写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现状来看,和我们当今社会太类似了。书中的条条框框的结论,也适合于当今中国。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引以为豪的方块文字,也能出一本站在旁观者角度、用冷静得快要冷漠的语气,用简炼到快成摘要的文字,来讨论中华社会的渊源与历史?薄薄的一本书,我竟然无法就其内容本身摘要、写出感想,寥寥记上几笔,也算是我看过本书的痕迹吧!

书是好书,译的差了点

首先得感谢多看的限免活动,看的是电子书版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托克维尔先生生前最后的著作,本来他还准备写第二卷的时候,可惜之后因病去世了。该书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作者从国民性、阶级特征、王朝运作模式等等方面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革命的本质。读完后,对几段尤为深刻,引起了很大的反思。中国国人经常会将自身与美国去进行比较,但其实二者本质区别较大,中国自古以来是中央集权制,而美国是联邦制;中国的法律是大陆法系,而美国是典型的海洋法系。仅此两点,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而国人喜欢做比较,原因无非是大国心理和美国的文化产出所导致,此点在文明5游戏颇有收获。读罢此书后,才明白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会受到如此巨大的热捧,因为当下的中国与彼时的法国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而且在此书的几个段落中对社会主义的概括及由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政体方面,两个国家都是中央集权制(欧洲多称绝对主义),官僚作风,贪污成风(买官制度),。书中还扭曲了我们对革命的一个误区:不仅仅在天灾频发、人民穷困潦倒、官员不作为且贪污成风,人民才会不堪重负、愤而起义的,其实还有一种,也就是路易十六遇到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化出不同阶级,一些阶级(书中应为贵族权力的衰落,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权力的觉醒)不堪忍受政府的一些政策(卖官制度),”人们所要求的,乃是同时而且全面地废除国家的一切现行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我立即明白,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危险的一场激进大革命即将到来!“(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27页),而最终结果就是”追求过大的自由,就会陷入过大的奴役“(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28页)。其次,文人过多参政,“他们并非如德意志同行那样,完全不问政治,一心埋头于纯哲学或者纯文学。他们一直关注与政府有关的问题,而且事实上,他们真正关注的就是这种问题。他们终日谈论的,是社会起源及其原始形式问题,是公民原始权利以及政府原始权利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天然以及人为关系问题,是风俗习惯的利弊及其合法性问题,是法律原则问题。”(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609页),是否觉得这些描述在国内也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在畅谈着。还有一点,是我近期反思最多的,在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一直在藐视法律,而作者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什么时候尊重过法律“,这点又让我想到了某个国家。最后,这场革命其实没有人是胜利者,路易十六被砍头了,革命政府因为分赃不均最后居然又迎来了路易十七,最终由拿破仑再次建立了一个更为独裁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还当了皇上。而且最为搞笑的是,这些情况仅局限于上层建筑,为了保证机构可以正常运行,那些底层的官员继续被保留着,只不过主子换了个称谓而已,此次革命性质其实是一次宗教式的革命。文章最后,吐槽下译者,前言所说苏联共产党革命是因为拒绝改革的典型,是没问题的,但为了证明此论点,居然说无一男儿为之挺身而出,这种文学说法在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跟作者严谨著书区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且修改原译著时候的词语更是有欠妥当,例如:译者将前言的法国人直接改为了民族,殊不知此二词有着极大的区别,只有政治用语才会将中国人称之为中华民族,这是大忌,他已经把整个语境都变了,在我看来这才是译者最大的问题,曲解作者本意,译著追求的是什么?信达雅,信才是最重要的,完整的表达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才是最为关键,那些文学词汇仅适用于文学作品。还有,作者对书名的质疑是因为高层政要推荐和大众接受而虚与委蛇,在文中却都按照自己所写,还要把它放在序中,是在傲娇吗?

《旧制度与大革命》摘抄

法兰西民族从帝国子民一下子变成了一对清一色面孔的旁观者。基督教之所以激起强烈的仇恨情绪,并不是因为它是宗教,而是因为它是政治制度的一种。人心是宗教的居所。法国大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改革政府,而是废除旧社会形式。超越了一切国籍,组成了一个理念上的共同祖国,整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申请成为它的公民。是采取宗教革命和外衣的政治革命。宗教有个特点,它通常把人性作为考虑的对象,而有意忽略国家的法律、风俗和传统在人的共同本性上加的特殊成分。宗教越是抽象到人性,就越能广泛传播,超越法律、气候和民族的差异。他们并未轻信幻影般的自由,人们不再关心城市事务,而像生活在城市围墙内的外市人。只要和政府沾上一点瓜葛,他们就可以除政府外什么都不怕了。没人要转化贵族,只是慢慢地,悄悄地,他们一个个都被总督永久取代了。政府官员中没有贵族后裔,他们形成了一个单独的阶层,有其特有的情感、传统、美德、荣誉标准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尊严。国王发布了命令,于是创造了历史,所以一切不过是国王意志的复制品。政府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容忍人们不按政府制订的规则办事,它允许例外。政府很少违法,但为了特事特办,为了做事方便,每天都援引另一条自相矛盾的法律。每个人都会求情:在他们的案子上法律不外乎人情。求情的态度坚决得就像恳求法官一定要按章办事一样,只是自己的案子实在特殊。穷人也好,富人也好,都把骑警队看做公共秩序的化身,而不是公共秩序的主要工具。在法国,贵族失掉的所有财产,都被平民继承了。所有非“人民”阶级,都是相似的,他们有同样的思想、习惯、爱好、消遣形式,读同一类书,说同样的话。政治自由可以使人亲密连接并相互依存,于是人与人被连成一体,但不允许一方吸收另一方。只有独夫统治才会不可避免地同化所有的人,让他们变成彼此的复制品和影子,或者自私的化身。法国的平民和贵族越来越像,但是他们之间不是彼此靠近,反而距离越来越远。贵族作为一个阶级在丧失政治权力,同时,贵族作为个人却拥有了更多全新的特殊权利,原有的特殊权利也更大了。不平等课税会使不同阶级之间的裂隙无法修复。(中产阶级)最明显的特点是怕和普通民众混淆,他们强烈渴望不再属于普通大众,以某种方式。在英国,贵族承担所有重负,以换取统治权,在法国,贵族一直拒绝缴税,作为失去政治权力的补偿。城市的整个体制是怎样被人推翻的,不是有什么政治目的,只是为了给国库捞钱。因为所设官职都是由于国库缺钱而不是出于行政需要。政府虽然独断且完全掌控着公共事务,但它不能主宰个人。贵族不能容忍一个企图严格控制他们的政府。上层阶级的人们喜欢装饰而不是舒适,热爱荣誉而不是金钱。他们服从国王最不可理喻的命令,不是出于无可奈何,而是出于爱。(农民)他们越来越痛恨其他阶级和其他阶级分道扬镳并越走越远。旧制度的政府,对待上等社会则非常温柔,而且羞怯,处理起各种事物来,充满了礼仪和拖延;对待下等社会,尤其是农民,则冷酷无情,迅雷不及掩耳。最奇怪的就是,我们祖先的脑子里竟然没有暴力革命这种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的概念。谁要获得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必须沉入奴役。在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曾有人猛烈地攻击既定的宗教,但攻击的暴怒总是来自于某个新宗教的狂热。教会到处谴责普通人的罪恶,却遮掩社会高层阶层的罪恶。美国人认为,对宗教的敬仰是国家稳定和民众安全的的最重要保障。把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概归因于立法机制,是个肤浅错误;因为在国家强大与否,起作用的不是工具是否完美,而是发动机的力量是否强大。当苦难不可避免,人们就能耐心忍耐,但一旦有任何避开苦难的可能,一切就会变得无法忍受。即时那些拯救人民疾苦的善心里,也隐藏着对穷人的很大蔑视。在放弃因不平等收税带来的利益时,他们却执意保留特权的名义,这就是让穷人很不领情,而且更加痛恨这种不平等。他们抛弃了特权有益部分,却保留了让人讨厌的那部分。议会的主要目标,仿佛不是把各个阶级连在一起,而是要让他们更清楚彼此的差别到底多大,他们的利益倒带对立到什么程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