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100088848
作者:[德]尼采
页数:19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高贵的人不会犯罪,这位深沉的诗人想告诉我们:通过他的行为,一切法律,一切自然秩序,甚至道德世界,都可能归于毁灭,恰恰是通过这种行为,一个更高的神秘的作用范围产生了,就是那些在被推翻了的旧世界废墟上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作用。这就是这位诗人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只要他同时也是一位宗教思想家:作为诗人,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地纠结的讼案之结,法官慢慢地一节又一节解开了这个结,也导致了自己的毁灭;对于这种辩证的解决,真正希腊式的快乐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一种优越的明朗之气贯穿了整部作品,往往打掉了那个讼案的可怕前提的锋芒。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我们发现这同一种明朗,但它被提升到一种无限的美化之中了;这位老人遭受了极度苦难,他纯粹作为受苦者经受他所遭受的一切,而与之相对的是一种超凡的明朗,它从神界降落下来,暗示我们这个英雄以其纯粹被动的行为而达到了至高的、远远超越其生命的主动性,而他早先生命中有意识的努力和追求,却只是把他带向了被动性。于是,那个在凡人眼里纠缠不清的俄狄浦斯故事的讼案之结就慢慢解开了——而且,在辩证法的这种神性对立面那里,人类最深刻的快乐向我们袭来。如若我们这种解释正确地对待了诗人,那么,我们就总还可以来追问一下,由此是不是已经穷尽了神话内容:这里显而易见,诗人的整个见解无非是那个幻象,那是在我们一瞥深渊之后,具有疗救力量的自然端到我们面前的幻象。俄狄浦斯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是他母亲的丈夫,俄狄浦斯又是斯芬克司之谜的破解者!这样一种命运的神秘三重性向我们道说了什么呢?有一个古老的、特别在波斯流传的民间信仰,说智慧的巫师只能产自乱伦——鉴于解谜和娶母的俄狄浦斯,我们马上可以对此作出如下阐释:只要有某些预言性的神奇力量打破了当前和将来的界限、僵固的个体化原则,根本上也就是打破了自然的真正魔力,在这种地方,就必定有一种巨大的反自然现象——例如前面讲的乱伦——作为原因而先行发生了;因为,要不是通过成功地抗拒自然,也即通过非自然因素,人们又怎么能迫使自然交出自己的秘密呢?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尼采(Nietzsche F.) 译者:孙周兴

书籍目录

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正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科利版编后记
译后记

编辑推荐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是“一部充满青年人的勇气和青年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了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该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是一部研究尼采及其美学、哲学思想应当重视的著作。

图书封面


 悲剧的诞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人大一一小生,以下是今年六月写的小文(其实是某门课的结课论文),如有错讹,还望方之家指正。文章小阉了下。      尼采《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   (一)悲剧诞生的现实需要    悲剧的起源地是古希腊。严格意义上来讲,世界上并没有另一个民族产生了与希腊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相近的悲剧。尼采的解释是,希腊人本身具有一种阴郁的悲剧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深深根植于希腊人敏感的心灵和对现实生活的中苦难的彻骨体会。但是悲剧的人生观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生命,相反,希腊人却特别渴望活下去,“哪怕作为一个奴隶活下去”。荷马在《奥德赛》中讲过奥德修斯和阿基里斯在冥界相会,以及那位最伟大的希腊英雄对生死的看法。奥德修斯因为阿基里斯在死者当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而向他表示祝贺,阿基里斯却这样回答:       不,伟大的奥德修斯啊,不要这么轻松愉快地向我谈死亡吧。我宁愿在人世上做一个帮工,跟随没有土壤、也没用财产的穷人干活,也不愿在所有的死者当中享有大权。      可见希腊人的悲观主义并不是看轻尘世的意思。那么生活中的不如意该如何排遣?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到底该用什么来支持我们无所畏惧地活下去?在没有宗教,也还没有哲学的希腊先民们的精神该去何处寄托?悲剧借此应运而生。      (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艺术形态的悲剧到底是如何出现在希腊大地上的?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考察一下尼采的两个先验的观念,以下这两个观念对于理解尼采对悲剧的分析及其重要。   1、 世界的本质是苦难和悲惨的。   2、 生命的根源是欢乐的,坚不可摧的。   基于以上两个观念,尼采认为,希腊人内心的有两股极其强烈的艺术冲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正是这两种精神力量的抗衡或妥协和交融产生了光辉、崇高的希腊悲剧,尼采更是加以扩张,认为一切艺术都源于这两种精神。    在尼采眼中,日神精神就像梦的媚态,清晰地造型出美的世界,它庄严、肃穆而有节制。日神精神基本上就是指优美体验,尼采将之以“梦”的形式来做比,实际上有点类似克罗奇的审美“直觉说”。尼采认为日神阿波罗不仅作为光明之神,还作为文艺之神,造型之神,具有比所有奥林匹斯神更高的地位,日神理当坐众神的第一把交椅。希腊人正是由于这股强烈的日神冲动,才产生了整个奥林匹斯神族。毋庸讳言,整个奥林匹斯神族都是高度的“同人同性化”,除了在生命的永久性上与人不同之外,他们同普通人一样会爱,会嫉妒,也会被命运所缚,西勒诺斯的预言对他们也同样有效。艺术和神话的构建仿佛给了希腊人一个脱离于现实苦难的美的世界,可以暂时抛却一切烦恼和痛苦,而希腊人将“召唤艺术进入生命的这一冲动,作为诱使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补偿和生存的完成 ”,希望借以来抵抗西勒诺斯的可怕预言也变得意义非凡。   酒神精神来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在酒神祭的节日上,希腊人可以抛弃伦理道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兽欲的性放纵。他们恣意狂欢,四处游走,成群结队地高唱酒神颂歌。在这一刻,他们抛却了往日日神的刻板和庄严,爆发出人性深处的最原始的情感,自我的意志几乎完全消散在这股癫狂不羁的烈火中了,就像欧里庇得斯的悲剧《酒神的伴侣》中描写的一样,彭透斯的母亲阿高厄在酒神祭上陷入癫狂状态,竟然无视亲情,终于亲手撕碎了自己的儿子(类似的故事描写在J.G.弗雷泽的名作《金枝》中也有描写)。如此脱胎于酒神祭的酒神精神,尼采将之比作一种醉的狂喜,如天边的排浪一般,冲破日神精心修筑的藩篱,借着与原初本能合一的强烈渴望,陶然忘我,直面惨淡,超越苦难。在尼采看来“只要酒神得以通行,日神就遭到扬弃和毁灭 ”,可见酒神精神威力之大。当然酒神精神若是过分地甚嚣尘上,那么“酒神附体”的个体还需要日神精神来拯救,总之两者相辅相成,各司其职。   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中认为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在于“主观艺术和客观艺术的区别 ”,这个理解在我看来是不对的。尼采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过程中都是极力排斥主观和理性的作用,他认为最高的艺术和审美体验即使和最初的生命力的融合,摆脱个体化原则,让生命本身喷薄欲出的热力让艺术创作者和审美者体验到。      (三)悲剧的起源(尼采的观点)   尼采认为悲剧起源于酒神音乐,是“抒情诗人与乐师自然而然地相结合 ”。他大段引用了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原文,几乎全盘接受了叔本华对于音乐的理解。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与欧洲传统的构建体系方法类似,是种二元法,他将世界分为意志和表象两部分,表象世界即是我们可见可感的感性世界,意志的世界可以说是代表精神的超感性世界。叔本华认为音乐不是意志的客体化,而是意志的直接描摹,因为同一首乐曲可以表现出几乎任何人的所有意志,因而音乐艺术就不同于绘画、雕塑等表象艺术,它是一种几乎全能的表意艺术。   尼采早年作为叔本华的忠实信徒,认为音乐既然是意志的直接描摹,那么必然也是永恒生命的直接理念,然后他加以对希腊人的观点“悲剧起源于歌队”的改造,就提出了悲剧是“不断重新向一个日神形象世界迸发的酒神歌队 ”的看法。酒神精神对于生命本质的狂热让歌队充满生机,不论是古希腊早期的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还是后期弱化了歌队在悲剧中地位的欧里庇得斯,他们剧作中大段大段的歌队演唱,着实令人振奋,也令人悲悯。之后,这群高亢的歌队辅以日神的形象化,终于在两股精神冲动中诞生了希望一窥生命本质的希腊悲剧。尽管唯美,似乎还带着一丝神秘主义的气息,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些道理的。      (四)悲剧的转变以及衰落的原因和意义    古希腊的悲剧在经历了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英雄式崇高后转向了欧里庇得斯式的说理和争辩,也在随后的转变中,逐渐形成了阿提卡新喜剧。可以说抛弃了英雄式的崇高的希腊人在一种“奴隶的乐天”中衰老和奴化,他们似乎忘记了人世的苦难,转而以奢靡的喜感享受替代了悲剧的人生观,继承了古希腊“衣钵”的罗马人对生活享乐的陶醉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悲剧在古希腊大地上消失了呢?尼采给出的答案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杀死了悲剧,希腊哲学的发展促使悲剧走向了灭亡。正如迪克逊教授说,“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时候,我们才在接近于产生悲剧 ”。希腊人恪守“宿命观”,认为命运是导致悲剧的发生的的原因,当人们遭遇了不幸,或在自然欲望中受到挫折,而此时他又无法得到合理的正义原则的解释时,他只能将之归结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命运”。但是又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他们需要用悲剧作为宗教和哲学的替代品,多少可以带来一些慰藉,毕竟剧中有如此多的人和神都躲不过命运的锁链。可是当一位运用理性思辨的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呐喊---“人是万物的尺度”时,一切都改变了,人是世界主宰的人本主义思想取代了宿命论,理性作为一股新的思维势力涌入希腊人的脑海之中,因此希腊的悲剧作为“形而上的慰藉”的功能不再需要,消失和破碎自然不可避免。    那么这股延续了几百年的艺术形式(这里仅指希腊古典悲剧)到底有何意义?难道仅仅是在酒神节上的一种催人泪下的消遣么?尼采认为悲剧的快感根本不是对悲剧主人公的怜悯和同情,也不是个体恶意心理的满足和对剧情的恐惧感的扩张,而是一种“形而上的快慰”。在(二)中我提到过,尼采坚信生命的本质是欢快和坚不可摧的,因此观赏悲剧可以给予欣赏者与生命力本身的“统一将得以重建”的快慰,当然也是一种酒神式的快慰。      (五)尼采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哲思   尼采在哲学思想上自诩为“叔本华的信徒”,在《悲剧的诞生》中借用了大量叔本华的名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概念,无论是“意志”、“表象”,还是对音乐的理解。但在有一点上与叔本华彻底分道扬镳了。毋庸讳言,叔本华对整个世界本质是彻底悲观的,但尼采却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种一味逃避的“弱者的悲观主义”,他坚信“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任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可见,表面上,尼采是叔本华式的彻底悲观主义者,但在骨子里,他实在是个热情的乐观主义者,这莫若说是一种基于悲观主义的强力乐观主义。尼采的这种坚强、热烈的性格也为他后来提出用“强力意志”来“重估一切价值”做足了准备。   尼采坚信,艺术必然作为宗教和哲学的替代品给予人审美的和形而上的享受,借以让深陷苦难的个体渡过茫茫的人生之海。没有活在过审美世界中的人是无法体会生命本质的欢乐和坚不可摧的,他们的生命之花也将永远是枯萎,干瘪的。“艺术拯救他们,生命则通过艺术拯救他们而自救 ”,这种艺术的形而上学是尼采在这部著作中的一大创见。艺术不再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更具备了一种拯救生命于苦难的现实意义。尽管尼采没有对悲剧进行历史哲学的审视,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但瑕不掩瑜,如今我们观念中的艺术对于苦难的解脱的看法实在是要感谢尼采,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于闲暇之际复归于艺术和审美的宁静海,定然是一桩金钱无法企及的享受。      (六) 笔者对尼采的观点的批判   诚然,尼采对悲剧的观点是极其有力,慷慨的,但不免陷入了唯美主义的深渊,至少有两个部分尼采的思考是有问题的:   1、尼采在讨论悲剧的诞生中所运用的方法论不是从悲剧本身出发推导出酒神和日神精神的冲动在悲剧中的相互作用,而是采取一种信念式的坚定展开了他的整套理论。   2、尼采认为艺术创作是要抛弃个人的主观,而融入原初的喜悦之中,即他所言“个人的解体及同太初存在的合为一体 ”。   下面我会对这两点分别批判。第一,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悲剧理论的推导应当建立在对悲剧本身审视的基础上,而尼采却是从某个先验的观念入手(他坚信生命本身是欢乐的,坚不可摧的)。可见尼采的整个悲剧体系是以一种强烈的感性信念维系的,如此一来整幢华丽的理论大楼的地基简直就是建立在软滑的沙滩上了。   第二,尼采在艺术的创作中认为要抛弃主观,“主观艺术家不过是坏艺术家,在每个艺术种类和高度上,首先要克服主观,摆脱‘自我’,让个人的一切意愿和欲望保持缄默 ”。艺术家将作为某种精神性玄学观念的“附身”的形式出现,人被移除了创作的中心,这抛却了艺术创造的人本原则。正如本雅明所说,“当艺术以这种方式来进入存在的中心,即将人作为其显像而不是直接将人认可为自己的基础(不是将人认做其创作者,而是将人的存在看作其塑造的题材),冷静的思考就全然涣散了 ”。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纸 mobi pdf
  •     不是尼采写的不好,是我水平太低
  •     总体还是挺喜欢的,但译者有的地方处理地不太好,句子不太通顺。除此外,还是不错的。卓越服务挺好的,又便宜,又省事,物流就是稍稍慢了点。
  •     anyway,终于把这节课补完了。虽然不是完全懂,但懂的部分觉得尼采真的很牛。现代人的原始生命快感真是越来越消失无踪了。
  •     很是怀念周国平先生的尼采翻译.不知后来为何"作而不译"了.刘小枫主编的尼采注疏集是很不错的译本,现在还未出全.建议购买.不过如果确实喜欢尼采,可以多买几个译本对照着看.尼采的书我个人就有好几种译本.杨恒达的该译本也不能说不好.尼采亦诗亦哲,才气过人,学识深厚,翻译是真的难.
  •     从悲剧的诞生开始走进尼采
  •     很有趣
  •     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现在只能算是理解了40%。
  •     刚拿到,对比我以前的版本,我更喜欢这版.至少我能看明白了!
  •     典故太多,不熟悉西方文明读不懂
  •     (苏格拉底式的)理智败坏了本能,败坏了艺术,败坏了道德。你竟被理智吓破胆了吗?你振作意志抗击雄狮的搏杀,难道不是为了躲避精于算计的群鼠的咬啮吗?然而你愤怒的嘶吼只能依靠快乐的吱吱声传达。正视现实吧!
  •     孙周兴一生推
  •     我是同时读孙周兴,周国平版本和英文版,三本的 喜欢尼采,说话有范,居高临下的圣经似的风格,耶稣基督的口吻
  •     没怎么看懂,无法评价
  •     孙的翻译似乎有较明显的海德格尔的痕迹←_←
  •     没读过尼采的怎么能看懂true detective 呢,吸吸
  •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0.
  •     算是尼采比较难读的一本书了 看了两遍也只有点模糊的意识 不过还是有所收获的
  •     好书,难看懂,慢慢来
  •     说自己第一本尼采读的是“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拖出去鞭尸两分钟~~~尼采的著作完全按时间读是合时宜的~
  •     尼采的文采加上希腊悲剧的华彩,真是让人拜服。
  •     内容还没有看,因为之前读了商务印书馆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觉得翻译的真的非常好,纸张印刷也不错,所以想买尼采的书的时候特地挑的商务的,同时还买了两本尼采的书 人性的太人性的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且不说内容,但是 从封面到印刷 真心比不上商务的 而且可能由于与运送原因 其中一本的封面有些褶皱,,个人是非常爱书的 表示有点不满意。送货挺快的 头天晚上定的 第二天早上就到了 这个必须赞一个。。。
  •     物美价廉,凤凰出版社的出版物真的都挺好,封面简朴但不简陋,内容有营养
  •     尼采
  •     还是只读到了最鸡汤的部分(或许也是我潜意识里最需要的部分吧)。“悲剧的诞生”这几个字的意义在我便是如何在认知人生必定伴随着痛苦和毁灭的同时,仍然以最高的热情将之拥抱,这拥抱或许相通于骆驼、狮子、赤子的“你应—我要—我是”,痛苦也就不再是需要“katharsis”的污秽了。
  •     译本很不错
  •     对书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收获不多.
  •     配合译后记和其他论文,总算看懂了大概。尼采拥有真正的诗人气质,思考与文采皆令人澎湃。
  •     读到了欧洲历史上对礼制和法制的辩证
  •     常读常新。
  •     西方文化的隔膜,理解太困难了。
  •     16年底第一次读这个译本,17年初因为调课,又翻了两三次。感觉依然在把握之外,又可能在把握之中。某些段落(第十节前)让人拍案叫绝。
  •     尼采自己开头就写了,这是一本给学术圈内的人看的。呵,对于他而言,自己的实力以及超人的自信,是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取悦大众,毕竟自己是学者,虽然我更喜欢他放荡不羁,激情大于严肃的一面。这本书包装很赞,简洁、大方,书的内容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看着舒服。
  •     从他开始,读懂莎士比亚
  •     饱满的才华。一种哲学上的总体解读。
  •     看了几页,就没读下去了,想到了寒假再静下心来看。另外书寄到是有点变形了也旧旧的,后来买的几本书也都这样。。。
  •     我们的全部希望都渴求着那样一种感知,即:在这种不安地上下颤动的文化生活和教育痉挛背后,隐藏着一种壮丽的、内在健康的、古老的力量。——尼采
  •     终于看完此书,虽然此书篇幅不长。现代工业摧毁了人们对生命原始形而上的追求,推崇所谓的最高理智。尼采借用悲剧的死亡和再生来唤醒人们心中被毁灭的终极关怀。虽是一部美学著作,其实是通过叔本华和德国古典音乐等媒介来传达尼采的哲学思想。
  •     真不明白,大概是我功力不足,反正完全看不懂
  •     “唯有作为审美现象,此在和世界才显得是合理的” “生命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 ——尼采
  •     要是不对希腊神话以及尼采对希腊悲剧时期的定义和概念很难读懂
  •     。
  •     审美世界观
  •     情理冲突。
  •     充满激情的思辨。局部翻译的似乎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