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小人书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35448538
作者:林兆华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林兆华是中国戏剧界大师级人物,被人们称为“大导”。是中国剧坛唯一一个不间断地从上世纪80年代排戏至今的“戏痴”,他排演过的戏剧作品达八十余部,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他的年龄。
由他导演的《绝对信号》《车站》《哈姆雷特1990》《三姊妹•等待戈多》《建筑大师》《鸟人》等多部作品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史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剑走偏锋,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几乎每部作品都引来争议一片,而“前卫、先锋、实验”更是他如影随形的标签。同时,直言不讳的性格常常为他惹来麻烦。不过,对于这些,他安之若素。

书籍目录

自序
壹 胡说戏
中国话剧有传统吗?
剧院关门啦!
“老艺术家”之所以为“老艺术家”
体制无处不制体
摊上个“形式主义”也不容易
戏剧是什么?戏剧是游戏。
等待传统的霹雷
再多些戏剧的反叛者吧!
贰 闲聊书
精神失常的作品贴近授奖?
剥夺兴趣就是剥夺生命
习惯性随波和自由生活
叁 乱弹琴
“世道真是变啦!”
文化机关没文化
真正的英雄是叫自己人杀死的
“角儿”就是殿堂的艺术
“这年月真话就是疯话”
作家和导演的对话
契诃夫,斯坦尼,还有梅耶荷德
肆 穷折腾
有事没事开会是大事儿
不工而工,似乎自然
过年
伍 瞎琢磨
不忽悠不成事儿
入了“协”,正多了
林家铺子
老年维特的烦恼
后记

作者简介

《导演小人书》是首部全面记录导演林兆华戏剧与人生的图文作品集。
由林兆华亲自整理、编排,以图片的形式回忆自己50年导演经历,并为每一张照片撰写配图小文,好像“小人书”一样,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再现他导演路上的所见所闻,并结合他个人的排戏经历,逐一披露他与高行健、过士行、濮存昕、梁冠华、何冰、徐帆、宋丹丹、蒋雯丽、易立明、谭盾、高亚麟、小陶虹等豪华的主创团队背后的交往趣事。


 导演小人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文/吕彦妮 本文原刊载于《北京青年报》整晚读完了《导演小人书》,像看了出荒诞的戏。戏里有一个男人,棉袄系在腰上牛仔裤破了好些洞。他闷头在一间空房子里溜达,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骂累了就原地打滚撒娇,滚累了就坐起来抽根烟。饿了吃口点心,再溜达。然后他老了,并说自己一事无成。书的作者是林兆华,他写了什么?他写了他自己。林兆华是谁?他曾经是话剧演员、后来做了戏剧导演。他是30多年前掀起了中国话剧激浪变革的人,当代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一枚勋章;他是现实版“追风车的堂吉诃德”,他一直在艺术创作上和自己作战,此刻他已近耄耋之年,他老到没有人再去计较他的计较,他说戏剧是游戏,所有人就心甘情愿地陪他这样玩下去。他把这册十万字的书分成了“胡说戏”、“闲聊书”、“乱弹琴”、“穷折腾”、“瞎琢磨”,一边强调着自己的不正经和不讲理,一边认认真真地表白着对艺术创作的赤诚和担当。他像一个千不该万不该被选中的人,却又千真万确地做到了那么多对中国戏剧而言开天辟地一般的事情。前些年小剧场30周年纪念活动的某场座谈会上,他曾没耐心地中途叫停,一脸不解地质疑这不是回溯小剧场戏剧历史吗怎么成我的事迹表彰大会了?怎么办,中国的小剧场戏剧就是从他的《绝对信号》开始的,怎么绕,怎么总结,都还是得围着他转。而对这样的赞誉的不屑,只是因为他永恒地做到了单纯维持住自己最基本的创作尊严。在书的封面上,编辑用烫了银的字郑重誊抄下他的话:“中戏是我的母亲,人艺是我的父亲。但是他们都不爱我。谁叫我是个‘逆子’呢?”作为整本书的中心摘要。我却以为,这句话看似反叛撩人,实则只是老头的撒娇之言。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算是一直在和自己闹别扭罢了,他真正的可贵在于他创作中的直觉和敏锐,做人时的直截了当,而若只从字面上理解他书中字里行间的那些小刀一样嗖嗖嗖的话,一定是不完整的。他的怨言里亦有深深的责任,他的批评则必定是从长久的自省中生发出来的。我最担心的事情便是未来会有人举着他的书当作武器保卫自己的无知,或者摘抄他的言论替自己的愤懑开道。但愿别,因为他的这一切知与不知,得或未得,都是从巨大的孤独和无聊的围绕中突围出来的,坐在观众席中的我们不会懂。“我现在没有那么多疯劲儿啦,想象力也差不多啦,是老了吧!想到毕加索九十了,还迸发着激情,评论家仍是跟不上他的变化;再看看我们做的戏,用几十年前的理论也可以理论下去……我排戏破坏得不伟大,建设得也不伟大。”林兆华在书里这么说着,让人心里不舒服,五脊六兽地不舒服。他知弱却不知足,那么自然却终于无法自救。于是我在想除却文艺圈内对他的大名如雷贯耳的人会争先恐后地购入这本书之外,他对外圈世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吸引。看一个没用的人如何在荒原上寻找自我但时间已经不多了只能等待慢慢陨落然后终于假装承认了自己的没用吗?不能再写了,再写就要落泪了。
  •     作为一个小城镇出来的普通青年,对于话剧这一话题不可谓不陌生。闭塞封闭的环境下只有世界名著和随处可见郭敬明韩寒的陪伴。文化生活之闭塞自不必言。“根”上的落后是无可弥补的,只能后天去了解,通过顺藤摸瓜式的阅读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谈及被称为“大导”的林兆华,只是隐约觉得他和话剧、和剧院有关。具体排了哪些声名显赫的剧,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是没有概念的。心想,现在影视圈文化圈对有资历的人,言必称“老师”“老艺术”“开创了先河的人”等等等等等恭维之词。所以当我听到“大导”这个称呼并且知道林兆华已经78岁之后,想当然的又以为只是老资格的恭维罢了。查阅很多资料后,才了解到他这个“大导”的称呼真是真金白银的让人臣服的。他是中国剧坛唯一一个不间断地从上世纪80年代排戏至今的“戏痴”,他排演过的戏剧作品达八十余部,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他的年龄。  他不仅多产,而且《绝对信号》《车站》《哈姆雷特1990》《三姊妹•等待戈多》《建筑大师》《鸟人》等多部作品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史的里程碑。再深挖一下,才知道他的“大导”“戏痴”之称并非虚妄:他于2010年开始做“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大导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一些真正的好戏介绍给中国观众。梦是好梦,但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导演工作室组织的国际戏剧邀请展,资金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老人和他的梦。第一届邀请展是女儿林丛为父亲掏的腰包,最后赔了50多万元,大导觉得还行,“赔得不算多”。第二届邀请展靠着前一年林兆华工作室话剧《说客》巡演的收入做了启动资金,最后又亏了150万元。接下来的一年,林兆华就一直靠巡演收入还账,直到第三届邀请展启动之前,才把欠款还完。第三届彻底没钱了,以一个空头账户启动。继续赔。2013年,因为第三届的欠账还没还完,邀请展停办一年。2014年初,刚刚把2012年欠账还完,邀请展继续举办。不过,今年规模缩减了不少,一共只有四部戏参加展演,而且只有三部在北京演出,还不到2011年的一半。因为没有钱进行宣传,打广告是彻底取消了。媒体的推广宣传,除了微博、豆瓣、微信公众账号这些新媒体外,其余就靠“刷脸”了,仗着大导在戏剧圈和媒体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许多无偿援助。因为进行得太艰难,大导早在2011年就念叨着:“我不干了,干不了了!”但2012年,众多戏剧爱好者高兴地看到他“说话不算数”,继续坚持着。说到自己的食言,林兆华显得很高兴,“有好多人跟我说,你别不办了啊,我们还希望看一些好戏呢!”就是这些支持者和追随者,支撑着他勉力前进。(来自《北京日报》的资料报道)这篇名为《一边造梦一边还债》的报道看完让人心酸,如今78岁的大导在2014年又开始了自己的戏剧展,在这本书发布会和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总是表现的心不在焉,对于记者的提问也一笔带过。问起为什么仍要坚持这份戏剧梦,他也没有花哨的语言只是简单的说“喜欢呗”。他在书里对现而今的文化环境,因为体制问题而对文化产业产生的制约,还有很多政府在文化产业上的失职等问题不停的骂骂咧咧。他说:“ 创作者永远要蔑视权威。 ”书的封面上有一行烫银的小字:中戏是我的母亲,人艺是我的父亲,但是他们都不爱我。谁叫我是个“逆子”呢?这其实也是大导书中“艺术发展不是继承的结果,是独立创作的果实。自由、兴趣就是永恒的创造力! ”一话的撒娇式表达吧。想起一心惦记着戏剧展的大导,在被我们拉去做客“锵锵三人行”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窦文涛是何许人,他只是焦急的拉着老窦说“有什么问的赶紧问吧”,他一定又心心念着即将开始的邀请展和《雷雨》吧。这个需要营销和呐喊的时代,大导的艺术地位和成就与他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是不匹配的吧。这位对戏剧投入了这么多心血的人手头还有很多事要做,心中还有不灭的戏剧梦去等待实现,还是不要拉老爷子出来上节目了吧,就让他自在的沉浸在自己的戏剧梦中吧。
  •     和很多出过书的导演相比,林兆华显得有些特别。这不全是因为他在戏剧界的地位,而是因为,这明明是一本“小人书”,里面却充斥着大实话。如林兆华老师所言,他不是写书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依然也写出了对于戏剧种种简单、却真知灼见的见解。不像冯小刚、陈凯歌等电影导演的书籍,林兆华老师的书,其实是一本自白书,对艺术的自白,对经历的自白。或许因为他是一个老人,也或许因为他是一个严肃的老顽童,他没有畏惧,也直言自己一直在赔钱排戏。当着签售会上很多观众的面,上去就说,你们别买我的书。现场因为这句话爆发一片唏嘘声,可林兆华却完全是在说心里话,至少看过这本书之后,我这么觉得。这本书中,林兆华分为几个部分整理了在排戏的过程中,对一些思考的整理。也夹杂着一些对家人的感恩。封底上印着一句话, “在艺术上,为什么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主义”?这句话很平常,却是林兆华一生真实的写照。关注到林兆华老师,是在我高中的时候猛然得知中国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叫高行健。那时候我刚刚上网,也刚刚喜欢上阅读和写作,跑到网吧搜索高行健,熟料这位高先生,是法国国籍。接着,我看到他的作品改编成的戏剧,那部作品,叫《绝对信号》。我没能在现场看过这戏,但在昏暗的视频里,我体会了一遍高行健,也体会了一遍林兆华。这本书中有句话,是林兆华老师一直遵循的准则,叫“不像戏剧的戏剧,没有表演的表演,没有导演的导演”。这句话似乎可以作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一句林兆华式“纲领”。可是,见解粗浅,有时候在网上看到林兆华老师戏剧的海报,还是想去看一看,无奈,种种机缘巧合下,我竟然没能看过一场林兆华老师的现场。或许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一向也不喜欢传统型的作品,哪怕是那些不够完美的创新作品,也会让我比一成不变几十年的老本子感兴趣起来。林兆华老师说:别总回头向后瞧,容易出车祸,伤了自己。就像在小剧场观众越来越少的今天,他依然执着的赔钱排戏,可这样一个赔钱的导演,却是无数人口中的大导。他曾说:戏都没人看了,还看书呢!没错,无论是戏剧产业,还是出版行业,都被称为夕阳行业。好些作家、戏剧导演,都试水电影、电视去了。林兆华却还在执拗。他很愤青地说“教授、学者们白内障比较严重,天才站在眼前,被他视为挡路的树干”,这话看起来偏激,却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他们心里不满,嘴上还会叫着大导。能触动人反省的话,就是好话。他也说:能做点喜欢的事儿就是幸福的。他还说:我的戏也不教育人,我对戏剧没有使命感。可如果没有这种使命感,其实他怎么会排戏到今天。他嘴硬,却正好证明了他对戏剧的真爱。他又说: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如何在客观处境中生存是很折磨人的。放下、看透很不容易,参与就会有矛盾,利益会让人丧失理智,贪欲更使人癫狂。这时候他完成又成了一个让人尊敬的老人。而这本书,作为一个没能真的看过林兆华导演戏剧作品的人,也算是亲临他的风范了,姑且是一个慰藉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导随手一写,我也随手一看
  •     一个老愤青,满页的牢骚,不满排不了报上去的剧作、不满请最臭的外国导演来导《哈姆雷特》、不满将外国导演当圣人似的接待...... 虽然多有不满,但也是真性情的表达!讲述了自己学习戏剧的一生,得到很多老艺术家地扶持,和很多大腕合作演出话剧,中国实验先锋话剧的代表人物...... 喜爱话剧的人可以拿来看看,了解人艺的话剧、导演、演员!
  •     比随笔还随笔,全是疯言疯语的真话,老人家倒不如去开个微博,天天“骂”人也不错。
  •     体制内也有搞艺术的。
  •     哈哈哈,也是骂了几句骂了个痛快,批评算不上地道直接,就是牢骚着牢骚着滚你肘子的去你大爷的!中国传统好中国历史好中国戏剧好中国演员优秀这还不受到观众的尊重一定是“凡是中国的都是好好好”的错——杀死中国戏剧者老人也、老朽也、老传统也、老思想也、老而不死是为神,杀死中国戏剧的死神
  •     “不像戏剧的戏剧,没有表演的表演,没有导演的导演。”这是八十年代与高行健做戏时,我对戏剧朦胧之设想,至今还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     其实这本书里有好多地方还是似懂非懂~戏剧这东西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戏剧之路上,与君共勉吧~
  •     版本有点意思,裸背也挺好玩儿。图片可贵,文字偶有亮点。姑且算是吐槽小合集吧。
  •     有趣,很直很好玩
  •     以为是理论,没成想是吐槽。老头儿真性情,但瞧着挺压抑。装帧不错。
  •     什么是梦想,也许就是心灵的自由伸展吧 ...呵呵,本不必飞舞!
  •     一氣呵成 真實 雖然也絮叨 但是個好玩兒的老頭兒
  •     中国群众土壤适宜长话剧吗? 上下融洽的话剧如何焕发它本有的光芒?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     发布会回来想起来标一下吧,年逾古稀,那叫一个神侃神飘。书别看,话别听,还是剧场见吧。
  •     讲真话的书,不常见。谦虚,是常态吧。
  •     作者人生比戏还坎坷
  •     受教了,也涨了见识了。
  •     很好。
  •     看看那些老照片和剧照就好了,不需细读,大导嘛,就是那样,如同封面上说“中戏是我的母亲,人艺是我的父亲,但是他们都不爱我,谁叫我是一个逆子呢”,其实,大导,我们爱你!
  •     大导的书快人快语,爽利极了!
  •     翻翻大导神经兮兮的吐槽,解解中央文艺座谈会的毒
  •     2.5恩 如他自己后记说的 翻翻看看 不用细读……@闸北区图书馆
  •     戏剧圈的现实,又无可奈何。戏剧学院的教育打开了大部分人的世界,但在不远处又给圈死了,想出去就要走些“旁门左道”,至少要脱离体制,哪怕曲线救国。
  •     2014.8.20
  •     看了此书更想看看林导的剧 哎 王学兵真是害得我没看成
  •     翻翻看看 不用细读
  •     老愤青的小调调~ 好玩儿~
  •     老头挺逗
  •     着实是改变了我对戏剧的一些理念。其中所谈到的,做戏的个中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明白啊。随手写出来的文字都那么掷地有声。希望更多有梦想的人都能在这条道路上沿着那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     林导活的批判执拗,书里的照片都挺珍贵的。只能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事都很无奈啊
  •     实在 直白 戏如其人 大导的戏能看到的别错过
  •     对他有了深入的认识,以前只是在锵锵三人行上见过。他是学表演出身,老婆是中戏表演主人。老爷子愤青但是知道自己的定位,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比如不会写作。这个书写的很真。
  •     摊上个形式主义也不容易!
  •     舒畅!溜溜的!
  •     风趣幽默混不吝,说说疯话也说真话的戏剧导演,字不多,翻翻看,很有意思。
  •     老愤青,自己和自己、社会较劲的人。本以为是个平和的人,实际还在愤怒。
  •     人到了一定境界,不讲术,也不论道,就是有话直说。挺好。
  •     老艺术家有风骨…够叛逆
  •     导演极不情愿出书,像是迫于无奈,硬凑了一本,还不如锵锵讲几句。
  •     之前演求证的时候,每次开场都得先在窗口那“研究”一阵子罗伯特教授的笔记...就借着这功夫把黄导买的这本书拆开读完了...还真有点研究老教授胡言乱语的意思...XD
  •     #2015读书#满纸大实话,一把辛酸泪。很难想象一位近八旬的老头子还这么能骂,骂北京人艺,骂国内艺术现状,骂学术现状,若不是爱之切,怎么会这样骂不停。好书,让人清醒的好书。唯一的问题是:这本书到底怎么通过审核的?
  •     真实 朴实 求实 内容就是老导演的几句心里话
  •     查点资料,翻着翻着就翻完了~
  •     看了锵锵三人行的节目 老头确实有种颓的出世的腔调 买了还不便宜的书 看了有些许失望 说的都是圈子里的事 和吐槽剧团 文字是诚恳 但是总让人觉得卖弄 可能主要是这些字太贵了
  •     戏剧是游戏。
  •     大导的大实话,碎碎念,可爱的
  •     在北京保利时跟大导提起这本书时,大导说你说啥,噢,嘿,那瞎写的~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晒会有的实情。
  •     没想到的好。林兆华导演的戏看过几个,总觉得他会是个温和的人,没想到书中的他心无禁忌,都是实话,对戏剧各种看不惯。回头再仔细看看他的戏。
  •     是愤青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