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學史(上下)》章节试读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1-11-2
ISBN:9789570838992
作者:陳芳明
页数:831页

《台灣新文學史(上下)》的笔记-第1页

日據:殖民時期
一、啟蒙實驗期(1921-1931)
二、聯合陣線期(1931-1937)
三、皇民運動期(1937-1945)
戰後:再殖民時期
四、歷史過渡期(1945-1949)
五、反共文學期(1949-1960)
六、現代主義期(1960-1970)
七、鄉土文學期(1970-1979)
八、思想解放期(1979-1987)
解嚴:後殖民時期
九、多元蓬勃期(1987-)

《台灣新文學史(上下)》的笔记-第1页

P608 戒严制度宣布解除时,台湾社会堂堂进入后殖民时期。
p613 一九八三:性别议题正式登场的一年。
三本小说:李昂《杀夫》
廖辉英《不归路》
白先勇《孽子》
在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纵然欧阳子、曹又芳、於梨華都在小說中觸及女性的身體,但是並沒有表現出抗議與批判的姿態。她們已經具備濃厚的女性意識,卻只是圍繞著女性情慾受到封鎖的狀態。她們都同時描寫身體內部流動的情慾,但苦悶、壓抑、挫折的情緒並未找到宣洩的空間。必須要到一九八三年,李昂的《殺父》正式出版之後,才真正感受到女性累積已久的憤怒。
p722 台灣文學史的重大轉折,便是在這段時期建立。如果1960年代現代主義運動是台灣文學的黃金時期,則1980年代年輕作家的大量出現,女性文學與後現代文學的同時盛放,應該可以視為台灣文學史上的銀色時期。
p731 台灣女性小說的崛起及其特色
朱天文《童年往事》《小畢的故事》《冬冬的假期》都被改編成電影。
呂正惠 “閨秀作家”
P735 朱天心(一九五八—),崛起於三三集刊的一枚健將,對於台灣政治社會文化的敏感,比起朱天文還要強烈。她勇於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也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顯露高度焦慮。她的文學作品,其實就是外省世代的一個時代縮影。從優越感到危機感,表現得極為鮮明。由於曾經被質疑過是否認同台灣,這個問題就成為她日後文學永恆的主題。她的作品包括:
《擊壤歌》(1977)
《方舟上的日子》(1977)
《昨日當我年輕時》(1980)
《未了》(1982)
《台大學生關琳的日記》/《時移往事》(1984)
《我記得⋯》(1989)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1992)
《小說家的政治周記》(1994)
《學飛的盟盟》(1994)
《古都》(1997)
《漫遊者》(2000)
《二十二歲之前》(2001)
《獵人們》(2005)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2010)
從年輕到進入中年,她全程走完台灣從最封閉的年代,到最開放的階段。她見證黨外運動如何從社會底層轉型成為執政黨,親眼看到台灣意識如何升格成為本土主流價值。瞬息萬變的政治場域,使她深深感受作為邊緣人物的苦惱。她的書寫策略都朝向認同與記憶雙軌進行,成為台灣社會特定族群中的代言人,更成為對權力誤用與濫用的強悍批判者。
p758
《一婦人》:她一下班就該回家了/她睡一覺就該上班了/反正洗過碗之後還有衣服/洗過衣服之後還有孩子們待削的鉛筆/鉛筆之後呢/萬一床上左邊的人兒伸過來一隻手
p25
在台灣新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殖民時期,指的是從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時期。這段時期見證了日本資本主義在台灣的奠基與擴張,同時也見證了日本霸權文化在島上的鞏固與侵蝕。
文學史上的再殖民時期,則是始於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的接收台灣,止於一九八七年戒嚴體制的終結。
文學史上的後殖民時期,當以一九八七年七月的解除戒嚴令為象徵性的開端。所謂象徵性,乃是指這樣的歷史分水嶺並不是那麼精確。
p30
分期的工作,為的是觀察上與檢討上的方便。然而,為求方便,而把作家劃歸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常常會造成對其文學精神與風格的誤解。但是,它之所以又是迷人的,則是因為可以嘗試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家作品裡,尋出共同的精神風貌,從而找到一個時代的文化意義。


 台灣新文學史(上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