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问,你答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06380668
作者:陈思安
页数:303页

内容概要

陈思安:小说家、诗人、戏剧编导。1986年生人,工作生活于北京。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天马行空那些年》。

书籍目录

001 接下来,我问,你答
026 垃圾共和国
054 一定要寄出的信
077 十四段的变奏
126 最后一个翻身仗
170 一生的课题
186 哦,Z
208 惩罚
245 碎片·火星升起来
256 溺水
273 沉默的间隔

作者简介

本书是陈思安首部短篇小说结集。陈思安的写作立场根植于女性视角,在手法上多有突破之举,借鉴了诗歌、戏剧等艺术,形成了具有实验探索性质的特质性文本。十一篇小说风格多样,精致犀利,充盈着诗意和精雕细琢的文字美感。
“如果要对陈思安的这部小说集做一个整体评价的话,或许可以说,她像诗人锤炼语言和形式一样,锻造着别致的小说语言与形式感。她更关心的,不是意义的固定,而像猎人追逐猎物一样,用极富陌生感的语词追逐着捕获着四散奔逃的意义。读思安的这些小说,无法摆脱既外在也内在的紧张感。”
——贺桂梅(文学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思安兼具戏剧导演、小说家、诗人的多重身份,这使得她的创作也一直在探索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的边界,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她的小说因此也极具实验性。她不拘于任何题材的约束,而是整合它们以形成自己崭新的风格。陈思安的写作尚在伸展和上升中,这也是她不同于同龄写作者的地方,我看好她。
——翟永明(诗人)
这是些狂想的寓言,它们比星期天更过分,比星期一更困顿。陈思安邪门的富有冲击力的行笔与我们身边平庸的写作尽量拉开的距离。其作品的诗意扑面而来,但这诗意又不是我们习见的诗意。滋滋有味地阅读陈思安并受到刺激的将不只我一人。
——西川(诗人,翻译家)


 接下来,我问,你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原载于《新京报》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版次:第B14 书评周刊 特别报道我们可以用“写实主义”一词来概括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主潮。肇始于个体意识强化,强调小说“怎么写”甚于“写什么”,倡导文体和形式实验的“先锋小说”一度繁荣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到了1990年代,由于经济改革的深化,文化转型的加剧,大众文化的全面兴起,包括先锋作家在内的小说作者们力图在日益庸常的生活中重新寻求意义。因之,先锋小说衰落,中国当代小说重启了“讲故事”的时代。依据批评界的归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过“新写实”小说、“新状态”小说、女性小说中的“个人化写作”、“私人写作”、“身体写作” 等诸多思潮以及“现实主义冲击波”下的小说家群体。商品化、消费主义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是培育写实文学的温床。1990年代以降,大众化的文艺产品(影视)和通俗文学(畅销书)在新语境下蓬勃兴盛,以至于新世纪初文学界再讨论所谓“纯文学”话题时,有批评家即以文学对现实“介入”不够来批评业已蔚为壮观的写实小说潮,认为写实变成了迎合现实,沉溺于私人经验的鸡零狗碎,缺乏思想深度,没有对复杂现实问题与矛盾的“抗议性和批判性”(李陀)。在此语境下读到青年小说家陈思安的短篇小说集《接下来,我问,你答》,对我来说,是别有意味的阅读经验。集子里的十一篇作品写于近三年内,既有严谨的写实之作,也有语言形式和文体实验极强的作品,还有糅杂了大众文化元素的跨文体文本。短篇小说的艺术控制为什么一本集子呈现了如此鲜明的风格差异?如果不是仍处于练笔习艺阶段,那么年轻的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写下的作品应该具有风格相近的整体性。因为读过陈思安以她的本名出版的第一本书《天马行空那些年》(2010年),我断定,她显然早已摆脱写作的模仿阶段。收录在那本小说里的四个故事都以平实、细腻的写实风格写成。而从收入新书中的《最后一个翻身仗》来看,她的确具有扎实的讲故事功夫。一个较熟练地掌握了写实技法的作者为何转向风格实验之路?可以说,出于对故事、人物和经验的诚实理解,小说家意识到要为她的小说材料找到更恰当的文体形式。所以,这本集子更像是作者从写实风格向着多样风格尝试,进而寻找到自己的独特叙事方式和声音的阶段结集。若按照一般写实法,书中的第一篇《接下来,我问,你答》就需要一个叙述人,或以全知视角,或以某个人物的视角展开,但陈思安完全省略掉外在叙述或视角,仿佛安装在精神病院探视房里墙角的一只摄像头,单纯地录下了两个人物的对话。没有作家的主观视点和评价介入,除了两人对话之间的一些省略号,提示了无关的枝蔓,或者纯然的沉默。这种纪录法把读者的注意力放在两个人物间的言语交锋上。围绕一名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死者的友人拜访死者曾经的室友,以了解自杀者生前的状况。她遇到了一名多疑、警惕,陷入癔症中的偏执型强迫症患者,后者始终高度戒备,言语中充满对世界的偏执想象,没头没脑的现实抨击,混杂着幻灭和觉悟的虚无感。在对话中,精神病人话唠般讲述着,沉浸于自我世界,来访者也受到精神病人无休止的语流的影响,变得神经质起来。同样也是记录式的《沉默的间隔》,为杀夫案犯许凤云提供法律援助,挽救后者免于死刑,促进反家暴立法,公益律师丁晓数度去监狱访问许凤云,查阅警方询问记录,去许凤云所住小区采访邻居取证。小说在不同场景里加进类似戏剧舞台说明的提示内容,如“根据录音整理”或“询问犯人笔录”,以说明内容的详实与客观,用“沉默大约十秒”暗示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小说中,省却了无关紧要的描写和记述,构思和结构形式的选取体现了内容表达的内在需要。在与丁晓的交流中,许凤云的内心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开始的心存戒备,到自我反省,到最后拒绝精神鉴定,自觉选择偿命。小说侧重呈现这个过程,而不刻意强化主题或观念先行地代人物进行选择。而像《哦,Z》、《碎片·火星升起来》这样的高度抒情性的作品,则体现了小说家的主观性。作品中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叙述主体“我”,或是对恋人絮语,或是探询沉溺欲念和思辨中的自我,倾吐的愿望强烈到盖过故事完整性的要求。作者采用倾诉与对话式散文笔法,有时甚至不加标点,奔涌的语流,跳跃的想象,可见其表现的急迫甚于观察的冷静。老舍曾说过,“信口开河可能写长篇,而绝对不能写成短篇。短篇需要最高度的艺术控制。浩浩荡荡的文字,用之于长篇,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短篇里浩荡不开。”读陈思安的小说,我却觉得若剪裁得当,去掉叙述性的枝蔓,省略不必要的头绪,短篇也完全可以“浩浩荡荡”。给时代拍摄精神写真的小说陈思安是一位不满足于讲故事的小说家,自觉地与当代小说风潮、文学机制保持距离。她根据素材的特点寻找形式,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形式。《十四段的变奏》挪用了十四行诗的体式,把行数换成段落,每篇均由十四段构成。作为诗歌体式的变奏小说,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更像是为人物画素描,给时代拍摄精神写真。17则短小说描述了那些在图书馆、地铁、菜市场、私宅、互联网、街道边、城市间逡巡、彷徨的孤独者、偏执狂、妄想症患者,他们迷惘又执着,以求在现实巨大的混乱中保持某种感受性。小说采用了戏仿、饶舌、重复的手法,仿佛是诗歌体式的膨胀和涣散。这篇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她可以继续写下去,写成一本小说集,正如伯恩哈德的《声音模仿者》。不倾心于讲故事,但陈思安并未忽略人物刻画,小说的角色多是位卑、艰难的弱小者。《一定要寄出的信》中的少女范妮,《一生的课题》里毕生致力于思考如何“与人相处”的猫,《沉默的间隔》中的家暴受害者许凤云,他们描述强大、残酷的身外世界,虽身不由己,却也能以他们的世界观从容、冷静甚至超然地存在。被恋童癖性侵的少女范妮坚称自己真爱比他父亲还大六岁的阿哲;换过无数主人的小猫以不回应主人给它所起名字的方式获得了别样的自主性;而杀夫者许凤云虽饱受丈夫的家暴,最终也没有为了求生而否认内心的杀夫念头。我偏爱《垃圾共和国》和《惩罚》两篇,糅合了现代小说技法和作者独特的叙事语调,前者诙谐而不失严肃,后者庄重而终究荒诞。城边村里的垃圾填埋场发生了一起事故,拾荒者掉进垃圾山的深坑,生死不明。《垃圾共和国》由人物的单一视角展开叙事,每个人物的叙述又牵出下一人物,形成一个叙事链,仿佛是不同人物对着摄像镜头的讲述。除了城里来的记者讲普通话,《垃圾共和国》中的其他人物都操着一种来历不明的方言,暗示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当代中国社会现状。每个人物又各具性格和身份特点,淑芬的隐忍,李头儿的骄横,顺子的矜持,丫子的义气,都在简练的独白叙述中展现无遗。《惩罚》中绞架上的男子以及刑场上的收尸老头都在焦急地等待死亡,一个为了尽快地解脱,另一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然而,死亡迟迟不来,被惩罚的人因为忍耐的持久而获得生存的机会,惩罚无法达成也不再延宕,怎么也想不起自己受惩罚原因的男子反而变成了骄矜的英雄,在绞刑架上安家,心安理得地继续被吊着、展示着。小说是对存在主义式的自由选择逻辑的翻转和批评,也是对当下无孔不入的消费文化的揶揄。陈思安的小说有鲜明的语言特征,语速快,语感绵长,体现了活跃的想象力与表达的急切,形成了她独特的表述风格,有时也因缺乏节制而影响了对同一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差异的刻画,而急切的表达欲也容易滑向直白和说教。但总体来说,像陈思安这样语言风格个性而鲜活的年轻小说家并不多见。与同龄作家比较,她称得上特立独行。文/周瓒
  •     断断续续在一个月的出差中读完了这本短篇小说集。由于篇篇诡谲跳制,所以并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一气呵成。但是这本略微烧脑的新生代作品,却使我在相对传统的二维阅读体验里,频频遭遇来自五维空间的波普冲击。在我有限的脑壳里,一边阅读一边试图与博尔赫斯卡夫卡福克纳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师对号入座,纸片上的文字又不断地冲击并成功打碎我刚刚建立起的刻板印象。你能看到大师的影子,但这些影子所对应的,又绝非大师本人。将本书称为 “想象力的六十亿个名字”一点也不为过。虽然这里的想象力并不是克拉克笔下的神,却像神一样无处不在。这种吊诡的想象力不仅体现在立意和构思方面,甚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是由想象力撑开的。你写作没有灵感吗?你文思枯竭找不到新的着眼点么?你囿于历历云海的大师作品中无法写出自己独有的东西吗?那么请你看一下这本书吧。作者这些灿如繁星的想象,足够一个作家抓住某一点,细细耕耘写上一辈子了。在本书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垃圾共和国》。这当然与个人口味有关。虽然与其他作品相比,这一篇显得有点“中规中矩”,但是描写得“快准狠”,是最见小说和文字功底的。如果说其他作品的出现是惊艳的,那么这一篇就算得上是惊喜了。作者想象力超群,呈现出再具实验性的作品,似乎在一本以想象力见长的书中也是期待范围内的事情。但是这一篇除了拥有着其他作品共有的奇谲想象之外,却十分细腻,对细节的把控也足够紧凑生动,寥寥几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就仿佛《三体》里面扁平的线性人物突然立体了起来,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不再仅仅是浩瀚穹宇,还有或是勇敢而胆怯,或是无畏又矛盾的具体人物。《垃圾共和国》这一标题听上去十分魔幻,但全文却又非常写实。作者并未试图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这一“共和国”里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一场景本身,在堆满着垃圾和充斥着遗弃的世界里,再朴实无华的人物或者事件也难免没有魔幻色彩。在这本书里,这一篇用笔其实最简,但是力道也是最猛。形式上看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尔克斯等西方作家常用的结构,但是语言文字的精准度方面,却有老舍风范,足见作者功底。简而言之,这是一篇不容易想到却更难写好的文章。《十四段的变奏》是个简直让写作者嫉妒得发疯的作品,也是作者想象力集中爆发的一篇。作为一个想象力常常枯竭的人,我总是忍不住想象作者写这篇时的情景:在某个宁谧的夜晚,“我”坐在湖边小屋里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敲不出一个有意义的字。于是烦闷地跑到湖边,躺下来抽烟。在烟圈氤氲使月光也变得朦胧时,六十亿个星星突然跳上天幕,黑色的夜空瞬间变成了夺目的银河。“我”的大脑也仿佛变成了挂满星辰的宇宙,一个接一个灵感不断在脑中撞击,一个又一个词语竞相飞出脑壳。“我”再也无法安静地躺在湖边,飞奔回小屋,在键盘上敲下了这些无法阻挡的文字……十七个小故事,无一不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伟大作品。然而作者偏偏不这样做。跟六十亿个灵感相比,十七个想法又算得了什么呢。机器猫拿出一个宝贝就足够让人目瞪口呆,如若把十七个一起拿出来,估计足以沉默整个星球吧。《最后一个翻身仗》是最接近主流意义的小说,也是最完整的一篇。起承转合、人物塑造、心理冲突等都比较符合主流审美的要求,可见作者还是可以规规矩矩地写小说的,只要她愿意。《沉默的间隔》让我想起了轰动一时的李彦杀夫案。但是作者写得很巧妙,采用律师会见当事人的录音对话形式,将以暴制暴杀夫的妇女描写得细致入微。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女性主义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不仅仅在这一篇文章中,其实在全书都有贯穿。《惩罚》是最接近西方经典小说的一篇,让我想起了《饥饿艺术家》,也想起了《局外人》。可见作者在抽空时间与空间限制、跳出自我的写作方面,已显露出大家风范。沈从文说过,神创造了美和爱,而人类只能创造语言去形容它们。然而每每遇到至真至朴的美与爱,语言却又十分匮乏。就像本书中我没有提及的那些作品,或是诗性的语言,或是跳制的文体,都在不断地探索小说的边界与可能性。作为一个想象力超群的作家,也由衷地希望思安童鞋能够在通往美与爱的创作之路上,拨开想象的迷雾,超越自我的藩篱,越走越扎实。
  •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11月29日版次:RB04短篇小说不好写,具体怎么个不好写法,见仁见智。老舍认为,因为短篇小说篇幅短,所以它必须“又深又厚”(《我怎样写小说》)。王安忆在为“短经典”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写的序言里称,短篇小说要“优雅”,意即“尽可能地简单,但却不能再行简化”。写短篇,材料本身要“纯”,匠人的手艺要“高”,而归根结底,短篇小说还是“要仰仗奇情”。以上大致可以归结为讲故事的,或写实风格的短篇小说的要义。再看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又译《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在第二讲中,他以“速度”为话题,先讲作家思维敏捷程度,再聊到作品的简练与浓缩问题,然后得出判断,“作品的长短只是外表上的标准,而我指的却是一种高度的浓缩。”“我在这里要尽力捍卫短篇小说多种多样的形式与风格,捍卫它那浓缩的寓意”。“由于未来的时间非常繁忙,文学应该像诗歌或思想那样高度浓缩”。我读了陈思安新著短篇小说集《接下来,我问,你答》后觉得,年轻的作家一定也会对卡尔维诺的话深以为然。小说不一定非得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有大量的省略、留白,供读者去补充和想象。被用作书名的《接下来,我问,你答》由两个人的对话构成,没有刻画场景、交代人物、线索脉络的叙述语言,因此引号也省掉了。但通读下来,故事发生的场所,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说话者的身份、性格特征,都在对话和对话的空隙间得以清晰勾勒。《垃圾共和国》以人物为主观叙事视角,在叙述中提及的一个人物又成为下一个叙事人,串联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故事。中间也省去了一个以作家为讲故事人的全知视角的叙述。当然,可以说,这些都体现了陈思安构思的巧妙和别致。实际上,这本小说集中的另一些作品也有不错的构思,《一定要寄出的信》以被恋童癖者诱奸的少女的口吻展开故事,《一生的课题》的叙事者是一只猫,它毕生致力的课题是“与人相处”,由此带出几个非典型的猫主人的故事。《沉默的间隔》通过截取公益律师对犯人及其邻居的采访录音、警察对犯人的询问记录等构成,把家暴杀夫案情引起的一系列现实社会影响凸显出来。构思精巧,说明作者有很强的素材处理力。而那些侧重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篇什也离不开具体材料的裁剪和编织。《最后一个翻身仗》是书中最见讲故事功力的作品,叙事人“我”讲述姨妈的跨国网恋,由故事牵出一个家庭里的两代人的人生状态,人物性格与命运遭际,耐人寻味。《惩罚》一篇,讲述绞刑架上等死的犯人最终因为迟迟不死而获得了免死的机会,并进而成了“英雄模范”,有着贝克特式的冷峻和荒诞。当然,比较吻合卡尔维诺理想的未来小说特征的作品,大概是集子中的《十四段的变奏》。标题是对十四行诗体式的小说戏仿,标题之下17则短小说,篇篇如诗歌一般灵巧、跳跃。它们浓缩的是都市人的精神图景,这是些怪咖、御宅族、畸零人,拥有怪癖和奇想,孤独、好奇、偏执,穿行在图书馆、地铁、大街和互联网上。篇幅这么短的小说,我们看到比如伯恩哈德、莉迪亚·戴维斯也写过和写着的,大概很适合现在的手机阅读。陈思安这本小说的奥秘(或魅力),如果用这个词不显得突兀的话,在我看来,是她那独特的语感。翻开她的书,会让读者要么十分投入,要么不知所措,因为她的一些作品的语速和节奏非常迅疾、跳跃。上文提及的故事性和构思特征,如果不借助于小说家独特的语感呈现,可能会大打折扣。《接下来,我问,你答》中,自杀者的友人去精神病院探访自杀者的同屋病友,俩人展开一番你问我答。病人警觉多疑,话痨般沉溺于谵妄的想象和语言奔流中;探访者尽量迎合,但又莫名所以,而且不知不觉也被带进近乎谵妄的状态里。如果说这篇算是人物的语言特征的话,那么,在《十四段的变奏》中,显然更多的是小说家的风格,而发展到极致,就是《哦,Z》、《碎片·火星升起来》、《溺水》那样的整体抒情表现。小说的语感有多种,有冷热、快慢与繁简等不同。陈思安的小说着力点在于其语感的整体效果上,她以超强的语速、语流,表现奔涌的思绪,奇诡的想象,微妙的反讽与讥刺。有读者认为,这些特点是小说家跨文体写作的实验,或风格多样化的尝试,比如对戏剧和诗的技艺借鉴。这些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对于此前已经出版过一本小说集,技法和表现手段较为成熟的陈思安而言,《接下来,我问,你答》是相对更自觉的、也更完整的小说理念的探求。她不侧重故事的复杂、精微,也不强调客观描述和细致的性格分析。她的小说在总体语感的有序和控制中,有着丰富、流动的精神热度。同样在《美国讲稿》里,卡尔维诺以“精确”来讨论文学(小说)的三个方面:构思明确;视觉形象清晰;用语准确。而语言表达的“精确”又是与“含糊”相对的,之后他引申为象征性的“晶体与火焰”的诗学,区分不同类型的作家。“晶体与火焰,是两种百看不厌的完美形式,是时间的两种增长方式,是对四周其他物质的两种消耗方式,是两种道德象征,是两个绝对,是区分事件、思想、风格与情感的两个范畴。”“晶体派”倚重精确、细致和客观,“火焰派”偏爱模糊、热燥与主观。卡尔维诺自以为是“晶体派”的,但他也不忽视“火焰”的作用。那么,陈思安是属于哪一派的呢?文/郁闻 书评人 北京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11月29日版次:RB04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若不是那些令人读起来累的要死的段落,若不是差点令人断气的段落,若不是那密集恐惧症的段落,我就给五星,大爷的,为啥连个逗号都这么吝啬,看都看不懂。哀伤于《一定要寄出的信》、喜欢于《最后一个翻身仗》、嘲笑于《惩罚》、沉默于《沉默的间隔》
  •     最喜欢《接下来,我问,你答》,《十四段的变奏》,还有《碎片》,语感很酷的感觉。《惩罚》有点太贝克特了。很有诗的感觉,有几篇够狠够酷。
  •     书里有一篇叫哦,z
  •     2015.8.17。语言风格强烈,结构独特。《一定要寄出的信》读来有一剑封喉的感觉,非常生猛。第一篇如果排成电影肯定倍儿酷,不断脑补那个场景。
  •     朋友推荐,一口气看完了。脑洞很大,有的地方感觉有些跟不上,有几篇过段时间得再看一遍。最喜欢《一生的课题》和《哦,Z》,看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不过很爽。
  •     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这是一个精分型选手...每篇之间的跳跃也忒大了点,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写的,不过妙可能也就是妙在这里吧。有几篇很有戏剧感,有的语感又很像诗,《十四段变奏》似乎直接就跟十四行诗有关,可能跟作者从事职业有关吧。总之,现在这种写法的年轻作者好像就没几个,大家都在写鸡零狗碎伪现实主义,出现点不一样的总归是好事。
  •     张狂纵情的、深情内敛的、观点犀利的、形式强烈的、耳目一新的,所有这些形容词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本书的气质,而且一点不夸张。作者很年轻,担得上四星,并且有理由期待下一本五星。
  •     最喜欢《惩罚》,脑内是檀香刑的主角在架子上,只不过棍子不是从PP穿过去的
  •     最喜欢第一篇。期待陈思安的小说。她与众不同。
  •     推荐
  •     我写,接下来,你写
  •     算不算犯罪小说的开篇呢……接下来我问你答算是经典,垃圾共和国有点像我的名字叫红,一定要寄出的信,最后一个翻身丈相似的精彩,一生的课题,惩罚有点诡辩。溺水性爱回忆录。最后一个沉默的间隔,开启采访新篇章。剩下的都不有意思。很有才的头脑风暴。我要积攒力量把四姐的事情写下来……2016420
  •     喜爱
  •     有点为不一样而不一样。语言的问题,不是长句就能遮掩。第一篇想到《杀手保健》。相对来说《溺水》还行(写给前任的情色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