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
ISBN:9787807130574
作者:梁实秋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梁实秋(1903―1987),20世纪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代宗师,给本世纪文坛留下了2000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的文学大师.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随笔,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我们深信,只要抛弃偏见,读者不难从中感受这位大师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走进一片高雅脱俗的美文世界。

书籍目录

序言
集内文
西施舌
火腿
醋溜鱼
烤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炸丸子
佛跳墙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哩鸡
烙饼

黄鱼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须菜

味精
集外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读《媛珊食谱》
豆腐干风波
康乃馨牛奶
吃在美国
吃相
请客
关于苹果
《饮膳正要》
由熊掌说起
千里莼羹 未下盐豉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读《中国吃》

面条
再谈“中国吃”
读《烹调原理》
萝卜汤的启示
喜宴

喝茶
饮酒
狗肉
饭前祈祷
圆桌与筷子
烧饼油条
“麦当劳”
窝头
炸活鱼

粽子节
记日本之饮食店
大菜
说酒

作者简介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雅舍谈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3条)

  •     梁先生对于旧时北平小吃以及“八大楼”经典菜式的叙述,给我们再现了当时京城的美味和饮食文化,着实大开眼界啊!只可惜,味道的传承难于古董,随着食材味道的改变以及名厨手艺的失传,很多味道只能被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永远留在记忆里!作为后人,只能从寥寥的文字中搜寻一些曾经的味道了。时代的发展并非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至少从饮食和味道的变迁看,我们并没有比古人更有口福!
  •       八月有桂,满城浮香,虽寓居城市,也可不时偶遇,撩云之气从公园、路边花池或者某个院落飘溢而出,不见花枝、只闻异香。不禁想起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之中讲到,桂花煮栗子正是路边小店的无上佳品。饮食是生活之大“要”,隋代《食经》、宋代《食珍录》、元代《饮膳正要》、各种秘籍食谱以及近代唐鲁孙先生、汪曾祺先生等的“味道”文章,撰写“食”之书层出不穷,老饕们各有一番心得。而其中文人雅士谈吃更是别具风味,借梁实秋先生对袁枚《随园食单》的夸赞:“其文读之不仅令人馋诞欲滴,而且逸兴遄飞。”梁先生自己的谈吃文字便正是如此之功效。  从老北平著名馆子正阳楼的烤肉、东兴楼的锅烧鸡、厚德福的瓦块鱼到豆汁、羊头肉、豌豆糕、酸梅汤、糖葫芦等各色小吃,以及家常风味炸油鬼、芝麻酱烧饼、窝窝头、茄子、炸丸子,甚至麦当劳,茶、酒、味精等,关乎食物、关乎味觉的东西他都侃侃谈来,一枝妙笔写出声色味俱全。而且对每一样美食不仅限于描摹味道、口感、性状,有时食客的吃相也跃然纸端。看他描写一位轿夫吃家常饼炖肉的情形:“他把饼一卷,两手扶着伫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大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直吃得青筋尽暴满脸大汗。”能吃出如此气势,真是人生之一大享受,想必读者也只嫌自己不能马上变作饿虎。  同时,梁先生也擅用生动、细致之笔触将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赫然书于纸上,比如说起“人人都会做”的狮子头时也颇有讲究:“精取材,细嫩猪肉、三分瘦七分肥,刀法最重要,多切少斩,加芡粉油锅炸至紧绷微黄,转刀快冬笋垫底,大火猛蒸,撇去浮油,羹勺舀食。”读者在铿锵有声的语言之中仿佛听到锅碗瓢盆、刀斧碗筷都变成武林神器,烹饪这一平常过程竟如同兵刃相接般热烈,不禁让人想立刻出门购置原材料,也学厨界高人,一试身手。原来,梁先生此番书面上的精深厨艺并非朝夕练就,拿他十分推崇的河南菜--正德福的‘瓦块鱼’来讲,他也是几次三番请教老掌柜拿手绝活的奥秘,才得正解。可见梁先生果真对生活兴致颇高。  “雅舍”一名,并非故作风雅,标榜文人之食与众不同,据梁先生自己讲,只是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辗转于涪陵时的陋所简称。虽然,在正阳楼吃蒸螃蟹也颇为讲究,每人一把小木槌,黄杨木制,敲敲打打,不禁令人想起大观园之中的螃蟹宴,又看他写祖母每早都要饮燕窝粥,看来,梁先生小时家道还颇为殷实。但他不拘于此,对吃可是真性情,只以美味而论,平民化的油条、窝头都爱,并不刻意求新求鲜,偶得品尝名贵的熊掌觉“又软又黏又烂又腻,难以下咽”。只需一颗真诚、平常之心对待吃,便是一种雅致了。  不光凭借着亲切可人之态,将吃之景象请出饭馆、客厅,将奥妙厨艺请出厨房要地,梁先生也擅书写由食物引起的文化轶事,无论放翁诗词还是老杜文章,都能引经据典、随手拈来。而且常常朔本求源,为原材料到《本草》之中寻求解释。而且终生为学,常邀雅士共聚,徐志摩、胡适之等都曾是座上宾,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果然不负雅舍之名。  其实,对梁先生而言,做学问做文章早已成心间之事。即使战时在重庆友人家中得知美味的排骨萝卜汤之妙诀,也不禁起联想:“文字要做到言中有物,不至令人觉得淡而无味”正与“少放萝卜少放水”的萝卜汤做法同理,“少说废话”而已。  “疲马恋旧秣陵,羁禽思故栖息。”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中开篇一章《思乡与蛋白酶》中别出心裁,将思乡之缘由直接指向客居异乡,蛋白酶作怪,食物不适。梁实秋先生半生飘零,早年美国留学、后来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各地奔波、任职或任教,中年以后旅居台湾、至老年迁居美国,纵然天南海北辗转四方,也可以说尽食天下之美,但是说起来还是童年时的北平美味最为珍贵。与先君去北平饭馆里的种种记忆,早随着一道道名菜深藏于味蕾,铭刻于内心。从不下厨的母亲,却亲自为他做最喜欢的肉丝韭黄加冬笋木耳丝,还有母亲做的杏仁酪,自然比别处都好。思乡伴随着味蕾的感觉,更多也是思人思事,时光永逝,转瞬浮华,看他写家常饼一段,烙出来白瓷糊烈的,不禁感叹描写之精准,我也想起妈妈做的饼来。对家乡风味念念难忘的梁先生,曾于一个冬夜偶然听到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不禁出被窝、取油灯、看小贩刀刃横飞,遂得一盘,重新躺下,枕上咀嚼,直至入梦,这段可真让人“馋”。“馋是一种生理状态,也可发展成近于艺术的趣味。”梁先生此书,未见画册食图,只凭文字,便能够引人垂涎,真可谓强大的艺术“诱饵”呀?只是飘飘摇摇百年已过,当时之滋味不知何处可求,我们该如何解馋?好在先生文字妙趣斐然,随处翻来,皆可偷得一两处文字盛宴犒赏自己,也是莫大的安慰了!
  •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看了不知几遍。很喜欢他对生活的态度。似乎所有谈吃的我都喜欢,自从看了汪曾祺的高邮鸭蛋就爱上了这类小文。这种文章通篇谈吃,却不俗,甚至脱俗。看雅舍的时候很放松,你置身在那一个个小饭馆里,爆双脆,核桃酪,精巧的小钵子,等待美味出锅的那段静谧的时光,就会很享受。半夜看着看着就饿了也不是没有过。梁实秋这个人说到底就是很会享受的,我相信就算他的生活不算优渥,也会把自己捯饬的舒舒服服。喜欢吃,所以到处吃,自己做。生活的情趣就在于此。一壶烫酒,两三好友,或对影独酌,对于他来说,都是极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其实应该给四星半 梁实秋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成为所有食评撰写的模板 足见地位之高
  •     每每读之,腹中必传来雷响
  •     此文与现在网上一般介绍美食很大的区别是,它有着许多食物的来源,并引出一两句古句,加之作者曾多年生活在故乡异地,其感情更是容易被人看见。莴苣,紫云英,荠菜,豆汁儿。。。。这才是正宗的美食书
  •     可以看出作者真的很注重吃并且很会吃 我也希望我自己做个会吃的人 不是为了果腹而是品尝 用健康食物果腹用美食解馋 饮食还是要克制并且养成吃好吃的习惯 对吃的要求高 宁可饿着也不吃不好吃的自己不爱吃的 嗯 希望我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
  •     简易薄、填鸭子,说起来好吃就是“七十多年前的味道一直萦绕心头”,越读越饿……
  •     吃的是中国文化
  •     梁实秋先生写吃,十分能抓住精髓,一看就是个十足的吃货!美食的魅力不完全在于味道,更多的是生活的洗礼、回忆的珍藏和文化的碰撞。但是我认为整本书缺乏一条贯穿的主线,仅仅是随笔而已,所以读起来稍有乏味,读完后印象不深刻。
  •     读得很慢,没办法谁让一拿起书读起来就饿,只能饭后慢慢看... 这本书让我对鲁菜有了新的改观,也试着按老爷子笔下知名馆子的古法做了几个菜,味道确实不错~
  •     吃货谈吃,怎能不有趣,何况还是高级吃货。
  •     用睡前时间读完,甜蜜的折磨。同为爱吃之人,梁老雅致太多。
  •     有趣
  •     很不错
  •     越看越饿。汤包部分笑出声
  •     看着就饿了
  •     见过很多很多自称懂吃的人,可是又有几个能有这样文笔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却无可挑剔的去形容那些吃的?
  •     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饿。
  •     先生写吃写的真是太棒了,很想把书中的吃食都吃一遍看看!只不过,怕是有些已经吃不到了
  •     梁老是吃货,可惜我不是。挑食的毛病让我无法看得起劲,大部分都没共鸣,感觉好遗憾。BTW 也明白了只有『生活』才能塑造文学
  •     斜风细雨倚窗读,文字洗练质朴,清水一般,洗净铅华。
  •     这才是食谈的佳作 比今人的拿捏作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梁老必然是资深吃货,尝遍天南海北,品出人生百态。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难有此等在餐桌上的闲情逸致的。
  •     吃本身就是一件趣事,能吃,会吃,且吃的雅。
  •     No 2 # 平易近人的谈美食 不噱头 不故弄玄虚 读完了 开心
  •     飞机上看的
  •     多热爱生活才会写得这么诱人的吃啊
  •     读起来让人精神愉悦,梁老先生会吃,也会写吃,字里行间勾起人的食欲。 想家了。
  •     边读边在大众点评上看这些老字号的馆子还留着多少,北京到底不是北平啊。细细体味每一道菜,描写的十分准确到位,像是味道已经钻入唇齿间。 不着笔墨写对食物的感情却处处是情。所有的感情都在其中了。
  •     吃在极雅致的吃货口中也变得精致起来
  •     这真的是一本看了会饿的书,尤其以北方的食物为多数,想起去年冬日去北京,让我最难忘怀的驴肉火烧。
  •     排版很有趣的一本小书。不过说实话,先生这谈吃,吃货读起来并没有食指大动。也许要把吃写得好,真的太难吧。
  •     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三分顾情,五分怀人,剩二分予以天地食材。
  •     梁老是会吃的!馋非罪!回味无穷馋虫发作的煎熬让人感同身受,心疼徐志摩的桂花煮栗子,《这年头活着不易》!民国这么几批人真妙啊,一身传统功底在西方历练融会,社会动荡不易心志,最后炼磨得豁达烂漫,爱世人,爱世界,文章里处处开着花冲你笑。
  •     在一饮一啄中细细体味人生百态……
  •     梁老真是会吃会生活啊,深夜看菜单真是残忍。
  •     寻死觅活的时候可以看看,美食算是我在人间的最无法割舍的东西之一吧。最好的一本食传了,通过美食写文化,那么丝丝入微。蔡澜之类的都没法比。以后一定要买纸质版收藏
  •     从来对吃不感兴趣,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怨作者。
  •     我也想吃啊
  •     梁老写吃真是太懂行的吃货了,特别喜欢书里面浓浓的北平味……各个地方,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看得馋,馋比食而不知其味好太多了
  •     回味无穷
  •     有文化的吃货一枚
  •     对于吃可谓信手拈来 款款道之 自食材 主食 前菜 主菜铺设文章 以主要的生活经历 连接全文 文字朴实 饱含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深情讲述一个简单不平凡的吃货世界
  •     真正爱吃的人是不会在意食之贵贱,吃不再是为了饱饭为了生存,而是一种享受,不止是味蕾还是内心。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把食材做出各自特有的味道,看他们做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而本书的字里行间中又带着一种吸引力,不禁引人发问你有多久没好好品尝一道美食了?
  •     真是有趣的人啊,好想认识这老头。
  •     吃也能吃出文化,高雅的吃货! 20161231读毕
  •     浅读。吃得讲究,食味可能不复当年。
  •     晚餐伴侣。佐餐的无上妙品,梁品味极佳。
  •     语言平实,生活中的星星点点融入了平实的语言中
  •     非常喜欢的吃货有两个,一个汪曾祺,一个梁实秋
  •     大晚上看饿了。碎觉。
  •     中国吃文化博大精深,喜欢吃,要会吃,更应该懂得吃的内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