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论》书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1
ISBN:9787800509131
作者:张其仔
页数:288页

《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

今天继续读书,今天读的是社会科学院张其仔博士写的《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问题展开探讨。本书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点关系作了大量细致地分析,在进行文字推理的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作者还注意引用各种调查资料作为证明自己论点的依据,从实证的角度对理论进行了证明。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提出社会人假定,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本部分还对儒家文明进行了分析,以作为下文将社会资本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研究相结合的铺垫。第二部分探讨了社会资本与经济变迁的关系,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应用到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解决了许多经济学研究中因为忽略社会资本问题而导致的困境。第三部分在探讨社会资本测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以实现社会资本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土化是引介西方社会科学学说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社会资本理论同样如此。面对李约瑟之谜和中国新工业革命奇迹,单纯套用西方理论,仿佛难以作出有力的解释,而将社会资本理论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进行改造,则有助于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表现为经济人,这个假定包含着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传统西方经济学界单纯强调经济利益的倾向。本书作者针对这一假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人假定,在认同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前提的同时,作者指出人的理性所考虑到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文化、社会的利益。同时,作者还针对西方流行的个体主义和强调个体主义为中心的结构主义,认为结构主义(强调结构本身的重要性)更具有理论的解释力,而这正是社会资本理论得以发展和运用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作者也指出,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的区别也正好体现在个体主义与结构主义,经济人假定与社会人假定之上,西方强调个人导向,儒家文明强调关系导向。而正是这个不同,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社会资本理论更容易在中国流行开来的原因,很显然,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或者东亚地区具有更好的解释力。马克斯.韦伯曾提出儒家文明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近几十年来东亚国家的飞速发展有通常被归结为儒家文明的推动作用,这种看似矛盾的两种分析其实并不都算错,因为儒家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其作用的发挥也必须根据条件与环境而定。作为儒家文明重要变量的社会资本所发挥的作用同样是这样。这些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进行探讨。本部分主要是为下文的分析进行理论的准备,将社会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作出区分,作为对经济学分析的补充,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从而解决经济学的一些困境。在市场与社会网络的区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市场交换与库拉交换的区别,后者就是典型的体现了社会网络的作用,而这是不能用经济学进行解释的,因为人们在进行库拉交换的时候并非追求经济目标,而是在进行声誉等其他目标,并且,这种交换不是建立在同一级别之上,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价值相等,而必须是同级交换,不同级之间的交换实际上并非交换,而是一种相互亏欠。中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对经济学分析的补充,分别从厂商行为、经济增长、产权制度、资源配置和劳动力供给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现实分析,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数学公式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同时又使用了许多调查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探讨厂商行为一章中,作者指出社会人假定同样追求经济利润,并且也能够通过关系网络形成追求利润的共识。在规模经济的问题上,作者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分析,指出边际社会资本递减的问题,社会资本在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而非节约成本,这时也就是规模确定的边界。在企业间网络联系问题上,作者提出了运用社会资本的M型组织的有效性,这种组织有助于合作,减少不必要的相互竞争甚至破坏,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在解释经济增长问题上,经济学中存在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剑桥增长模型等,但这些模型都存在将经济增长技术化的问题,没有注意到社会资本对收入、消费等问题的影响,也就忽视了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也没有注意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交易成本问题,这包括网络交易费用和技术交易费用,通常在起始阶段,前者要少于后者,因此在起始阶段,通常会偏重于构建网络以减少交易费用,这也就阻碍了技术创新。担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网络费用上升,而经济发展需要更持续的费用节约的时候,技术交易费用的节约就成为必要的而可行的,这时就有创新技术的必要了。因此,从总体上说,社会网络对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在农业社会要大于工业社会。同时就规模经济来说,网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常都较强规模经济的行业影响较少一些。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上,社会资本则发挥着促进作用,因为人口的扩大有助于壮大关系网的规模。这还可以跟技术进步的问题结合起来,在技术最不发达的时候,生产还难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社会网络为了实现人的生存就需要推动技术进步,以解决温饱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之后,社会网络因为具有推动人口增长的动力,加之因为劳动力成本低没有通过技术进步节省人力的动机,所以有着强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而现时代,由于人与自然矛盾凸显,又出现了限制人口增长、推动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要实现这一要求恐怕还要发挥社会网络的作用。另外,本章还探讨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动机问题,人们参加科举当然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发展前途,但这一选择的前提必须是当官比经商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不过这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在相对人口过剩时,当后者比前者的收益多时,由于参加政治活动的人减少,但因为政治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会导致报酬更多的支付给政治人,从而拉平二者的差距。但当绝对人口过剩时,更多的人就会去参加科举,通过分配去占有更多的财富。“通过网络进入政治舞台,进而依赖在政治行动过程中形成的网络进入经济生活领域,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十分有价值的渠道”,这充分体现了政治领域在人口绝对过剩时的重要性。在产权问题上,西方经济学认为只有产权明晰,更明确地讲就是私人产权的情况下才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表明这一理论并非一贯正确,由于社会资本的应用使得中国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能够很好的实现发展。不过在当代,后一判断或许得打个问号,因为现在很多乡镇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问题的焦点恰恰就指向了社会资本存在的载体---家庭上。许多论者指出中国乡镇企业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现代经营制度,而一味地信任家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且不说福山将中国这种家庭范围的信任归结为一种低度信任,并由此将中国归为低信任度国家,说明这种小范围的社会资本并不具有现代性和可持续性,就是单论这种管理方式确实难以和西方现代式科学管理相抗衡。片面强调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或许不太正确,当然,这也需要根据实际来分析,或许在起始阶段,社会资本确实有助于乡镇企业的兴起,毕竟那时候的信任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资金、雇佣以及供销渠道本来就很小。在资源配置问题上,作者重新使用M型组织的概念,指出要建立M型社会,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从而节约交易费用。在劳动力转移问题时,作者在肯定需求不足的同时,也指出由于农村社会网络的存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劳动力的供给,使得大量劳动力处在潜在剩余的状态中,而非显在的剩余中。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再版时新加的,涉及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作者在分析了社会资本测量的互动法、角色关系法、情感法、交换法,并进行实证举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奇迹的推动作用以及再生产问题。对前者的分析,作者提出了社会资本乘数效应的问题,以及社会资本作用边界问题,并探讨了国家与地方冲突的解决问题,这涉及到社会资本的优缺点问题。就局限性而言,社会资本因受资产的特性、产权制度和网络构建费用,以及网络稳定性问题的影响,存在作用的边界,同时,如果社会资本局限在小圈子中,而不是在建立内部信任的同时将信任扩大到组织外乃至社会层面上,社会资本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作用的发挥,就中国而言,渐进改革的进程要求在放权让利的过程中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并根据进度减少其运用,这样才能达到社会资本健康发展的目的。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再生产社会资本问题,政府和民间社会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并且在构建社会资本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平等地对待民间组织,使民间参与力量更有效地加入到政府决策中来,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改革,以创造新型的社会资本,突破传统社会资本的限制。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建立各种层次的对话网络和沟通场所,重视地方和民众的参与,调整社会结构。不过感觉作者举的华庄镇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例子更多的是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非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本书的写作目的与本书的讨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比如,作者曾指出本书主要希望通过社会资本来探讨儒家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虽然书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了这一主题,但却又有相当大的篇幅与之并无关联,或者虽有关联,但关系太远,当作理论前提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感觉对此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分析更为妥当。当然,这或许也跟我领悟能力不足有关,可能是我对作者的整个框架结构把握不深造成了我的误解。或许只有更细致的阅读才能更好的理解本书。《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作者:张其仔目录:序前言再版前言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第二节 研究方法上篇 社会人假定和儒家文明 第二章 社会人假定和社会资本第一节 社会大假定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定义第三节 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第三章 社会资本作用研究回顾和研究假定第一节 经济学中社会资本因素的缺失第二节 人类学和社会学关于社会资本作用的研究第三节 社会资本作用的假说第四章 社会网络和儒家文明第一节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第二节 结构分析:一种网络方法第三节 儒家文明的方法论界定第五章 网络运作的罗辑第一节 社会支持第二节 库拉交换第三节 网络运作的逻辑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影响范围:对社会人假定的一个检验第一节 亲缘关系与经济活动第二节 地缘关系第三节 网络交换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资本中篇 社会资本与经济变迁第七章 社会资本与厂商行为第一节 个体主义和结构主义生产函数第二节 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决定第三节 企业间的网络效应第八章 网络社会的经济增长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 个体主义消费函数和结构主义消费函数第三节 节俭和分配上的平等第四节 网络社会中的技术创新第九章 产权制度选中社会资本的作用第一节 西方的标准产权理论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产权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产权制度的转换第四节 合作、冲突与网络的断裂第十章 社会网络:市场、国家和企业之外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第十一章 人口压力和劳动力转移下篇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第十二章 社会资本的测量第一节 网络追溯的方法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测量与社会资本生产场域第三节 嵌入系数附录一 社会资本生产场域附录二 不同关系类型的重要性附录三 不同问题域和问题十一点共同度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的社会极限第一节 社会资本系数效应与中国的经济奇迹第二节 传统社会资本的作用边界第三节 国家与地方的冲突第十四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历史经验第三节 政府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作用第十五章 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 311千字


 社会资本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