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真相》书评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08635671
作者:左小蕾
页数:240页

真相的迷茫

作为一个经济学小白,在刚开始看这本书时还觉得有些不屑(抱歉了,越是门外汉越嚣张的厉害),因为觉得不论是观点还是视点都有些太“高”了,从大的方面来讲确实是有这样的问题,但关键就在于改怎么做。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简介精炼的语言,短短几个字就可以直击要害。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刚需论”的批驳,尤为精彩:“把第二套甚至通过各种不法手段逃避调控规定的多套非居住购房行为,笼统说成刚需,掩盖投机行为推动的价格上涨的真相”。还有关于地方国企资产的描述:“地方国企早就抱怨地方政府把它们当成了借债还债的工具。国企应该向社保注资是社会的共识,国企注资融资平台使国企收入变成政府收入,但又不转化为民生支出,是完全不可取的”,一针见血。在读本书之前,我也不知道外汇资产这个概念,一直以为是跟外汇储备是一个意思,直到看到“外汇资产不能与外汇储备画等号。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第一,但外汇资产是第七”,原来如此。中国经济的问题,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问题是明摆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刀阔斧要着眼于制度和法制建设,但就怕在“左”与“右”之间摇摆,既要兼顾政策的延续性,又要与时俱进。把话说好容易,难就难在如何去做。

经济的真相并不像媒体经济学家想的那样

左姐有一些经济学家的通病,就是谈政策有些时候脱离执行实际。因此,我比较喜欢叫她舆论经济学家或者媒体经济学家。这种经济学家主要功能是给她所在的企业站台,在媒体上出镜,用脱离实际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
比如左姐比较脑残的就是建议把三农的补贴和贷款直接补贴给农民而不是农民用于购买农机的开发商。她建议的这种方式都被证明相比现在的方式无效率的多得多。她也低估了农民的智慧好投机的能力。
比如左姐看好兼并重组解决产能过剩。实际上,这在中国不可能解决。首先外省兼并本省的,政府班子哪里过不去。谁来负责绩效,谁来负责解决本省就业。并购了就能解决污染的问题了?就能解决过剩的问题了?中国的老板如果真会投资在解决污染的设备上,哪里会有现在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并购,在中国,只是重新分蛋糕而已。或者并购了,把对手的工业用地转了,去搞房开。
左姐还寄希望企业自己缩减产量来实现供需平衡。这又是脑子进水的表现。做过实业的都制动,固定资产投资放在哪,不开工比开工亏的更多,即便开工亏本卖,开工还能解决工人就业问题。
另外还有拉升消费的问题。我觉得她的观点也之恩商榷,具体的不表了。我个人的观点是,消费的拉动,最显著的是财富效应。世界上只有2个东西能产生群体性的财富效应,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市。现在在中国还有新的,就是理财产品。之外,根本性的增长来自于个人收入的提升和减税,这2者我基本就不抱期望国家会割自己的小jj,所以只能依靠财富效益。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已经毋庸置疑了。未来空间有多少,估计没啥空间了。股市的财富效应跟证监会的目标和企业高溢价发行,以及各地政府企业融资是冲突的,所以也不要期望他们割自己的小JJ。经济学家都是比较理想化的。
即便有了以上这些问题,不过还是瑕不掩瑜。在涉及政策和制度宏观面上,她的点评还是很有意思的。

weibo红人经济学家

看完经济的真相,刚想要写一篇点评。看到@熊猫哥也写了我和差不多看法的点评,差点写重了。于是只能另起炉灶重新架构一下。看到第11页,关于产能过剩的唱空,左女士提出产能不等于产量,如果市场供需小于供给能力,企业就没有必要开足马力生产,产能就不会转化为产量,市场供求就不会发生严重失衡。看到这里我就翻到最前面看了一下左女士的履历介绍,背景很流弊。但是不知道为何这么不了解传统制造业?甚至对国内的制造业的现状的看法如此的不熟悉。作为工厂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产能就是面临严重亏损,左女士您这是误导我们么?或许她已经做到这个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位置上,她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zf官员打交道,把握现任期内别出像光大这样的大问题就可以了。具体的事务都会有小兵来做,然后一年拿个几百万年薪,也就差不多了。这么理解,那么这本书我们就应该换一个观点。而非从书皮上面写的“实战派的经济认知逻辑”“还原经济真相”。左女士成书这段时间在这个位置上日常的考量更多会是在zf策略层面,未来的发展规划层面,金融改革层面(包括IPO,股市,债券,地方债,影子银行,外汇等)。这些部分读下来还是挺有收获。卧槽,也有可能是因为我读书少,是太外行了的缘故吧。但其他部分,实在是难以下咽。关于农业,房事。如果我问左女士,我如何才能买一套房安个家呢。教我实战派的做法吧。左女士或许说,别急工作一个一两年,就可以买啦。你看我一年可以攒个100来万,两年就是200多万,别墅啥的我们买不起,五环外的四五百万的房子总归的可以的吧。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云云。左女士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确认为房地产调控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的让房价回归合理,而是让房地产回归其以居住为主的消费品属性。就应该认为zf目前的这个能力就应该tmd不要去调控。调控的成本都tmd加到刚需身上了。好吧,还有点我也赞同的对于民营企业的地位的看法。应该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机会。不过同样回到前面的论点,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左女士你应该认为不是去给民营企业政策资金或者其他什么行政政策手段,这又回到了zf主导的经济老路上去了。而是应该鼓励,让国企拆分,国家放权,放生。正如十八大的政策那样成立国家基金收取红利,让国企和民企一样去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搏杀,剩者为王。最后总结一句,如果这本书的确是左女士自己写的,那么我相信。

改革2.0时代的危与机

左小蕾/文 近年来,许多“预测”争相出笼,认为中国经济将开启新的增长周期。其理由,基于新政府换届后每每重复的高增长高投资的历史经验之谈。在十八大释放平稳增长的信号后,中国经济将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的危言耸听式“预测”,成为一时之主流。如此纠结于“增长速度”,其目的是推动的第二轮刺激政策,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一个前两年那样赚快钱的环境。我们认为,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改革2.0时代,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应该换一个思路。不要对国际形势反应过度,不要刻意推动过高的增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恢复增长与结构调整应该同步进行。长期停留在危机思维和使用危机刺激政策,让调结构为稳增长让路,会贻误调整和改革的时机,也等于拱手放弃后发优势。首先,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实体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规律,当一些领域有利润,投资就会蜂拥而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大规模投资和快速发展使得主流产业出现饱和,产品库存增加利润下降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呈现下滑。然后经过产业的调整或者新的产业结构形成,向新产业的投资开始增加,经济重新恢复增长。经济周期理论指出了经济周期变化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增长变化的原因是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的初期——成长期——规模扩张期——饱和期,是与增长——繁荣——萧条——衰退的经济周期变化相关的。二是,走出危机、进入新一轮周期的经济增长,是与饱和的产业结构被调整,特别是与新产业结构形成同步。产能过剩——经济衰退——经济危机爆发,经济要走出危机,一方面必须调整已经饱和过剩的产业,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恢复投资和增长。另一方面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对新的产业结构的投资的增加,经济才能在新的产业结构上开始新一轮的增长,经济才能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换句话说,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不是简单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的补库存的恢复性增长。真要走出危机必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么是产业层次的提升,要么是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或者两者共同成为增长动力。仅“恢复”和释放过去的过剩产业带来的增长,并不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开始,反而可能带来未来更大的问题。新一轮经济的增长周期一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其次,发达国家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实践印证经济周期理论。美国2001年的IT泡沫危机,起源个人电脑的快速发展,个人电脑进入586时代以后开始饱和,投资下降,泡沫破灭,2000多家IT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经济下滑。美联储采取下调利率的措施。但是最后走出危机,是因为一批互联网公司的创造性发展。互联网把个人电脑连接成网络,形成网络高速公路。搜索引擎又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车把信息传播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IT产业经过大规模的整合和调整,出现全新的产业结构。Google、苹果公司脱颖而出,微软、IBM重新定位,当然还有硅谷培养的大大小小的遍布各个领域的应用平台的发展。美国经济走出IT泡沫危机,在新的层次上,在新的产业结构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现在美国仍然在危机的疲软增长状态。美联储已经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但是美国最终走出危机,可能是以3D打印的智能化制造业发展和以页岩气为主体的新能源结构为特征的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阶段性新产业结构作为新的驱动力,开始新的增长周期。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在完全丧失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美国制造业,绝对不可能是过去意义上的回流。美国制造业的回归,是基于拓展更人性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危机修复,不是以恢复落后的过剩的产业来推动短期增长为主,而是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市场机制能够顺应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美国经济最强有力的内生修复能力。美国危机修复,重复印证了新产业结构形成与新一轮增长周期同步的周期理论。实际上,欧债危机虽然不是短期能够解决,但是必须看到,在危机解救的过程中,欧元区的体制改革也在推进。福利体制的改革,财政一体化的改革,等等。也就是说,当欧债危机缓解以后,欧元区的体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理顺,走出危机和新欧元区的结构也是同步推进的。中国受国际危机冲击经济增长放缓。虽然不是中国本身经济周期变化引发的危机,但是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在外部危机冲击下也暴露无遗。短期应对危机冲击,采取一些短期刺激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是有必要的。要真正走出危机的阴影和影响,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危机思维之中,依靠应对危机的短期举措,释放已经过剩的产能,“稳定”过去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下的高投入产出比的低效率增长。特别误导的是,短期政策释放的信号是维持局面,被动等待发达国家“恢复”过去的增长结构和市场。但是不论是经济周期理论还是发达国家应对危机实践,走出危机都不是一个简单“恢复”过去的概念,而是一个主动变革的过程。我们不主动变革调整,让短期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让步,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等发达经济体真的调整到位走出危机后,我们在体制上、产业结构上、技术进步上又变成“落后”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面向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整了思路,显示了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经济的科学态度。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把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不以GDP论英雄的平衡和平稳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变化必须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理论是一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新思维,将带来清洁能源使用的巨大市场和带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服务消费的巨大需求,也将推动多层次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城市将带来信息产业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与经济周期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理论是一致的。从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我们看见尊重规律的新发展思路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与发达国家修复经济的市场调整的体制不同,国内还是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结构调整。在这样的体制下,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是否到位是关键。不论是对落后产能的调整,还是新型城镇化可能推动的按照产业规律发展的新产业结构的形成过程,都与一直以来的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是不同的,也就一定会遭遇相关利益群体的博弈。这也就是为什么产能过剩的调整不断受阻越调越大,也是清洁能源产业还没有在国内大规模使用,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思想还没有开始实施就产能过剩的原因。同样,也是新型城镇化被“一厢情愿”地解读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房地产价格被推动上涨的原因。中国经济要按照经济规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结构调整上达成共识是第一步。执行力上的阻力,仍然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防止在执行层面再次让调结构给短期增长让步,甚至为了短期增长的投资增长制造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细化调整不合理的结构的方法和途径,如何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新产业结构形成,也是一篇巨大的文章。我的上述看法,实际上形成于十八大之前。在此所做的修改,只是抹去了一些时间的痕迹。也就是说,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尊重经济规律,中国经济当前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体制改革释放活力推动平衡发展的结论,是经过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得来的,而不是在简单解读十八大以及三中全会的精神。之所以将此作为《经济的真相》一书的序言,除了揭示部分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尊重规律的重大问题以外,也希望宏观经济形势研究能够回归尊重经济规律的正确方法论轨道上来,不要纠结宏观数据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差异,不要利益导向严重地将引导和影响政策支持短期投机行为当作目标,而应尊重经济规律,尽可能对称信息、逻辑严谨、言之有理,致力于在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中还原“经济的真相”。《经济的真相》一书中的所有见解,皆是作者秉承经济学者基本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传递给读者的“经济的真相”。


 经济的真相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