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近代银行

出版社:百花文艺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530647455
作者:戴建兵
页数:306页

内容概要

  戴建兵,1963年生,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近代金融史、货币史、金融学。著有《金钱与战争——抗战时期的货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纸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钱票》,中华书局出版;《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等专著。

书籍目录

开场白:中国近代银行的缩影——中国银行第一阶段:1912-1928年第二阶段:1928-1937年第三阶段:1937-1945年第四阶段:1945-1949年陈锦涛与中国银行的创立祸不单行的总裁徐恩元张嘉璈与中国银行宋子文与中国银行十三年的总经理宋汉章第一篇 华俄道胜银行一、百年前,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落户中国二、华俄道胜银行在华的主要经营活动三、华俄道胜银行的倒闭第二篇 中华懋业银行一、千呼万唤始出来二、昙花一现的辉煌三、危机四伏的处境四、苟延残喘的挣扎五、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三篇 中法实业银行一、为“复业”而炮制“金法郎案”二、政商媾和的产物三、披着“中法合办”外衣的独家银行四、北洋政府的“借款机构”、法国政府的“侵略据点”五、发行的纸币六、宣传有招,繁荣一时七、厄运临头八、停兑风潮——历史的转折九、强骗“续命汤”十、两国联手,为的哪般?十一、更名复业,惨淡经营第四篇 美丰银行一、上海滩的“西部牛仔”二、小小麻雀,内藏玄机三、赚钱为本,莫谈政治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五、天府国的“商界奇才”六、前后易主,夹缝求生七、会干敢干,各有成败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九、百变之身,历尽风流第五篇 金城银行第六篇 盐业银行第七篇 中南银行第八篇 大陆银行第九篇 浙江实业银行第十篇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非多余:补一堂中国近代银行的课后记

作者简介

银行在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验的发展,银行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作者选取中国、华俄、懋业、中法、美丰、金城、盐业、中南、大陆、浙江实业、上海商储等十一家各具特色的银行,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风雨兴衰,由此反映出从清代晚期到新中国成立前一百余年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变化。本书故事曲折,人物生动,其中的经验、教训更值得今天借鉴。

图书封面


 话说中国近代银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真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话题,写完题目,我突然没有勇气再往下写了。幸好这只是鸟瞰,细节就不多写了,写个大致梗概自己记忆一下就好。最早在国内出现现代银行制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1841年《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准许英商出入;割让香港岛;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因此引发了资金的存贷、汇兑等一系列需求,外资银行随之进入。因为对市场的陌生,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一般都是外资银行的分行,如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机构设在广州和香港;1857年麦加利银行(即大名鼎鼎的渣打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麦加利银行其实也不过是在1853年设立,四年之后就扩张到远东,其嗅觉之灵敏,下手之迅猛,不得不令人钦佩资本的敏感度。《白银资本》当中反复强调,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的白银走向,基本呈南美到欧洲再到亚洲的趋势。两次鸦片战争也是因为中国丝茶出口贸易的顺差使得列强非常不满,推动大量的鸦片进口。除了贸易之外,货币制度的变化和黄金白银的交换也使得银行投机活动有相当高的利润。例如1860年前日本的白银对黄金的比价是5:1,而世界市场是15:1,所以有很多外资银行在亚洲地区以银元套购日本黄金。在近代的亚洲,外资银行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到1860年有十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当然,这些银行以英资行为主。除了丽如、麦加利,还有我们同样耳熟能详的汇丰(英)、德华(德)、东方理汇(法)、花旗(美)、横滨正金(日)银行等等。汇丰于1864年设立,总部在香港。《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失去了关税的决定权,在后来历次的战争中,关税干脆就掌握在列强手中,极为软弱可欺。汇丰作为英国东方贸易的特许银行,长期把持了我国关税盐税的经营权。到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外债有4600万两,汇丰一手包办2900两,数目巨大、获利颇丰。因为长期大量白银的流入,亚洲市场白银贬值严重,很多外资银行在亚洲的国际汇兑业务非常发达,将白银换成黄金。而英商洋行需要白银资金运作,就不得不求助于掌握大量白银的汇丰银行。这个时期的外资银行,基本都是为殖民业务服务的机构,他们的业务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地显示出这个特点,他们大量从事向清政府借款、特许投资协议等业务。像德商成立的德资银行,也因德国殖民而成为一支强大的银行势力,在1912年时是五国银行团的成员之一——袁世凯1912年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协定。但到一战之后,德国失势,德华银行便日薄西山,实力大减。1896年,盛宣怀倡立诚意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银行。盛宣怀绝对是中国近代实业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笔,他筹办轮船招商局、创办天津电报局、接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创办北洋大学堂、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每次出手都可谓大手笔,期间经历人事、经济斗争无数,可谓惊心动魄、刀口舔血,绝对值得大书特书。不过,鉴于我能力有限,就暂时不多着墨了。新世纪之后的中国银行业发展,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外资或合资银行,一是官方银行,一是商业银行。外资(合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华俄道胜银行(俄罗斯),中华懋业银行(中美),中法实业银行(法),美丰银行(美)。括号中的标注提示了,虽然名字里有“中华”“华”的字样,但是实际上中方股东基本形同虚设。官方银行则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1927年之后国民政府主导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自大清银行改组而成,该行涌现过无数“英雄人物”,如上海分行的副行长张嘉璈(即张公权),国民革命时期的宋子文,做了十三年中行经理的宋汉章等等。官方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承担了经营政府公债、支持政府运作的角色,在中国现代史上作用重大,但也有许多争议。1916年洪宪帝制失败后,段祺瑞政府迫于国库空虚的压力,制造了著名的停兑风波,在这场风波中张嘉璈作为主要领袖反抗停兑令,上海各大银行配合张的行动,提供充分资金应对挤兑风潮,甚至通过起诉张嘉璈的方式来保住张的职位(当时规定诉讼期间,中行不得撤换被起诉的当事人)。商业银行则有著名的“北四行”“南三行”“小四行”。“北四行”包括了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南三行”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实业与浙江兴业;“小四行”有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这四行原本都是民族资本银行,1927年国民政府规范银行系统之后,则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垄断金融的重要基础。外资(合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目的截然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结局的巨大差异。这几家外资银行都非常短命,这跟外资进入中国,只为谋取暴利而无长久规划有关。如华俄道胜银行获得大量东北特许经营、铁路投资合同的权利;中法实业银行原本已经巨额亏空,却因为承办法国退回“庚子赔款”的业务又苟延残喘了一阵。中法实业银行引发的“金法郎案”也是当时一大社会热点。“庚子赔款”签订时,是以1900年的汇价,但到1920年代,法郎已经贬值,如果沿用1900的汇兑办法,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只要以常年一半多的银两就可以付清对法国的赔款。法方因此强迫中国政府以硬金(金法郎)偿还赔款,结果导致中国反而因此损失了关银6200万两,加之其他列强眼红加入,总共损失在亿两以上。金融危机时,有人说华尔街最优秀的头脑在干着最龌龊的勾当,其实,金融行业何时不是如此。外资银行对当时中国的种种作为,放眼看去,便觉当时国内积贫积弱、千疮百孔、破碎不堪,叫人痛心不已。当时社会对银行业根本没有合理的管理,因此很多银行都可以发行货币,开展各种放贷业务,管理极不规范,北洋政府和各地军阀也经常对银行伸手,要经营好银行,是极为费力的。像我这样从未经历过货币混用的人很难想象当时那种局面:各大银行都可以申请发行纸币,市面上银两、银元通用,对贸易和日常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一直很盛,当时的外资银行比起国内的钱庄票号更受信任,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愿意在外资银行存款。实际上,这些外资银行根本没有长期经营的心思,捞到一票之后就倒闭溜之大吉了,受苦的多是普通百姓。但是华资商业银行却完全不同,筹办华资银行的主要人物,多有西方先进金融、财政知识、有相当的抱负和理想,并有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回国之后带回了新的银行经营管理知识,而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规则又非常了解,善于经营与官方、地方实业和地方金融机构的关系。所以每遇挤兑,外资银行常常难以招架,但华资银行总能找到地方钱庄和有财力的机构救驾,安然挺过难关。而且中资银行都非常注意支持、发展实业,除了放贷给民族资本产业,还同时自己经营实业公司,有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经营规划。因此几家著名的华资银行都挺过了北洋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难时势,一直撑到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乱世生存,这是何等不易。拿美丰银行做例子,美丰是美国人雷文(F.J.Raven)1918年在上海设立的美资银行。在我看来,雷文跟著名的保险大腕美亚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带(C.V.Starr)有的一拼,美亚就是大名鼎鼎的AIG的前身。雷文和史带都具有冒险精神,白手起家在中国创业,建立了庞大的金融帝国。美丰因经营房地产和汇兑业务而大赚,但仍然逃不过挤兑的厄运,1935年被迫停业。雷文在美国国内还遭到起诉,入狱五年。但是美丰1922年在重庆的合作机构,由重庆商人康心如经营的四川美丰银行,却一直维持下来,并未受到美丰银行的影响,直到1950年才宣告停业。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差别。当然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那些积病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已经算是不错。美资银行基本以不问政治埋头赚钱为宗旨,但其他银行,比如中法实业银行,行长利用官方的行政垄断,从政治上经济上双重控制、压迫国内经济,实在更为可恶。华资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银行家。如前述张嘉璈、康心如;还有金城银行的周作民,盐业的吴鼎昌、钱永铭(钱新之),中南的黄奕住、胡笔江,大陆的谈荔孙,浙江实业的李铭(李馥荪),上海商业储蓄的陈光甫,四明的虞恰卿等等等等。北四行还曾经联合起来,共同经营,发行货币,共同开拓业务,在各地分行互相照应,在近现代银行发展史上也有极大的意义,四行集团合作扩大规模、共同应对风险,是民族资本银行经营的智慧体现。另外,在这本《话说中国近代银行》一书中极少提及的江浙财阀,也在中国近现代银行发展史上有过重要的一笔。四明的虞恰卿,就是江浙财阀的代表人物。江浙财阀对同盟会以及后来南京国民政府都有过巨大的支持,有很大的历史贡献,是不能被遗忘的。从历史的眼光看,无论是大财政还是小金融,这个被引入的银行业,都要靠国内自身的力量来支持和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只是为人们开了眼界,而且还让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是一段我们原本并不熟悉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去翻阅一下,那些曾经惊心动魄的过往,仍会鲜活地跳出来,久久挥之不去。
  •     以后选书一定看 出版社,当初看这个题材挺好的,尽管是文艺类出版社的,还是义无反顾的选了,但是 后来才知道为什么是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写的像小说一般,到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
  •     注释参考文献一个没有。想查引用和原始文献都查不到。这是不是又得算抄袭啦?很不严谨嘛。。。还有,硬伤很多啊,编辑很不用心。错别字什么的就别说了,一些时间上的不清,人名和字的混用,很不靠谱,技术上讲是比较差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此书本以为应该是本历史书,读的过程中却发现,此书似小说非小说,中间夹杂了太多作者个人情感。读完看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想想这复旦大学博士是不是被副校长这行政级别搞坏了,当官后就不再搞学术,再后来看了出版社后,我不再多想了,百花文艺出版社,本来就是文学类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