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下的美术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108052989
作者:巫鸿

作者简介

"“我对“墓葬”这个题目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墓葬文化在古代东亚,特别是古代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二是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墓葬传统不但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也发展出一套与本土宗教、伦理,特别是和中国人生死观和孝道思想息息相关的概念系统。……三是墓葬艺术还没有像书画、青铜、陶瓷或佛教美术那样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或“亚学科”,发展出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
本书的目的不是根据年代顺序呈现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目前中国版图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类型以及地域性丧葬实践进行全面综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许多个案。这些案例一方面意在表现中国墓葬艺术的无比漫长和惊人丰富的内涵——这其实是中国艺术中最为漫长和持久的一个艺术传统,同时也将回答我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界定了我们称为“中国墓葬”的艺术和建筑传统?”
— 巫 鸿"


 黄泉下的美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哉。”——《礼记·檀弓》  黄泉悠远也神秘,既滋润生命也激发畏惧。“黄泉”代指墓葬,即众生的最终归宿。“斯人永决绝”,归宿处是空间和时间的隔绝,而实现这一隔绝是墓葬仪式,是坟墓。  “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空间带来时间的隔离,地上与地下两个世界,两种不同的时间;时间带来空间的疏离感,时间是最无情疏远的。  连接时间与空间的是物质,在此处可以是坟墓结构和一些陪葬品、壁画等。此处说一下陪葬品,大家第一印象大概多是宝藏之类的吧。陪葬品分为生器(死者生前的私人用品。有意思的一点是举行葬礼的时候,陈列其间,代表的是往日的时光和记忆,然而当它们一旦被埋入坟中又代表死者在不同时空的再生,见证了彼岸下的生活。这点和逝者的尸体一样)、明器(鬼器,“明器貌而不用”)、祭器(一者表尊贵,二者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祭祀先祖的活动,一种连续)。  另一点不得不说的是遗体的保存和转化。古人观念中尸体是魂魄的归宿,尸体不腐长存代表灵魂在强壮与不灭,这其间的代表是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三千年不腐尸身。当然这离不开死者生前的饮食和尸体处理,以及层层棺椁、防腐等等。这是保存的观念下的处理,而转化观念的处理的代表是满城一号汉墓墓主刘胜的金缕玉衣,通过用“石之坚者”玉来包裹身体和四肢,让易腐烂的尸体转化为“玉体”达到长存不灭,成了一具不受时间和自然环境影响的不朽雕像。《盗墓笔记》里就有讲到这个可以重生的玉俑,艺术处理的夸张。第三种是佛教传来之后的火葬,这个可以看看张氏墓地的分析,外来并不推倒本土的丧葬观念,而只是一种结合的成分。  这些概念和仪式、观念,作者并不纯是说理,而是通过三个个案——马王堆汉墓、满城一号汉墓和宣化张氏墓地来分析,从而把作者认为最根本的逻辑推到前台。不让故事的精彩。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探了些汉墓,做了些笔记,怀揣着大量疑问,洛阳古墓博物馆之行和这本书各自解答了部分。将墓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将墓葬艺术放置在宏观的时间和空间中,推演古人的所思所想和行为逻辑,真是很好玩。
  •     巫鸿作为学者几乎无可挑剔,将各种材料接合后进行阐述。我是中英文对照的,中间对个别器物的研究非常细节,似乎有些削弱了其研究方法即“着眼于作为空间结构的墓葬和它的内容。”但研究非常让人着迷。
  •     有段时间没读巫鸿了。最近听《壁下观》的节目对北齐墓葬壁画有了兴趣。娄睿墓,徐显秀墓,湾漳大墓,非常有意思。
  •     略感审美疲劳,“事死如事生”这一句不简单。时空观用“物”来联系的路子不错
  •     是墓葬文化在古代东亚,特别是古代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巫鸿老师作为整个墓葬整体的研究,而非支离破碎的器物美学观,是为厉害。
  •     看到结尾时,忽然想起了高中时美术老师和我们讲,辛追夫人墓。门外汉觉得呀,对于永恒不朽的追求,才使得古人给我们现在留下了这么多墓葬艺术吧。会好喜欢各种装饰的星图,宇宙亘古不变呐。
  •     感谢老祖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不然我现在少一个爱好
  •     享今世追来世的世世轮回,在这个曾经的封闭空间里,其中的美也雕刻出不同的模样。尤其是意欲升仙的旅行通道,引人遐思。
  •     很好
  •     被“割裂”的建筑史,与建筑割裂开的“城市史”也需要被注入宏观墓葬史观的新视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