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旧痕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108054779
作者:赵珩口述审订,李昶伟录音采写

内容概要

赵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社会生活史、戏曲史研究,著有《老饕漫笔》《老饕续笔》《彀外谭屑》《旧时风物》等。

书籍目录

叙言
引子
京城遗痕
北京的城与门
北京百年变迁的重要阶段
长安居
千门万户的印记
穿衣的政治
民以食为天
民国时期的出行
岁时节令礼俗
公共视野
民国时期的教育
北京的医院
北京的公园
民国时的北京画坛
余音绕梁
民国以来剧场与舞台的变迁
京剧的流派与明星
京剧科班、堂会与票友
我的听戏时光
京城音乐之声
新旧更替
北京的时尚中心——东安市场和王府井
旧时代的社会交往
收藏时代
文玩业与琉璃厂
不离不弃六十年
六百年来北京外来人口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北京是如何走过百年的?旧时北京为什么分为宛平人和大兴人?旧时的北京如何出行?“四合院”和“四合房”有什么不同?京城人如何看病?孩子们如何上学?王府井为什么被称为北京的香榭丽舍?旧时北京的古玩收藏与买卖。
在《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中,作者以亲闻、亲历追忆旧时风物,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城市规划到社会交往,从文化娱乐到医疗教育,以日常生活的角度还原微观历史,回溯北京的百年变迁,并观照社会生活变化背后的文化移异。这是一个多方位的北京,或许读者可以从中找到那些已经逝去的文化遗痕,找到那个曾经跃动的、优雅的北京。


 百年旧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59页:讲旧式婚俗有两本书应该说是写得最细致的,这两本书都是80年代末由我经手出版的;一部是民俗学家常人春先生的《旧京婚丧礼俗》,后来我给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红白喜事》,常人春讲的是市井的旧式婚丧礼俗,所述甚为翔实全面。再有一部就是爱新觉罗·灜生先生的,讲满族人的婚礼,也真实可信。如果想了解汉满两种婚礼非常翔实的材料,不妨看一看灜生先生的和常人春先生的这两部著作。按:常人春的《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是1993年出版的;爱新觉罗·灜生的书叫《京城旧俗》,1998年版,封面上看,是爱新觉罗·瀛生和于润琦编著的。这两本书都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的“北京旧闻丛书丛书”里的,共18本:常人春《老北京的风俗》1990,《红白喜事:静静婚丧礼俗》1993胡玉远《京都胜迹》1995,《燕都说故》1996,《春明叙旧》1999刘叶秋《回忆旧北京》1996焦雄《北京西郊宅园记》1996陈·果《京华古迹寻踪》1996北京燕山出版社编:《旧京人物与风情》1996,《古都艺海撷英》1996王永斌《话说前门》1996,《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1999李春方《闾巷话蔬食: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1997爱新觉罗·灜生《京城旧俗》1998赵志忠《北京的王府与文化》1998刘嵩崑《梨园轶闻》1998马嘶《燕园师友记》1998(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重印)隋少甫、王作楫《京都香会话春秋》2004。北京燕山出版社还有个“老北京丛书”,出书不多。学苑出版社有“北京旧闻故影书系”,大概出了12本。爱新觉罗·灜生,就是常灜生,他表哥是司徒雷登的秘书好朋友傅泾波,此老通满语、日语等。他的书有:《京俗溯源》《燕情艮意》《老北京与满族》《京城旧俗》《北京土话中的满语》《满语读本》《满语杂识》《满语口语音典》《速成自学满语基础讲义》《日语词汇的奥秘》《日语常用词例解词典》《中国宫苑园林史考》(译)《动物学》(译)
  •     《叙言》说:《百年旧痕》的题目是南都定的,我也觉得不错,既然是旧痕,也就比较自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可以没有什么拘束,不像正经的学术研究文章那样要有完整的系统和严谨的结构。承蒙北京三联书店不弃,愿将这个连载成书付梓,责任编辑张荷女史又陆续将各期梳理,并重新组合,设定标题,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在此并致谢忱。这本书,先是南都记者李昶伟访谈录音,整理成稿件,请赵珩审定,然后在南都连载。然后拿到三联出版。三联编辑对内容做了调整,而且新取了标题,这是向完整的系统和严谨的结构靠拢的,是为了获得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为读者能比较容易读懂而服务。“百年旧痕”四个字是赵珩自署。因为人名多,后面还有个人名索引,人性化的做法。这本书由五部分组成:引子、长安居、公共视野、余音绕梁、新旧更替。引子占了6面,概述了北京的建城史、民国时候的北京城、北京百年来的变迁。批评了电视剧把自己家称“府”的做法,“即便皇亲国戚都不会把醇亲王府、恭王府的牌子挂在门上,更甭说普通的官员或者老百姓”。我理解赵的意思是要谦虚,不能说“请过府一叙”的,否则太倨傲了,实际上是不懂古规老理儿。长安居主要讲的是旧京的衣食住行、岁时节令礼俗。公共视野讲的是民国时候的新兴的社会公共设施:教育、医院、公园、画坛。余音绕梁讲的是赵珩同戏曲和音乐的关系。赵珩在其他书里写过陈梦家同他与戏曲的关系。新旧更替的内容比较驳杂一些,谈了北京的时尚中心,商业发达和繁荣的东安市场和王府井。也谈了礼尚往来、文人雅集、聚会。也谈了图书文玩收藏与琉璃厂的变迁。也谈了邮票的收藏,赵珩喜欢集邮,据他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本书347页),所以这一节的题目取的是”不离不弃六十年“,真是不短,一个甲子呀。但从题目来看,看不出来是讲集邮,取个副标题好一点。也谈了六百年来北京外来人口。赵珩以谈吃著名,是“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享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以此。本书后勒口有这么几句话【相关书目】《老饕漫笔》《老饕续笔》《彀外谭屑》这都是赵珩的作品。《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2001年由三联推出,2012年出增订版。《老饕续笔》是三联2011年推出的,论者以为没有《漫笔》惊艳。《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是作者的一部社会生活随笔杂记,由三联2006年推荐。“彀外”大概得对照“彀中”来理解,“彀外堂”是赵珩的书斋号。谭屑,就是“谈屑”。《大词典》【談屑】 《世说新语·赏誉》:“ 胡毋彦國 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 刘孝标注:“言談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談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这几部书都是三联出的。三联没出的有:广西师大2009年《旧时风物》三民书局2007年《老饕漫笔》《记忆中的收藏》中华书局2016年《彀外堂藏赵氏印存》,57面,280元,钤印,印200部?中华书局2015年《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有赵珩一篇《赵珩谈襄平赵家》。这不能不提。关于老北京老话儿: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27页、42页)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41页)赵珩喜欢旧时的尺牍,他写过:《近代书札称谓用语》《书信:美学和艺术的表现》《中国的书札文化》《尺书鲤素的寂寞——有感于书牍时代的消逝》。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聊得随性,转录的文字也自然,些许内容见于以前的书和作者访谈。有趣的北京。
  •     涉及老北京各方面太大的范围太多的内容,口述也打些折,北京不太熟悉老北京就更陌生,这书给熟悉北京的读者读更合适,否则要么切口小些要么原原本本讲清来龙去脉。北京七次大变革:辛亥旗人倒、五四破旧俗、辉煌十年安、沦陷简约过、49破与立、文革大禁锢和大迁大变化。老早好日子住宅: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讲究的长衫:同样的款和料和色,只在暗绣花上,上午花枝含苞午后竞相开放。阴丹士林纯蓝工艺民国风行学校;皮货:老羊皮最贱,依次上来狐皮灰鼠貂皮貉皮水獭海龙。京西御稻,齐如山粮店,三不沾和炒豆芽是饭店外敬菜。蓝钢车最好的火车张作霖坐,因太监坐马车所以多坐骡车;杨小楼是四块独板金丝楠木棺材;西医分德日派和英美派,协和最好。作者谈到自己经历部分都好看,贴切生动。
  •     赵先生赠书,在大连回来的高铁上陆续读完,有些片段也曾听他提起过。很多可以展开,我倒是觉得这个作成书,不如作成访谈式的纪录片,更加声色并茂。近来愈发觉得文字的局限性了。
  •     口述史,城市史,社会生活史。#论世家子弟精英后代存在的意义#
  •     一位老北京叙述近代北京的变迁,视角微观,都是些日常事物。作者是世家子弟,关注点往往处于中上层,对于旧时北京的描述偏向于美丽的回忆。
  •     满眼都是规矩和讲究。
  •     新年看过的第一本书,比较快的翻着看了一遍。 2017,期待一切都好,继续好。 2017,相信一定会好,更加好。
  •     口述体。世家子弟,亲历居半,耳食及其他居半。
  •     首都博物馆白话版, 北京近百年的发展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
  •     长见识
  •     百年回忆,各个角度。让我看到了一个各种情况都平行进行的北京。
  •     去年五月听赵珩老师讲座得的书,也是看了一半,今晚翻完了。百年旧痕,现在可追忆的还不少,过去的生活现在看来可称文化,作者也算老北京有家传的,好多事是亲历,难得。这遍看的粗以后可以再翻。晚安了。
  •     涵盖了北京百年发展的方方面面,易读,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