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南怀瑾

出版日期:2015-9-1
ISBN:9787213068857
作者:南一鹏

内容概要

南一鹏,南怀瑾先生的第三子,是子女中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祖籍浙江温州。他自幼坐拥书城,饱读史书,学贯中西,深得南师精髓,近年在国内开展“家教、身教和言教”、“家道家风与传统文化”、“国学与商道”、“心性管理”等系列主题讲座。

书籍目录

目录·上篇  (一九一八至一九八○)
第一章 天纵清净本来身(一九一八至一九三五)
一九一八年,正在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急切地想要打倒“孔家店”,清算那“吃人”的礼教传统,为再造一个“新文化”中国而革故鼎新的历史关头,在浙江省乐清县翁垟镇地团叶,初春时节的农历二月初六,小镇上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为生存而奔波的一天。也正是在此时,南家一处宁静的院落里,一个男婴满系全家的欢喜,呱呱坠地,开始了他一生的尘世因缘。他,就是我的父亲,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再开三教生面为毕生志事的修行者——人人尊崇的南老师,我的父亲怀瑾先生。
004 一、河洛香火八百年
即便是那些并没有所谓大富大贵的光鲜的历史人物,他们始终也以耕读立本为源,以德行立身行事,为后人点了一盏灯火,照亮了行远自迩的通途。
011 二、起复新旧裂变时
无论外面如何思潮激荡,他所处的相对封闭的乡土社会仍然是一个遵从传统习俗的社会。
016 三、童蒙养正有家风
他的爱不是娇生惯养,不是现今社会流行的毫无原则的溺爱,而是洒扫应对、事无巨细地严加管教。
029 四、总角情谊无尽期
在他的心里,久别未重逢的林梦凡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034 五、家变异数祸兮福
一个人在“福报”很好的情况下,不要把“福报”一下子都用完了。修得了“福报”,也是要慢慢用、省着用的。
039 六、师事诗馋朱复翁
他重视举一反三,反对死板灌输,喜欢采用赏识激励的引导方法。
044 七、习武弃医初立志
要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书。
049 八、青灯一盏暖书香
生命的自性里头具备一切智慧,正如六祖开悟了以后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开悟了,自性里头便具备了一切。
054 九、许折东南第一枝
他面前是未知的远方,而未知总是吸引人的。
059 十、龙虎磨盘梦亦真
童年的梦,预示了后来人生的一些轨迹和经历,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二章 更向云山寻旧路(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九)
时间到了一九三五年。这年年初,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军民步步紧逼,蓄意挑起了“察东事件”,要挟国民政府达成《大滩口约》;五月,影片《风云儿女》风靡一时,救亡抗日的民族类情绪持续发酵;六月,长江发生大水灾,十几万人不幸罹难,哀鸿遍野……全中国似乎都笼罩在这样不安的气氛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身处这样波谲云诡、民族危亡的时代环境中,父亲的个人命运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066 一、不负如来不负心
他总有一股强烈的求知欲,锲而不舍地读书、习武、求道,从来不允许自己闲下来。
075 二、城隍山顶话剑气
只是当时已立志学文兼学武,俾能经世济时,而长年累月这样练剑,必然诸事分心,心不专一反而一事无成。
080 三、真心无惧人行假
宁愿相信好人是大多数,有些人做坏事也是迫不得已,从佛理上讲,也是一种因果。
083 四、蜀道初登一饭难
要知道人生的艰难,春风得意之时,也要保有忧患意识。
091 五、鹄鸣川蜀访剑仙
无论在什么时代,总存在着高明的骗术。若不是在心理上故弄玄虚,就是在道具上虚张声势。
096 六、也将身赴细柳营
父亲是一个正直不屈的人,不会为了升官发财而向他人卑躬屈膝,巴结讨好。
100 七、焕师解疑方识我
太老师袁焕仙这么坦率、这么严肃地指出父亲性格上的弱点,在父亲的一生中,恐怕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109 八、灵岩七日座为首
这些在灵岩寺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于父亲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114 九、维摩精舍立道场
袁太老师在维摩精舍的讲课,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儒释道三家学问,父亲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记录下来。
122 十、峨眉古刹封关顶
父亲第一次进到这个庙里,感觉自己好像来过这个地方。细想起来,原来是他童年时代“三个梦”当中的第二个梦,在这里得到了应验。
129 十一、参学虚云老和尚
普度众生的路本就千条万缕,所同者无非是一颗无执无我的法忍初心,虚云如是,父亲亦如是。
138 十二、远走康藏学善财
在父亲心中,就算有再好的待遇,也不是长久居住之地,他曾说:“梁园虽好,决非久住之乡。”
142 十三、收拾河山亦要人
他既没有走上仕途,也没有遁入空门,既非入世,又非出世。
146 十四、施援种子护佛法
搭救巨赞法师,虽然求了不少人,欠了不少人情,但是为了朋友情谊,为了弘扬正道,父亲愿意舍弃骄傲和尊严。
149 十五、常话巴山夜雨时
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有感情,倒不见得一定是山川风物,主要还是对这个地方所遭遇的人、所经历的事有感情。
第三章 端坐蒲团传薪火(一九四九至一九八○)
随着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彼时,见势不妙的“党国”要员、商业人士,以及对时局迷茫的知识分子,纷纷溜之大吉,携妻儿老小,坐飞机、轮船,迁往台湾或是香港;当兵的或机关的下级人员,大部分只身随着部队或机关一起过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全家一起走太不容易,要卖家产凑路费,但兵荒马乱,谈何容易,只好一个人先行,等安排好之后,再接全家老小。那些动作快的人,早早地就把全家搬到台湾安顿下来;而动作稍慢一点儿的,就只得与家人天各一方,望海兴叹了。
156 一、将续大任身空乏
“其实我是无党无派,就是爱国。什么有利于国家,我就做什么。国家强大了,我们做国民的才会有尊严。”
182 二、扶桑野狐引龙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
194 三、华岗峰顶执明灯
一九六三年,父亲得到了来台湾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教授。
210 四、复兴文化立中流
台湾的经济逐渐复苏后,文化开始受到重视,文化建设也提上日程。
218 五、上国衣冠访东瀛
他对日本的侵华历史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对日本素无好感。然而,父亲的眼光依旧冷静客观。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父亲认为“值得钦佩和欣赏”。
223 六、东西精华唯一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
238 七、协会精研唯识学
由于父亲对唯识学也没有足够透彻的把握,因此父亲每次和学生讲时,都从不说讲解,而只说研究。
242 八、莲云禅七授准提
父亲素来“与天下人同亲”,虽是过年期间,他也并不陪伴家人,而是按照约定,在东西精华协会举行禅七。
256 九、知命先学千金方
父亲常说,学佛是智慧的解脱,更要懂医药之理,就是“医方明”。
262 十、施教因材愤悱时
父亲不仅深谙医理,为了医治百患甚至以身试药,而且深谙教学之道,因材施教。
281 十一、别出心裁讲《论语》
父亲从来没想做圣人,也从来没想做名师,只是把他所知道的告诉大家,跟大家分享而已。
305 十二、闭关小隐观自在
父亲的这次闭关,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
311 十三、宝岛福地耕耘勤
在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中,父亲不仅自己修禅,而且致力于向民众讲禅。
324 十四、语说大人主还客
他拒绝被政治左右,面对政治,他总是尽力回避,努力避免与其沾上关系。
329 十五、群贤毕集十方林
如果能仁书院的院长一职能由父亲出面担任,那么立案的事就会容易很多。
343 十六、师门有亲言有信
父亲常存民胞物与的情怀,素以天下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儿女为自己儿女。
目录·下篇 (一九八一至二○一二)
第四章 西出阳关啸东风(一九八一至一九八八)
在此之后,父亲又相继到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等高校担任国学教授,并经常受人邀请到各地讲学,影响力也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父亲讲学范围很广,除儒、道、释三家学说,还曾为工程师学会讲过中国建筑之特色及庭园艺术等,也曾向一些青年企业家讲授中国的企业管理之道。
尽管父亲常常自谦为“个人一得之见,不入学术预流”,然而,其对经典的解读自成一家,毫无矫揉造作的陈腐学究气,故而每次讲座,台下都是人山人海。其中以《论语》讲得最久,而在父亲的众多著作中,《论语别裁》也最为畅销……
355 一、铁肩担道正知见
社会对宗教文化多有误解,他不能不起而树立正确知见。
363 二、纵横百家通三教
父亲所讲,并不局限于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之言,更是涵盖了世界各家的理论,尤其是文、史、哲诸学科的不同学说。
370 三、席前百辈数英雄
父亲的学说,不仅广受老百姓欢迎,也深得当时台湾一些高官政要的垂青。当时去听他课的,好多都称得上是“王公贵族”。
376 四、剧怜高处惊风雨
为免父亲由“大师”变“学阀”,“学阀”变“党祸”,蒋经国也有意借由“十信”事件来瓦解“南门”势力。
381 五、文化出台有因缘
我想,父亲与美国,冥冥之中自有因缘。
388 六、远在异乡有比邻
父亲此番答应赴美,不仅是因为美国文化基金会访问团的邀请,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赴美之前,父亲在欧美就已经声名远播,朋棣遍四海了。
397 七、香板提振乱禅风
为了维护禅门清修的规矩,父亲告诫修禅之人,要有一技之长,戒除供养习惯。
403 八、危邦不入乱邦出
在父亲的眼里,这次离乡,也许并没有“乘风归去”的潇洒,有的恐怕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避迹”之举。
406 九、兰溪花草自芬芳
“南怀瑾再讲一句话,不是打保票,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啊!”
414 十、弘文更建东西院
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两位,一个是天主教的修女,一个是基督徒,并非佛教信众。
424 十一、傍依山溪说古意
父亲讲的佛法博大精深,对生命哲学的讲解也细致入微,给人启发。
439 十二、心怀故土身是客
父亲旅居美国,也与其他人一样,思乡情重。
448 十三、缘起缘灭不离他
中国古代的学说大多是重视实践而略轻于总结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思维意识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香江甘霖润神州(一九八八至二○○四)
一九八八年春,已逾古稀之年的父亲结束了漂泊海外的三年旅美生涯,到香港定居,自此之后,一住就是十五年。
此时的大陆,已经改革开放十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在酝酿或发生着亘古未有的巨变。
身在香港的父亲,又开始了他新的讲学修道生活。由于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成形,父亲与此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故土家邦的发展,牵记着大陆的亲朋故旧。在港期间,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投巨资为家乡铺就了金温铁路。
460 一、金温有梦唤五丁
父亲是把金温铁路当功业,而不是事业,更不是商业来做。
499 二、为求妥帖心常苦
公司成立之后,父亲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交出大部分股权!
519 三、为所当为岂有功
“借余生,我想为中国人修一条大路,这条路,就是文化大路。”
526 四、两岸圆缺香江潮
两个老朋友的久别重逢,揭开了父亲作为和平使者,与两岸高层领导人来往,沟通和促进两岸关系的序幕。
548 五、南禅七日众生缘
“我回来,不要登报,不要宣传,不要排场,人间的荣华富贵,威风排场,我年轻的时候都享受过了,那都是没有道理的东西。”
556 六、故居不立及老幼
“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560 七、吟咏传唱续国魂
读经运动一定要用乡村影响城市的方式来做。
第六章 传灯祭酒觉有情(二○○四至二○一二)
二〇〇四年,父亲从香港移居上海番禺路,住在一个名为“长发花园”的地方。在上海的日子,主要的时间都是为江苏七都的“太湖大学堂”的筹建费心力。近三年的时间,“太湖”的建设总算有了初步结果,父亲也就马上搬到了苏州吴江庙港太湖大学堂定居。
在太湖的最后几年里,父亲一如既往,过着简单的生活。
他构建的人文大道已经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访客,延伸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了广阔的中华腹地,中华文化的脉络也随之逐渐被重新串联起来。
576 一、月在波心说太湖
创办太湖大学堂不是投资,而是自己一生经营的文化事业。
594 二、桃李不言自成蹊
父亲关心的不是生命,而是慧命;不是生存,而是存在。
610 三、天南海北故人来
半个世纪的人生蕴含着太多的变化和沧桑,翩翩青年如今也垂垂老矣。
628 四、行居坐卧禅无住
父亲一生在忙碌,他却不是废寝忘食般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644 五、一无所长无所是
预测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这种学问,父亲的态度十分明确——可以研究,但不要盲目。
660 六、维摩宣唱梁皇忏
现在父亲对大家最后的话,就是“平凡”,如是而已。
676 附录一 南怀瑾先生大事年表
686 附录二 南怀瑾先生著作、述著和选集目录
690 后记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 南怀瑾先生的老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 感动推荐
● 附赠南怀瑾墨宝书签1张
*一本书,了解真实的南怀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温州人,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南怀瑾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他的人生观点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易经杂说》等三十多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大师之后再无传奇
有关南怀瑾的论述大多由亲近的朋友及追随者写就,记录南先生生活、学述片段,读者难以看到概貌。
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师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本书作者是跟随南怀瑾时间极长的三子南一鹏,亲述父亲一生言传行事
南一鹏是南怀瑾先生在台长子,也是子女中伴随南老时间最长的。他自幼坐拥书城,曾长期亲炙南师教导,深得南师精髓。
*正本清源,披露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南怀瑾先生辞世三周年巨献
南先生身前身后遭受的毁誉,非常人可以想象,也非常人可以忍受。而辞世三年以来,有关其地位和成就的争议逐渐扩展开来。
本书正本清源,首次披露大量细节,作为南先生辞世三周年巨献呈现给大家。
【内容简介】
父亲,两个字,看似普通,因为人人必有;叫着困难,因为不是人人都有。本书是南一鹏先生对父亲一生经历和发心的了解。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首部最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
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 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父亲南怀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刚读了开头就已经很感动了。与王国平写的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里面的语言情真意切,娓娓道来,读着南师像活着一样,他经历的事情像电影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读南师的著作都觉得他就在我的面前。他儿子也是得南师真传,有文学功底的。很值得一读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为什么这么低,想不通。
  •     期盼南老师的传记很久了,以前的也读过许多,包扩王国平先生写的,还有南一鹏先生写的,但部头不厚,不够过瘾。现在由南一鹏先生来做这件事,虽然有一些内容是编辑自其他人的著作,但是毕竟由作者来汇总,较为合适,那是无可厚非的。书读完了,在感谢作者的同时,不禁让人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如果说,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怀念,那么首先第一执笔就要慎重,重要的事情要审问周详,再见诸文字,即使是作者没有那么多精力独立创作,而由写作班子协作完成,也应认真审阅后再行付梓,以防疏漏。文中有关某法师的话语,似与本书主旨无干,这样的文字应早予处理。其次,出书之时,尤应认真校对稿件,尽量避免出现低级的文字性错误。这个问题,我早在《与天下人同亲》一书的评论中指出了。没有想到,这一本仍然错误频频,尤其是出现在一些重要的段落,实在令人痛惜。现将我阅读时发现的问题列举如下,希望能在第二版时予以留意。上册P112 第7行 拜释普明——后疑缺一”为“字P115 倒数第4行 出主人奴——疑为“出主入奴”P116 第5行 “不趋己入”——疑为“不趋已入”第6行 秽上。——秽土常寂光上——常寂光土第15行 人从何入——入从何入倒数第1行 汝眼:——汝眼;P117 第1行 我也:——我也;P135 倒数第5行 余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余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不应另起一段)虚老曰倒数第3行 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倒数第2行 但得本愁末也——但得本不愁末也P136 第8行 诳也、诳也,起退——诳也、诳也。起退。第13行 虚老手之今起曰——虚老手之令起曰倒数第8行 颌之——颔之井南华小志一册——并南华小志一册P210 倒数第6行第2字 伯——柏P214 第14行第22字 一般——一斑P252 倒数第8行第14字 师字后缺一利字下册P355 倒数第4行第21字 根气——根器P427 第12行第14字 乃所明——似乎应为乃能明(这里要认真请教)倒数第一字 乃能——似乎应为乃所(这里要认真请教)P514 第7行第10字 珣弘景——陶弘景P521 第3行第17字 本人身——人字应删除P567 倒数第9行 建议删除《弟子规》P671 第10行第11字 俯身拜榻——疑为拜谒之误P672 第5行第11字 路口——疑为炉口之误最后摘取南老师书中一段话,共勉吧。阿难尊者还在世时,佛的弟子中有一位法师,也跟佛学过,是再传弟子。他教弟子佛法,一传再传,有的便说:佛是这样说的。“阿难尊者一日入竹林,闻此颂偈曰: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徒弟们都这么念。阿难尊者一听,糟了,这是哪个师父教的?徒弟们说是师父教的。阿难告诉他们:佛的意思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口音不对,就变成“不见水老鹤”了。阿难纠正这班弟子后,弟子们就回去跟师父讲。师父说:“你们不要听阿难的话,他老了,昏愦,还是我的对。”这一下阿难尊者搞得没有办法,好在当时有一位圣宿大士,说了一首偈子:彼者念讽偈,实非诸佛意。今遇欢喜尊,而可依了之。这首偈子是说:阿难说的对,另一个说法说的不对,才把他纠正了。佛涅槃还没多久,佛法就变质到这个程度。佛灭后一百年,因对戒律和教法,各有不同见解,而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二派;佛灭后四百年左右,已演化成二十部了。所以现在人闹些意见算什么,佛所亲自教授的弟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
  •     深深缅怀南师!这是阅读除南师述著的书籍外有关南师个人的第六本,也是最权威的南师传记了。书籍质量非常之高,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更让动容的,是封面南师的照片,安详宁静,有如圣者的光辉。在书中,从南师出生开始,到最后仙逝,整个一生,南一鹏先生细娓道来,如在耳畔,更有数数珍宝,有意无意洒落字里行间,非常感谢南一鹏先生,再聆受教!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缅怀南师,非常好的作品,南师一生,娓娓道来,意味隽永,推荐!
  •     好看 但却是情绪性的表达 反倒让南师减分了
  •     能感觉到南师为人处世的魅力,感恩大学时遇到的老师亦如南师般光芒遍照!
  •     受益良多!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     上册精彩,下册稍逊一筹,总体境界与南师的确天壤
  •     做一个人实在太难了呢!
  •     深深缅怀南师!这是阅读除南师述著的书籍外有关南师个人的第六本,也是最权威的南师传记了。书籍质量非常之高,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更让动容的,是封面南师的照片,安详宁静,有如圣者的光辉。在书中,从南师出生开始,到最后仙逝,整个一生,南一鹏先生细娓道来,如在耳畔,更有数数珍宝,有意无意洒落字里行间,非常感谢南一鹏先生,再聆受教!
  •     恩师
  •     赞赞赞
  •     看不下去,神不象神,鬼不像鬼。不佛不道不儒,不知道是啥大师。结婚后不着家,自己玩的开心,父母,妻儿在所谓大师的心哪里?
  •     南师一生恬淡虚无,以身示教,教化苍生,布施大众。尽心竭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佛法,功德无量,为当代楷模。
  •     这本书刚读了开头就已经很感动了。与王国平写的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里面的语言情真意切,娓娓道来,读着南师像活着一样,他经历的事情像电影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读南师的著作都觉得他就在我的面前。他儿子也是得南师真传,有文学功底的。很值得一读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为什么这么低,想不通。
  •     仙人?道长?大师?什么是什么嘛!
  •     很传奇。
  •     看完之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     南师大菩萨也。
  •     2015年1月15日读完
  •     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好好做人,我尽量提醒自己
  •     世间聪明俊秀太多,都被聪明给误了。 无缘见先生,看来也要很久以后了吧。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     经历真是够丰富,斯人已逝,功过云散
  •     感觉又是一位人生导师
  •     读到最后像告别自己的亲人
  •     东拼西凑,写的很一般的人生故事。南先生的传记,怕是没人能写的好。他有太多不能告人的秘密了,尤其是与时政的关系。错综复杂。。。。这才是门里的事,其它的,都只是信徒门外事,道听途说耳。南尤有纵横家之术。不仅仅是啥儒释道啊,菩萨佛啊之类的,balabalabala ~~~
  •     前面一百页里南怀瑾父亲家教学习了,后面人生经历的直接略过了
  •     写得很认真,平实
  •     语言都是苍白,从此再无大师
  •     第一次能早于这么多人评价,也是因为第一次这样期盼一本书。两三年来,读了南师的一些书,获益匪浅,非言语能表达尽的。而读这本南一鹏先生写的传记,更让我看到南师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自己的“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的,于其日常行为处事的点点滴滴“平凡”中,更见其可贵可敬。高山仰止,怀念,感谢!
  •     南师的儿子也是饱读诗书呀! 哎,在纷杂的各种青春文学中,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正的书了,还是有文学底蕴在的,还能看到一个文化的东西在里面的。不知道后事如何评说南师,但是我们从中还是能感觉到传统的,文化的东西在里面的。
  •     就冲南怀瑾这三个字去买的,看过他的一系列书,更想明白这个人
  •     上册不错,下册一般
  •     赞美的有些过了头了吧
  •     一般
  •     太多的美誉之辞了
  •     缅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