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之战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36465374
作者:(美)约翰·斯卡尔齐
页数:277页

章节摘录

办公室内部更没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如果它还有可能吸引人的话。屋里摆放着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电脑和打印机,桌后坐着个人,桌前摆着两把椅子,一面墙边排着六把椅子。那排椅子前的小桌上放着征兵信息和几本过期的《时代》和《新闻周刊》。当然,我和凯茜十年前来过这里;我猜这里的东西从那时到现在从没动过,没有任何改变,包括那些杂志。征兵员倒好像换了。至少我不记得以前那位有这么多头发,这么饱满的胸部。征兵员正忙着敲打键盘,往电脑里录入材料,我走进去时连头都没费神抬一下。“马上就好。”她嘟哝道,多少是门被我打开而引起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你慢慢来,”我说,“我知道这儿人满为患。”我试着略带讽刺地开了个玩笑,但无人欣赏,我被人无视了。过去几年间一直是这种情况。真高兴看到自己的风格得以保持。我坐到办公桌前,等待着征兵员完成手上的工作。“你这是来还是走?”她问道,还是没有抬头看我。“你说什么?”我问。“来还是走,”她重复道,“是来签字表明参军意向呢,还是出发开始服役?”“哦,我要出发。”这句话终于引得她斜着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瞥了我一眼。“你是约翰·佩里。”她说。“没错。你怎么猜到的?”她的目光又回到电脑上,“大多数想参军的人都会在生日那天来,尽管他们还有三十天才正式入伍。今天过生日的只有三个人。玛丽·瓦洛瑞已经打过电话,说她不来了。瞧你的模样又不像是辛希娅·史密斯。”“谢谢你这么说。”我说。“再加上你不是来报名表明参军意向的,”她接着说道,完全不理会我再次开的玩笑,“那你理所当然就是约翰·佩里了。” “我有可能只是个孤零零的老头儿,到处游逛着想找个说话的人。”我说。“那种人很少光顾这里。”她说,“他们一般都会被隔壁那些有魔鬼文身的小孩儿吓得不敢过来。”她终于推开键盘,将全部精力转移到我身上,“好了,咱们现在看看你的个人证件。”“但你不是已经知道我是谁了吗?”我提醒她。“咱们确认一下。”她说着,脸上看不见半丝微笑。每天应付多嘴多舌的老家伙显然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将自己的驾照、出生证明和身份证递过去。她接过去,伸手从办公桌上拿过一张掌纹笺插进电脑,从另一端滑到我面前。我掌心向下放在纸笺上,等待电脑完成扫描。她拿过掌纹笺,将我的身份证在电脑一侧划了一下,以核对掌纹信息。“你确实是约翰·佩里。”最后,她说。“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对白上。”我说。她再次对我的幽默熟视无睹,“十年前的志愿人伍培训会上,你已经获悉殖民防卫军的相关信息,以及入伍后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她说。她的语气表明,在她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句话每一天至少要重复一遍。“此外,在这十年间,你还收到了我们寄送给你的复习资料,以提醒你人伍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现在,你是需要更多信息和复习性的介绍呢,还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明白将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了?请注意,无论是索取复习资料或是在这时选择不加入殖民军,都不算违犯法律。”入伍培训会的情形我还记得。第一个环节是一群老年人坐在格林维尔社区活动中心的折叠椅上,边吃油炸圈饼、喝咖啡,边听一名殖民军的专员①唠唠叨叨地讲述人类殖民史。然后,他向大家分发了关于殖民军服役生活的小册子,横看竖看都和其他地方的军旅生活没多大区别。直到问答环节,我们才发现他其实并非殖民军专员,只是受雇在迈阿密山谷地带做宣讲而已。入伍培训会的第二个环节是简单的体检。一名大夫进来采集血样,从我的口腔壁上刮下一些细胞,给我做了脑部扫描。很明显,我通过了。此后,入伍培训会上分发的小册子每年都会通过邮件寄送一份给我。打从第二年起,我就将它们扔出家门,没再读过了。“我明白。”我说。她点点头,伸手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和一支笔递给我。纸上有几段话,每段话下面都留出了签名的空地。我认出了这张纸。十年前,我签过一张类似的纸,声明自己清楚在未来十年后自己将有什么遭遇。“下面的几段话由我念给你听。”她说,“每段话结束后,如果你明白并接受我读出的内容,就请在这段话下面的横线上签署姓名和日期。如果有问题,请在我读完这段话后提出来。如果你不明白或是不接受我所念的或解释的内容,不要签字。听明白了吗?”“明白了。”我说。“很好。”她说,“第一段:我,签字人,确认并明白自己完全出于自愿而加入殖民防卫军,未受任何威胁,且愿意服役至少两年。我同时明白,在战争状态下,或颁布有关命令的情况下,这一服役时间还可由殖民防卫军单方面延长八年。”

前言

嘿,瞧,我正在表演分身术!开玩笑的,呵呵。不过,请想想看,就在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我没有被飞驰而来的公交车撞上天,或者被一群四处劫掠的獾活吃了,那我多半仍在美国俄亥俄州,做着我该做的事,比如睡觉、打电玩、逗弄我的宠物,甚至写作。瞧,我正朝你挥手呢!当然,你八成看不见。地球的曲率将你我各分天涯。但请相信我在向你致意:你好,幸会!是的,我在俄亥俄。但我同时也在中国,在你身边。你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被我机灵地编码进文字之中,然后送到中国的编辑大人面前。编辑大人御览后,又命人将其翻译出来,译文精确而英明地重构了我的思想(写作提示:要勤拍编辑马屁)。接着,编辑大人将文章付梓刊印。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出版环境中,它逐级流通,最后送到你手上。就在你阅读的同时,你也解码了我的思想。你这会儿正在阅读我的思想。它们直接源自我的大脑。所以我说,这就与我在你身边一样。这让我欣喜万分,因为这是我首次“来到”中国。不过,我得承认,我对中国的科幻状况一无所知。当我的经纪人告诉我,他已经卖出了《垂暮之战》的中文版权时,我很高兴,同时也非常好奇,因为我不清楚中国读者对科幻文学的胃口究竟有多大。所以我上网做了些调查,发现我的中国出版商不仅建树良多,而且还拥有一本科幻杂志,月发行量高达数十万册。或许这条信息对你来说并不陌生,但让我来为你作些对比:即便将美国最顶尖的三份科幻杂志(《类比》、《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和《幻想和科幻》)的发行量加在一块儿,也仍然不及《科幻世界》;就算将它们加在一块儿后又翻一倍,也还是抵不过。所以,中国不仅有科幻读者,而且很可能比美国多得多。我突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那样我就能常常造访你的国家。我必须承认,我依旧对科幻在中国的状况知之甚少,但我希望能渐渐补上,因为对我来说,那儿似乎是个好地方。《垂暮之战》的面世纯属偶然,换言之,它是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诞生的。通常你写出一本书后,就会把它投给出版商,企盼他们能青眼有加,买下它,出版它,让你财源滚滚、声名鹊起、备受瞩目。这是惯例,自从有出版这一行起,规矩就是这么定的。可是,我却偏偏没走这条老路。我曾打算按部就班。2001年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计划将它投给出版商。但我写完之后转念一想,这样做究竞得花多久才能有个结果呢?投出稿件,等待数月,再投出稿件,等待更长的时间?我越想越郁闷,便索性将稿子扔进了抽屉。这一扔就是一年。等到2002年12月,我终于决定,与其四处投稿,不如将它放在我的网站上,每天贴一章。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好歹我的网站的日访问量还是有几千的嘛。于是,我以每天一章的速度进行更新,心想,可能这篇文章会就此埋没了吧。但我将小说全部贴完后,事情突然峰回路转,我竟然收到了Tor出版社主编帕特里克·尼尔森一海顿的一封电子邮件。好家伙,这可是美国最大的科幻出版社啊。我们俩愿买愿卖,一拍即合:帕特里克:嘿。你的小说写得不错。我能出版它么?我:哦。好啊,如果你觉得有这个必要的话。这就是我们交易谈判的全过程。不过,后来我收到了许多别的作家的斥责邮件。“你不能搞那一套!”他们说。我向他们道了歉,说我只是傻人有傻福,而且保证下不为例。此后,我又卖掉了三本小说,交易过程同样非常顺畅。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遵循传统的投稿流程依然是最佳的选择。尽管我走“异路”卖掉了一本书,但其他成千上万本书仍是以传统方式卖掉的。所以,如果仔细计算一下成功率的话,恪守陈规还是有道理的。《垂暮之战》的版权被买下后,又等了两年才得以出版。可书刚一面世,我就被提名了雨果奖,还赢得了坎贝尔奖的最佳新人奖。对于一本我从没有投过稿的书来说,它已经表现得足够出色。我很高兴么?要知道,得偿所愿固然很好,但我也有一点受宠若惊,因为这本书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使然。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鸿运当头,因为它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拿在了你的手中。你能读到这本书,读到我写的这篇小短文,这种事本来应属天方夜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我第一次与你见面,但如果我的好运能够继续的话,我们定然能够再会。保重,回见!

媒体关注与评论

虽然所有科幻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延续了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风格。但斯卡尔齐的第一部长篇却老练得令人惊异。简直像是出自大师本人之手。  ——美国《出版商周刊》斯卡尔齐将讽刺幽默和未来战争结合起来。让人想起了乔·霍尔德曼的经典作品《千年战争》。  ——美国《书目》杂志约翰·斯卡尔齐是科幻界引人注目的新人。《垂暮之战》虽然走的是经典科幻的套路。但却采用了现代的视角,让读者在紧凑的情节中体验可怕而危险的宇宙。  ——雨果奖得主、加拿大科幻作家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

内容概要

约翰·斯卡尔齐,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和博客作家,1969年5月10日出生,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现居俄亥俄州。
2005年,斯卡尔齐的处女作《垂暮之战》由美国著名科幻出版社Tor出版,随即获该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斯卡尔齐本人也因此荣膺 2006年度约翰·W·坎贝尔奖最佳新人奖。
受到获奖的鼓励,斯卡尔齐又创作了《垂暮之战》的三部续作——《幽灵旅》《最后的殖民地》和《佐伊的故事》,且均受好评,其中,《最后的殖民地》获得2008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

编辑推荐

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和博客作家约翰·斯卡尔齐凭借《垂暮之战》约翰·斯卡尔齐获该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斯卡尔齐本人也因此荣膺 2006年度约翰·W·坎贝尔奖最佳新人奖。

作者简介

七十五岁,已是垂暮之年,有人竟参军入伍,他们是什么人?
“只招收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征兵广告中竟列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条件,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一群“老兵”,除了当炮灰以外,还能做什么?
可是,在资源匮乏、竞争激烈的未来世界,正是这些老人成了人类抗击外星人、捍卫殖民地的精锐……

图书封面


 垂暮之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如果能活到75岁不死,又能得到一具新的身体去其他星球冒险,这样的故事也太让人无法拒绝了!它给我的代入感很强,真的很希望主人公就是我自己啊关于那具新身体,是这样的:虽说是用原来的DNA复制,但经过了一些改良,它会更强壮,更匀称,绿色皮肤,灰色的智能血液,而且是一对儿猫眼——这不就是纳美人?!(虽说绿色跟蓝色还有一点区别)不过这里的设定是:一旦将你的意识输入新的身体,旧的就不能再用了,绝不会再在新旧之间换来换去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旧身体已经75岁了,恐怕被关节炎心脏病什么的折磨够呛吧。我非常喜欢关于“脑伴”的设定,书中描写说那东西刺进脑袋里就像几千根针刺进去,不过如果真有这东西存在,我愿意吃这个苦头试试看。它相当于在我们的脑袋里植入一台微型电脑,它不具备独立的智能,但可以帮助我们使我们,啊对不起是他们,使他们的工作更高效,它帮助他们做电脑可以做的一切事情,比如发电子邮件啊下载动画片什么的,还可以读懂他们的潜意识,还可以用来与安装了同样的脑伴的队友实现“心灵感应”。在<死者代言人>里,安德也有一个类似的,但是安德那个是AI,是有智能的,安德因为某种原因将它关闭了几天,它居然还懂得赌气……。所以我更喜欢这个要说与队友的“心灵感应”,《永远的和平》里是通过“兵孩”实现的,十几个人将某种插头链接在自己的颈部,互相之间进行双向链接,共同控制一具机器外壳(兵孩),这时候链接起来的他们彼此间是没有秘密的,每个人甚至会分不清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到底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这种感觉一定很有意思,但太被动。这部小说里的设定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可以通过脑伴与特定的人分享某种感觉,但更主动些总之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我也很久没在一个星期内读完一本科幻小说了,之所以只给三颗星,可能因为我看过的别的科幻作品都太好了吧,总得分个高下嘛,都给5颗星就显得星星太不值钱了最近有关战争的科幻小说看得多了些,不过我看这些小说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这些战争小说的本质都是反战的。其实我打心眼儿里不相信会有太空战争发生,我觉得外星生物跟我们的欲望应该是不同的,也许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土地,也许他们根本不需要土地,不需要氧气不需要水,也许他们在恒星的内核或者一片宇宙尘埃中就能快乐地生活呢
  •     小说就使用一个技巧把一群老头子变成了年轻人~之后呢,我看不出来半点垂暮的思想了,就是一群小伙子的战争吧本来期望小说能带给我们烈士暮年参加战争时思想上的冲击,老头子对于现代科技条件下战争的思考,现在感觉,书名不错~当然我没看完,不知道评论的妥不妥
  •     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处女作都写得这么棒,约翰·斯卡尔齐真是个很有潜力的作家啊。我相信下面一本《幽灵旅》也不会令我失望。在架构上,相对于殖民军的科技,地球人类似乎还缺少进化两百年,这似乎太说不过去了。印度人去了太空,短短几年超越了美国人,虽然可能奉行了拿来主义,但是这拿来的未免太简单,也太过夸张了。不过不管怎么说,重点在于殖民军而非地球,在于那时的宇宙各种族整体科技水平而非殖民星球的进化程度。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很喜欢的一本书,不错的
  •     再活一回
  •     有有趣的部分,但是也压根没有对整个宇宙观做有逻辑的解释。好像只看了一个故事的开头的感觉……囧。 对于人类爱的描绘……还真是美国人的简单粗暴啊…… 吃人的外星人挺可爱的。
  •     可还是还是说为啥殖民防卫军变得那么牛逼,难不成和康苏人一样,“作弊”了么?挺适合拍成电影的~~
  •     战争场景比较过瘾
  •     我读到大篇大篇粗口的时候直接在脑子里把他翻译成英文,真带感
  •     《自私的基因》科幻版
  •     本身就是一本唠嗑噗。
  •     走吧,一起去打外星人
  •     男主开挂,减一星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这么好的书竟然都没有人去注意他。真是太可惜了。
  •     科幻世界译文版上看过的,好多年前基本忘光= =
  •     可惜了,太多同类型的
  •     设定挺有意思,前边十分有趣。不过后边倒是没深挖,还是走了传统科幻冒险的路子。4-
  •     经典科幻,印刷、装订很好,值得收藏
  •     你看,走了那么远,进化了那么多,我们还是在宇宙中谈论自己。
  •     挺有意思的,但到后半段,他的设定的有意思之处就没有在战争中凸显出来了。
  •     太有意思了!为什么没有拍成电影!!!
  •     如果生活可以重新选择,是一种什么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人类发展。大的场景和小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描写,更显深刻。探讨了哲学、伦理、爱情、科技等多个主题。
  •     既然被翻译成,来自十二个星球的敌人?!
  •     折扣再低点就更好:)
  •     真的很诙谐幽默呀。故事情节很紧凑。创意想象没的说。
  •     一读文字就知道是很久以前的科幻,但是作者的想象力让整个故事即使在今天也不觉得过时,可读性强,没有玄乎的物理学原理和深奥的哲学思考,篇幅也不长,可以一口气顺畅读完的科幻小说。
  •     幽默,剧情紧凑,点子很不错。。。实在符合我对科幻的要求。。。
  •     这种老死的方式还不错 经历人生之后再上战场 就是一场异星穿越么
  •     交流起来
  •     科幻精品,打包购买。
  •     喜欢平行时空的解释,重生的描绘也很棒。
  •     我赌5毛钱如果这个美国网络小说拿去用一样的投资拍电影能比阿凡达要好看一万倍啊,对人性的思考深度很高几班。不过这家出版社你用稍微好一点的纸印书能死么,搓手里跟毛边厕纸一样的手感很伤害感情了啦。
  •     大杂烩,竟然不难看,主角是科幻小说少见的体验者而非救世主,可能语言风趣对我来说的确比较重要。完成度较低,不过也不影响什么,还有三部续作呢。
  •     这种粗野的风格很带感啊
  •     和外星人打仗最大的挑战就是去除人格认知,因为你根本没办法以人的逻辑和动机去揣摩外星人的行为甚至是形体。
  •     通俗易懂。作为第一部,背景设定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军事方面也有点简略了,可以说娱乐性很强的硬科幻作品。不过作者的主题表达还是相当到位的,粗俗的语言背后是作者对社会还有人性的思考。可惜系列后两部找不到译文版的
  •     一本讲述美国老大爷老大妈痛击外星鬼子的书,致敬了海因莱因的经典作《星船伞兵》。 打怪升级的情节没什么转折,但从翻译版本可以看出原版小说是有多三俗(阴险笑
  •     创意够新的,背景还是宇宙大战,不过很值得一读
  •     非常精采的一部书
  •     老人 珍惜生活 珍惜人类未来之人。时间沉淀给人的智慧配得更年轻之人的敬佩。
  •     读的是江苏出版社的那版, 扎翻译, 看的想吐...
  •     记得上学的时候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读到,现在还记忆深刻,没想到已经出到第三部了。
  •     科幻外衣的爱情故事吧
  •     我怀念那种安全感,一种和什么人相濡以沫的感觉。人之所以为人,有一个因素是我对别人有意义,别人对我也有意义。我怀念做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我怀念人性。 结尾致敬海因莱茵特别开心。看完手头的几本以后看下关于死亡的书。关于生关于死有太多恐惧和迷惑
  •     作者语言幽默。世界观独特。看到文章中前部分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想到了阿凡达。读后又买了幽灵旅!
  •     这本书没有这个书名好看。。。
  •     速度快,质量也不错 相当满意
  •     是科幻世界介绍的,我就买了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会比较亲切这本书感觉很年轻,句子都挺活的呀,也有一些时间理论是我比较喜欢的,也有关于爱情的态度,是很不错那只是纸质量一般
  •     挺好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好几年前买过,之后借给了别人就再也要不回来。想再买一本,可惜总是缺货的状态。作者语言轻松幽默,书虽然没有多厚,但内容很丰富,阿凡达里的一些思路在这本书里早都有了,可以拿来直接拍电影,强烈推荐!后续的《幽灵旅》也很好看,希望以后还能看到作者的其他书。
  •     假若身体的感觉可以随时削弱切断,就好像调节电视机的音量一样,那么它的机器就没什么区别了。现在的人用身体来驾驶机器,未来的人用机器来制作身体。
  •     画面感极强,读着我觉得我可以拍电影
  •     作者一定是个逗逼
  •     有种星船伞兵的既视感,从新兵入伍到精英的历程,模仿痕迹很重以至感觉重点和特色并不突出。
  •     阿凡达么……;一个76岁老头和一个6岁萝莉在一起想表现什么
  •     很好看 外观挺好..
  •     这本书我一直在找 终于找到了~于是也没有计较少的可怜的折扣买了~看完之后放在书架上才发觉本书尺寸和折扣一样可怜~~~呵呵 言归正传 内容很喜欢 真的很有大师风格!值得一看
  •     非常棒的书,那个12星球的敌人的译名实在是无耻
  •     喜欢科幻作品
  •     写得倒是挺帅气,不过感觉不对劲啊,有时候感觉就像黄金年代那种很随便的太空大战小说似的。
  •     珊瑚星
  •     可以直接当剧本拍一部好莱坞大片了!
  •     十足的画面感,好久没有如此渴望读完一本故事
  •     前半部分还算有趣,但后半部分就像乏味的流水账
  •     可以拿来当电影剧本的
  •     星际殖民与航行 人体改造 战斗 我喜欢的原素该书悉数囊括。语言又颇诙谐,总是让我忍不住大笑
  •     情节行云流水,旅行读物佳品!
  •     語言風趣 無疑很有幽默細胞 當然 看科幻小說到現在 沒見一本書裏充斥著這麽多四字短語 同樣難得一見的是 我並不特別反感。主題 關於星際戰爭 種族衝突 在我看來 還有一段暮年之人重獲新生之後的傳奇愛情。
  •     没印象了
  •     75岁老人参军是个很好的噱头,但看似对主线意义不大。逻辑上招募75岁老人也是个非必要的情况。何况还有幽灵旅,干嘛不都用幽灵旅这种,看似成本差不多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