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背后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567534932
作者:[法] 达内
页数:423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达内兄弟(让–皮埃尔•达内 和 吕克•达内),比利时著名电影导演,与英国导演肯•罗奇、迈克•李等齐名的欧洲社会电影杰出代表。 1970年代开始联合执导纪录片与剧情片,但直到1996年,才凭借影片 《一诺千金 》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并奠定自身的独特风格:影片多描述移民、失业者等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其视觉语言简练、直接,与内容完美切合。之后的 《罗塞塔 》(1999)、《儿子 》(2002)、《孩子 》(2005)、《罗尔娜的沉默 》(2008)受到国际影展和评论界的一致认可,而《罗塞塔》和《孩子》在戛纳电影节上两度夺得金棕榈大奖——达内兄弟由此成为比利时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导演组合。近几年,其作品《单车少年 》(2011)和《 两天一夜》(2014)也荣获多个国际奖项。
译者简介:
王恬,浙江桐乡人,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现代文学硕士,电影学博士。曾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现居巴黎。译著有《<美女与野兽>拍摄日记》《亚瑟与禁忌城》《克洛岱尔情结》《可怕的孩子》《奥岱翁街》等。
王瑛,黑龙江哈尔滨人,凡尔赛大学电影学在读博士

书籍目录

一诺千金,不忘初心(代序) / 1
影像背后(1991—2005) / 1
剧本 / 191
儿子 / 193
孩子 / 269
罗尔娜的沉默 / 337

作者简介

《影像背后》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电影创作手记,记录和分享了达内兄弟在构思创作《一诺千金》、《罗塞塔》等知名影片过程中,对于剧本方方面面细节的思考、修改,对于演员的选择、机位的运用,以及电影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思索等等,其中亦包含了面对观众、媒体意见的反思和创作过程中汲自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灵感源头。
第二部分是手记中提到的三个剧本:《儿子》《孩子》和《罗尔娜的沉默》。第一部分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部分中得以具体呈现,即便没有观看过影片,读者也不难通过剧本文字,感受到达内兄弟的影像魅力及艺术造诣。


 影像背后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吕克达内激情洋溢,我能看到他真诚地叙述,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从一个想法的诞生、到受到阅读的反思、到编织事件、选择场景、如何导演、如何考虑剪辑节奏,他的笔记解析了他的影片。没有空穴来风,没有毫无因果的写作,它让我与达内更近了。每遇到瓶颈时,吕克达内都会写到幸好我们是两个人,真让人羡慕。
  •     就像进到他脑子里。很多对我来说新奇的点不断碰撞我。嗯。就这样。
  •     笔记部分翻译叫人皱眉,生硬且很多人名片名也不带原名不按常规令人困顿。达内兄弟创作《一诺千金》《罗塞塔》《孩子》的过程,读普鲁斯特、阿伦特的收获,一些新闻和真实事件的取材。后附三个剧本。P63.阿伦特又一次启发了我们“人的生命总是趋于死亡,这便无可避免地导致各种毁灭和破坏…”P144.儿子中的手的双重纠结。P117.沟口健二的雪夫人绘图最后的两把椅子。P130.儿子的房间,一股看不见的水流在银幕上流淌,慢慢灌溉。P140.亚里士多德:悲剧经常发生在近亲之间,家庭内部的爱与恨是最强烈的。P158.狗镇中看似输得彻底的格蕾丝赢了。P177.没想到伯格曼电影生涯的最后一个镜头拍的是一个女人,不是女演员,而是女性。P183.Peter Brook:演员可以成为导演机下的疯子。嗯前面他还批评了基耶的蓝~
  •     我不管,脑残粉怒5星。书本比ipad mini小,是那种可以随身携带的size。
  •     1.永远按照剧本顺序拍摄影片;2.“对一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是可以重建人性的体验。”;3.看完[双虎屠龙],“从电影院出来,心情平静、舒畅……一种身为众生一员的纯粹感。以后,再回想到这一刻,亦会是对某种幸福时刻的回忆。”;4.“电影是为不存在的事物而生的,为了那从未现身的‘他人’。”;5.吕克·达内喜欢[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野孩子],但却不喜欢[蓝],“太多套路和矫饰,没有了[十诫]里的那种锋利和自由。”;6.“艺术无法拯救世界,也无法拯救人类。它总在事后才出现,但起码它向我们证明,它有可能拯救这个世界。”;7.“我们的问题,不是观众是否会喜欢电影,而是电影是否会喜欢观众。”;8.[罗塞塔]的摄影师曾说,“若你总抱怨真实世界里的天气,你又怎能拍活一个故事片里的人物?”
  •     一个反复读列维纳斯的导演。
  •     剧本比电影好
  •     感谢达内兄弟的慷慨,得以一窥达内式电影的秘密。剧本的每一个金子般的人物点、情节、镜头的想法、拍摄的思路…很多启蒙
  •     类似我馆收集的电影文图档案,前半部分是导演创作笔记(还是分散开的日记体,无总结),后半部分是剧本(不如直接看片)。算是比较粗略的一手研究资料。要想研究达内兄弟还得自己结合看片拉片。从创作启发角度讲,说老实话还不如看贾科长的访谈收获大。
  •     一向对电影衍生书籍表示恶心,怀着对达内兄弟的尊敬读完序,写序的是我见过最傻逼最脑残最喜欢自己自成一套的电影方法论者
  •     吕克达内让我平静下来,像在聊天
  •     重新认识达内
  •     提到基的 十诫,不关心三色所表达的内容
  •     博尔赫斯翻译成博尔热,也是够了……
  •     指南或者信仰
  •     脑残粉
  •     吕克·达内的微博广播说说合集。某种角度上讲很粉丝,好在我就是粉丝。不过即使不是达内兄弟粉丝书里对于电影的理念也可一读。从书中看,兄弟俩的创作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即书的结束,《孩子》前后。第二阶段就是后《孩子》时代。第二阶段他们的创作眼光投向了女性,吕克在书中多次写到了关于自己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由于本书只截止2005年所以我们无从了解转型后的兄弟俩的想法。但是从他们之后所创作的这三部来看,可能性别角度也并不是使他们创作停滞不前的根本结症,期待兄弟俩下部作品《未知女孩》能做出自我突破。另外,各路电影人的名字基本都是译者自行翻译,完全不是通用译名。
  •     仿佛能看到达内兄弟在创作几部电影过程中所思所想,也对理解更为透彻
  •     可惜没有罗尔娜的沉默的创作记录
  •     “论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折磨自己并彼此折磨,以拍出艺术电影并变成戛纳亲儿子”
  •     手记我是倒着看的 这样一来故事的构思就不是从框架开始而是从细节开始了 看到短评里有人说这是俩兄弟的朋友圈十年合集哈哈哈哈
  •     下次一定要突破以往的风格……作者导演的一种幻想。
  •     达内迷必收,读过发现《罗尔娜的沉默》的剧本戛纳得奖真是实至名归!
  •     电影创作笔记比较真实记录了兄弟俩的想法,小成本、非职业演员、但又拍的非常具有细节感的大片
  •     导演在创作期间的一些细碎想法,可以看出一些他们自己的创作原则,反思,还有陷入瓶颈时的懊恼和自我怀疑还有不断的自我鼓励,简直跟画画时的自己一个操行,哈哈,
  •     “竭力抵抗艺术品的命运”
  •     这种零散火花式的电影笔记能够出版其实真的蛮难得,但是翻译和校对能不能长点心!?从书的封面就开始错,明明是Luc et Jean-Pierer Dardenne ,书名却译成了吕克·达内电影笔记,另一位上哪儿去了?
  •     就好像拥有了一个叫Luc Dardenne拿过金棕榈的豆友,可以看他不太频繁更新自己观影、阅读、创作体验。1991-2005,也是达内创造奇迹15年,4部电影,从默默无闻到两夺金棕榈,所有创作时犹豫、困惑和自我鞭策都含蓄裸露在了读者面前。
  •     良师益友
  •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本吕克·达内的“朋友圈”合集……但是看过之后才知道创作出那样看似粗粝,朴素影像的达内兄弟,其实对于艺术,哲学和政治有着极其深刻的反省,并且非常擅于将其反省的成果做出或诗性的或理论性的阐释。他们影像与文字看似风格迥异,但只要你两者都有看过,就能感觉到它们内在地互为因果。
  •     「哲学的惊奇性」
  •     前半部分的日记很有趣,你可以看到达内兄弟创作的心路历程,感想是兄弟俩的现实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创造和想象的,他们以局外人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人物在这,他们会怎样,但事实是他们没有经历过这些,这或许是优点,但也是缺憾。书差劲的还是内容之外的东西,两个电影博士不知道博尔赫斯,不知道德莱叶,不知道步步惊魂,不知道神秘河……还有莫名其妙的注释,其实这是一本有完备注释会更加精彩的书,但现在只是马马虎虎
  •     达内兄弟的剧本,故事都极为简单,往往都是单线叙事,但是情节处理非常细腻,人物刻画立体丰满。让人想起早期的张艺谋,他们也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导演,一东一西的呼应。
  •     一个四十岁还没拍出自己认同电影的大叔的说说集,自然是有喜有忧有愤怒有挣扎,我考虑把豆瓣广播,微博朋友圈的动态都保留下来,四十年后也出一个影像背后电影手记,第一段就是:2021年12月2日,竭力抵抗艺术的命运,抵抗那种令其僵硬,堵塞,禁锢,窒息抑或散发香气的无声力量。与这一命运抗争才能锻造真正的艺术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