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静物·窗外风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3310178
作者:尉任之
页数:36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的荷索经验并不愉快,尽管他是我最景仰的导演之一。我之所以不愉快,是他让观者直视人类的命运,无所遁形;哪怕他拍的是十五世纪的亚马逊河流域,古代是现代的镜影,神话的崩解与文明的毁灭都是历史轮回的一环,藉着不同的形式与人类在不同的时空下交会。因此,我不那么贪看荷索的片子,就像我无法直视有关核爆后废墟的影像,它们让我悚然,虽然大幻灭总有一种诡异的美。 一九九〇年代以后,荷索逐渐从电影的版图上消失,有些人以为他死了,更多的人认为他疯了。其实,他持续在创作,拍出一部又一部的剧情片和纪录片,这些电影未必好看,有时甚至喃喃自语。尽管如此,荷索还是坚持拍他的电影,以对文明的深刻思索来抗衡外在的变动世界。 前两年,我在一个电视访谈中看见满头华发的荷索回顾自己一生的创作。当年他拍《天谴》(1972)、《贾斯帕·荷西的谜团》(1974)和《陆上行舟》(1982)时那种孤傲逼人的英气已经不再,但条理绝对清晰,眼神锐利一如往昔。看着镜头前的荷索,我惊讶异常,苦索他被遗忘的原因不得其解。或许现在,电影(尤其是纪录片)只是他实践哲学思考的过程,像个人的宗教仪式,随年岁增长,戏剧元素渐次剔除,他的电影才显得朴实无华罢? 《成长了一万年》精炼动人。影片前半是一九八〇年代的影像纪录,后半则是导演在二十年后,重回事件的现场。电影的调子相当平缓,荷索自己配上了英文旁白,他的语调也是平静的;正因为平静与舒缓,观者更清楚感受到他内心如挽歌一般的悲观与绝望。但是,面对可预期的浩劫,他焦虑的内心又怎么能够不颤抖呢? 3 对观者来说,瓦格纳的《尼贝龙根指环》是一次长达四个夜晚、将近十六小时的舞台经验。如果说,这十六小时的舞台经验如同一个旅程,观者等于阅读了一部宇宙毁灭的历史——由莱茵黄金铸成的万能指环唤醒诸神、凡人与非人的深深欲望,引发他们之间的阴谋、仇恨与杀戮,导致宇宙不可逆转的浩劫。最后,诸神、凡人与非人同归于尽,指环在火焰的淬炼后复归莱茵河,大地回到原初的状态。 在音乐、戏剧与诗歌的范畴里,瓦格纳的作品占据了一个独恃的位置;它们总结声音、舞台、文字三项艺术,构成一个空前茏大的世界。然而,这不只是一个单纯形式上的世界,到了生涯的晚期,瓦格纳所思考的,已是一个哲学性和宇宙陛的问题了。

名人推荐

尉任之的处女作《室内静物•窗外风景》,看完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嫉妒!他读大学以来,就自己画画,看电影,听音乐,独自旅行,读文学作品,然后落脚巴黎。之后用横穿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领域的方法写作,谈人,谈事,谈景。独特亦独到。最喜欢他写格鲁吉亚,高加索的文章,看罢惊讶莫名!——章诒和当前华文美学评论中,尉任之是最优秀的作者。——李渝任之此书涉猎极广,文学、美术、音乐、电影、新兴国族文化,无一不饱,又层层互扣,互为激荡;对于行将逝去的“老灵魂”,这些文字都是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的精粹。——郑树森

后记

未完成    在台中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画过一张题为《窗外风景》的油画。从一九九六年夏天到一九九九年离开台中的三年间,我小心地画着这幅画,意图将景物准确地搬上画布;我不但在画布打上格子,为了避免位移,画架和画椅所在的位置我也做上记号。    我当时的住所位于市区边缘,窗外是缓缓升起的大度山坡地。一九九。年代中叶,大度山靠市区的一侧已纳入重划区,许多蔗田已被铲除,但一切仅属筹备状态,都市建设尚未至此,稍远处仍有竹林围绕的三合院、绿色铁皮搭建的工厂和几片杂芜的坟地。    我是成长于台北都会的小孩,窗外能有这样一片开阔风景,欣喜的心情在所难免。我当时着迷于西班牙具象画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的作品,以及他摒弃照片辅助、以肉眼和基本工具尺规、量棒来测度景物的创作方式,因此也决定用同样的方式来描绘自己的窗景。我往往从早上画到下午,起初将三度风景描摹到二度画布上的工作尚称顺利,然而,随着画作进展,我却不觉追逐光源,随光影变化不断修改画作。每天徒劳地工作,直到离开台中我都未能完成这张画。    二○○八年底,我在巴黎按照印象和两三张旧照完成(《窗外风景》油画时,自己对绘画的想法已产生相当程度的改变;洛佩斯的画作仍旧吸引着我(在欧洲看到的他的原作尤其动人),但“客观”的创作观已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信条。在西班牙导演维克多·艾里斯拍摄洛佩斯的半纪录片《光之梦》中,我们看到洛佩斯如何描绘画室庭院中的楹椁树:他在果实累累的树前架上画架画纸,在自己站立的位置标上基准点,在纸上和果实上都做上记号。他日复一日地画着,雨天时甚至搭上棚架,果实逐渐成熟,继而坠地、腐坏,洛佩斯终究没有完成他的画作。    在《光之梦》中,一天,一位固执的访客不停追问画家:“你是不是很爱这棵树?”不停笔的洛佩斯沉吟半晌才回答:“我陪着它,它陪着我。”    画家可以精准地描绘物像,但永远赶不上生命消逝的速度。洛佩斯也很清楚这一点。他的创作态度不但使他投注每件作品的时间比一般画家来得长(为了光源的一致性,他甚至只在一年中固定的几天画同一张画),也就像他描绘庭院中的楹椁树一样,他大部分的作品都以未完成状态流传下来。描绘的景物既已变貌,创作者又如何继续自己的作品呢?    年纪渐长,我才发现艺术创作中最动人的部分其实是过程,而不是答案。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作品都是未完成的。”只要作者愿意,一件作品就可以不断地创作下去。    二○○六年底,我开始构思《印刻文学生活志》“室内静物·窗外风景”专栏的时候,时常想起在台中画《窗外风景》时的生活。大学美术系的课程索然无味,能翘的课我都翘了,自己画画、看电影、听音乐、读文学作品,甚至在中彰投一带漫游。现在回想,那时的自己其实有点像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自发的阅读、创作(实验结果虽然挺失败的)与无目的的漫游才是让生活真正丰厚起来的要素。    一九九九年秋天以后,我长住巴黎;二○○一年初,我搬入市中心一幢百年的老公寓中。巴黎的老公寓往往以“口”字或“日”字形筑成,尽管位于喧嚣的都会心脏带,推门进入中庭,却是一片僻静天地。    我面对内院、位于低楼层的公寓没有特别的窗景,连出太阳的晴天,屋里也略嫌阴暗。为了制造光的感觉,我们在窗边种了些简单的花草,透过落在花草上的光,来感知当天天气的变化。    从台中到巴黎,窗景改变了,我的生活形态跟思考模式也渐渐改变了。我翻看将要出版的第一本集子,感到一股年轻的冲劲,或许有点莽撞,却觉得格外珍贵。随着写作经验的增加,我自觉这种莽撞的力量会越来越淡。《室内静物·窗外风景》写作及修订跨越四个年头,就像一部青春纪事录,它的结集虽不表示个人试验的完成,但可视为我台中、巴黎两个时期在现阶段的一个总结。    我其实不擅论述,对流行的艺术理论也有所抗拒,我宁愿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如果关于艺术的思考不能实践,不能回归创作或与生命融合,再炫目的理论都会显得干涩而桎梏。    《室内静物·窗外风景》可算是一部提问之书,诘问的对象是作者自己,他试图透过书写,去了解自己及自己生存的世界;他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却乐意提出自己片段的想法与生命经验,与读者朋友分享。    谨以为记。

内容概要

尉任之,1977年3月出生于台北。东海大学美术系肄业,巴黎第一大学电影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关于音乐、电影、绘画的论述散见于中国内地、台湾地区、法国、土耳其等地刊物,曾策划《印刻文学生活杂志》昆德拉、富恩特斯专辑。两次绘画个展于台北,并联展于法国、意大利、巴林、乌克兰、格鲁吉亚、哥伦比亚等地基金会、文化机构与美术馆。

书籍目录

目 次
〔第一辑〕静 物
天堂之门已经打开
回到失去的乐园
房门打开了以后——关于“未完成”的札记
留待他日的纪念
〔第二辑〕风 景
冬之旅与流浪者
神话的幻灭
太阳自峡湾中升起
〔第三辑〕肖 像
云淡风清朱晓玫——侧记一位巴赫诠释者
在寂静中,走上舞台——杂忆罗斯特罗波维奇
给情绪添上个性,为思维赋予灵魂——米亥依尔•寇巴希杰
穿越柏林围墙——伊拉克里 •阿瓦里亚尼的时代与历程
墨西哥的眼泪,洗净他的灵魂——从与富恩特斯的一次相遇谈起
〔第四辑〕随 笔
纽约地下——安迪 •沃霍尔的电影
爱与死的仪式——三岛由纪夫与电影《忧国》的出土
血与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
《红气球》及其二三事
犹自闪烁的碎钻——维斯康蒂的《局外人》与经典文学改编
〔第五辑〕游 记
来自第比利斯的信
下午还是黄昏——续《来自第比利斯的信》
风景:灵魂的状态
〔后记〕未完成

图片索引

编辑推荐

《室内静物•窗外风景》编辑推荐:著名作家章诒和推荐,作者是旅法作家尉任之——台北长大,巴黎安家,走遍天下,是画家,摄影师,作家,《印刻文学生活志》《万象》专栏作家。《室内静物•窗外风景》是关于生活和艺术,青春和成长的艺术生活随笔集,翘课、自己画画、看电影、听音乐、读文学作品……自发的阅读、创作与无目的的漫游才是让生活真正丰厚起来的要素。平凡的风景和静物,因为人的凝视,有了不同的意义。

作者简介

★旅法作家尉任之——台北长大,巴黎安家,走遍天下
作家,画家,摄影师 / 《印刻文学生活志》《万象》专栏作家
★平凡的风景和静物,因为人的凝视,有了不同的意义。
★年纪渐长,我才发现艺术创作中最动人的部分其实是过程,而不是答案。
★著名作家章诒和推荐——
尉任之的处女作《室内静物•窗外风景》,看完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嫉妒!他读大学以来,就自 己画画,看电影,听音乐,独自旅行,读文学作品,然后落脚巴黎。之后用横穿哲学,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领域的方法写作,谈人,谈事,谈景。独特亦独到。最喜欢他写格鲁吉亚,高加索的文章,看罢惊讶莫名!
=================================================================
本书是旅法作家尉任之的艺术生活随笔集。全书分五辑:静物,风景,肖像,随笔,游记。从绘画艺术和艺术家,写到音乐艺术和艺术家,再到电影和导演,文学和作家,也并非写什么只写什么,而是随着体验的走向,时而绘画连接到音乐,或者导演 、钢琴家本身就是诗人,这样的转换与连接,使我们仰望的艺术,化为个人的生活经历、艺术体验,震撼每个人的内心。
年纪渐长,我才发现艺术创作中最动人的部分其实是过程,而不是答案。
当前华文美学评论中,尉任之是最优秀的作者。——李渝
任之此书涉猎极广,文学、美术、音乐、电影、新兴国族文化,无一不饱,又层层互扣,互为激荡;对于行将逝去的“老灵魂”,这些文字都是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的精粹。——郑树森


 室内静物·窗外风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是很多年来,唯一一本读给自己未来的书。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书名印在一个像老旧窗的窗口里,很安静,很像一只默默盯着窗外的眼睛。心中始终有一个念想:我老了,身体老了,心也老了,我会带着我所有的积蓄,和我心爱的人住进一所小房子,散步是最喜欢的活动,但每天,一定会静静地趴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外面。路上会走过来各色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男人,有孩子,笑,或者不笑,都在路过我,路过我的窗口。没有终点。也没有开始。这是读这本书最深的体会,已经记在书页上,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只为自己读一本书了。
  •     唯美之类的褒奖这里就免了(反正只要看这书的,基本上都能得出这结论来)。这里说说万俗之士小野寺的一个关于实用方面的新发现,这里主要针对那些想走一下文艺路线,但苦于没有太多时间搞文艺方面研究的普通偏二逼读者。基本上,看完这一本书,消化消化,文艺范儿大抵是可以培养出那么两三分的。什么哲学、绘画、音乐方面的都有涵盖,而且劈情操的话也多。总而言之,在扩充一下兴趣领域和谈资方面,看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颇为高效的方式方法。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书名如莲花绽放。已阅,铭记于心,好书~
  •     嫉妒作者,可以在年轻的时候系统的读到一些书!自发的阅读,创作与无目的的漫游才是让生活真正丰厚起来的要素。最喜欢喜欢他写维斯康蒂和关于Bach对当代音乐家的种种影响!
  •     作者文学素养极高,值得慢慢品味的美学评论。
  •     没有多少文学修养看不懂
  •     可作为文艺青年养成一书
  •     !
  •     散文,文笔好,内容好
  •     高中看的 至今十遍了 我可能就是因为它的启发 为之记
  •     优美!
  •     这是深度文艺青年想自己能写的一类书。较小众。涉及旅行+绘画音乐电影等 同样的全才想起李炜。
  •     放在枕边已不知多长时间,由于自身的原因一直无法沉下心来读…相较于草草了事,我选择‘拖延’,这本书是值得慢慢赏细细品的,哪怕只是三百六十六分之一
  •     三星很主观,对我来说这书太文艺or太艺术了我是真心看不下去……。
  •     挺不错的。
  •     第一次拜读尉任之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品味极高的才子型作家,我非常欣赏,以后会多加关注他的作品的。
  •     特别好,只是当作枕边书,看完未免会有点影响睡眠质量。毕竟,每次看完都会天马行空般的思考一番才入睡。
  •     观影,听音乐导览
  •     关于电影、音乐、绘画的文字是我的那杯茶。书中好几篇文章以前在《万象》读到过。
  •     起初是被它的书名吸引。有时读一本书也是缘分所致。书中涉及音乐、绘画、电影旅行,文字优美,读来内心宁静。但,突然深深的发掘,文艺范儿果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一蹴而就的,是生活的优雅积累和沉淀。
  •     适合休闲的时候看。喜欢这类的书。
  •     璐姐姐赠书。读出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知识和感受力的欠缺,非常非常受益,感谢!
  •     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每个圈子都有一种处世之道,总之我没看懂
  •     读了一小半,出乎意料地喜欢。十月回家后再拿出来读完。
  •     此书甚好,有趣,一本书看下来,可以认识很多人。
  •     平衡感觉和知觉,面对绘画,音乐,电影,艺术,旅行,任何人都是自由的
  •     拜服
  •     2016年10月5日读,2016-324。
  •     平凡的风景和静物,因为人的凝视,有了不同的意义。“
  •     额,据说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学菜鸟一个,希望能看懂快递超快,说是预计周二到达,没想到提前了两天~。
  •     买这本书其实是被封面黑白的调调吸引。买回来之后翻了下,内容也很喜欢呢,可以放在床头没事翻两页。封面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平凡的风景和静物,因为人的凝视,有了不同的意义。”,看了这本书后,看东西的心情和角度不知不觉有了变化,觉得身边有那么多美的事物
  •     不做置评。
  •     读的第一感觉,就是,和我好像,好像。
  •     聊了电影音乐艺术小国,印象最深一个是大器晚成音乐家朱晓玫,听了她演奏的一段巴赫,果然淡然有余心绪宁静,有生命力的艺术是过程,不是答案。另一个则是讲逼仄求生的格鲁吉亚那对旧式贵族夫妇,正好今天看晓松说讲朝鲜战争回国的4000多名战俘,拨开了所有的外衣,他们都是普通人,再愿世界和平。
  •     “美神进入灵魂,恍如一个人在春天,走进果园。”红尘喧嚣,俗世纷扰。车站接友的间歇读这本书,竟寻得了片刻的宁静。感谢Gillin赠书。
  •     两个星期刷牙、吹头发时间读完。(越来越发现刷牙时间看书十分好,为了多看几页使劲刷,极大程度地增进了口腔卫生情况。)难得的好看的随笔。尤其中间讲格鲁吉亚影人和最后法罗岛的几篇,看得心沉沉,宛若身在瑞典孤岛跟着伯格曼一起渡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     这是一本很长知识的随笔或者专栏集,关于音乐,美术,电影,有一点点政治。文字读起来也很舒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