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远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出版社:金敏、 傅勇涛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547213155
作者:金敏,傅勇涛
页数:128页

章节摘录

1986年秋天,风华正茂的甘远志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家乡南充日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编辑。在嘉陵江边,甘远志吮吸着母亲河的精华,博采灵气。他深入农村乡镇、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军队营房,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冒雨走访农家,为保护农民利益鼓与呼;狂风暴雨引发山体大滑坡后,他踩着松动的石块,采访抢险救灾的武警战士与干部群众;当“蚕茧大战”难分难解之时,他以敏锐的目光,组织稿件,反映各方观点,以实情展示“粮经”双赢之路。寒冬里,他来到即将奔赴“老山”前线的战士之中,与战士们同操练,为战士们照相,在号角声与如血残阳中感悟人生。总之,在嘉陵江边,甘远志一天天成熟起来。担任报社团总支书记的甘远志与报社年轻记者、编辑一起,白天采访,夜里探讨新闻写作创新,变革文体,在报社刮起了一股清新之风。    1992年,甘远志荣获南充地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不能让某些人食“肥”而肥    1987年5月25日上午,刚上班一会儿,甘远志就来到广安县广播电视局宣传股。脚一迈进办公室,他就急冲冲地对着高中同学卢伟说:“兄弟,这次回老家没捞到一点‘干货’哟,如果跑不到像样的稿子,可愧对报社的差旅费了。”    卢伟笑着说:“别急嘛,你昨天才回来,我手头正好有条‘活鱼’送给你。”    甘远志微笑着轻轻地拍打着卢伟的肩膀说:“少卖点关子,有啥话赶紧说嘛。”    卢伟立即收起笑脸,说:“你听说没有,现在农村化肥紧张得不得了,大春生产一个农民仅供应1公斤肥,还是碳氨。就是这点肥,金广乡供销社还打歪主意,扣住贫困户的化肥不给卖,职工私分化肥,农民上访不断。”    甘远志的神情也—下严肃起来:“我想马上去调查这件事,你能不能陪我跑一趟?”    当时,卢伟仅是一般编辑,县广电局规定采编人员下乡,需要自己坐班车去。卢伟说:“我们下去可没车哟。”    甘远志那时的心情,恨不得马上就到了金广乡,他看卢伟稍显犹豫的脸色,便说:“坐啥车,我们就走路,路上跑快点就是了。”    甘远志在卢伟陪同下,选了一条到金广乡最近的小道。这条小道的“谏议坡”不仅很陡,而且长达1公里多,两千多步青石板梯子。甘远志爬上这面长坡后,已大汗淋漓,他对卢伟说:“这可是当年邓小平爷爷上学走过的路,我们也算踏着他老人家走过的路前进了。”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一阵小跑,冲下了这座小山头。    初夏时节的天空犹如娃娃脸一样,喜怒无常,一会儿天空中就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甘远志赶忙打开采访包,把装毛巾的塑料袋腾出来,将采访本严严实实地包上。    尽管两人都淋成了落汤鸡,甘远志仍很乐观,他自嘲道:“当记者就这德性,看了些稀奇,也吃了些苦头;皇冠车坐过,拖拉机也坐,羊肠小道几个小时也走过。雨中说笑走路的机会还是不多,苦中求乐吧。”    走了两个多小时的乡问小道,到金广乡境内,雨还在下,只是小多了。见前面田里农民披戴着雨具正忙着栽秧,甘远志便上前向他们打听化肥供应情况。    农民听说是地区报社记者来采访,纷纷放下手中的秧苗,跨上田坎,你一言我一语摆开了龙门阵。言语间,对化肥供应中的不正之风意见不少。    当听到农民们每人平均0.8公斤化肥,每人还匀出一两凑了10多公斤援助两户贫困户,而乡供销社职工却私分化肥卖高价时,甘远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下愤怒起来了。他说:“简直无法无天!”    甘远志向农民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揭露这伙人的丑行就不是一个好记者。我倒要看看这伙人是不是比别人多长了_一根肋骨。”说这话时,甘远志压抑着心中的怒气。    这些农民告诉甘远志,对这件事最清楚的见证人是春风村五组农民杨毓忠,他买肥时还被供销社的职工打了。但杨毓忠家住在春堡山的半山腰上,从这里去至少还得再走上四五十分钟山路。    此时雨已停了,反映情况的几位农民听说甘远志他们俩穿着湿衣服要去找杨毓忠,便劝道:“你们先回县城去换衣服嘛,我们带信让杨毓忠来找你们。”    甘远志仍执意要去杨毓忠家,一位农民带路,他们向春堡山的半山腰爬去。    正在自家地里栽红苕的杨毓忠夫妇见有记者来访问,很是激动。杨毓忠说:“天一亮,门外大槐树上的喜鹊就叫个不停,还真有贵人来呀。”    当甘远志说明来意后,杨毓忠的嘴唇略显得有点颤抖地说:“看你们衣服湿成这样子,赶紧进屋脱掉换件干净的。”    杨毓忠的妻子忙着给甘远志、卢伟两人找干净衣服换,杨毓忠就把买化肥的事,细细地说开了:    4月初,广安县供销社在进行大春第一次计划供肥时,县上计划原是每人供肥1公斤,但乡供销社却只按每人供肥0.8公斤的方案分乡130000多人。就是这点化肥到了该乡春风五组农民手中,他们自动将每人平均0.8公斤的碳氨减至0.75公斤,匀出10多公斤给该组贫困户黄先国、李大树两家。    4月29日,杨毓忠拿着4月13日开的化肥单到乡供销社购肥,营业员陈运林以该单过期为由,粗暴地把购肥单哗哗两下就撕掉了,要退钱给他。    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催秧苗、红苕苗、玉米苗,哪一样苗子缺了肥都不行。自己忙了几天农活,没顾上到供销社买回计划供应肥,怎能说没有就没有呢。杨毓忠打定主意买不到肥就不回家了。    杨毓忠听人说供销社仓库里还有好几十袋化肥,供销社的人当晚要把这些化肥处理完。杨毓忠就与浓溪乡斑竹村8组农民周忠厚等一起守候在川鄂公路边的化肥仓库旁。    4月30日凌晨4时多,杨毓忠、周忠厚等人见陈运林和拖拉机手等4人往手扶拖拉机上装运化肥,便上前央求购买一些化肥,陈运林不答应。    运肥的拖拉机开动后,杨毓忠和周忠厚就爬上车,把化肥往地上掀,掀到第三包时,陈运林便上前抓住杨毓忠殴打起来。    直到这天上午9时,化肥被拉进了乡政府大院内,事态才平息下来。    金广乡场镇上的知情人介绍,4月30日凌晨4时多运出的20多包化肥是分给供销社内部职工的。这之后,乡供销社也确实将这些化肥私分了,乡政府并没干预这事,当地农民对此强烈不满。    杨毓忠把买化肥遭殴打的事讲完,杨毓忠妻子就端出了两碗荷包蛋,每碗有4个蛋。    甘远志知道,这可是当地人接待珍贵客人的最高礼遇了。他端碗的手颤抖了,强忍住就要掉下的泪水,他说:“相信我吧,我会把见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要让那些以肥谋私的人得到应有的惩处。”    没过几天,《化肥,到了他们手中》的记者来信就在《南充日报》一版见报了。同时,还配发了评论《不能让某些人食“肥”而肥》。    不久,广安县纪委派员到县供销社进行了调查,金广乡供销社的有关人员受到了严厉的组织处分。    穿梭在上万闹事球迷中    “雄起,雄起!”球迷的吼声此起彼伏。    1988年5月23日下午6时45分,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南充赛区最后一场比赛,即四川青年队对天津冶金队比赛结束后,球迷们久久不肯离去。    在南充市体育场进行的这场比赛吸引了一万多名球迷,四川队一比二输给天津冶金队未获出线权。面对四川队比赛失利,球迷们在惋惜的同时,纷纷认为裁判不公,特别是四川队一名球员被踢伤,更使球迷们产生了一种激愤情绪,对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P2-5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困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

后记

小书能见大境界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双百人物”系列丛书,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甘远志》这本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我们重温远志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我看来,甘远志生前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的逝世却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让那么多的老百姓和新闻界同行悲恸不已。人们悼念他,追忆他,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他把党的新闻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可以说,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正是铸就甘远志精神的根本基石。    “甘远志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一直激励我努力工作,他高尚的职业品德将影响我的一生。”海南日报社年轻记者魏如松话语间充满了浓浓的敬仰之情。和如松记者一样,作为入行不久的记者,我对于甘远志老师的敬仰之情也是难以言表。    作为最初报道甘远志事迹的新闻界同行,本书作者、现任新华社海南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金敏用饱含深情的笔、惺惺相惜的情,描绘了这位因公殉职的记者奋斗不息的一生。全书分“嘉陵江边”“理论之光”“生命辉煌”三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记录了甘远志在家乡四川的南充日报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日报社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他18年记者生涯中深入生活、仗义执言的一个个曲折故事,探访了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足迹,展现了他拼搏奉献、敬业爱岗的职业风范。    再次整理文稿时,受益于金敏副社长深入、细致的采访,我知道了“甘头条”的玩命和在同事中的口碑。通过对甘远志一个个工作片断的描写,我看到甘远志“声声皆为民众呼”的无畏和为党分忧的忠诚。纵览全书,一位新时代记者的形象全景式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感慨他出色人品的同时,折服于他“崇高的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独特的人格魅力”。    “同行知辛苦。”整理完书稿后,我为金敏副社长几经修改的执着而欣慰:这不是什么应景之作,而是充满激情的辛勤硕果;回味甘远志的一生,又不禁为他有这样知心的同行而高兴;他的名字不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新闻史上”,也将长留读者心中……    整理文稿期间,我几次不禁潸然泪下。敬业这是工作人员常常爱说的话,但真做起来且终生如一,实在不易。甘远志的敬业精神,正是他闪光的源头。也许正因为敬业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具体途径——最终倒在了采访的路上。一名新闻记者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认真履行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对这种精神的坚守,就会让我们把新闻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另外,我想说的是一声“感谢”。感谢吉林文史出版社将如此重要选题的任务交给我,感谢他们的信任。感谢王尔立老师、编辑任玉茗给我大量的宽裕时间,帮助我修改文稿,她们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今年忙于各种采访、专题调研,奔波全国近十个省份,同时,参加了党的十八大等多项重要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在家的时间不足三个月,整理文稿的时间也是断断续续,给编辑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内心十分愧疚。同时,还要对金敏副社长说一声“谢谢”。感谢他的信任和支持,放心我这个新闻“小字辈”来完成文稿的整理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文稿肯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斧正。    傅勇涛    2012年11月于北京

书籍目录

血凝华章(代序)嘉陵江边  不能让某些人食“肥”而肥  穿梭在上万闹事球迷中  奔走在百万方滑坡山体上  为“战斗功臣”讨回公道  蚕“吃”不了人  鼓励先致富的农民带头多修桥  云南“前线”感悟生与死  青春朝气激荡新文风理论之光  海南大特区有个中改院  让国人了解WTO  掀起“海发行”的盖头来  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  为城乡“就业”大对流叫好  听克菜因评说“新经济”  探询德国如何刺激经济发展  考察英国国企改革生命辉煌  “破格”进入海南日报  驻站东方  谁不向百姓负责就揪住他  追赶强热带风暴  让工业报道的“短腿”变长  “电老虎”又吃人了  解析东方化工城  为生态药业鼓与呼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寻找发现海上气苗第—人  心系“粤海铁一号”  搭乘瓜菜列车去北方  一名“编外”交通人  大病住院  故乡情深  生命的最后乐章  哀思绵绵无绝期后记  小书能见大境界

编辑推荐

金敏、傅勇涛所著的《甘远志》分“嘉陵江边”“理论之光”“生命辉煌”三部分,以时间为序,分别记录了甘远志在家乡四川的南充日报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日报社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他18年记者生涯中深入生活、仗义执言的一个个曲折故事,探访了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足迹,展现了他拼搏奉献、敬业爱岗的职业风范。


 甘远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