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哀矜

出版日期:2016-7-1
ISBN:9787513322856
作者:张定浩
页数:250页

内容概要

张定浩,笔名waits,1976年生于安徽,现供职于上海某杂志。著有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文论集《批评的准备》、译著《我:六次非演讲》等。2016年凭借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获首届书店文学奖。

书籍目录

爱欲与哀矜 —— 1
阅读《天堂》 —— 13
心智生活 —— 18
“你必须精通重的和善的” —— 23
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 29
我所理解的村上春树及其他 —— 33
爱丽丝•门罗 —— 39
杜鲁门•卡波蒂:重建与普通人物的日常交谈 —— 43
在零和一之间 —— 49
《斯通纳》,或爱的秩序 —— 55
尽头与开端 —— 82
文学与生命 —— 88
帕慕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 93
埃兹拉•庞德 —— 98
T.S.艾略特:作为创造者的批评家 —— 104
诗所能够见证的 —— 111
文明的声音 —— 116
取悦一个影子 —— 128
求爱于无生命者 —— 141
私人文论 —— 149
真正的爱和真正的生活 —— 170
伤心与开心 —— 179
爱与怜悯的小说学 —— 190
你我的文学 —— 204
对具体的激情 —— 213
无所事事的欢乐 —— 225
缘起与相应 —— 228
译诗札记 —— 233
一份第三人称的读书自述 —— 242

作者简介

《爱欲与哀矜》收入首届“书店文学奖”获得者张定浩近十年所写的文学随笔二十余篇。其中所涉及的,从格雷厄姆·格林、爱丽丝·门罗到奥登、布罗茨基,从《斯通纳》到《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基本都是作者钟爱的作家与作品。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阅读之书,也是一部写作之书。作者在阅读中探寻写作的秘奥,继而在写作中完成阅读的使命。他以为好的写作都是为了被爱,而好的阅读,则指向爱。


 爱欲与哀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这里面有太多理由。有人由此扬名,有人卖字为生。除此之外来,大多是为了某件事、某种情感、某个人。张定浩在《爱欲与哀矜》里提到了《恐惧和颤栗》,里面题记如此写道:“写作吧。”“为谁写作?”“为那已死去的,为那你曾经爱过的。”“他们会读我的书吗?”“不会。”可以说张定浩的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份厚重而广博的书单,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认可和同情,他正如他评论他人时所说,并非是一个贩卖理论武器的军火商,在他的阅读笔记中,我似乎可以体察到阅读他的书籍时的那种隐秘的宛如找到同伴般的愉悦感。或许他自己作为诗人,具有一种浪漫派的气息,从古典派的理论学养和阅读修养中不急不缓地逸散出来。在谈论昆德拉和《帷幕》的时候他如是说,事实上,小说家的天生特质就是反对一切的概括,他是独断论和一切社论式写作的敌人。他了解小说家、诗人或是写作者,并非在于他将其抬得多高,也并非在于他对于那些遵从古典派的学者贬斥得多一文不值。而在于他如他所评价的那几位接触的写作者一样,明白真正的文字源于人生,并经过浪漫的培育和古典的规训最终指向人生。他毫不介意地指出那些空洞而平庸的学院派人士,并有力地抨击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那些既不学无术又懒于作为的文艺青年。与我而言,在书中的张定浩就像是一个走在前头的长者,看到远远落在后面的并坐在石头上的我以及芸芸众人,发出了一声有力而低沉的叹息。自我与阅读正如其此刻的写作也并非是像要提炼一篇写论文的素材,这里也非是在贬低那些孜孜不倦的论文创作者,作者其实无非是想在声明他自己意向的同时阐明自己阅读的意义,如无数真正的写作者一样,作者期冀在阅读中探寻人生的意义,而写作者更是在一次次写作中找寻自我,摸索自己的方向。他在文中直言国内大部分作者的自大。这些作者将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人生真理放置于小说的核心位置,并如一个个高级地化妆师一般将其描摹得宛如技巧秀场。作为一个探寻自身价值的写作者,他不断引用着那些打动他的言论,当然这也是因为这本书本身就限制在书评的题材之中。他引用德勒兹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文学的目标在于:生命在构成理念的话语活动中的旅程。他对于《巴黎评论》有着很高的评价,并且坦言地评价了其中两篇糟糕的评论,他说:“这是本书里为数不多的糟糕访谈,因为它们都偏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核心理念。或是屈从于被访者的压力(昆德拉那篇),或是出自采访者的虚荣(奥斯特那篇),这两篇访谈都不再关心写作与生命的关系,而是纠缠于作家完成的作品之中,而说到对作品的谈论,正如几乎所有作家都批评家的存在一样,对我这样希望通过文学作品获得某种震动而非论文素材的普通读者来说,作家本人的看法其实也并不重要。”我想作为自己而言却是也应当反思,在以研究为天职的学院之中,是否沾染了这样的习气,打着研究的借口实际则以极其功利的学术目的去不堪劳苦地阅读一本本不仅仅是文学更是关于文学创作者的笔谈和自矜的采访,是否已然偏离了阅读本身的目的,从脱离单纯幻想的快感走到了另一个完全功利和学术势利的极端。古典和浪漫在张定浩的理解中,他更倾向于艾略特对于古典的解释,其并非对应当下,而是对应浪漫。随后他又引用了休姆在《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文字:把一个人看做一口井,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贮藏所的,我称之为浪漫派; 把人视为一个非常有限的固定的生物的,我称之为古典派。为什么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大概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作品打动了我,更是因为其将一些伟大的思想和作品宛如一个长者一般又极为谦逊地介绍给了我,而并非是故弄玄虚或者说故作高深地给出几个空洞的术语名词,然而一味地说,这是第一,这是最好。对于我这样始终对于事物保持怀疑的人,张定浩是不断能拿出清晰的论据和论证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服我,最终让我确认对方的诚意和阅读者与文本产生的这种“同情”。其实古典和浪漫与其对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其实和如伍尔夫所指出的雌性和雄性也有相似之处,唯有集大成者方才可以将两者融会贯通,而真正的写作者也正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真正的批评张定浩继阐述古典和浪漫之后,便在艾略特这一篇中展开了对于批评的探寻。他本身作为一个批评家,在看待这些关于批评的论述之后,他仿佛一个在课堂上受益匪浅并且学有所思的学生,他引用了王尔德对于批评的断语:最高层次的批评的真正实质,是自己灵魂记录。他锋利地指出,在讨论本国文学的萎靡现状时,我们的批评家最热衷的一件事,是把一切罪责归咎于时代和社会,归咎于某几个特定时期造成的文化传统的断裂,归咎于某种精神的衰落。他并进一步指出,其实这些批评家唯一应该归咎的,是他们自己的平庸和无能。其实唯有真正通晓古典的人才能懂得现今,唯有真正贯通中外的人才能看清人类一同面对的困局。我们拥有太多扎根于一处而局限于一点的苦研者,但是我们却不能退一步来纵观他者和自己。张定浩打动我的另一个地方就是他像我所希冀成为的读者一样,善于去捕捉不同文化中的同样境遇和困局,他以一种广博的心态去钻研这些问题,能够严肃也能够抽离出来而关注大众,而非认为学习一些世俗流行语就是屈尊贴近大众。当然除此之外,他更加指出了批评家的职责,正如他看待艾略特,他说,让自身成就为一种填补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创造物,这是批评家最为光荣的任务,也是职责所在。其实张定浩这位前辈的作品越到后来,自己的个人色彩就越为浓厚,甚至我都可以察觉到他阅读或者说探寻人生的轨迹。他大胆地批评并进行着自我批判,他引用布罗茨基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他说布罗茨基经常教导学生“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赋予自己受害者的地位。”随后张定浩又很真诚地引用了布罗茨基的一句话:每逢你要使用某个贬义词,不放设法把它引用在自己的身上,以便充分体味那个次的分量。如果不这样,则你的批评充其量只是为了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除出你的系统,如同几乎所有自我疗法一样,它治愈不了什么……”张定浩愿意将此作为警醒,并非是在宣扬自己已然做到,而是在坦诚地说,自己或许做不到这样。我想我也正是如此,而这也正是能让我自身洗涤戾气的话语。对于张定浩的这本书,或许我想用他引用艾略特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我最为感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的批评家,他们能让我去看我过去从未看到过的东西,或者曾经只是用被偏见蒙蔽的眼睛看到过的东西,他们让我直接面对这种东西,然后让我独自一人去进一步处理它。”张定浩说,事实上,批评的界限也正是创造的界限。而我想,张定浩在这本书中似乎已然给我了这般真正的批评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最近书评和导读看得太多,忽略了阅读本身的积累。只有先看过那些书,才能读懂对于它的批评或赞扬。
  •     文学与时间与美
  •     17.03.26 07G喜欢张定浩的文字,精炼准确透彻。论作者的文学素养和书籍导读,好大一份书单,收好。
  •      爱若斯与尘土。从文学随笔到文学评论再到书序,一开始也沉浸在狂热中到了后来却发现越来越陌生。可爱的永远还是古典魂吧,卑微的、不对等的爱。Graham Greene与Stoner那两篇极好。
  •     可以说是我第一次读文学评论,而且作者评论的大部分书我都没读过(惭愧。但流畅的行文以及表现出的魅力仍然促使我读完了全书,一边读一边加购物车。喜欢。
  •     不只是书评,更是阅读的指引。
  •     虽然很多文学评论都读不懂 但是这也无法阻挡我对张定浩文字的喜爱!温柔而又克制 就算看不懂也很努力地啃完了整本书
  •     不如《既见君子》自在随意,张定浩重新拾起复旦读书时的文论批评。 尤喜欢《爱与怜悯的文学》(黄永玉《无愁河的放荡浪子》)和《你我的文学》(朱自清散文)和《具体的激情》(扬之水《中国金银首饰大全》)。
  •     克制而精准 难掩深情款款
  •     稳。不应该只读一遍。
  •     读书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从一本书漫游至另一本书,每读一本书都是了解自己还有多少本书没有读的过程;而写作却是减法,是赶在时间残酷的淘洗之前的自我淘洗。
  •     精准到无以复加,这是我所见过最克制精准的文字,他配得同艾略特,奥登,布罗茨基为伍,骄傲的诗人评论家
  •     头几篇读起来感觉捡到宝了,越往后越发寡淡。最后几篇真的不是我说…写软文广告的嘛
  •     但愿我/虽然跟他们一样/由爱若斯和尘土构成/被同样的消极/和绝望围困/能呈上/一柱肯定的火焰/
  •     片语不离爱。
  •     太喜欢了 反复读
  •     “安静,不强调,没有任何踏板,几乎是信手拈来。”
  •     其实我的确不喜欢看文学评论的书,但张定浩还是要比唐诺要真诚和深刻许多。我必须承认,很多篇章我完全读不懂,因为没有看过作者所说的著作。但文学评论哪怕深刻的像学术论文,也好过流于自身肤浅卖弄的感悟。就这一点,这本书也依然是值得阅读的。唯一的问题是,集结成书的散乱感仍有凸显,如果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主题来贯穿可能会更好一些。
  •     张定浩老师的文字有种诗兴的轻柔与雅致,文字理性充满哲思,是终极理想的读者模范。
  •     内文纸舒服死了
  •     经世书局门口看完。可能是我主观了,但真的觉得作者的小说品位很奇怪,字里行间都是“我”,一旦涉及到深层解析,就难以沉下去,变成泛泛之谈。诗歌评论就没有太多这种问题。然而我确实没看出爱欲,也没看出哀矜,拿王国维的话说,此书太隔。
  •     这一次我认可腰封上的推荐语,许知远的那句:我对于张定浩充满艳羡之情。我也是。
  •     阅读量所限,一些文论读来吃力。 作者的文字干净且安静,有恰到好处的学究气,有布罗茨基式的温柔意味,所以即使诸多不懂,也能认真读完。 “得诀归来看丹书”。
  •     比较失望,可能是因为期望过大,书中的摘抄和引用篇幅有过多之嫌,这对一本只有十几万字的书来说更是硬伤,况且一些背景的介绍还有百度百科来的赶脚,读起来不太舒服,不知道是否为了凑字数
  •     更好地接受了“爱”。
  •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     很难想象一个熟读并对外国文学有着不浅见解的准专业人士会给鸡哼的作品打高分——嘴巴可以骗人,品位可骗不了人,拷贝猫这种东西看破不说破罢了
  •     一如既往的好,精准而繁复。读着读着,心里就想“TMD,又打中了,七寸!”
  •     清晰,准确,宽广,推荐
  •     非常好,是可以反复翻看的书。
  •     語感真棒。
  •     一本情感充沛又有哲思性同时角度独特的文论 作者听到应该很开心 那些写烂小说还不停自夸的人脸往哪里放 共鸣太多当然最重要的是作者聊到的作家都喜欢 哈哈哈 #跟着老大有书读#
  •     钟意前面几篇
  •     极好
  •     有些篇章实在有些生硬啊,越到后面,好看起来了。
  •     文学评论,很多他评论的书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评的是否好,但就我看过的来说,还是挺好的。喜欢这种文字感觉,抛去那些情感的话,其实是很干净地在讨论问题。
  •     初次阅读并没有读出个所以然来,觉得内容还是在转述
  •     还是高深了一点
  •     认真地阅读思考写作,很满足。
  •     国外和国内的部分相差地就跟国外的作品和国内的作品的差距一样
  •     自从张定浩这本书看过之后,似乎写作者应该发现了理想的批判者和对手。
  •     今年第一本书献给张定浩,文化随笔写得温柔而克制,创造感给人种生命力,有飘逸感又贴近泥土,敬佩其多年的阅读积淀。
  •     我们因为什么而写作,作者如此庞大的阅读量令人佩服啊~而且这么不枯燥着实难得
  •     作者旁征博引可见渊博,但个人来讲很讨厌这种吊书袋堆砌资料的做作文风。读每一篇都感觉作者在暗示你,我很牛逼哦
  •     大部分作品都没有读过……给自己提个醒,阅读匮乏……
  •     我们都是温柔共存的人。看,给我信,为了笔染蓝了我指头,道歉。
  •     What's bad for your heart, is good for your art.
  •     每次读waits的书,都会为自己注入一些新的、有力的东西~影响了我2017阅读计划~另外最有效的阅读来源于写作,所以——
  •     爱,似乎首先意味着一种对自我的疏离,意味着换位思考,将视线和认知转向他人。
  •     集中于一个目的,作种种快乐的变化,所以也要接受欲乐潮平,这是想要规避却只能束手就擒的公平规律(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