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后记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11013569
作者:贾平凹
页数:22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带灯》在二〇一三年元月出版后,我始料不及的是社会反响能那么强烈。近日读过了许多业内的和行外的读者评说,可以说写作三年来的惊恐得到抚慰,被理解的感觉如镜中开花。有一个读书人,是外地的,他来西安办事,想方设法寻到了我,和我一个下午都在说《带灯》,他说故宫里有个匾额写着“诸神充满”,而《带灯》里则有着种种意象,他喜欢着这些意象。于是,他逐一点击那些彰显的和弥漫的,隐喻的和暗示的,于文字之间或者文字之后,我要说的、我想说的、我欲说还休又欲罢不能的话。小时候我在乡下,傍晚常在田埂遇见狗,狗夹着尾巴跑起来,但那并不是狗,一经喊出:狼!狼就立即拖长尾巴逃了。我就觉得我是那尴尬的狼。那天,我和他谈得最多的还是文化背景的问题,这也是我服气他,而与他待了一下午的原因。我觉得文化背景的问题很重要,所以就想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再说给你,得以交流和求正。 古人讲,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这是我们活人的总的法则。《带灯》里的带灯是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工作人员,这一级政府工作职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维稳。这两项工作使带灯深受难场,她每天面对的是泼烦、焦虑、痛苦、无奈和辛劳,地位的低下,收入的微薄,又得承受上责下骂,如风箱里的老鼠。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完全凭着精神的作用在支撑,支撑的或许是信仰,是向往,是爱情,是虚幻,甚至只是一种倾诉和宣泄。这就有了她一次一次给元天亮的手机短信。我对这样的带灯充满了敬意,又哀叹着她命运里注定的悲惨。正如书中的带灯在说:她是佛桌前的红烛,火焰向上,泪流向下。佛桌前的红烛是庄严的,带灯是地位低微,但她是国家干部,在为国家服务,是国家各项政策通往广大农民的河面上的桥板和列石。书中所写的种种事情,有着阴暗和残酷,但绝不是胡编乱造,它来自生活,是从藏污纳垢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一片杂草,或是从地面沙尘腾浮的雾霾。这就是写当下现实社会的艰难之处,画鬼容易画人不容易。它不能凭空想象,它不讨好。除了有一贯的勇敢,它并不是在作调查报告,它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就要有文学味。 那么,为什么在写当下的现实社会又是选择了一个乡镇的日常事务工作,让带灯搅入其中处理那么多的棘手和难堪的事?我想要说的是,围绕在带灯身边的故事,在选择时最让我用力的是如何寻到这些故事的特点,即中国文化特有背景下的世情、国情、民情。我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时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前所未有的出现,人性的恶与善也集中爆发,也有了激烈的左派和右派的争论。在《带灯》中,可能左派能寻到攻击右派的依据,右派也能寻到依据攻击左派。我强调的是,中国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矛盾和人的各种行为,它是带着强烈的中国文化特点的。人类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每个国家都在改善,寻找适应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情况既不同于中东、非洲,也不同于东南亚和欧洲、拉丁美洲。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处事的思维决定了中国在社会大转型期的所有矛盾特点。顺着这个思路和角度去参考当下的中国,或许有许许多多的解法,或许一时仍是无解,但关注他,思索他,这是最重要的,任何极端的以西方思维和以专政思维去理解和处理都是难以适应的。正是寻找着中国文化特点下的背景和环境,带灯所在的樱镇才发生着种种矛盾纠纷,她也在其中纠结着,挣扎着,撕裂着。可以说,我们的国家面临着深入改革的大的机遇,也面临了很大的困境,而如何面对着这种困境和如何走出困境,这一切,都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着一份中国的经验。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人要大境界,为文也要大境界。以文观察世间,有敢担当,让别人眼里看着有些荒唐,于自己却是严肃,真实地呈现社会,真诚地投入情感,认真地对待文字。

内容概要

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书籍目录

致林建法的信
《带灯》后记
《古炉》后记
《高兴》后记一——我和高兴
《高兴》后记二——六棵树
《秦腔》后记
《病相报告》后记
《怀念狼》后记
《高老庄》后记
《土门》后记
《白夜》后记
《废都》后记
《浮躁》序言之一
《浮躁》序言之二
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
“卧虎”说——文外谈文之二
五十大话
四十岁说
关于写作——致友人信五则

编辑推荐

本书集结贾平凹出版小说的前言后记共计十八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写作的新路历程,成长经历等,不仅是更有利于阅读小说,也可以看到作者写作的脚步。

作者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版的小说的前言和后记汇集而成的作品集,包括十八篇文章,含自传一篇。虽然是小说的前言和后记,这每篇文章都是可以独立阅读的美文。


 前言与后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小说家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与后记,原是常事,不过如贾平凹这般长久持续地为几乎每一部长篇小说写下序或跋,有意识地阐释每一阶段的文学观,与文本本身保持一种互动的张力,且独具散文的魅力,却是不多见的。因之,《前言与后记》一书,结集贾平凹自《浮躁》至《带灯》十一部长篇的序跋及若干创作谈,想必不会落炒冷饭之嫌,而是给了我们观察这位作家数十年创作流变的一个契机,应是大有益处的。贾平凹创作力之旺盛是令人惊异的,三十多年的创作迄今为止共有长篇小说十二部,中短篇逾一百五十万字,散文集版本众多,亦不少于百万字。自然,他最重视的是长篇创作,早年以中短篇小说练手,兼写大量散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重心逐渐放到长篇小说之上,近年更是关注于此。至于前言或后记,除《商州》外,其他所有长篇无一遗漏均手书之,颇为完整地留下贾平凹创作观念演变的轨迹。《浮躁》作为贾平凹早期的代表作,以他自己的话讲,“我必要踏着别人的路子走,虽然这条路上已有成百上千的优秀作家将其了不起的作品放在了我的面前”。贾平凹有很清醒的认识,他需要对其学步阶段的收获做一总结,于是,《浮躁》成了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之作,而之后,贾平凹放弃了此种焦点透视的写法,开始探索与实践从中国画移来的散点透视法。这种方法不再着重于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是沉潜于生活流中,捕捉无数个点,不追求精巧,而是显现朴拙、混沌之态。《废都》诼议纷纷,但争议之初人们多半集中在对内容的指摘上,并未注意散点透视的初试牛刀,主角虽为庄之蝶,但笔墨已不像西式小说样将焦点尽投于其身,而是多个人物多个视点铺衍开来,构成西京之知识分子群落、市井群落的纷繁众生相。自《高老庄》至《秦腔》,这种手法愈益娴熟,且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已然消失,更多类似于穿线、串场人物,散点之铺展密密匝匝,令人叹为观止。庄子曾经讲过关于“混沌”的寓言,说的是有人见“混沌”无七窍,好心为之开凿,“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贾平凹的叙事追求可用混沌概括之,且大巧无工,不假凿窍之愚行。这种散点透视的写法,予读者而言,初始有接受的难度,但读进去即发现一种不事雕琢、严丝合缝的文体气度来。他自己也说:“年轻的时候讲究技法,年老的时候,讲究体验,语言变得很平实。”这种“没有扎眼的结构又没有华丽的技巧”的文体与其小说内涵形成一种平衡,扎实细密的文字配合着琐琐碎碎的生活细节,且有着作者对乡土社会深厚的感情渗透其间,构成暗潮汹涌的叙事。《古炉》的叙事美学追求与《秦腔》一脉相承,将散点透视叙事法置于文革背景中的乡村故事中,以有形式与内容的一种默契,“我依然采取了写实的方法,尽力使这个村子有声有色,有气味,有温度,开目即见,触手可摸”。而新作《带灯》则有些许“变调”,贾平凹说,《带灯》是自己的“转身”之作,虽只是稍微地转身,但也“常常能听到转身时关关节节都在响动,只好转一转,停下来,再转一点,停下来,我感叹地说:哪里能买到文学上的大力丸呢?”《带灯》自叙事手法而言,有求变与不易变之处。与贾平凹前一阶段的创作相较,《带灯》有了一位据核心地位的主人公——带灯,她有着自己完整的故事与性格展示的空间,且以书写短信的方式尽情地表达出情感与心理的波动。叙事的全知视角固然呈点状延展,但带灯依然无可置疑地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量,即使并非所有的人物都围绕着她转,但笔墨行走于樱镇,最多的点与线显然放在了带灯身上。面对不同的故事题材,作家要量体裁衣,贾平凹是如此做的,这是他的“转身”,虽然不免是“稍微的”。毕竟更多的固有创作特征延续了下来,如在分割的章节中对散点透视手法的频繁小试牛刀,时时对带灯的核心故事构成一种压迫;整体的叙事文字一如既往的细密朴拙,几乎达到密不透风的地步,自然,这也一向是贾平凹创作的标识。贾平凹有一个别具意味的见解,“不要再多读那些明清小品,不要再欣赏废名那一类作家的作品,不要再讲究语言和小情趣”,这是对朋友的告诫,也是对自己以往写作受此影响的扳正。早期的作品,有谋篇布局和文字委婉华丽的刻意成分,而后来随着文学观的改变,贾平凹警惕于“有些轻的佻的油的滑的一种玩的迹象”,开始追求简约朴拙的境界,亦即无技巧的技巧,无结构的结构。从《浮躁》到《废都》,再到《高老庄》、《怀念狼》,直至《秦腔》、《古炉》、《带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脉络。“看似写实,其实写意,看似没秩序,没工整,胡摊乱堆,整体上却清明透彻”,抹去刻意的成分,在一片混沌之态中反而有了某种澄净的质地。在作品内容的表现上,贾平凹数十年来不改其志,贯穿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敏锐。《浮躁》,“我的这条州河便是一条我认为全中国的最浮躁不安的河”,是对时代之缩影的记录;《废都》,刻骨地写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颓废溃败的状态,贾平凹由衷地说这本书“能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自《白夜》、《土门》至《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他在左冲右突地寻找对中国社会的把握及艺术上的突破,随后迎来了《秦腔》,以极小一个村庄的地域容纳了自己对中国乡土社会在时代潮流中变革的思考,堪称传世之作;之后的《高兴》,贾平凹关注着城市中的边缘群落,而《古炉》,他返回头去追溯数十年前的乡村文革史,一切似乎都过去了,但总有阴魂挥之不散;最近的《带灯》,贾平凹更是直接书写了乡村社会生态中的上访、救灾、选举、计划生育等,其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实在难得。序与跋中展示出的作家之风貌,是有着一种无掩饰的真切的。揆诸贾平凹为作品写的前言与后记,可以发现其创作观念与思想的直率表白,将这一系列文章连接起来,确是可以获得观察一位作家创作的极佳视角。从此种意义上而言,序与跋亦有某种独立性,尽管其原初位置是附着于正文文本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贾平凹给自己的定位是“在作家普遍缺乏大精神和大技巧、文学作品不可能经典的当下,作家不妨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社会记录留给历史。”他认为这样是“受命于天”。贾平凹将中国文学分为歌颂性的、揭露性的,前者为文人鄙视,后者为历代主流,闲适文学与这两者平行,是对主流的对抗与补充。贾平凹的这个观点大致受周作人“言志”与“载道”的影响。在“揭露”与“闲适”中,贾平凹选择前者,并为友人不热衷现实题材感到遗憾,劝少读明清小品、少欣赏废名那一类作家。
  •     不好,书都快散架了。
  •     他的序言比小说好看
  •     作为一个没读过贾平凹的人,这本小册子还是能很好的决定你要不要读他,要从哪里开始读的
  •     喜欢海豚出版社弄的系列小书,闲着没事儿读来很爽,因为拿在手中很人性。许多作家的非虚构叙述比作品强多了,代入感好。贾平凹、韩寒、蒋方舟,恐怕还有很多知名人物,都是教师子弟,这或许能说明些问题,国民的教育条件普遍不足。
  •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你看到了这么多年,作者的变化:从第一篇后记年纪也最长的感叹到后面一些早期作品中作者的心态~文学和本人经历都在剧烈变化和矛盾。“这种逞能可能形象你只注意到一些小的机巧的东西,大剧的浑然的东西反倒掌控不够。”
  •     如此整理,从后往前,老贾的写作历程鱼跃在纸上。装帧、开本极其事宜放在身边,时时拿出来摩挲一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