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钟摆》书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61738733
作者:格非
页数:267页

阿拉比

全书介绍得最妙的就是"阿拉比".《阿拉比》写于1904年,后收入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小说以20世纪初的都柏林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初涉人世、陷入情网的少年的心路历程。小说揭示了一种“由于意识到价值观念的破灭而产生的失望”的主题(乔伊斯语)。"只在幻想中看见她那穿着棕色衣服的身影,街灯的光朦胧地照亮呈曲线的脖子、搁在栏杆上的手以及裙子下的镶边。"~~~冬天的薄暮,房子阴森,天空是变幻的紫罗兰色~~邻居的姐姐~~阿拉比集市,是一个异域风情的失真的梦~~当时,我看了就忍不住跑下寝室去师大图书馆借"都柏林人".有趣的是,我翻开扉页就有陈年墨迹:"格非已去,此书复何用 ..."可见格非曾经如何在课堂上如何推崇这个故事了 ...

有点儿学术的文学批评

同一系列的还看了马原的《新阅读大师》,显然这本层次更高。个人认为,这本书和《新》的主要区别是:1.前者纯评论性文章,后者夹杂了大量的作者对原作品的长篇情节梗概。2.前者评论的作品如果读者没有较深的理解会感觉作品读之无味略显艰深,夹杂大量专业文学名词;后者文章大部分充斥着原作的情节梗概,几乎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的再叙述。3.前者评论作品多为巨著,后者夹杂了部分通俗现代著名小说。4.前者建议买一本收藏,后者借来看一遍就够了...PS.本书的最后收录了一篇作者对于现代商品社会与文学发展矛盾的个人看法,非常值得一看。

黑暗里回旋的钟摆

合上《卡夫卡的钟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于这本评论集,可以说是一口气看完的,其中有一些作品以前是接触过的,看的过程中,心中感觉那样熟悉与亲切,再次回到作品中,随着作者的叙述重温以前的感触,而对于那些曾经只听过而没有细读的作品,不免就带有一些断隔,然而在格非的叙述中,却又一种细读作品的渴望,恨不得马上到图书馆将其借来一一读完,总之,不管是看过的还是没有看过的,看完这些之后,还是感觉丰富了很多,对一些作品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领悟,沉迷在那些经典的作品当中,沉迷在格非的精彩叙述当中。关于托尔斯泰的作品,有人曾说:杰作就如大动物,它们通常都有平静的外貌。而此正适合于托尔斯泰,在他的叙述当中,感受到的永远是一种平静安稳,无刻意地去制造悬念,制造叙事的圈套,但会让你永远有一种紧张感,在平静的叙述下制造一种波涛汹涌的强烈。对于其作品,我读的可以说数量有限,但在格非的笔下,你能感受到托尔斯泰那份写作真诚,感受到其作品所包含的张力和蕴含的博大。“上帝给予了十字架,也就给予了我们忍受它的力量”对于上帝与人生的思考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凸显,这是对于上帝、人生、命运、死亡、意义等一些列难题的关照,是一种透彻心灵的的发问,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宽广的内心包容下,我们能发现很多真实,很多生活的真相,正如马丁.杜伽尔所言:“托尔斯泰是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发现隐含在其中的真实。”而维特根斯坦在看完《哈泽.穆拉特》后说:他(托尔斯泰)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或许对于托尔斯泰,这些言语只能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走进他的作品与内心。在《卡夫卡的钟摆》中,格非直言他最喜欢的美国作家是霍桑,而他认为最伟大的美国长篇小说应该是麦尔维尔的《白鲸》,在《白鲸》的叙述中,格非把我们带进了那片辽阔的海域,带到了充满诗情、挑战、浪漫与幻想的广阔海洋中,带到了“裴廓德“号航船上,在那里续写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和故事,有关挑战,有关生命,有关精神的壮大。在那里,我们永远感受到挑战一切的存在,拒绝宿命,寻求挑战,永远在诉说着不能被打倒的传说,不管是死神的降临,还是漫无边际的忧郁,都无法阻隔塞壬的美妙歌声,那一种不熄灭的信念,在孱弱的心灵的塔希提岛上,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义无反顾的“裴廓德”号航船和船上执着的水手,一直在向前方张望。对于昂贝托.埃科的《玫瑰之名》早已听说,遗憾的是没有读过,其实很早以前,对于这样一位叙事学大师的作品,一直都很期望,或许在格非的叙述中,我们能找到一些少许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对其更加熟悉一些。在埃科那种“封闭式作案”的模式中,在对生活的交替推进中,我试图寻找更深的阐释,然而依然无从找到准确的入口,其中涉及的埃科的文学创作、文学的见解、关于叙述的方式、埃科对于20世纪的好感以及在这个世纪所产生的大量问题,这些正面或反面的问题症结,在《玫瑰之名》中或许都能找到答案,而只有在认真细读这部著作之后,我们才能领悟的更多,对此,我很期待。博尔赫斯这位曾在80年代后期让众多作家为此着迷的文学大师,我们过多的时候对他是一种误解,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却没有认识到其丰富的多面孔,他的多重身份就决定了他丰富的多角度,一个阿根廷人、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个家禽市场检验员、一个图书馆馆长、一位冥想者,这些都暗示着一个博大和广阔的博尔赫斯,而在写作抒情诗、哲理随笔、叙事诗小说、文学论文的博尔赫斯也分别具有不同的面孔,所有这些面孔糅合、叠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尔赫斯形象。在博尔赫斯激情的背后,我们同样能感受其冷静与成熟,其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总结与回顾,以达到更成熟的圆满,他曾对自己先前的伤感忧郁以及雕饰进行反思和回顾:那时候,我寻求日落,城市外围的陋巷和忧伤,如今,我寻求黎明,都市和安静。在一种敬仰与感动之中,仿佛之间,我们看到了那个一直在六角形空间中俯首默默工作的伟大而真实的博尔赫斯。谈到乔伊斯,更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而在此,格非谈到的却是《都柏林人》,在这部由十五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合集当中,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那十五个故事,还有乔伊斯对于整个爱尔兰的一个全方位的关照,这十五个故事并不是十五个没有关联的故事汇聚,在其主题和叙述的形式上都有作者自己精心的涉及的,乔伊斯试图通过“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的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为爱尔兰写一部“精神史”。在众多的故事当中,有让人感动的,有让人伤感的,也有让人沉思的。《一朵浮云》中,那个忏悔的、敏感、文弱、悒郁的青年小钱德勒,让我突然对曾逝去的记忆和理想有一种真实的怀想,八年岁月的痕迹与印记在《一朵浮云》中成为我们永远逃避的精神状态。《阿拉比》中那个少年所谓的爱情让我心中慢慢升起了忧伤,少年青春的萌动在美妙的、淡淡的忧伤中让那个少年久久不能忘怀,青春的音节在静谧中隐隐回响,直达许久以后的岁月。卢卡奇说:只有当主体从封存于记忆的过往生命流程中,窥探出他整个人生的总体和和谐,才能克服内心生活与外部世界的双重对立。《都柏林人》就是这样一部“往事追溯”的作品,是对乔伊斯前20岁在柏林生活的总结和检视,也是对人与外部世界的严重对立加以整合的尝试。在《卡夫卡的钟摆》中,从用该名字作为本书的主题就可以看出,格非对卡夫卡的重视以及深入的解读。关于卡夫卡,先前就已经有过一些了解,而这里格非再一次通过一种全方位剖析式的解析,让我们对卡夫卡有了更新的认识。卡夫卡永远让我们身处一种痛苦、黑暗、心理的挣扎当中,面对这样的一个痛苦的精灵,犹如在漫无边际的黑屋当中四处徘徊,之后便是晕眩,给予我们的似乎永远是那样的绝望、虚妄甚至是毫无结果,但在其内心中,一直在引导者我们,“他的故事仿佛就是一个不发展的故事,从起点回到起点,或者说在被各种因素的纠缠中陷入了泥沼,剩下的就是一只秋千的钟摆,如果对幅度加以严格限制,它更像是一只钟摆。”这便是卡夫卡难以表达经验中传统社会的记忆与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构建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摆幅。阅读卡夫卡,可能让你的心灵受到伤害,但在其脆弱的故事背后,更多的是韧强和透彻,那样的字句昭示给我们的是永久的坚毅,“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用卡尔维诺的话来说,“检测黑暗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意味着检测光明和欢乐缺到了什么程度”。在普遍异化了的现实境况之中,个人只有通过充满警觉的洞察,复活心中被遮蔽的人的理想,获救才会成为可能。或许,不管对于卡夫卡还是我们而言,希望不在黑暗的虚拟的对立面,而存在黑暗之中的某处。


 卡夫卡的钟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