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23日
ISBN:9789861735665
作者:賴俊雄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賴俊雄
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台北。一九九九年獲英國諾丁漢大學批判理論及英國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成功大學外文系教授兼任文學院副院長及台南市哲學學會理事長。研究專長為西方批評理論、當代英文文學與(反)全球化研究等。

作者简介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大儒康德主張:
「對待人類,無論是對自己或他人,皆應視其為目標而絕非一種手段」,但列維納斯揚棄了這種強調主體的道德哲學,他認為道德不應從自我開始,而應從他者而來,道德始於為他人存在,然後才是為自己存在。
在現代社會中,面對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族裔、不同物種、不同階級、不同身分認同的「他者」,列維納斯式回歸倫理的他者哲學,可以作為我們認識自己與善待他人的良策。
如何看待他人,是在現代社會確立自己最重要的哲學態度
對列維納斯而言,西方哲學從巴曼尼德斯到海德格都是一種將他者簡約化成和「自我」(the Self)相同觀點的過程。在此傳統中「他者」(the Other)被吸吮、咀嚼、吞沒及消化成「自我」維持生存整體的一種能量來源,列維納斯開展了以他者為優先的哲學,提出與無法理解的他者建立一種責任倫理學的關係。在二十一世紀的初期,面對著越來越多不同樣貌的異於己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哲學?強調「回歸倫理」的列維納斯,或許正是一個有力的參照。
本書蒐羅台灣與大陸兩地學者現階段對列維納斯的研究成果,共十篇論文,是中文學術界極為難得的研究資料,是一本由不同研究者合撰,從倫理學、生命哲學、東方哲學、動物權與女性主義等不同面向探討列維納斯思想的專書。本書並收入兩篇對於國外學者的訪談,使讀者對列維納斯的哲學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1906年12月30日-1995年12月25日)
法國哲學家,出生於今日的立陶宛共和國,在1928年於弗萊堡大學跟隨胡塞爾研習現象學。他對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可以說是對海德格的一種批判與延續。列維納斯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以及海德格的存有哲學的盲點在於其整體的思想結構都關注在「存在者」(existent)通往「存在」(existence)的存有論途徑上,他則是逆向思考,思索「存在」如何到「存在者」,並且將優先性讓給了「他者」。
其重要作品包括:《整體與無限》(Totality and Infinity)、《從存在到存在者》(Existence and Existents)、《別於存有或超越本質》(Otherwise than Being or Beyond Essence)、《時間與他者》(Time and the Other)。他的理論並引起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布朗修(Maurice Blanchot)、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帕波札克(Adriaan Peperzak)以及伊希嘉黑(Luce Irigaray)的熱烈回應與反響。


 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週四, 2009-11-12 20:39文/賴俊雄彷彿走入蔡明亮《臉》電影中疊影重重的鏡子叢林,我佇立在哲學神聖的殿堂,看到的是一面面清晰明亮的理性鏡子,有柏拉圖的「理型」、亞里斯多德的「善」、笛卡兒的「我思」、洛克的「白板」、康德的「無上命令」、尼采的「權力意志」、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祈克果的「信仰」、胡塞爾的「超驗自我」、海德格的「此在」與梅洛龐蒂的「眼」……。這些鏡子都照映著同一客體──「我」。與其說西方千年的哲學歷史只不過是柏拉圖的註腳而已,不如說這一系列豐富的愛智之學不過是「我」如水仙花般自戀的影像。反觀,後現代思潮的大師們(如李歐塔、德勒茲、德希達、布迪亞、紀傑克等)高高舉起逾越性與顛覆性論述的大槌,摧毀一棟棟啟蒙主義宏偉敘述(grand narratives)的高樓大廈,拒斥人本主義與邏各斯主義,卻沒有(也拒絕)重建其核心價值,因而剝奪了主體在社群的道德責任與自律。例如,傅柯式權力結構中所造成的「人的消解」,雖然成功地點破西方千百年各式各樣的「人本」主義(例如基督教人本主義、沙特人本主義、馬克思人本主義等)迷思,主張「人」的概念僅是權力/知識網絡的系譜產物。然而,傅柯式權力批判一刀兩刃。它同時也剝奪了那些被壓迫的弱勢他者「人」的主體性:弱勢他者原本可以藉以確保其權利與自由的道德主體性,也隨之消逝於權力/知識網絡。因此,回歸一定程度生命共同體的倫理規範,成為人類新世紀來臨時一種無法避免的反思與趨勢。二十一世紀需要何種新的哲學論述?喧嚷半世紀的後現代「差異」美學與政治,正式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各式各樣新的文化認同和權力論述,在全球價值體系的重新形塑中,在縱橫分割的各個邊緣象限中,持續與多重霸權結構交錯碰撞,其中有一種轉向倫理的趨勢,一種社群(community)意識的再思,一種新興的「倫理批評」正在哲學的社群中再次萌芽。二十一世紀的哲學論述面對自身的危機與困境時,的確渴望一種「典範」的轉移。《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所探討的「回歸列維納斯」或「回歸倫理」趨勢,正是在二十一世紀「重新調整和重構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各種概念」的要求下,醞釀而生。的確,後現代過份美學化與政治化的主體,已造成自身一種「去主體」之主體的弔詭。因此,一種「後」後現代的反思,一種對倫理意識的重新渴望,讓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情境中,開始體認及注意到當代新的社會需要,期盼能夠更充分說明主體倫理意識的重要性、正當性與合法性。因此,邁進二十一世紀大門後,哲學思辨似乎進入一種較收斂、沈潛與反思的後理論(post-theory)時代。因此,如何從無盡散播、遊牧、混血、變身、戲耍、雜貼、逾越與流變的差異主體,回歸至具有一定程度的倫理與社群意識主體(例如全球化倫理、生態倫理、基因倫理、網路倫理、媒體倫理、非功效性共同體與想像性社群等問題),已然成為全球化情境下亟待探討與研究的議題之一。有鑒於此,深入檢視當代「自我」與「他者」相互依存的內在矛盾關係,處理各種認同(族群、性別、國家、宗教、階級與文化等)的交錯形塑與相互交擊問題,以及對「社群」或「共同體」定義、功能與目的的倫理再思,成為目前哲學與文化研究的新典範。列氏的他者哲學之所以能成為當代思想家急欲回歸的「活論述」,是因為在其巨大龐複的知識身軀內,有一顆不斷強力收縮與舒張的跳動心臟──責任。責任的英文 responsibility意味著一種「回應」(response)的「能力」(ability)。我們可以說列氏一生的哲學論述均試圖將西方哲學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本體論與存有論,帶回至一種具有「回應」他者「能力」的倫理哲學。事實上,在當代高度競爭與物化的後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回歸人與人之間一定的友善、信任與責任,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回應」他者「能力」的倫理主體,已是目前哲學亟須探討與回應的議題。因此,回歸列氏倫理以及再現他者哲學可說是本書所有作者,以不同的論述姿態與言說角度,試圖展現心中一種共同的「回應」欲望。想是,每次的再見均是一種「再現」獨特的「事件」,一種思想鳳凰從灰燼中振翅飛翔的重生,更是一種論述性「活幽靈」的積極繼承──一種經由主動閱讀、理解、思考、詮釋、研究、質疑及評論的論述精神繼承。此專書感謝學者與先進共襄盛舉,加入此一回顧列氏思潮的「繼承」,讓生命在二十一世紀流變的時代,有能力應承他者的召喚,並積極回應各種倫理議題。當代這一股方興未艾的回歸倫理,回歸列維納斯思潮中,反映了一種「再見」列維納斯及「再現」倫理哲學的深刻需求與渴望。回歸列維納斯,我們須積極繼承與發揚他的思想,並努力回應二十一世紀情境中「他者」的各種呼喚與要求。因此,在「再見」列維納斯的多樣論述「臉龐」中,「再現」以倫理為要的他者多樣激進他異性可說是《他者哲學:回歸列維納斯》這本書的宗旨。(本文作者為此書編者 / 麥田提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