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章节试读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3-01
ISBN:9787221053435
作者:(美) 保罗·亨利·朗 (Paul Heny Lang)
页数:730页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629页 - 通往现代之路

在德拉克洛瓦的著作中,他强调仅仅模拟自然还不能成为艺术,它只不过是艺术的基本手法之一;只有天才能够洞察事务的根源和道理,每一艺术作品分析到最后都是想象力的产物。但是这想象力是一种不同于浪漫主义的幻想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经验和观察的总和,是他的气质。。。这种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抓住急速飞逝的瞬间印象。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示出那当时所理解的本质上是多方面的生活。对这一问题印象主义提供了最终的解决,但奠定基础的是德拉克洛瓦。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古典主义&海顿 - 古典主义&海顿

古典时期出现的原因:
a.再度强调普遍性
b.洛可可与古典主义的亲和关系
c.理性主义,它与洛可可一样,注定要重新发现古代文化
d.德国涌现出受到古典思想强烈吸引的心智人物:歌德,康德
e.哲学、文学和文学批评、于文学,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而重新调整方向
古典主义形成,其中德国的发展是中心象征。古典主义美化生活,从理想的高度观察生活,给生活以永恒。艺术奉造型美的理想为圭臬,视其为主要价值;古典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心康健,举止堂正,风度优雅;人意识到自身的内心和谐,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古典主义再一次高举“人的发现”的大旗,精神的轮舵由天堂转向人间,从普世转向个体。
18世纪和这个世纪的灵魂在音乐中达至完美境地,因为它的主观性必须在音乐中方能企及神界。而音乐的灵魂在莫扎特身上显露了所有的纯粹性。
18世纪精神生活的入海口是歌剧、交响曲、四重奏、奏鸣曲、弥撒曲和歌曲。古典时代的四周充满了音乐,因此,这个时代的音乐是生活的音乐。
海顿
音乐在他笔下,摆脱了宫廷的礼节陈规和轻浮嬉戏,成为一种极具个性的表达,他从意大利人那里习得形式圆满的美感,从德国人那里得知对位的奥秘。
早期:他在洛可可和情感风格兴盛时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在其创作活动早期,主要是调和通俗易懂的音乐创作和与其音乐本能相冲突的贵族艺术传统。
中期:海顿中期的交响曲显示,音乐语言中歌剧渊源最后的蛛丝马迹销声匿迹,被化解和转化成具有强生命力的纯器乐风格。代表作有下列交响曲:op.73,狩猎 op.83,母鸡 op.85,王后
晚期:牛津交响曲(1788)标志着海顿进入最后一个创作时期。
海顿的作品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具有明确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对生活的热爱、健康的情调、明晰的表达、纯净的感觉、高贵深刻的情愫、无穷的幽默和无可挑剔的技艺,这些均是他的艺术特征。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

上一世纪,浪漫主义的历史学家在发现中世纪学术文化兴奋之余,企图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划一条界限,并在两者之间设立一个缓冲期,称之为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并不苦心经营、重建古老的废墟残迹,而是为利用过去的经验、按照新的意图建设一个崭新的世界做贡献。
人文主义的三大先驱——但丁、彼特拉克、黎恩济,同方济会信徒的改革思想关系紧密;求文化新生的强烈愿望同求教会改革的思想是一致的。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是几乎可以互相交换的词;它们标志两股密切相关、不断接触、时常融会贯通的文化潮流。二者都寻求理想的人性,把古代视为文明文化的典范,新时代可以建立其上、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不能轻易相互脱钩:二者的驱动力是一样的。如果说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先出现,那只是因为二者共同的动机,即米什莱所说的“人的发现”,先成熟地出现在文学中,而那时在艺术中尚不清晰可辨。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洛可可-华丽风格-情感风格 - 洛可可-华丽风格-情感风格

三个国王的戏剧
第一幕:法国巴洛克 路易十四 巴黎凡尔赛
所有的贵族宫廷,都把自己包裹在专制主义的傲慢浮华之中。这一幕由吕利担任指挥,讲究仪式,从中散发出日益增长的强烈悲情,豪华的排场,驱动了一个本质轻浮的世界。
第二幕:洛可可 摄政时期-路易十五执政的后半期
它所展示的舞台缺乏认真、哀婉和庄严,伟大的传统成了一个华丽世界的中心,向全世界展示了非道德范围内最轻松、最美妙的娱乐、田园作品、狩猎和色情的牧歌,充满着微笑、哲理、对话以及羽管键琴纤细的叮当声。
第三幕:古典主义 路易十六
18世纪60年代时,无穷挥霍的恶果开始引人注目。此时整个欧洲都迷上了古典主义,一种比较冷峻、比较严肃的精神,从洛可可的阴影中凸现出来。
巴洛克企图征服、改变、升华并实现拯救;洛可可则希望娱乐。这种重亲密行为和内部装饰的艺术,以机智、优雅、修饰和娱乐,同巴洛克戏剧性的紧张度、浮夸的语言、伤感的力量、粗线条以及丰富的激情,形成鲜明对比。
法国式洛可可
音乐织体的贫乏,短小终止式之间气喘吁吁的乐句;草率的和弦取代了仔细的声部写作;仅为和声提供必要基础的无价值的低声部,取代了富有表现力的低音进行。羽管键琴音乐中,旋律分割得更加琐碎,不断重复微型动机,这种小群的重复乐句便成了华丽风格的特点。对位结构消失了,代之以主调和弦伴奏。
各种洛可可音乐中,最典型法国式的,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是键盘音乐。
前古典交响曲的先驱: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C·P·E·巴赫:作为理性的柏林乐派的一员,他努力表达情感,努力以情感人。他是钢琴现代风格的创始者。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晚期巴洛克 - 晚期巴洛克

命名为启蒙的这场伟大的精神运动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产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于教会的绝对权威提出质疑,实际上为启蒙运动铺路。但文艺复兴是艺术运动,是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主要是宗教运动,二者都不是启蒙运动的直接先驱,因为启蒙运动对二者都强力反对。“凡理性统治之处,艺术和教会都无权反对。”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似乎是几百年来争取心灵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世俗化的努力的成果,其根源是对中世纪教会全权支配和管辖生活的反动。通过否定这个传统权威,近代人表示这样的愿望:要根据无成见的,非教条主义的思维和观察产生自己的见解,不要依靠别人,不要依靠受传统和特殊关系所制约的人的引导。这一新的立场引起艺术和科学的根本性变化。
我们只要进入这一时期的几乎取之不尽的宝库,就会发现,在它的一切活动的深处,是企图把无机转化成有机,把物质转化为精神,把静转化为动,把实力转化为功能的努力。
音乐和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符号是纯粹的抽象,不被任何具体内容束缚。音乐能表现“如何”而不表现“什么”。它不表现任何内容,因为表现就是它的内容。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魏玛时期:管风琴曲,康塔塔
科腾时期:室内乐,协奏曲,键盘曲(平均律第一册)
莱比锡时期:受难曲,弥撒曲,圣诞清唱剧,管风琴曲和康塔塔,平均律第二册,以及其他玄奥的对位史诗
J·S·巴赫是文化史上与时代的艺术倾向隔绝的最杰出的例子。他的艺术立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传统,宗教改革在他身上得到最崇高的彰显,周围是一个启蒙主义的时代。
东方的智慧名言“欲成大业,先征服自己”,巴赫铭记在心,贝多芬也一样。不过,贝多芬是一个乐观的人,深信人能够用善和爱征服自己,人能够在欢乐中情同手足;巴赫则怀着信徒的教条式疑虑,深信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获得自由。
亨德尔
亨德尔的艺术兼有闪闪发光的形式、色彩,创造性和想象力无比丰富的形象,其特点为形式茁壮有力,构思恢弘而富戏剧性,忘情地沉溺于外部世界的美,荡气回肠的惊讶,艳丽的声色,世俗的繁华。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638页

艺术是天才的产物,需要哥伦布那样的信心。如果他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在他那目不转睛的展望前程眼前就会涌现出岸边。因为即使在地平线之外,那里并没有海岸,他的创造力也会从海底把它升起。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523页

音乐的浪漫主义在瓦格纳的创作中达到了它的巅峰和它的毁灭。他完成了浪漫主义的最终目的——整体艺术品。但是瓦格纳和他的辩护者所宣告的整体艺术品意味着个别的艺术的终结,意味着无论纯戏剧或纯音乐都没有存在的理由;由于在他的戏剧中音乐占了顽固的统治地位,他们的这个主张就行不通了。纯戏剧和纯音乐仍然健在,易卜生和勃拉姆斯恰恰能够在瓦格纳胜利的时刻站了起来。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巴洛克 - 巴洛克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充满了令人困惑的矛盾。教会和国家已经连根动摇,需要重建。宗教、政治、文学艺术中的新兴力量面临着同样强大的反对势力。基督教势力已失去其宗教的统一,教廷的力量正在缩小。
中世纪和当时的时代奇怪地混合,哺育了产生17世纪巴洛克的过程。这个哥特风格的复兴不限于精神方面,而是遍布整个文化领域,其性质远非反动倒退,而是孕育出积极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解体所制造的混乱场面,由一个全面统一的新风格加以整顿。新风格中,一切以综合、调和为目的。巴洛克的出现即使在某些方面是哥特的回复,但没有文艺复兴是不可能的。
巴洛克精神同发生在意大利的反宗教改革精神相融合,很快传遍整个信奉天主教的欧洲。这种融合不论出现在哪一个国家,以哪一种形式,总以后者为主导。它的基本特征保持到下一个世纪,在鲁本斯、伦勃朗、许茨和布克斯特胡德的壮丽激情、戏剧力量、狂喜热情和征服一切的艺术威力中达到顶峰。这种巴洛克精神并不出新,它的目的是复旧。
颂扬崇高又一次和哥特时期一样成为心灵的表现,不过意义不同。哥特时期是天真而客观,巴洛克时期表现为超人和奇迹。
器乐惊人地迅速发展。利切卡尔和托卡塔发展为同以前的声乐原型没有联系的器乐对位形式。利切卡尔一旦定型为单一主题的处理,巴洛克的主要也是基本的器乐形式——赋格——旋即成形。
里努奇尼写了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实验性?)歌剧的《达芙内》,由佩里和卡奇尼分别配乐。第一部完整的歌剧是《尤丽狄西》。
器乐坎佐那借用A-B-A式的曲式结构方法,以da capo aria,意即“从头再来”(译作“返始咏叹调”)之对称对后世几百年的音乐起重要作用。
巴洛克的建筑喜欢重复,作为加强、对照其内涵及轮廓的一个方法。以回声呼应每一个乐思的倾向占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为concerto原则,控制了整个17世纪的音乐生活。今天,此称可以指一场独奏会,也可以指一种音乐品种——协奏曲。在17世纪,它代表一种风格原则,作为一种风格,它的意思不是合作,而是对抗,竞争,唱对台戏。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61页

各种不同的手稿本都明确要求,使徒书信的读经员—他常常代表yedu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314页

诚然,B小调弥撒曲和两部受难曲中总有一部由合唱团体演出,每一场钢琴音乐会上几乎总弹一两首巴赫管风琴作品的改编曲。但是,巴赫为之增添光辉而写了大部分音乐的教会,巴赫以侍奉他为自己毕生事业的教诲几乎根本不理睬他;他的音乐在家庭中也弹得太少。大音乐厅是我们听巴赫的唯一场所,但这与巴赫的本意不符;相反,这是巴赫唯一没有为之写过一首作品的场合。他为教会、为小型聚会写作。今天,新教和天主教都不用他的音乐,只有在节庆时演出;但是,这样盛大、贵族气派的“室内”同这样的音乐格格不入。不论巴赫的大型作品的公开演出多么令人难忘,只有那些一边弹奏众赞歌、众赞歌前奏曲、独奏奏鸣曲和个人能弄到的许多其他作品,一边静静地苦思冥想的人才会识其真容、悟其三昧。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39页 - 基督教早期教父时期

文科七艺(liberal arts)包括语法、修辞、逻辑、数学、音乐、几何和天文。此处artes所意味的不是某种艺术的技术性掌握和实践,而是对各种学科知识门类本质的哲学性考察和理解。有趣的是中国西周之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禮、樂、射、御、書、數中也包括音乐,然而就我理解,这六艺正是指的是六种技能。这应该可以作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例证之一吧。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笔记-第638页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这就必然把我们拉回到大众的(这时大众成了“种族”的同义语)集体主义;而实际上只有个人的自由是拯救之路。因为自由意味着精神的分化和独立性,它能产生个人;而任何社会的严密制度化,都要求文化的一体化,限制个人的发明创造型,并扼杀艺术。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