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214078902
作者:韩东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陈玉珍告诉我,要是别人掰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自己掰自己可真是不容易,那腿就像有千斤重。最后还是掰开了,敞得大大的,儿子既想看又不敢看。这回刘老三倒是帮了儿子的忙,把他推到前面,用手按住他的头。儿子就闭上了眼睛,但也不能老闭着,所以还是睁开了。刘老三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生理卫生课,小陈是助教,我是教授。’然后哈哈大笑。 “刘老三还让他儿子说说上课的心得体会,不说就不让他走。最后儿子说了四个字,‘难看死了!’正是这句话伤了陈玉珍的心,她跑到我这儿来哭诉了。 “我无话可说。”常乐道。 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虽然有红光照耀,桌子上的剩菜还是冻住了,猪油凝成白花花的一片。室外北风呼啸,风声一阵紧似一阵。后来瞿红朝窗户看了一眼,惊喜地说:“下雪了!” 常乐转过脸,窗帘没有拉上的木窗外,雪花饭粒似的漫天飞舞,飞旋在窗口射出去的灯光里。常乐调整眼睛焦距,看向更远的地方,小街对面的屋顶已是雪白一片了。 没拉上窗帘是为了避嫌,瞿红和常乐独处一室的时候一向如此。每次直到张朝晖打完电话回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窗帘。张朝晖会说:“怎么不拉窗帘?在外面看得清清楚楚的。”瞿红和常乐都知道张朝晖是一个不希望被看得很清楚的人,但他们什么都没有说。 没想到这会儿,没拉窗帘让瞿红、常乐看见了下雪。飘雪的自由和美丽不啻是对刚才谈话内容的一剂解毒剂,真是太及时了。 他们看了一会儿窗外的雪花,将视线收回,继续喝酒。 本来,瞿红是很想去外面的雪地上撒点野的,开车驰骋,或者就地打滚也行。常乐也有同样的意思。他想象自己像一朵大雪花一样出得门去,一路飘舞到家。但他不是张朝晖,和瞿红一快儿结伴玩雪显然不太合适。两人交换了一下顽皮的眼神,也就作罢了。 为了抵御下雪的诱惑,瞿红起身走到窗边,拉上了窗帘。拉完之后这才意识到什么,再将窗帘拉开就更不对劲了。她只好走了回来,坐下后脸红红的低头不语。常乐的心里也挣扎开了。“只陪吃,不陪睡,就是能睡也不睡,就是能睡也决不睡……”他念咒似的默诵道。 两个人端坐,如泥塑木雕,气氛一时变得颇为紧张。突然,店堂的大门一声大响,向两边分开,一个人夹风带雪地闯了进来。不是别人,正是张朝晖。瞿红、常乐不由得心神俱震,张朝晖的劲头太像是捉奸的了,况且他们的心里真的有鬼。 只见张朝晖的肩膀上落着雪,整个人袅袅地冒着热气,或者冷气。他手持一把油布雨伞,进门后哗啦一声收起合上,那伞就成棍状的了。 张朝晖跺着脚,以伞杵地,咚咚直响,“狗日的Eric,终于同意发邀请函啦!”他大声地吼道。

名人推荐

《中国情人》完全是热热闹闹一幅浮世绘——换句话说,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的小说。——叶三(媒体人、小说家)《中国情人》……是一块小小的中国切片,这片切片折射出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世情生态和人性的嬗变。——育邦(文学编辑、作家)《中国情人》里的中年生活赤裸而近于猥琐,张朝晖所谓“一个人的纯真是心灵上的”是心不在焉的敷衍,也是软弱无力的辩解。——谈骁(评论家)我想向女性读者推荐:读《中国情人》这部小说,可以帮助你认识男人这种动物,哪怕这动物是个艺术家,也还是一个叫男人的动物。这种动物一旦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显露出冷漠、自私的天性。爱情对这种动物而言,始终是附属物。……我也想向男性读者推荐:读《中国情人》,你会惊讶于女人的能量,尤其一个爱起来的女人,能量近乎疯狂。爱情对女人的重要性,总是超乎男人的预知和想象。——何小竹(小说家)瞿红才是真正的藏污纳垢的道德场,他容纳了小心肠的先后两次抛弃她的张朝晖,容纳了丁老板,容纳了伪国学大师常乐,最重要的是,她因为已经不能生育还容纳了国学大师的前女友为他怀上了孩子,并且悉心照料这位快要生产的孕妇。……所以瞿红也就完全可以称之为女神。“中国情人”的意思原来在这里。——杨键(诗人、画家)

内容概要

韩东,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主要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另著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最新长小说《知青变形记》,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爱情力学》,访谈录《毛焰访谈录》等。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书籍目录

上 篇
进 村
二选一
风 景
陪瞿红吃饭
大王奇谈
飞 盘
克林顿
交接班
中 篇
归 来
小小的必然
龙宴火锅(1)
龙宴火锅(2)
游戏
看月亮
体外的胃
又见画盘
变奏
晨光
游客
三间客房
绝交
下 篇
磕头如仪
签约
正果
大团圆
韩东年表

编辑推荐

《中国情人》编辑推荐:18岁以下读者谨慎阅读!一部尽显国人狂欢与沉沦的小说!《中国情人》极尽韩东式的幽默,在精简的叙述中描绘了中国跨世纪以来的翻天巨变、中西价值的剧烈冲突以及我们时代的爱与疯狂。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让女人认清男人,让男人认清女人
古老民族的情欲史,少年中国的反转片
西方价值遭遇中式思维,会有怎样的尴尬?
看韩东归来!剑指中国人的狂欢与沉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艺术家”张朝晖和女友瞿红、好友常乐在京郊“艺术村”度过了 一段美好的日子。随后,为了寻找梦想,张朝晖孤身一人远走美国。14年后,在国外遇到发展瓶颈的张朝晖回到国内寻找机会。而此时的瞿红已经成了一位颇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商,常乐也成了频频上镜的“国学大师”,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三人再次相遇,饭桌上的众人的寒暄,让张有些眩晕,他似乎已经不能适应国内这十几年的变化……


 中国情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在这个物质生活远胜于精神生活、金钱的意义胜过一切的时代,“爱情”,这个曾被人们奉为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名词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在当代一些小说中遭到了质疑。在那些解构性的文本中,它不再是作家歌颂甚至膜拜的对象,相反,作家们用戏谑甚至反讽的笔调描绘了“爱情”在物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的现实,揭示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男女精神生活的脆弱与空虚,实际与庸俗。但这种“解构”也仅仅是一种表面意义上的。而韩东将对爱情的怀疑延伸到了哲学层面,他对“爱情”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在小说中将男女之间交往的细节挖掘发挥到极致,从而通过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日常”描写将“爱情”这个“本世纪最著名的神话”一层层瓦解掉,使每个部分的集合大于整体,最终使人们感受到“爱情”作为一种为他人“牺牲”的愿望的产物其情感平衡的力量之所在;作为一种“交叉跑动”的人际关系的虚无与不可靠,以及肉体与精神的冲突与磨合关系。一、“我”和“你”不等于“我们”有的时候,男女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相互爱恋,只不过是一种牺牲自我的力量在作祟罢了。在这种力量的牵制下,男人和女人各自寻找削弱自己的机会和对象,同时又在别人身上找到补偿,“我”和“你”虽然在一起生活,但却只是为了满足彼此“得失相长”的愿望,因而这样的“我”和“你”永远也凝聚不成“我们”。韩东小说《我和你》中的“我”——徐晨,和“苗苗”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在潜意识中,徐晨仍然爱着他的前女友朱晔,但苦于在朱晔身上得不到性的满足:“她的性冷淡非同一般,是非常彻底的那种”;苗苗的出现无疑让徐晨满足了这一幻想,但他也并不是只贪图苗苗的肉体,而是愿意全身心地为苗苗付出,“为苗苗一人游泳,我花钱买了三张门票”“我收到了一笔三千块钱的稿费,从邮局取出后我交给了苗苗,让她用自己的名字存起来”,虽然有时候“我”也怀疑自己对苗苗的感情“我们拼命地做爱,感觉的确有些异乎寻常。我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如此激动,大概是因为孤独吧?”,但他仍然执着地为苗苗付出,在苗苗家着火后主动去帮忙清洗墙面,以至于“右手的一个手指开始发炎,指甲盖可以掀开,下面的皮肉已经化脓”。但苗苗呢?她的心中也依然记挂着前男友李彬,为他而哭泣,因为他和徐晨吵架,对徐晨大吼:“我从来都没有爱过你!你算个什么东西啊!我只爱李彬,这辈子就爱他一个人!”并最终与李彬“重归于好”,徐晨只有感叹“苗苗是一个深情的女人,而李彬是一个守信的男人,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时辰一到,两人马上接上了头”,似乎他与苗苗五个月的恋爱都是一场幻梦。但讽刺的是,李彬和苗苗也没能走到最后,仍然以分手告终。于是徐晨不禁思考,爱情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何在呢?韩东在《我和你》的最后用了将近12个页码的篇幅阐述了他对“徐晨”和“苗苗”这一爱情悲剧的总结:“伤害,惟有伤害,才会使我们(我和苗苗以及所有热烈而无望地爱着的男女)如此地肝肠寸断、心如刀割”。爱,是基于削弱自己、牺牲自己、为他人所奉献一切的愿望的产物。徐晨对苗苗的爱,无时无刻不伴着“消耗自我”的努力,无论是金钱、物质还是精神。反过来说,苗苗对李彬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唯有削弱、牺牲、消耗才可能是获得生命意义的道路”,人们通过付出自我来达到情感上的平衡。“此世的亏空自有前世的原因,来生也会得以补偿”。前生今世的平衡过程通过“爱情”来完成,因而爱情也是一种平衡力量的体现。有得必有失,有牺牲也有抛弃,平衡的力量烙印在每个痴情男女的心上,标志着人们“曾经生活过,爱过也被爱过”。人们不停地为他人付出,从而削弱自己、牺牲自己,在削弱自己的过程中感到身心的愉悦,但又因为他人最终拒绝了自己的这种牺牲和付出而感到痛苦,因此,人永远活在矛盾中。二、人生就是“交叉跑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会呈现“X”型。两个本素不相识的男女因为偶然的原因而相识,进而相恋,发展了一段亲密关系,这个“偶然的原因”(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或一个事件)也就成了他们关系中的连接点,但这种关系是不稳定、不永久的,“X”随时都可以因连接点的消失而处于解体,那时男女双方的关系又恢复到陌生状态,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属于同一世界,失去交集的同时“关系”也趋于消失。但这种状态又不必然具有唯一性的,人的一生中可以遭遇很多次这样的“关系”,有时甚至呈“相遇——结合——相离——再相遇……”的循环状态。这种关系在韩东的小说中也是常见的。韩东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新的“命名”:“交叉跑动”。同名小说《交叉跑动》中的李红兵和毛洁是这种关系的典型。李红兵是一个曾有过很多女人的刑满释放人员,毛洁是建筑系的大四学生。两人的世界本来没有交集,是在一次舞会上通过国强介绍认识。随后两人发展迅速,不停地在对方身上发泄自己的欲望,彼此感觉很合拍,但“迄今为止毛洁一次也没有对李红兵说过‘我爱你’”,“性交和爱相联系在李红兵的经验中并不是必然的”。但李红兵随之发现毛洁只不过是在他身上寻求性的安慰来弥补去世男友朱原给她的心灵空缺,于是便失望地选择了失踪。两人虽有“性”这样一个交集,但却最终分道扬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你》中的徐晨和苗苗也属于这种“由他人介绍认识——因‘性’而结合——因所爱不同而分离”的模式。在韩东最新的长篇小说《中国情人》中,“交叉跑动”的关系被发展为极致。瞿红因寻找厕所而偶入“大王艺术村”,结识了张朝晖与常乐,并因看到画有张朝晖头像的画盘而爱上了张朝晖。每次与张朝晖做爱时,她都“会伸出去一只手,握住画盘”。这个“画盘”成了瞿红与张朝晖关系的连接点。但他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仍然是不同的,张朝晖是一个贫穷的艺术青年,却一心要去美国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无心眷恋瞿红对他的爱情。瞿红是一个“长相漂亮,家里也有钱,什么都不缺,除了生活的目标”的女人,她所要的只是张朝晖对她的爱情。常乐虽然一直暗恋瞿红,但却没有表白。这样看来张朝晖与瞿红的关系已趋于分离状态了,似乎常乐与瞿红的关系才具有潜在的可能性。但韩东并没有让故事戛然而止,而是写了十四年之后张朝晖回国与瞿红的再度相逢。此时张朝晖除了一个“美籍华人”身份后仍然一贫如洗,而此时是瞿红已成为著名收藏家,常乐也成为著名“国学大师”。可以说此时常乐和瞿红的身份状态与价值趋向才是相同的,但瞿红仍然爱着张朝晖,甚至为了他打掉了自己与丁老板的孩子,但张朝晖却认为“瞿红真是太可怕了!中国人真是太可怕了!”撕毁了与瞿红的婚约,也使得常乐一气之下与张朝晖绝交。张朝晖灰溜溜地回了美国,而一直暗恋瞿红的常乐最终与瞿红结了婚,在他们做爱的时候瞿红打碎了画盘,“终于以此方式向自己的过去进行了圆满的告别”,画盘的破碎意味着瞿红和张朝晖两人关系的解体。  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起点也不同的两个人,虽然为了暂时的需要和一时对对方的认识与理解而走到一起,也就是所谓“缘分使然”,但毕竟他们还是属于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目标与追求,因此分开也是必然的。但再次相遇的人,就一定会保持稳定与永久的关系吗?答案恐怕也是未知的,上一次的“交叉跑动”的终点也许就是下一次的起点,就像韩东在《中国情人》中设置的开放性结尾一样,常乐、瞿红等人要去美国,他们在机场一起抬头看飞机,但韩东并没有交待他们到美国后会怎样。常乐会和瞿红白头偕老吗?张朝晖会不会与瞿红再度相遇?美国,是他们生活新的起点,但并不是他们生活的终点。命运的悖论无处不在,人生就是由一次次“交叉跑动”而组成的。韩东在小说中演绎出的这些“交叉跑动”的关系,恰恰表现出了他对人与人关系在爱情方面稳定性的质疑,而“交叉跑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恰恰是命运的悖谬性所造成的。始于偶然,终于偶然。三、“我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有批评者指出韩东的小说中的性爱描写是一种“欲望化叙事”,我对此持保留态度。韩东小说中的性爱描写意图并不在于刺激读者的感官,或是一味宣泄人的动物本能,他笔下的“性爱”都多少带有些苦涩的味道,男女主人公各怀心事,只有“性爱”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而这种关系是不稳固、不长久的。正如评论家林舟所说,这种“性爱”在本质上是绝望的。里尔克有一首著名的诗作《寂寞》:“寂寞像一阵雨/它从大海向黄昏升去/从遥远而荒凉的平芜/它升向了它久住的天国/它正从天国向城市降落/像雨一样降下来在暧昧的时刻/那时一切街道迎向了明天/那时肉体一无所得/只好失望而忧伤地分散/那时两人互相憎厌/不得不同卧在一张床上/于是寂寞滚滚流淌……”。这首诗写出了寂寞的男女同床异梦的状态。两个孤独的灵魂享受着一段只有肉体关系而没有心灵碰撞的“爱情”,即便他们在对方身上寻求到了疯狂而愉悦的肉体刺激,但心中所想却仍是他人,“灵”“肉”分离,“性”“爱”分离。肉体上的愉悦常伴随着精神上的虚无与绝望。《交叉跑动》中的毛洁和李红兵是这种关系,《障碍》中的“我”和王玉也是这种关系。而最绝望的却是《我的柏拉图》中王舒对钟建珊说的那句话:“你知道的,我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说这句话时王舒与钟建珊已发生了肉体关系,王舒并不爱钟建珊,他与钟建珊关系的潜在背景是王舒对女学生费嘉的单恋趋于绝望,讽刺的是钟建珊正是费嘉的同学,王舒还曾利用钟建珊打探过费嘉的消息。可以说,王舒对费嘉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韩东在小说中也详细描写了王舒因费嘉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作,如为费嘉写诗、为与费嘉单独接触把考试定为一对一口试、给费嘉写信等。当王舒被费嘉拒绝后他也辞职离开了学校,并逐渐从对费嘉的迷恋中走出,意识到“爱她这件事无论在今天还是在过去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觉”,实质上这种幻觉的破灭就是“精神之爱”的失落与绝望。王舒与费嘉之间存在永远都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只能无奈地掩饰“不相信爱情”。实际上,韩东的这种“不相信爱情”的性爱叙事,其潜在指向是现代人灵魂的寂寞与失落,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疏离与关系的虚无。“性”作为肉体的、形而下的存在呈现了男女之间因寂寞和失落而达成的一种交合,肉体的宣泄过后仍然是心灵的空虚。而韩东并没有在小说中给出“怎样消除寂寞和空虚”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使得爱情神话再次遭到了质疑。韩东爱情小说的出色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呈现”男女之间的情感故事,而是通过“呈现”这种途径直抵爱情存在的内核,并通过人物关系的细节描绘与剖析一层层揭开蒙在爱情表面的面纱,拒绝将爱情神圣化,而是通过不动声色的叙述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怀疑。在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说“我不相信”很容易,但难能可贵的是冷静地分析拒绝相信的原因,韩东对爱情的怀疑,体现了他对无限接近真理的一种尝试,而这种尝试必然伴随着“去蔽”而进行。
  •     [南方都市报] 当下中国现实光怪陆离,比起拉美作家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并非个别人的功劳,而是全民上下齐心协力的成果。作为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作家,有意念和责任的人难免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面对浩大而诡异的现状,舞出怎样艺术风格的舞蹈、以何种舞姿去阐释和彰显,既是题中之意,也是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行为———难度和牺牲性不言而喻。韩东,作为一个文学从业者,一直在试图摆脱先天观念和某种立场地写作。不被挟持和保持独立精神,这应该是一位作家的“底线”。但这对于现实并非放弃言说,更非放弃立场的中庸主义,而是不受“文学”之外的障碍制约的一种独立写作。韩东的诗,是曾经文学运动巅峰的见证和启蒙;韩东的随笔,是精神萎靡物质暴乱时期的抚慰和稻草;韩东的小说,是秉承某种文学理念小说家的“教科书”和枕边书,是这个时代先锋而体面的文学读物。在阅读和理解韩东小说前,有必要来与韩东的纯粹文学意义来一次坦诚相见。仅在韩东的文字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周遭变幻无穷的世界对敏感之人的侵犯,估计早就在他身上形成了千疮百孔。但韩东又是一个纯粹写作意义上的“局外人”,他参与文学活动,却远离无杂质纯文学之外的喧嚣和繁华。这并非一个作家的自律,而是一个人的过度敏感天性使然。在《中国情人》中,韩东无意去勾勒中国近年的具体变化,他只想呈现十几年来巨大变化带来的强烈反差感和剧中人附着的颠沛感。这种反差感和颠沛感于小说阅读来说,就是一种审美享受。小说的第一部更像是为了让读者有对比而做的铺垫,贫瘠、活力、性和努力向上的进取心,不仅仅是艺术家身上的显著符号,也是上个时代的人文风光。接下来故事进而跳跃到十四年之后,也就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之中国,伴随着“张朝晖”从美国回到北京,一场盛大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了。不仅仅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以及朋友在这十四年中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十四年”这个看似称不上悠长的一段历史之后,中国以及这里的人们发生了滔天之变,这“变”以及变化之后呈现出来的种种社会现象,也是当代作家无论花费多少笔墨也无法描述完整的现实之貌。仅凭无法完整描述这一点,就值得期待。而谁能找到切入的角度和与之匹配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比诺贝尔文学奖更有魅力的一道谜语。旅美画家“张朝晖”,这位从北京艺术家村混出去的画家,坚持画画,“画”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钱,早在艺术家村落魄之时,他就已经具备脱颖而出的素质。“艺术”正像小商小贩手中的待售商品一样等待着艺术家安排她随时出场,在能否卖上一个好价钱的心理过程中,可以说艺术家要比临街的商贩更怀揣期待。商贩一笔买卖不成,还可以有下一笔,一朝经营失策,还可以重新再来;而艺术家的招牌和名字令他们充满了固定感,一次失败恐怕就是砸了招牌,从来没有一个行当比“艺术家”更能将名与利贴得这么紧密。在韩东笔下,一连几个人物出场,除了保持既傻又纯本性的“瞿红”以外,均是令人讨厌的角色,你可以称之为垃圾,但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难以回避的人。“张朝晖”势利而腐朽,十四年前他亲手埋葬一段爱情,那是因为他要一心势利地奔往美国,进而打开自己所谓的艺术大门,十四年后他不能接受“瞿红”为之堕胎行为而再次离开,不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而是骨子里的腐朽在时刻教唆他如何成为一个注定被遗弃的人;“常乐”浮夸而嚣张,这人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如今流行的“忽悠”上,并非不学无术,但所学都是围绕着中国人身上最庸俗和势利的元素展开,比如如何运用传统国学排解成功人士的苦恼,这与当下风靡已久的百家讲坛走红的于丹或者机场成功学贩卖者如出一辙,他们并非这个时代的最败坏分子,但他们的存在和释放,却成了这个败坏时代最好的垫脚石;还有财大气粗的“丁老板”,除了勇猛地办了一回“瞿红”以外,他的呆傻做派成了当下所谓大款“软实力”的整体体现,蛮横、无理、无品、无趣,他们只能用钱堆起自身的审美和消费观,在唐突而近似胡闹的消费行为里,他们扮演这个时代最不可救药的一群人,在这个所谓杰出、成功的人身上你只能找出一点点可爱之处,如果你把他被戴绿帽子尚且当成可爱的话……“坏人物”的涌现与接连倒塌,你见到了真相,却不一定感到心灰意冷。倘若绝望可以解决生之人活着的问题,那世界早就太平了。如此洞察真相之后,眼睛进而雪亮了,更应该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跟这个狗日的世界死磕,或者沦落成一个自暴自弃的旧人,过点喧嚣之外的生活。总之,你更觉醒了,在如此“坏人物”霸道横行甚至统治价值观、占领生活情操舞台的今天,没有什么比清醒和拒绝更珍贵的东西了。正如很多情感故事那样,很多时候只要纠缠和继续就行了,辗转反侧寝食难安都只不过是我们为自己提供活过的证据。韩东用精致乖巧通俗好看的长篇小说《中国情人》,在向荒诞而鬼魅的世界问候,它提供给你的不是教你如何应对坏时代、坏人物的办法,而是看清楚这里的龌龊真相然后继续前行。这以后路上的风景就交给你自己的眼球了。
  •     让女人认清男人,让男人认清女人古老民族的情欲史,少年中国的反转片西方价值遭遇中式思维,会有怎样的尴尬?看韩东归来!剑指中国人的狂欢与沉沦。让女人认清男人,让男人认清女人古老民族的情欲史,少年中国的反转片西方价值遭遇中式思维,会有怎样的尴尬?看韩东归来!剑指中国人的狂欢与沉沦。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无聊与狗血的结合,情节设置和人物性格都平面且滑稽。真的不要为这种书浪费钱。
  •     谁让你高潮,你就爱谁。
  •     20151127-28电子版
  •     俗劣
  •     狗屁一箩筐。
  •     在加州的房间花8个小时读完的小说,在远居中国的他乡着实想看看几本中文的图书,偶尔换个口味读读也是不错的选择,看看不同的作者对于不同世事的品味和表述,也有偶尔让我忍俊不禁欢笑的地方,也有对男女关系的一些反思,总是也算是有收获。
  •     认识男人这种称为艺术家的动物。同时也惊讶爱情对一个女人的重要性,超乎了男人的预知和想象。
  •     自推下
  •     只有前面三分之一在大王村的故事是好看的。
  •     技法、讲故事的能力是够一流层次,故事好像有一点点局限,不过我很喜欢韩东这样的幽默!整篇下来都是笑的。
  •     “我爱你,我要跟你在一起,所以,我必须打算别人的孩子牺牲自己一生再也无法生育的代价跟你在一起”。最终她被所爱无情的抛弃。 “我是不会跟一个打掉孩子的女人结婚的”。最终他冠以这伟大的借口离开了她。
  •     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尤其是80年代的读者。书的质量没有问题,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     还挺好玩的,盲目的荷尔蒙,无处安放的情感寄托
  •     叹为观止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令一个诗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坍塌 如果要总结本书的一切 有两个字特别合适 那就是庸俗 如果说作者的写实是一种反讽 可是读完却只感觉到一个中年男人对富裕生活的艳羡(包括末尾成功男人带妻妾去美国生孩子) 那种赤裸裸的羡慕嫉妒甚至已经变成了意淫 充斥在这篇烂俗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 如果文人已经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 那么能不能稍微要点脸?
  •     我爱爱情里的苦痛
  •     写的不咋地,虎头蛇尾瞎编乱造,不推荐大家买
  •     不爱你的人,基本不会爱上你。所有的付出,在对方眼里都是无比可笑的行为。
  •     什么玩意啊。。
  •     故事很局促,人物很扁平,封皮已经预告了这只能是一本儿升级加长的故事会。
  •     结尾甚麽鬼
  •     有点符号化。
  •     发货速度快,我妈让买的,说别人推荐的,估计还不错
  •     不用看这本书了,看一看何小竹和杨键的评论就好了。
  •     怎么说呢,封面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噱头,但是仅仅是噱头而已。故事稀松平常,封底、扉页上的那些编辑推荐水分真的很大。如果说真要找出点儿有意味的东西来的话,只有那些对于国学大师、男女情仇为数不多的讽刺算得上是有点儿意思吧。
  •     好看的小说看完后会有一种惆怅。根据惆怅的浓烈、长短来评定小说。
  •     这里涉及一个很令人不安的问题——理念的纯洁也有它的残恶一面,在坚守一种观念的同时,是否也因这种坚持造就了令人鄙夷的成分。——于是,到底什么是纯洁、崇高呢?什么又是无耻?
  •     一般吧,用当当读书在线看的,高铁上一口气看完,就当打发时间咯
  •     昨晚(今天凌晨)一口气看完了。
  •     内容没啥意思,看起来一般般。消遣吧
  •     虎头蛇尾
  •     比我的期望值还要低一些 韩东真的只是个诗人 而且永远都是诗人
  •     人生时刻面临选择,或功成名就,或跌落云端。荷尔蒙催使下的荒诞青春,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生活,当初的美好再也回不去。一本让女人认清男人,让男人认清女人的好书…
  •     一个女人,一个艺术村,两个男人。试读了一部分 张拜托兄弟常娶了瞿。人生的规划其实有不同因素影响。 选择了也就过下去。
  •     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十四年的张朝晖,有教养,有底线,但骨子里却似乎少了点什么,反倒是吃喝嫖赌抽什么都占全的“国学大师”常乐,让人看到变革时期中国人浮躁而真实的影子!
  •     赠书,我觉得没有什么看头。
  •     不好看,情节老土,文字粗糙,一点文学底蕴都没有!以后都不会再相信什么五星推荐了,浪费钱!
  •     读不下去,感觉浮在某种载体之上,悬空。
  •     常乐15年爱情终于修成正果,娶到翟红,张朝晖就是矫情
  •     智力即自由
  •     莫名其妙
  •     我是个敏感之人,烂俗又怎样,又得找个数学题做做缓缓心情了
  •     比想象的薄点,分类很细
  •     只能给个三星,写的是非常之一般。如果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点意义,现在落伍了。写东西就像年龄一样不够味!
  •     情深似海,血浓如水!
  •     一般
  •     不错的书,孩子喜欢看。。。
  •     有些惶恐。
  •     文字的累积罗列,真没啥意思
  •     作者写得平淡无味
  •     韩东缺钱了吧?
  •     历练不够 体会不深 但针对每个人还是看出点端倪。比如张朝晖 在中国最日新月异的时候 留美14年 回来了 想要融入 却俨然变成了一个局外人 记得最牢的一句话就是:“太可怕了 中国人太可怕了。”
  •     曾经看过韩东的《我和你》,非常喜欢,因为有作者生活经历在里边,真实感颇强。但这本《中国情人》,坦白说看完后马上就忘了,还是查看近期订单时才发现自己还买过这本书,想了半天勉强想起是讲的一个什么故事,没劲
  •     书这种东西不好评论啊 各自喜欢
  •     实在不明白有什么可看的。这种题材太不适合我了~
  •     诗人写小说还是有点勉强。
  •     文笔很顺畅,但故事很奇怪,简直就是一部超现实幻想小说,里面的人物行为都经过了很强的夸张,显得太片面。
  •     出乎意料的老旧、无趣,与诗歌差三个档次。
  •     有点余华的兄弟的感觉,讲的是世事变化,感觉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却有点表达不出来的感觉。取笑张还是取笑中国的变化?取笑西方的价值观还是取笑中国人的无底线?一直觉得是本小黄书,所以没有看,看完觉得挺值得深思的。
  •     谦谦君子的表面,掩盖不住自私卑微的灵魂;装腔作势的小人,内心有时藏着一颗侠肝义胆
  •     有人说,中国的男人都很萎缩,所以中国的女人都很苦,这本书正是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女主角像古时候爱慕才子的富家小姐一样,委身于一个一无所有但一心想着出国的英俊画家,倾其爱情、金钱和健康,换来的还是画家决绝的背影。而男主角画家在女主角的帮助下,如愿出国发展,虽事业不顺,却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对深爱他的女人给了最深的伤害。在他的心中,始终只有自己。在艺术和道德之名的画皮之下,隐藏的是一个自私、自卑的懦弱灵魂。苦哉,中国女人!丑哉,中国画家!
  •     我刚刚买了,订单也说我给钱了,为什么管理KINDLE那里没有我的这本书啊
  •     欣赏不了啊..
  •     小说远不如诗诶,瞿红是这些男作者的性幻想。。
  •     看的电子版 结尾总让我怀疑电子版少了。 内容确实也一般
  •     如果再写一本儿好了,看到快结尾的时候越期盼,期盼之后故事就戛然而止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