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畫記

出版社:西遊記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6日
ISBN:9789868279421
作者:蔣彝
页数:256頁页

内容概要

蔣彝
除了將Coca Cola譯為「可口可樂」,為人所津津樂道,蔣彝更廣為人知的身分,是散文作家。他以英文寫作遊記,名聞西方世界,其筆名「啞行者」甚至成為報紙益智問題的題目,作品更被視為西方旅遊文學經典。
相對於他在西方的旅遊大師地位,在中文世界,蔣彝卻默默無聞。
蔣彝首部遊記是1937年的《湖區畫記》,文章精巧、別出心裁,以中國筆墨描繪湖區景致,更是前所未見。該書在出版後一鳴驚人,此後他多方遊歷英美各大城鎮,專注於遊記寫作。除散文外,每本遊記並配有他自己畫的插圖、寫的詩歌,熔詩、書、畫、文、史、印於一爐,妙趣橫生。
蔣彝出生於江西九江的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擅長丹青,尤工花鳥人物,因此自幼即從父親習書畫,並接受完整的私塾教育。其後政局動盪,舉家遷移廬山山腳下,在此處的生活經驗,奠定蔣彝一生對自然環境的傾慕與鄉愁。日後他當上九江縣長,任內因不准予外商公司賄賂、非法購置地產,而與當政者發生衝突,被迫辭職,並出走英國。他旅居倫敦期間,被東方學院聘為講師,教授中國文化,並結識許多活躍於當代的藝文界人士。1955年,他遷居紐約,任職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教授一直到1977年去世。
蔣彝以「啞行者」(Silent Traveller)為筆名,暗喻對官場政治的痛恨失望,同時也表示身處異國、言語不通的苦境。

作者简介

繼《倫敦畫記》後,啞行者的腳步這次帶領我們來到愛丁堡,以此為中心,徜徉在這片獨具特色的蘇格蘭大地。
這本遊記記錄蔣彝1943年的愛丁堡之旅,此時他來到英國正好滿十年,儘管如此,他仍無時無刻懷著孩童般的好奇心與畫家的敏銳感受,穿梭在愛丁堡的山間湖畔、大街小巷與歷史遺跡之中。他為蘇格蘭人獨特口音與習癖逗樂不已,對著多變的自然景色直抒胸臆,時而如偵探作家般,娓娓道來蘇格蘭皇室曲折離奇的歷史。
眼前的一景一物,仍然撩撥蔣彝的心緒,使他想到遙遠的故鄉,在愛丁堡山間,蔣□會回想起他童年時的廬山景色,這裡的傳奇故事,也處處有著與古代中國相似的記憶。他越來越堅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所具有的共通性是遠遠超過瑣碎差異的。內心的感傷漸淡,我們看到的是一股樂觀向上的精神,儘管戰爭仍在繼續,蔣□寬廣的目光,直到現在對我們仍是一種啟示與提醒。
[名人推薦]
啞行者的散文……如同他的畫作一般恬靜優雅。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蔣□的身影獨特清晰……優雅、謙遜、富有教養而敏銳,他能非凡地享受生命。
──The Spectator
數十年來,蔣彝這位才華洋溢又迷人的中國作家及畫家,以啞行者的沉思紀錄受讀者喜愛……蔣□先生顯然樂於用中國風格描寫新事物,這次他要我們「透過中國之眼」來觀看英國風光。
──宮布利希(E. H. Gombrich,藝術史大師,《藝術的故事》作者)
[本書特色]
如同《倫敦畫記》,本書不僅只是記述異國風光的旅行遊記。作者一方面具有深厚的中國藝術與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在英國已取得教職,長期融入此地環境,能深入領略中西文化的精髓。隨著蔣□信手捻來的種種掌故趣聞、生動圖畫,從愛丁堡到九江,從東方到西方,我們的視野已超越單一地方,在不同的世界中旅行。


 愛丁堡畫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不难想见,早在一甲子前,又适值一寸江山一寸血的抗战时期,作者身临西方现代社会和人文历史,简直如入桃花源中矣!看来如此巨大的反差也颇令其忡怔,纸上充斥了梦游似的喃喃独白,这大概就是新鲜的单纯,而此书的价值,也确实得力于反差之下的比较。一个过客,在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展览馆,宫殿古堡纪念碑,海畔山间寻幽探奇,一切游离在生活的表象之外。如果从文字中嗅不着现世生活的气息,无疑损害文字存在的价值,就好象温飞卿的词,或更加不堪的雕琢,是没有生命力的。
  •     寒假得闲。想去一趟凤凰。“湘西一种凄馨意,彩笔争如沈凤凰。”这是施蛰存老人忆念当年好友的句子。这“凄馨”“彩笔”二语很能道出那个乡下人所营造出的境界。我也很想在物是人非很久以后从那清丽的山水小镇里寻找出一点从文先生笔底的芬华。 简单的行装很快打点妥帖,临出发前又像往常一样为选什么样的书在路上消遣而头疼不已。翻检再三。还是决定把朋友才快递来的两本蒋彝的游记(《爱丁堡画记》《伦敦画记》)带上。毕竟,用别人的旅行来验证自己的旅行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事后回想,很为这次的选择欣喜不止:不单是清冷如画的凤凰城让我迷醉,即便是这两本哑行者的《画记》竟然也暗自契合了那“凄馨”“彩笔”的不尽意蕴。 素来喜欢读游记,因为很欣赏那样一种在路上行进的感受。有些地方暂时去不了,正好藉着前人的记述展开一番“卧游”。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满纸烟云,堪称妙品,不过其意重在记山川河道,述朝野兴亡,纯粹个人的小火花小心思稍微少了一点;这以后就只能算徐霞客的《游记》了,一直觉得徐霞客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里的一个奇迹,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能抛开所有,脱然无累跳进山水世界里,那一大部《游记》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独自发现。尤其是《黄山游记》,晶莹洒落,后人是再难超越的。再后来为人赞赏不置的明清士子潇洒风姿其实有点刻意为文,高远浑厚的委实不多。民国中还有一位,老北大朱希祖的公子朱偰先生的游记,真当得起现代徐霞客的赞誉。说了这么多,只是想把这些书和哑行者蒋彝的两本《画记》对衬起来看。 相较传统的中文游记而言,最大的区别当然在蒋彝是以异国文字来描述异国风景。此前虽然有若干官员的日记在记述海外的风光。不过多是别有怀抱,意图常常不在风景本身,钟叔河先生编印的那几十种“走向世界丛书”就是明证。而蒋彝的出发点大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中文有一种说法叫‘领略’。我尽力想要领略那断崖,岩石,山头,曲径之美。四周一片宁静,然而到处充满活力,无拘无束,自豪,沉稳,勤勉。正是苏格兰人最名实相符的性格。” “我没有事先参考旅行指南安排行程的习惯。我喜欢‘领略’路上碰到的景物。没了旅行指南,原本轻易可以到达的地方,可能得大费周章,我甚至可能错过一些著名景点。但无所谓,那是我的旅游方式。” “对未来充满期盼的人不见得能够达到目标。也许很多人像我,从不期盼什么,结果总能在无意中享受到乐趣。” 我喜欢这样纯粹的旅行。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明晰的方向,哪怕是在天高海远的异域,也总是以随心所欲,随遇而安的心态悠游度日。就像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里说的气象:“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是一种雍和自如,恬淡自守的境界。 在去凤凰的路上随意翻读这两本《画记》。首先是被它美丽的图片吸引。尤其是《爱丁堡画记》的封面,娟然若拭,彩韵欲流,就像王右丞《桃源行》里的句子:“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蒋彝的画有点不中不西的意思,好像是用透视的眼光拿毛笔来晕染。用他的话,是“在缺乏西方技法及媒材训练的情况下,我试着以我的中国笔、墨和色彩,以及我们传统的绘画方式,诠释英国景色。”当第一次从书里看到蒋彝的美丽插图时,我相信不管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欧洲读者,还是当下如今的中国读者,都会被一种非此非彼的独特美学效果深深吸引。对双方而言,这都是一种似曾相识而又全然陌生的相遇。 翻读这两本《画记》,眼前似乎看到了四十来岁的蒋彝在独自探索用毛笔展现英国景致时是怎样一次次的反复调整,反复试验,还是他的夫子自道:“我在技法上遭遇许多困境。单独处理时,英国的树、花、鸟、山和小溪都不会和我的画笔作对。一旦一整群放在一起,问题就来了。西方建筑总让我觉得为难,不知该怎么表现……可在努力的过程里,在探索我们媒材各种可能的过程里,我得到很大乐趣……颇为强韧且头部尖细的毛笔、墨汁,柔软而吸水力强的宣纸。墨汁是神奇材料,可以表现各种明暗色调。我喜欢拿它作试验,乐趣无穷。” 在某种程度上,我相信是书里这些独特美丽的插图迷住了英国以致欧洲的读者。当然,书里的文字也同样散发着自有的光辉。 蒋彝的文字很闲散,白香山,苏东坡的闲适诗文似乎给他很大的影响;来英国后,英国人随笔里的幽默,随意更成就了蒋彝的境界。立足东西方语言的差异,蒋彝又做了一次文字的冒险。他同样以一种陌生的语言风格来描绘他所看到的陌生的风景。相信这也是成就他广泛声誉的重要原因。 在他的游记文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精彩的警句,通篇都是在平和自然的感情里缓慢地讲述见闻,对比文化。读蒋彝的文章适合在路上,在枕边,因为他不艰涩,不滥情,永远不高高在上地俯视,也绝不妄自菲薄地乞怜。就整个文章的气象上,真的有一点陶渊明的影像。在陌生的异乡,一个人自由而孤独的行旅,全然以一个旁观者去看待眼前这个国度;同时又把它当做一面镜子,借镜子或者光亮或者朦胧的反射去衡量祖国的传统。在蒋彝笔下,没有林语堂《瞬息京华》,《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里那样以道家的眼光热情赞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做过底层官员的蒋彝清醒地了解祖国的愚昧、腐败、落后。 在闲散的文字背后,行者蒋彝在思考,比如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儒家文化对商人的极度贬低,“商人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既然如此之低,任何有野心的人都不会选择从事这行业,只一心一意想当个文士。不幸的是,文士也有很多种,只有极少数人正直而有智慧。即使文士之间,富裕者也比贫穷者更孚众望,无怪乎绝大多数人都要不择手段当上政府官员,才会满意于自己的成就了。这么一来,中国就不幸出现了腐败的官僚体系,工业与科学更是停滞不前。经历过‘二战’。我们的心胸变开阔了,我想,未来我的国家一定光明又充满希望。”这些思考的结论当然可以商榷,甚至可以推翻,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行者在行游途中看着眼前的景物随意生发的念头和观感。重要的是,在他的眼里,并不是只有风景。 坐在凤凰城里清澈的沱江岸边,放下蒋彝的书,暂时离开总是烟雨迷离的纸上风景。站起身来揉揉有些干涩的双眼。几艘细长的木船静静地飘过。沱江两岸是颜色暗沉的吊角楼。不远处还有几个女人在江岸边用力地锤打衣物。这些景色一次次出现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从文先生最擅长写他熟悉的湘西风土。而我们的哑行者蒋彝呢?他一次次孤独而悠闲地穿行于异国的街巷中,用自己的毛笔,静静地描绘出一幅幅陌生的图景。 哪一种景色更迷人?也许是永远难以说清的事情吧。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蒋彝先生乃“可口可乐”汉名之父。我读的是世纪出版集团版
  •     看见第一幅画的时候就快哭了。在北桥上看Old college的拱顶剪影。
  •     文没细看 画很可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