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手记:1886-1954》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1
ISBN:9787532539390
作者:骆憬甫
页数:343页

平民的历史--《浮生手记:1886-1954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纪实》

平民的历史--《浮生手记:1886-1954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纪实》历史,是英雄才子、王侯将相的轰轰烈烈的历史,还是普罗大众、升斗小民的平淡无奇历史?骆憬甫,一个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叶的浙江杭州人,在这本书中写下了自己一生。此书之前,骆憬甫默默无闻,此书之后,仍是知之者不多。正如一句话:让平淡归于平淡。的确,历史(准确的说是历史书)是由英雄们、伟人们、当然还有那些奸臣贼子、乱世枭雄们共同书写的。而象骆憬甫这样的小人物,只会湮没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偶尔泛起一两个气泡,转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浮生手记》这本书就是那泛起的一两个气泡,让我们赶快在它消失前,好好看看它,因为它折射了那段五颜六色的平民历史。正如作者自己写道:“我写我的一生,其目的并不是写我,而是借了我,写出我所处的时代背景。”1886年-1954年,中国社会经历了满清、民国、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大事件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内战等等。但在这本书中,我们看不到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也看不到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我们能看到的是私塾教学、科举考试、大家庭中的争斗及破败,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求学,杭州小学堂校长任上的教学生涯,抗战的流亡,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我第一场是在东文场,外面是一条南北长廊,廊口有高高的木栅拦住,号门是在木栅上,长廊上摆着花鼓缸,上面装着土制的自来水管,装有开关以便考生和号军取水之用。号门到封门归号时全部要锁上,钥匙由号官掌管。号舍一律朝南,一弄里大概有五十多号,弄底是厕所。号舍每间是三面砖墙,一面空的。离地一尺处,装有地板,还有一块板,给你当桌子用,不装置牢,由你自己装置,所以自己要带榔头、大小钉子、绳索等用具。我刚在想同号军布置的时候,忽然大母舅进号来了,他不知怎样设法进来的,真是喜从天降!在这“牢监”里见到了亲人,如何不喜!乡试场号舍,完全是依照“牢监”式的,号门是牢门,号官是牢头禁子,号军或称监军,是牢中的差人,所不同的是没有手铐脚镣。大母舅很熟练地代我钉好挂好号板——即桌子,挂好考帘,命号军泡了茶,他喝口茶又去代哥哥安排了。”上面这段文字是书中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场景。通过它,我们晓得了在那时那地,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不仅要带文房四宝去挥毫泼墨,还要带榔头、钉子、绳索等工具去干木匠的活儿。我们还知道了考场略等于“牢监”,而且还是单身“牢房”。这就是平民的历史!可能当时同时代的人对此已是司空见惯,但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人看来,完全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看下面一段:“日本空军的技术真蹩脚,它好几次来轰炸杭州城站,都炸不着。有一次,红儿刚刚回家来,忽然警报机呜呜地响,圣儿从学校逃了回来,那时地下防空室没有造好,大家只得向桌子底下钻。桌子底下怎么可以避轰炸?原来当时杭州市民都相信敌机不会滥炸住家的,它假使准备占领杭州,也不会无故消耗它的炸弹,要知道一颗炸弹值几多钱啊。它至多是扫射机关枪,掷掷手榴弹而已,即使燃烧弹,它也不肯浪掷。这个料想,果然还相当准确,因为有一次,敌机来袭,它竟连手榴弹也舍不得掷,掷下些砖头石块,落在一家人家的天井里,毫无损坏和伤害,因此八仙桌子底下也可以当作防空洞了。”哪一本历史书记载了抗战中的日机对杭州市民进行了砖头石块轰炸,杭州市民在八仙桌下躲轰炸?先不说砖头石块轰炸是否真有其事(恐怕已无从考证了),但我相信杭州市民在八仙桌底下躲轰炸却是真的平民历史。一部抗战史记录的是双方的谋略,日军的凶残,我方将士的浴血奋战等等,这些当然应该深刻地记录在我们的历史中,但历史在哪儿观照了我们普通的平民,如果说有,那也是冷冰冰的数字,伤亡百姓多少多少名,直接经济损失多少多少美元等等。平民都是一些小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不能那些大人物一样挺立潮头,引领历史的发展的方向。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剃了发作大清的“顺民”或日本人统治下的“亡国奴”。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想、判断、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们没有壮举,也不是政治上的榜样或楷模,但他们却是一个个历史时代的“典型”。平民历史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没有内幕,没有秘闻,有的只是通过一双常人的目光看到的那个时代的一出“浮世绘”罢了。〔注:此文本人已发在www.dszw.net上。〕

平民的历史

这两天在看《浮生手记》,副题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纪实”。书的作者已经于50年前去世,书里写的事也与现在相隔遥远,不过我还是努力看了大部分。骆憬甫是杭州人,1886年生于富阳一个富贵之家,中过前清的秀才,当过17年半小学校长。如果运气好的话,他应当能和鲁迅、周作人一样去日本留学,不过因为母亲不舍得放他远行,所以一生磋砣,成为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书的文字谈不上文彩,不过清新流畅,很多章节读起来可以算民间文献,比正规的研究文章更显得真实。比如,关于考秀才的经历,与陈独秀写南京乡试的对照起来读,会很有意思。再比如关于旧社会大家庭外表其乐融融,暗里骨肉相残的回忆,以及争遗产时狰狞的面目,非亲历者难以写得那么真切。抗战时期,骆先生举家流亡,饿死不做亡国奴,原因不仅因为爱国,更因为敬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怎么能够让尊贵的身体,在异族面前屈膝弯腰,甚至被踢打损伤?中国历经浩劫而不亡,传统文化对于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功不可没,骆先生的这种解释,提供了“爱国”之外的另一种视角。此外骆先生一生游历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变迁,当时可能是漫不经心之语,现在读来觉得十分新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本并不花哨的书,因为真实,所以也让人有所感动。真想自己也能写一本这样的书。


 浮生手记:1886-1954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