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鵝效應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4-2-25
ISBN:9789861342269
作者:伊藤邦生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伊藤邦生
1976年出生。現為不動產投資服務公司「金天鵝」負責人。
曾任職於日本大型金融機構11年,負責日本國債、垃圾債券、外債、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債券操盤。有感於上班族的生活依附著不安定的企業,在危機意識下辭職創業。
他指導上班族利用不動產投資獲得穩定的收入,已有相當多成功案例。他自己也在3年內買下5棟總價6億日圓的收益物業,每個月從不動產獲得200萬日圓的收入。
因為希望更多人能夠體驗到,不動產投資不光是帶來金錢上的富足,還能造就精神上的富足,他成立不動產投資服務公司金天鵝,幫助人們藉由不動產投資累積資產。依照客戶的職業、年齡、年薪、資產背景等各個角度切入,給予適切的意見,讓許多客戶在短短1年之內獲利就超過本業的年薪。
著有《金天鵝效應》(先覺出版)。
譯者簡介
蔡昭儀
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現正攻讀日本國立埼玉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博士班。譯有《決斷力》《大局觀》(以上究竟出版),以及《被金錢喜歡的人,被金錢討厭的人》《金天鵝效應》(以上先覺出版)等書。

书籍目录

前言 為什麼年薪百萬,卻成了窮人?
序章 年薪二百萬的窮人vs.年薪六十萬的富人
第1章 一生勞碌的上班族vs.越來越富裕的資產家
1 你必須不停工作到退休的真正理由
2 你是在為銀行和建設公司工作嗎?
3 成為有錢人的兩個定律
第2章 勞動者的金流vs.資產家的金流
1 富人與窮人的金流不一樣
2 富人有兩條「黃金之河」
3 擴大「薪水之河」的窮人與創造「黃金之河」的富人
4 過度害怕風險的上班族
5 你有沒有勇氣創造「黃金之河」?
第3章 窮人的花錢方式vs.富人的賺錢方式
1 人口減少的國家,股價不會上漲
2 專業人士幾乎都栽在股票
3 札幌啤酒和麥當勞都是「房東」
4 投資的本質是零和遊戲
5 獲利來自於「優勢」
第4章 終其一生勞動的螞蟻vs.展翅高飛的金天鵝
1 成為有錢人的六個階段
2 ①螞蟻階段──資產家的奴隸
3 ②鴨子階段──投資業的犧牲者
4 ③烏龜階段──順從國家的僕人
5 ④小雞階段──投資新手
6 ⑤天鵝階段──獨當一面的投資家
7 ⑥金天鵝階段──金錢的主人
第5章 落入陷阱的窮人vs.賺飽荷包的富人
1 全額融資投資賺不了錢
2 新建物業沒賺頭
3 不要輕信別人編造的故事
4 投資信託基金讓個人投資者虧損
5 分散投資不是投資
6 不要接近招募不特定多數人的案子
7 不對無法評估價值的海外投資出手
第6章 決定你是富人或窮人的五項資質
1 持續賺錢最重要的事
2 ①優勢──富人的泉源
3 ②規律──貫徹自己的拿手項目
4 ③忍耐──拒絕投資的誘惑
5 ④風險管理──承擔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風險
6 ⑤覺悟──接受最嚴重的損失
終章 你要當「金錢的奴隸」,還是「金錢的主人」?

作者简介

財富不是只看收入,
金流,才是決定資產的關鍵!
學會資產家的金錢觀,掌握「不勞所得」的祕密,
就能快速當上金錢的主人,成為財富自由的金天鵝!
有人年薪200萬,卻甘做「金錢的奴隸」;
有人年薪60萬,卻以「金錢的主人」的姿態規畫人生!
有人一生都在靠勞力賺錢,當忙碌的螞蟻;
有人卻懂得金錢的奧祕,成為展翅高飛的金天鵝!
你,想當哪種人呢?
為什麼上班族很難成為有錢人?
答案很簡單,因為「上班族的金錢觀」與「資產家的金錢觀」打從骨子裡就完全不同。
當上班族有了「想增加收入」的念頭,會想到充實自己或提升工作能力;
但資產家想的,卻是賺錢的生意、更有效的投資!
吉姆.羅傑斯說:「要比華爾街98%的分析師更了解那家公司,否則不要投資。」
華倫.巴菲特說:「我不看證券公司的報告,因為那就像去理髮店問『我剪頭髮好嗎?』」
這,才是資產家的態度!
先別急著送錢給銀行!
那麼,要靠投資獲得財富自由,怎樣才能不被五花八門的廣告說詞誘惑?擁有6年操盤經驗與8年房地產投資經驗,作者在書中揭開資本主義社會運作的真相──其實,我們經常是為銀行、保險公司、建設公司在拚命工作卻不自覺。
這,正是資產家懂得避開的大地雷!
投資,只要做對一件就會賺錢!
總之,唯有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培養自身優勢,才不會淪為投資業的犧牲品。如此一來,即使是上班族,也可以脫離奴隸身分,真正成為金錢的主人!
成為有錢人的6個階段
你,現在停留在哪個階段呢?
①螞蟻──資產家的奴隸
②鴨子──投資業的犧牲品
③烏龜──順從國家的僕人
④小雞──投資新手
⑤天鵝──獨當一面的投資家
⑥金天鵝──真正金錢的主人
如何快速跨越成長,成為金錢的主人,請立刻翻開本書!


 金天鵝效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