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213062883
作者:[美]乔纳·莱勒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乔纳·莱勒
※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神经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里做过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牛津大学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连线》杂志特约编辑,《纽约客》杂志长期撰稿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

书籍目录

《想象》测试题
引言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部分 个人创造力
01 鲍勃·迪伦的大脑
大脑是创造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
※洞见,与右脑的前颞上回密切相关
※《像一块滚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02 神奇的阿尔法波
发散性思维的优势

※阿尔法波,灵感产生的前兆
※“概念合成”有助于灵感的产生
※做“白日梦”,提高创造力的好方法
03 解 蔽
收敛性思维的优势
※专注的威力
※解蔽,就是化难题为想象
※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
04 顺其自然
让DLPFC安静下来
※半梦半醒时最有创造力
※ 痴迷,让自闭症患者成为特定领域的天才
※“即兴发挥”是可以培养的
※ 因祸得福的天才艺术家
05 局外人
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
※不受约束的局外人思维
※“局外人”心态最重要
※从外向内看时,我们看到得最多
第二部分 群体创造力
06 Q的威力
“熟人”与“生人”混合而成的团队最有创造力

※皮克斯的经验:团队构成决定胜败
※ 第三空间,产生新思想的绝佳之地
※“建设性批评”取代“头脑风暴”
※ 把合适的人聚拢在一起,创造力自然而生
07 城市摩擦
思想碰撞引发更多联想
※城市,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
※城市的密度越大,创造力就越强
※128号公路的衰落与硅谷的兴起
※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硅谷”
※互联网无法取代城市承认隐私权并建立隐私市场
08 莎士比亚悖论
“模仿”成就的创新

※“莎士比亚神话”归功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思想越分享越有价值
※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
※造就更多天才的4个元思想
结语 创造力源于我们的想象
译者后记
注释

作者简介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作者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鲍勃·迪伦怎么创作歌词?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兴演奏的?莎士比亚为何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创作动画电影的?城市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以上问题都是本书围绕“我们如何想象”这一主题来探讨的。


 想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     文章在说什么?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出发,探讨如何训练想象力;第二部分则探讨如何提高群体的想象力,主要从群体间如何协作入手。作者认为,想象力的生理基础在于右脑,右脑见“森林”。而灵感来临前,大脑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专注在创意当中依然需要。同时保持适度忧伤的状态,提高专注力。“负面情绪的作用就如同服用稍凉的苯丙胺。如果一个人沉浸在忧伤情绪中,他就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某一行诗句上,或者长时间思考某种啤酒的商标。”此外,放松自己,让自己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减少或者关闭思维的自我审查,半梦半醒之间最容易有新的想法冒出来,所谓的“顺其自然”。局外人的作用也很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如何提高团队或者群体的创造力?作者给出了三个方法:陌生人和熟人的组合;城市之间的交流(这个其实是对第一条的运用);借鉴他人的想法(“模仿式创新”)但是陌生人和熟人之间的组合也好发生在一个空间,即所谓的“第三空间”,促进无意间的交流。城市的作用在于促进陌生人之间的交流,而且里面提到的城市常数很有意思。借鉴他人的想法其实也是第一条的运用吧,越是弱关系,越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句话总结:《想象》这本书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上论述了如何提高创造力。个体层面上,需要训练右脑,需要积累和专注,需要放松和适度的负面情绪,引入他人的观点也很重要。群体层面上,要注重弱连接之间的交流(城市和莎士比亚效应都是对于它的运用和实证)我的想法:何谓创新?何谓创造力?即旧元素新组合。旧元素从哪来?从以往的积累中来。因此我们不可以将创新或者创意视作空中楼阁,它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和观察。因此,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是否关心,是否认真观察至关重要。创意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如果将其视为做菜,那么材料都有了,如何组合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首先是大脑建立一个完整的图谱:我们不仅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然后是专注在这些材料中搜寻任意组合。这个时候专注力就显得极其重要,所以适度的悲伤情绪或者负面情绪非常重要。而且也不能过于紧张,应该是一种顺气自然的状态,让思维的自我审查机制关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任意驰骋、天马行空的建立任何连接。有时候真的会因为对于这个行业的规则太熟悉而自我禁锢,所以第三人的视角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获得这种第三人的视角?在一个团队中,与他人加强沟通至关重要,这种沟通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在茶水间、洗手间等等地方都可以,关键是交流!城市也是这种地方,它加强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做一个愿意交流,懂得交流的富有创造力的人!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想象源自平常心,不要受内在、外在影响;局外人心态,源自团队的混搭,交流、分享
  •     关于洞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什么类型的问题,在哪种条件下思考更有效。本书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特点,对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了明晰的解释,很受启发。
  •     这种书的意义就是让人看完之后产生一种【啊,我被科普了,我懂了】的错觉。
  •     这本书大赞,把创造力的问题谈得入木三分,推荐想提升创造力的朋友阅读,按图索骥,肯定会有所斩获的。
  •     直到看见这些鲜活的案例,才更深入地理解了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     看看
  •     了解创新的入门书,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上讲创新的“生理”基础和创新机制。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感觉讲创新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     看不下去
  •     本书通过大量不同的创新案例,来说明如何 在一些有效的环境或状态下发挥创新的潜力,从而 告诉读者勇于想象,同时呼吁打造一系列利于创新的环境。
  •     比一般的科普更像成功学书籍,比一般的成功学书籍更像科普。算是enlightening,尤其是前半本。
  •     了解创新机理与过程,提供创新的一些建议。对于孩子创造力培养,不,应该是创造力的呵护有一些建议。
  •     第三空间是亮点
  •     怎么说呢,看到1/3的时候不太舒服了,然后就来这看评论了。
  •     Jonah Lehrer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这些故事比马尔科姆的更接地气,plus,创造力真是个及其重要的东西。
  •     作者出过几本大脑认识科普书籍都还不错。这本感觉新知不多,但几个例子生动,比如探讨鲍勃迪伦、莎士比亚、皮克斯、以色列等。
  •     居然捏造涤纶的名言,果然够想象!
  •     阿尔法波,洞见,创造力,等等,人类的脑袋处于无穷的开发状态。
  •     一本形式大于内容的书,用西方实验科学技术来解构人类的想象力,就像从细胞层面来解读一个人的灵魂,或许是技术的一个误区。
  •     比起《创造力》,这本书就显得相对简单随意了。创造,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例子老旧,翻译腔浓
  •     因部分引语伪造被召回,但整体尚可
  •     一本有逻辑有趣味的"教材书"
  •     PDF 20120126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