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9977027
作者:[加]彼得·佛伦斯基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加]彼得•佛伦斯基(Peter Vronsky),多伦多大学犯罪学博士,电影制作人,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讲师。1956年生于加拿大,曾任记者、作家、纪录片制片人。他拍摄的纪录片作品曾在PBS、探索频道、CNN等电视台播出。为调查连环杀手,他走遍北美和欧洲查阅资料,并得到美国和加拿大警察局的帮助,获得一些珍贵的卷宗档案。除本书外,还著有《女性连环杀手》等畅销书。

书籍目录

前 言 我遭遇的两个连环杀手
第一卷  连环杀手进化史
第一章 后现代杀人狂(1970-2000)
第二章 连环谋杀简史:从罗马到波士顿的2000年谋杀史
第二卷 理智与疯狂
第三章 连环杀手分类:恶魔的区别
第四章 畸形的进化:连环杀手的另类演变
第五章 罪恶之源:深入凶手的脑海
第六章 从婴儿到杀手:连环杀手的形成
第七章 第一次谋杀:杀戮因何而起
第八章 杀戮时刻:疯狂的体系
第三卷 与恶魔作战:心理侧写与生存术
第九章
心理侧写的艺术和科学:如此准确,又如此错误
第十章
存活:逃离魔掌
致谢

作者简介

连环杀手为何产生性变态、恋物癖、精神分裂、食人、反社会、病态人格、强奸、斩首、碎尸、阉割等变态心理和行为?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连环杀手?谁是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
古罗马时代的连环杀手和21世纪的连环杀手有何区别?
连环谋杀和色情文学、侦探杂志、《圣经》有何关系?
连环杀手有哪些类别,各有什么区别?
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让他们成了连环杀手?
FBI心理侧写是否真如美剧中那样神奇?
连环杀手真的在3岁就注定了吗?
人一生平均要遇到多少谋杀犯?
什么人最容易被连环杀手盯上?
如何从谋杀犯手下逃生?
为什么射手座的连环杀手最多?
变态心理学
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人身上,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成了凶手?正常人和变态的界限在哪里?
FBI心理分析术
为了应对连环杀手的威胁,FBI发展出一套心理侧写的技术。这种心理分析术为什么能够准确推测出凶手的年龄、职业、体型、习惯甚至长相?对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超感警探”们给我提出了哪些建议?
3000年连环谋杀史
从古罗马时代到21世纪,连环谋杀在历史上从未中断,那些吸血鬼、狼人的传说很多都是连环谋杀的另类演绎。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连环谋杀的数量剧增,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巨变,还是因为媒体的发达?
30桩全球最恐怖凶杀案
从“蓝胡子”到“开膛手杰克”,从泰德•邦迪到“女魔头”,历史上最著名、最恐怖的谋杀案大盘点。这些变态的连环谋杀令人震惊、恐惧,更引人深思。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其实我是一个很善良的小姑娘,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鲜闻这些令我毛发悚立的真实案例。因为自学心理学的关系,在书店看见这本书连想都没有想就买了回来。以8天的时间快速看完,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在真正了解和感受这些曾经鲜活又邪恶的生命。从学术角度上来讲,该书绝对远远高于“爆米花”书籍的价值。作者通过真实数据,真实案例剖析,深入杀手心理世界几个角度为读者真实再现了连环杀手的惊悚故事。故事特别精彩,每一个杀手都令人同情又恐惧。不仅如此,这本书与心理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在《心理学导论》中就提到基因对人类的影响。而在本书中,作者以统计的方式总结出了连环杀手的始源:悲剧的童年。这一部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最应该注意到的细节。父母离异,不幸的童年,被侵犯,凶残的母亲,未被正常释放的性冲动,等等等等都在向我们表述连环杀手的成型。而尤其在大部分的连环杀手都属于性犯罪的情况下,几乎每次都会有的奸杀或者奸尸,更是向我们证明佛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都始于性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虽然该理论也极具争议性)。从阅读性来说,除了稍显枯燥的数据,但这却是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每一个连环杀手的案例都非常具有可读性。精彩,紧张,真实,可怕。除此之外,作者在书的最后两章也讲到了FBI犯罪调查的心理侧写,这一门非常热门的学科(经常出现在各大美剧中),以及作者给读者提出的免于灾难的建议:如何从连环杀手下幸免。虽然这些情况显然跟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但也不得不承认整本书的完整性。如果按照我们考学术类英语考试或者国外学术论文撰写的结构上看,这本书绝对不像封面上看起来那么“世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所有心理学爱好者一读的相当专业的诚意之作。
  •     畅销书嘛,总得是偏故事性的,所以就喋喋不休地列举了排得上号的一众连环杀手。当然看得既惊悚又刺激,然而关于连环杀手,除了知道他们的行为可以突破任何人、人类整体、甚至众神对人类设想的底线,我们还知道了什么。或许跟我最相关的是,如何不养出一个有连环杀手潜质的孩子。我们能做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安全的、平和的家庭。至少从统计上看起来,那么高比例的罪犯来源的家庭会有以下特征里的几个:单亲,吸毒的环境,母亲是妓女,一方父母(常是父亲)酗酒并对其他家庭成员十分恶劣及使用暴力,母亲则尖酸刻薄,常是控制狂家庭。当然,最能形成trigger的还是母亲,孩子自小感觉不到关爱不说,因为性别认同的难以实现而开始出现心理扭曲,不管是对母亲崇拜还是鄙夷,在自身就是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或者简单地就是想报复,所以诸多的案例里,罪犯在前面杀死的众多都只是母亲的surrogates,最后的一击,还是会给她的。那么简答的回答就是,对他好,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陌生人的孩子,对抗心理扭曲的,就是让他能够正常地生活 交往跟进取。我相信谁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谁也都有成为杀手的潜质,重要的是在关键环节,谁往哪推了他一把。所有的人都这样。与人和善,不要自己作,更不要为了自己作而伤害别人。我们做我们能做的,他如果注定要成为连环杀手,也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就能避免得了的。另,我们所能“理解”的,事实上不会超出同类的范畴。我们是常人,所以只想常人能想的,说连环杀手疯狂、爆裂、惨绝人寰,他们应该也是有一定心理机制才那样的。只不过因为我们不是同类,过了某个阈值就理解无能,所以才说他们疯了吧。
  •     这本书的作者连续两次与世界著名的连环变态杀手擦肩而过,这个概率已经可以和中乐透头奖相提并论了!当然,正是因为这个契机,作者才开始对连环变态杀手产生兴趣,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么做,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造就了他们变态扭曲的心理,可以说这真的是文学史上最具说服力的写作契机了。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记录,走进这些杀手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了猎奇心理,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这样重口味的惨剧再次发生!你知道吗,很多的连环变态杀手就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到完全正常的普通人,有一些,甚至是邻里朋友人眼中的精英人士。在现代之前,大家都认为连环变态杀手都是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他们往往被描述成像怪物一样存在,就差没有三个头六条手臂。但是,到了现代,大家发现他们完全想错了,“怪物”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和我们吃一样的早餐,一样上班,一样有普通的生活,唯一的不同就是心中的变态人格。芝加哥的一名中年男子是一名成功的建筑承包商,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但是他却残忍地杀害了33条人命,令人震惊!说不定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也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看完这本书,我总结出连环杀手杀人的理由大多与性有关。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原话是不是这么说,我也忘记了,反正就是强调了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当然,性是人类的动物本能,但是为什么连环杀手十个中有九个会和性有关系呢?当然作者有他的理解,在这里我也提一下自己的拙见,我认为正是因为连环杀手的人格是有缺陷的,不能说他们没有理性,因为他们在一些方面比正常人还要理性,只能说他们缺少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正常人用来控制自己的一种强制结束的开关。因为性是人类的第一本能,所以这种开关对其尤为重要,每个人都会性幻想,但是有了这种机制的存在,性才能得以被暂时压制,虽然也有很多正常人也压不住,但毕竟心里的机制还是知道这是错的。但这和连环变态杀手的机制缺失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杀手们没有抑制自己的性幻想,而只是一味地任其膨胀,这才会有了最后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惨案,而且他们不认为这是错的,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点。变态人格可以被被治愈吗?作者说了变态人格不是精神病,他们不属于任何精神病的案例分析因素,被治愈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雷米写的悬疑推理小说《心理罪》,里面也提到了本书中的心理侧写,根据案发现场的一系列蛛丝马迹对犯罪者进行包括外貌、身体条件、心理状态甚至是神情的推理描述。可怕的现场昭示着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杀人犯,他们已经把杀人当成快乐的源泉,就像吸毒一样上瘾,这些连环杀手们的变态人格可能只有到死的那一刻才会消亡。对于连环杀手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不幸的童年或者不幸的成长环境造成的,有说是滥用药物造成的,有说是天生的大脑生理缺陷造成的,我看过日本恐怖小说作家贵志佑介写的《黑屋吊影》,里面的女主角是天生的变态人格,或许,真的是上天在造人的过程中打了一个瞌睡,少装了一个零件,不管什么原因,我只希望这样的事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能够避免的,我们就要尽一切可能去组织变态人格的萌芽。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习一下作者的在最后列出的一些逃离魔掌的方法,哪怕不是遇到连环杀手,哪怕遇到的只是普通的犯罪者,我们多了解一点,也就多了一分逃生的可能。说句夸张的话,拥有变态人格的人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甚至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恋人。当然,更可能你的身边都是好人,变态杀手和你唯一的交集就是你在电影或书中看到他们。我想说的是,我们依旧要热爱这个世界,但是也要小心这些坏人,翻开这本书,你就会找到你想要了解的一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是喜欢世界怪奇实话那种的
  •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存在 而且无聊透顶 这7.5分是在逗我玩吗 我很后悔把我宝贵的看这本书加起来的一个多小时给用在这本书上了 以后再也不看这种只用案件堆积的破书了
  •     比期待的差一些,没有太多的学术和归纳总结。
  •     看完不寒而栗
  •     各种案例中穿插简单的理论知识和个人见解,在“白银市连环杀人案”侦破的今天,在警队工作八年的我。只知道“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而不知道“连环杀手”,或许是叫法不同,但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差异,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又不知道落后的多少年。
  •     杀手的快感来源有所不同,这种快感可能和以往的积极体验有关,而这种积极体验恰好和杀戮形成了联结
  •     做疯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一直以为报纸上写的那些连环杀手是那些看上去就像是凶神恶煞的,或者是离群索居的人。但实际上连环杀手也有很多是我们身边的上班族,甚至是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美国二战后20年开始遭到连环谋杀的困扰,中国改革开放也已三十多年,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也越来越多样,会不会走上美国的老路,值得警惕!
  •     不算所谓的行为学,只是各种史料和资料的集合。最大的恐惧是, 很多杀手癫狂而自知, 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甚至会有片刻的自省。 最大的收获是,看这方面影视时,会套用公式然后发现不合理。 PS所谓使命型连环杀手是影视作品中最讨喜的。
  •     对人性的深度解析、很多的案例,小部分写的深刻、引人深思……
  •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     大开杀戒
  •     经济越发达,精神越空虚
  •     口味重,案例多。政府开发一套监控所有人举止的系统看是否有犯罪倾向不是什么很科幻的事情,尤其像连环杀手,被筛选出来的概率太高了。
  •     有些事情不可越界,一旦越界再也无可挽回。“就像我去了一个地方,再也回不来。”仅是通俗读物,对连环杀手分类说明不够深入(正因有此分类才可探究SK诞生的社会背景/追捕方式/预判及预防),更像是著名案卷集。目前盛行的理论认为:健康的社会环境可以防止生物因素有缺陷的人变成罪犯;健康的生物因素可以防止童年糟糕的人成为杀手。暴力罪犯通常在两方面都失衡了。——这种理论有点像致癌理论。心理变态人格即反社会人格,难以通过外界治愈但可随着年龄增长而治愈。从21岁起,2%的患者会逐年缓解。年纪越大,越融入社会,尤其是40岁后。这或许是SK平均年龄20-30岁的原因,也可以解释有很多逍遥法外的SK后来的销声匿迹。
  •     打发时间用。干货并不多都在列举列举列举。算是普及连环杀手(。
  •     看完压抑了 前面稀里糊涂 后面案例倒是很吸引人
  •     读完后开始怀疑人生
  •     竟然说射手座的连环杀人犯最多……您也是个搞社科的别用这种没有统计意义的标签来哗众取宠好吗好吗好的吗,哼
  •     各种变态杀人狂,可是看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书中为什么说射手座连环杀手最多了。嗯哼。
  •     原来变态的人还挺多的。有空的可以看看,提高警惕。
  •     干货不少,而且成体系有案例,很实在。配合《犯罪心理》服用效果最佳。【嗯哼,就是做了不少笔记。
  •     学术方向的东西不是太多,事例和分析倒是很不错
  •     被吸引是因为封面是梵高临摹的一幅作品。我本来又很喜欢看欧美的变态杀人片,看完这本书很震惊吧,原来欧美的变态杀人片大都是真的。尤其是千尸屋都有原型。OMG
  •     泰德 邦迪。很奇怪,他的一些心理路程我能够十分理解,现实上的路径和分差点,如此相似。
  •     一本正经的书最后说射手座连环杀手最多
  •     教科书试杂读物,案列堆砌有如百度,不要被表面文章欺骗,读起来比较吃力啊
  •     还没读完,因为腰封上写了犯罪心理啥啥啥就买了
  •     非常好看
  •     翻阅了大部分的内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对连环杀手的成长史最感兴趣。难道他们的灵魂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吗?也许等到心理学更发达的时候,每一个人的灵魂都能得到救赎。
  •     让我们详细了解了连环杀人凶手的来龙去脉,该注意什么
  •     这本书看得我一度不敢一个人去洗手间,但是还是忍不住好奇把它看完了,挺好的书。
  •     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我可能就已经疯狂了。可惜在某个路口我先转了弯。
  •     一点都不学术,用词通俗易懂,案例比较多,写得也很生动,如果感兴趣读一读还是值得的。
  •     出于猎奇心理买来看的,但真正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内容比较少……
  •     别对号入座就行……
  •     用案例分析的手法分解了不同类型的杀人行为,口味比较重,但还是从中可以了解一些不同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     前面一大堆案例,分析不多。所以短时间内密集阅读有点无聊~后面写FBI那些分析,随便脑补一下美剧里的镜头也是不错的。孤独感啊,生活压力啊,要及时排解啊,不然万一心里完成了变态就不好了~
  •     与迈克尔·赫·斯通的《剖析恶魔》堪称连环杀手专题研究的双璧佳作,同样属于深入浅出的严肃类专业畅销书,同样具有西方学者常有的人道情怀与客观立场,只是这部更侧重罪行叙述和归纳,而不是邪恶等级的划分,作者文笔相当出色,尤其擅长讲故事,梳理各国的连环杀手历史很精彩,每个案例讲述的详略得当,引人入胜,语调冷静老练,引用数据丰富,大量论断发人深省,当然同样令人震惊的是人性的无比黑暗,诸多变态杀人狂的罪行几乎无法用人类言语描述(特别是蓝胡子、亨利·李·卢卡斯和那几对夫妻档杀手),完全超出了我们正常人的最极限想象力!睡前读真的会让人做恶梦!读罢此书让人感慨万千,防人之心不可无蛤
  •     差不多和《天生变态狂》一起读的,所以两本的内容有些混淆。这书介绍了很多连环杀手的案例,对于补充自己的案例库还是很有帮助的。作者采用了大量统计数据,但是基本都不提来源,多是“研究显示”“统计显示”这样的话,不是很能让我信服。就当科普大概看看可以。最不爽的当属书的译名,乖乖直译《连环杀手:怪物的作案手法与疯狂》不就完了,译个和《天才向左疯子向右》相似的书名,总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装逼的意味。
  •     就是案例的堆积而已
  •     虽然重口,但好看
  •     说实话一般,都在分析案例。并没有想的那么好。
  •     此书坚持看了一半,先来评价前半部分,完全就是连环杀手历史回顾,而且是枯燥数字罗列。忍两天,看完全部再来评价。
  •     很多想看的心理剖析部分做得并不好,更多的反而是案件陈述。
  •     可以认识人性的复杂,可惜中国的报道只歌颂人性中的某一面,甚至是虚假的那面。重印这么多次了,还没改那些明显的错字。
  •     非常认真地看完了。结果发现自己对一连串的数据并不感冒,感兴趣的是连环杀手杀人动机和心理状态。想看更多的关于连环杀手的传记文学。正在搜寻中。
  •     这本书让我成功地怀疑自己反社会人格且有连环杀手倾向orz(۩⊙o⊙۩)我选择死亡.....
  •     更像是本故事书,列举了各种连环杀手 没有太多关于心理深度的剖析
  •     看了很久的书,觉得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成长的环境很影响心理的发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