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登山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802347069
作者:[奥]布本多尔夫,[德]唐文平
页数:225页

章节摘录

发现登山与攀壁    上山的时候,我没有想其他,只想着下一步。我完令沉浸在对下一步的思考之中,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越了自我。    奥地利中部,阿尔卑斯山主脉由西向东,山峰之间有一片开阔的绿谷,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绿谷北部尽头连着一座不高的山,名叫霍卡雷克,高2099米。这山秀气,没有悬崖峭壁,没有冰川,不大吸引极限攀登者。霍卡雷克山南山北绿色的两翼,山路曲折,极难行走,训练有素的山地健行者也要用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最高点。与阿尔卑斯山的许多山顶一样,霍卡雷克顶峰也立着一个巨大的木制十字架,十字架四米高,天气好的时候,从低于山顶1500米的谷地望去,十字架如同投在天空的一小道阴影、小得像一道竖线、一条破折号,一点儿也不真实。    冬天几乎无人攀登霍卡雷克,山路大多很陡,穿着滑雪板无法上山,平一些的地方雪深数米,不用滑雪板又不行。山的两翼却很陡,无法截留住雪,常常发生雪崩。妈妈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山上有两个木屋,夏天的时候,农民和牛羊住在那里,靠下面一点的小木屋总是被雪崩卷走。妈妈说,如果留心,在我家住的地方——远离霍卡雷克山八公里——也能听见雪崩的轰鸣。我们觉得很有意思,每次下雪都特别留心,看是否能听到雪崩的轰鸣。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雪崩的声响,大概每次雪崩的时候我们都在睡觉或者上学。妈妈还讲过一对老鹰的故事,它们把巢筑在山上少见的岩缝里,抓捕山坡上的羚羊和绵羊带回鹰巢。雪崩毁灭性的力量、雪崩的轰鸣、老鹰追猎幼小的动物,这一切在我们孩子的想象中如同探险。    我的妈妈却从来没有上过霍卡雷克,我家里也没有人上过霍卡雷克。后来,我多次攀上霍卡雷克,它对我不再神秘,山上也没有老鹰。    妈妈讲述的故事我几乎全然忘记。很多年以后,在我12岁的时候,不知什么缘由,霍卡雷克突然从天而降,重新进入我的生活。那时,我已经到英国的寄读学校上过一年小学。平时我参加滑雪比赛,在当地乒乓球队打球,滑雪的水平高于打乒乓球。我已经有了一个女朋友,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两性之间的交往。我很忙,每天训练、与女朋友约会、为我的弱科数学发愁,常常在外公家度过很多时间。    这些事情排满了我每天的日程,但显然并没有让我感到充实满足,当时我肯定隐隐察觉,我还没有找到我的使命、一件适合我的事情、一件让我充实满足的事情。除了不喜欢的数学,我所做的一切,对我来说都不是真正的挑战。只有数学是上学时一个令我头痛的任务。    大概出于无聊,在6月的一个下午,我骑了自行车,来到八公里以外绿谷的尽头,那里有霍卡雷克山前的最后一座农庄。    我觉得应该上山,我想亲眼看看被雪崩带走的小木屋,看看追猎小动物的老鹰。我想知道,站在阴影般的十字架旁边,从山顶俯瞰绿谷是什么感觉。我很好奇,霍卡雷克向我提出问题,我来到这里寻找答案。    我试着上山,但是我连小木屋都没有走到。我没有找到路,只好沿着一条小溪向上爬,辛苦地走了几个小时后,小溪变成一个瀑布,左右是垂直的岩壁,我无法继续往前,只好费力地慢慢退到山下,回到我存放自行车的农家。在那里,我碰到一个猎人,他告诉我在小溪右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路,并向我描述了如何找到这条路。    几天以后,放学之后的一个下午,我再次尝试攀爬霍卡雷克。我找到了猎人描述的那条路,刚开始我进展顺利,跑得很快。我还不知道走远路开始的时候应该慢走,不懂得上山下山要合理分配力量,而且当时我觉得那条路不是很远,但是那条路比我想象的要远得多。我的“装备”很简单,脚上穿着当时流行的阿迪达斯鞋,身上穿着短袖套头衫和短裤,我没背背包、没带干粮、没有雨具,走之前也没有关心天气预报。我家里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有关登山方面的事情,例如登山应该注意什么、登山需要什么东西,等等。    我越走越慢,大腿没有受过登山训练,开始轻微抽筋。不知什么时候,我到达通向山顶的长长的山脊,一下站到了很高很高的地方。我放眼眺望脚下的绿谷,房屋、道路如同玩具,汽车几乎看不清楚,人就更看不见了。我家在很远的地方,远近见不到其他人。我猛地吃了一惊:我一个人在山上。我感到惊喜:没有任何人帮助,我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这么远的路,这是我付出努力获得的成绩。我心里感到十分满足:是我自己做出了决定,是我自己走到山上,这是我的成绩。    这时,我第一次想起山顶,山顶应该离我不远了。走到现在,我一直没有想过山顶。沿途我一直集中精力找路,我看见雪崩席卷的痕迹、木屋残存的墙基,我寻找老鹰,没见老鹰的踪迹。我不停地朝着山顶的方向行走,但山顶好像并不是我的目标。    忘记目标,这是我这次登山获得的一个重要认识。许多年后回顾这次登山经历,我还认识到:    上山的时候,我没有想其他,只想着下一步,只考虑应该把下一步放到哪里、该怎样迈出下一步,考虑这些无数的步伐会把我引向何处。我完全沉浸在对下一步的思考之中,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越了自我。道路、寻找道路,比我自己更加重要,道路比目标更加重要。目标不一定只是山顶,我对霍卡雷克的好奇、老鹰、雪崩的痕迹、我到山上、陡斜的山翼、狭窄的通往山顶的山脊,以及高高站在我熟悉的世界的上面,这些都是目标。P4-6

前言

1962年5月14日,布本多尔夫出生于奥地利;12岁开始登山;16岁那年,初次完成难度极大岩壁的攀登,成为阿尔卑斯山攀登史上最年轻的单人岩壁攀登者;18岁时,成功登顶帕米尔高原一座海拔7000米的高山;21岁时,他打破了梅斯纳尔的纪录,用4小时50分钟单人无绳登顶艾格峰北壁,并成为第一个单人无绳攀登艾格峰北壁、马特洪峰和大若拉斯山三个阿尔卑斯难度极大的山壁的攀登者。布本多尔夫以他独特的单人无绳快速一天攀登方式,用时十六个半小时登顶阿空加瓜山南壁,并在一天之内完成多洛米蒂山五个山壁的攀登。2011年至2012年,布本多尔夫与中国登山运动员合作,在西藏攀登6000米以上高峰。    布本多尔夫受其外祖父及父母熏陶,自幼热衷阅读,大量涉猎文学和哲学作品,喜爱写作。从青年时代至今,布本多尔夫已经以德文写作并出版六部图书作品,记录他登山的体验,以这些在极限环境乃至生命绝境中得到的体验为基础,引发出对人的普遍行为原则的思考,阐述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布本多尔夫所著书籍富有文采和哲理,其著作《征服无形》一书被德语媒体誉为“哲学与文学的结合”。    布本多尔夫登山的经历也是他人生的写照。在他的生命中,登山是寻找和发现,是愉悦和满足,是做符合自我特有本性的事情,是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是对生命提问的积极回答。顶峰和目标不是他登山和做事的终极,只是全身心投入登山和做事的自然结果。    迄今为止,布本多尔夫以德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为欧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表了近千场演讲。他的演讲涉及管理者面临的众多问题,关心作为人的管理者,就企业管理涉及的业绩、目标、决策、增长、风险、危机等诸多问题,开放地分享自己的见解。

内容概要

布本多尔夫:
全球顶级极限单人攀岩攀冰专家。他采用阿尔卑斯式风格,精简装备,单人无绳一天攀登,创造了众多以最快速度首次攀登全球著名山壁的世界纪录,多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962年5月14日,布本多尔夫出生于奥地利;12岁开始登山;16岁那年,初次完成难度极大岩壁的攀登,成为阿尔卑斯山攀登史上最年轻的单人岩壁攀登者;18岁时,成功登顶帕米尔高原一座海拔7000米的高山;21岁时,他打破了梅斯纳尔的纪录,用4小时50分钟单人无绳登顶艾格峰北壁,并成为第一个单人无绳攀登艾格峰北壁、马特洪峰和大若拉斯山三个阿尔卑斯难度极大的山壁的攀登者。布本多尔夫以他独特的单人无绳快速一天攀登方式,用时十六个半小时登顶阿空加瓜山南壁,并在一天之内完成多洛米蒂山五个山壁的攀登。2011年至2012年,布本多尔夫与中国登山运动员合作,在西藏攀登6000米以上高峰。
布本多尔夫受其外祖父及父母熏陶,自幼热衷阅读,大量涉猎文学和哲学作品,喜爱写作。从青年时代至今,布本多尔夫已经以德文写作并出版六部图书作品,记录他登山的体验,以这些在极限环境乃至生命绝境中得到的体验为基础,引发出对人的普遍行为原则的思考,阐述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布本多尔夫所著书籍富有文采和哲理,其著作《征服无形》一书被德语媒体誉为“哲学与文学的结合”。
布本多尔夫登山的经历也是他人生的写照。在他的生命中,登山是寻找和发现,是愉悦和满足,是做符合自我特有本性的事情,是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是对生命提问的积极回答。顶峰和目标不是他登山和做事的终极,只是全身心投入登山和做事的自然结果。
迄今为止,布本多尔夫以德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为欧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表了近千场演讲。他的演讲涉及管理者面临的众多问题,关心作为人的管理者,就企业管理涉及的业绩、目标、决策、增长、风险、危机等诸多问题,开放地分享自己的见解。
唐文平:
出生并成长于山城重庆,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其后赴德学习并获得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从事文学和语言学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著和译著。1996年至今,投身中德两国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工作,为国际企业提供高层管理人员的咨询培训,从事企业形象策划工作,与国内大学开展相关合作项目,并回国在大学讲学。

书籍目录

包月阳序:登山中的禅意
布本多尔夫序:致我的中国读者
第一章 我的成长之路
发现登山与攀壁
上山的时候,我没有想其他,只想着下一步。我完全沉浸在对下一步的思考之中,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越了自我。

健康的身体承载健康的精神
人必须永远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必须一生训练自己的精神;如果精神没有受到训练,没有受到教育,那么受过训练的身体也毫无存在的必要。
生命的危机和痛苦的意义
危机的本质就是它会过去。
痛苦具有意义。但如果我们不从痛苦中学习,痛苦就没有意义。
第二章 我的登山之路
寻找和发现——登山的动力
是的,我们必须向前生活,不断寻找;同时我们需要放松内心,勇敢地接受那些看上去并非必然的事情,“发现”新的东西、有意义的东西。
单人攀登者——困境中的决定
没有伙伴的困境是我成为单人攀登者的起点,我“在漆黑的夜晚驶向大海”,发现了新的事物,找到了我的真正使命。
我在这里——登山的愉悦
我登山,不是因为山在那里,而是因为我在这里。我登山,是为了我那些因山而生的“无形的意念”;我登山,是因为我在登山时感受艰辛、学习、痛苦,特别是愉悦。
艾格峰北壁——回答生命的一个提问
攀登艾格峰北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展示了我的内心斗争,我为生命向我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
生命不会向我们提出错误的问题,不会提出我们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多洛米蒂五个山壁——创造纪录和步入歧途
我当时虽然成功了,但是我的行动没有意义,它只是被某种意图和目的驱使,只以目标为准。我失去了内心的平静。那已经是我坠落的开始。
第三章 我的思考之路
梦想与挑战
一个充实满足的山下的生命,一定具有与山上的生命一样的特质:做出决定,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恐 惧
恐惧是一个健康生命最本质的东西。恐惧是一个极大的能量源,帮助我们走出自我,放弃无所谓的态度。恐惧是勇气的前提。恐惧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发现看似安全的隐患。
风险与安全
如果我们错误理解安全的意义,那么这种安全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世界上没有不受到威胁的东西。
我们需要安全,就应该磨炼我们的感官,在风险之中寻找安全。
小步原则
攀登者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攀爬,不要去想象后边的一千步一万步,就能控制时时出现的“想象恐惧”,安全登顶。
勇 气
勇气不会像恐惧那样不请自来。
决 定
我们当然不能改变天气,但是我们可以做出决定,改变我们的处境。做出决定的人,就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责 任
我遵循我自己的“自我特有本性”,选择了登山的生命,选择了与登山有关的一切,以此,我承担了自我责任。
目标和努力
我们只有自觉自愿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才能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挥全部潜能,才能最幸福。
成 功
真正成功的生命是投入做一件事情,生命因为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因为做事的结果而投身于它。
幸福和愉悦
“不幸福”和不满足,其根源在于,很多人以为可以在时装店寻找幸福,在购物中找到幸福,他们在自我之外寻找幸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误解。我们必须在我们自己的内在创造愉悦、幸福和满足的前提。
充实满足的人生
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拥有一个与我登山的生命相似的生命;一个他们自己的生命;一个阳光照耀的充满高峰的生命,他们将以自己的力量和勇气登上高峰……
后 记
我为什么写作《人生如登山》
写书如登山
再次攀登——写在本装版出版之际

编辑推荐

《人生如登山》是一本看似简单的书,记录了托马斯·布本多尔夫先生登山的经历,以及登山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写照。在他的生命中,登山是寻找和发现,是愉悦和满足,是做符合自我特有本性的事情,是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是对生命提问的积极回答。顶峰和目标不是他登山和做事的终极,只是全身心投入登山和做事的自然结果。相信这本书会启发读者思考生命中的根本问题。

作者简介

《人生如登山》由托马斯·布本多尔夫编著。
《人生如登山》简介:
我倾听了我内在的声音,遵循我的“自我特有本性”,做出决定选择了登山的生命,选择了与登山有关的一切,以此,我承担了自我责任。登山的生命不是容易的生命,因为登山是“危险”的冒险:但是,对我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根本不去尝试经历这些冒险。
这是我的生命,这个生命挑战我,焕发我的激情。我不能做任何其他的事情,更不能出于错误的义务感、为了所谓的安全去做其他事情。是的,我登山的生命可能会让我失去性命,但是另一种生命对我同样危险,因为那不是一个充实满足的生命.而是一个浪费掉的白白存在的生命。


 人生如登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当我们陷入恐惧里时,理性的力量已经丧失,整个人不堪一击。但正是因为恐惧的出现,我们认识到这个导致恐惧的事物所具有的意义。不咀嚼掉它,生命的意义就永远停滞不前。我们恐惧很多东西。恐惧公众演讲,恐惧闪电雷雨,恐惧难以预见的未来,恐惧找不到好工作、好伴侣,恐惧买不了房...这些恐惧都在挑战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改变,放弃自己原有的习惯,离开舒适地带,才能实现自我突破,找到生命的意义。没有谁不恐惧,但是有恐惧才要依然前行。
  •     好书,如灯塔…人生如登山,顶峰显然不是目标。顺利的登顶,安全的返回只是一个轮回。休整是为了挑战下一座高峰,更是挑战自己。做好准备,鼓起勇气,跨出那一步。目标已然不重要,走好每一步,在路上就是快乐,就有收获。航行在茫茫大海,看到灯塔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兴奋。那是目标嘛?一定要到达嘛?不,那只是一个方向,指引着小舟驶往向往的港湾。迷茫的我在路上,寻找着。一本另类的登山书,充满了辩证哲理。西方人写出的一本充满东方智慧的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很好看,照片挺多的!
  •     可能经历过 难 看这些会更有体会‘~
  •     记得那是大一的寒假,我在图书馆偶遇了这本书。其实当时我是被书名吸引了,“人生如登山”,或许对我的人生旅途有所启示,我这样想,于是借来品读。后来,整个寒假,我都陶醉在这本书中。陶醉于布本多尔夫先生的登山哲理,感叹他对待人生的激情与智慧。第一次,我被如此优雅而强大的灵魂所感动。字字句句,我都看得无比认真,像是一个孩子遇到了心爱的玩具,我生怕漏掉一些智慧之光,或者对布本多尔夫先生的感触体会得不深切。。。一本书,可以告诉你最美的人生该怎样去演绎。这就是《人生如登山》。
  •     书不错,虽贵也值的一买
  •     这是本好书,虽然只看了序和前言。好书是跨越种族文化宗教,直指每个人内心深处。
  •     读完之后放回书架,保不准哪天又想拿出来读
  •     两年前在朋友那里读过精装本,当时就很喜欢。两年过去了,再读又有新的体悟。
  •     登山给作者以人生的无限感悟比我等山下的凡人更加真实和实际,作者谈了梦想,风险,恐惧,勇气,决定,责任,目标,成功,幸福和人生的感悟,让人读的畅快,又能收获意义。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11年就出版了,但是两版加一起评价竟然只有几十人。名字看着挺鸡汤,但是这碗汤很有深度。希望好书不被埋没
  •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看了不少身心灵,哲学方面的书.这本书,最落实处.因为它来自于一个极限攀岩的高手,他的处境纯粹且危险,他需要全然的投入,方能得以活出来.平时我无聊的时候,不知它来自于那里,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因为我没有听从内心,知道了,也没有听从,所以有真空,有真空就有无聊,生命的能量也就被白白耗尽.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本蕴涵真挚感情的充满真实体会的... 阅读更多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我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某顺推荐才买的。大概想说的道理是不要被小事左右分心,不要害怕,集中注意力做之间想做的,努力。
  •     因为陈坤的介绍买了这本书 还没开始看 不过真的好贵啊~~~~(>_<)~~~~
  •     不错的励志书
  •     不错,作者讲得很有道理。
  •     非常好的一本书,惊诧于一位西方人竟有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期待新书的出版.
  •     在冰封的黄石旅途中又读这本书 依然得到力量 精神得到滋养
  •     好,但不如想象中好,可能评价太高期望太高。
  •     20140513,速读一遍,感受到一个极限登山者对山和生命的态度。
  •     印刷精美,文字充满哲理,集实践与思考与一身,值得一读。
  •     里面的很多道理,醍醐灌顶。但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的确是幸运啊。
  •     除了活在当下略玩世不恭,其他的见解都很值得去细细感悟。遵循自己的意愿寻获幸福感,很难与玩物丧志撇清干系。非主流的观点自然要力挺,何况还洒脱得甚有逼格。温饱思淫欲,很多时候精神欲求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物欲。如果作者投胎在中国乡村,家里还有俩娃,一家四口就等着米下锅……好吧,不能再往下想了。
  •     从一开始作者和译者都说书是专门面对中国的读者写的,并不是单纯的从德文原版翻译过来的,足以说明作者对中国读者的剖析和口味的掌握很重要。但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无论纯粹的登山的角度还是从一个人生活的角度,都感觉受益匪浅,登山的终极目标不是顶峰,而是安全撤回到出发点,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死亡,而是在当下的每时每刻,用心做好现在才是最幸福的。
  •     很好。纸质和内容都不错。
  •     怎么评价 登山的写的不专业 谈人生也不透彻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到推荐买的 后悔
  •     精彩的图片,深刻的文字,一口气读完,作者的很多想法让我想起去年班夫山地电影节里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克斗马》
  •     体能训练法超出常人,非人类
  •     从登山发现生命
  •     朋友送给我这本书,看封面是个老外登山运动员写的故事,而我本人极端恐高,就一直没有翻阅的冲动。直到有一天偶尔翻了翻,结果就是这本书几个月来常驻我床头,一遍遍地读,却完全不觉得厌烦,它给我的启示和思考太多了。作者那简洁的语言里,你能读出的是一份高贵的灵魂和充满哲理性的人生感悟,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每个月都在卓越买书,托马斯·布本多尔夫的《人生如登山》,可以算我一生里20本最有价值的书之一——虽然这本书不是在卓越买的,但是我仍旧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真的是好书,翻译也不错。
  •     阅读此书,有登山之感。很美,有思考,有共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