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的世界》书评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68206939
作者:刘慈欣
页数:336页

【柒书坊】评科幻作品选集《虫子的世界》

同样是由博峰文化出版的这部《虫子的世界》,书名起的很有意思,选集里的作品没有一部叫这个名字,而是出自刘慈欣的一句话:“我们只是一群会思考的虫子?”翻开这部短篇作品集,我很惊讶的看到收录了刘维佳的《高塔下的小镇》,这篇故事最初刊登在1998年六月份的《科幻世界》上,我不止一遍的读过这篇故事,每次读过都被主人公阿梓那伤感的爱情结局而惋惜。阿梓到底应该不应该追随水晶逃离小镇的脚步呢?安宁的小镇在高塔的庇护下度过了几百年,人们早已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就算越过边界不能返回小镇的事实,人们也接受了。高塔保护了居民,也限制了小镇的发展,好在人们对自给自足的生活也挺满足。然而年轻的一代总不那么安分,越是禁锢,越想突破。首先从思想上已经越过了红线,望月在果树林子里不定期的举办演讲会,核心就是要冲出边界,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每年商队来到边界,带来外界的新闻、新式商品,这都不是小镇能生产的,除了人们用想出来的特别的交易方式拿到这些新式商品以外,其它什么也得不到。可居民总有更高的物质追求吧!这刺激着以望月为代表的年轻人考虑越界的事情了,这是不可逆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其次,女主人公水晶对于进化的思考,直接导致了故事的结局,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矛盾集中在小镇是否应该参与社会进化?是按部就班?还是打破传统?第二种矛盾是阿梓追随爱情,与水晶共同走向寻觅进化之路?还是维持祖业,过安分的庄稼汉生活?也许,站在各自的角度看,他们二人谁也不能算错。任何一种改变,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阿梓不越界,能掌握生活,面对稳态,但是丢失了爱情,要付出承受的代价。水晶越界去寻找更先进的生活,是无法对行为后果做出预测的。对于独身弱女子,这么做对自己有些残酷。读过此文章距今已经有17年3个月了,很多情节至今不能忘记。我一直在想,水晶在寻觅之路上到底遇到了什么?阿梓呢?他结婚生子了么?《打印一个新地球》是我第一次读科幻文学理论教授吴岩老师的作品,全文使用对话体,描述了在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一家不愿被改变命运的三线高校,被迫进行自我改革,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创新突破以做大做强,避免被淘汰的故事。作者本身就是北师大管理学教授,也同时教授全国唯一一个科幻文学研究学科。他的文章中,如果撇开虚构的技术项目不谈,我会认为这篇文章就是描述了当前高校的某种生存困境。亮点在于,作者把主人公高校长对教育管理学的思考,落实在挽救学校前途上,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这些做法为多学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尝试。同时也反应了高校组织人事管理的某些弊端。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实现意义高于科幻作品本身的意义。《乡村教师》的发表也有些年头了,看来这本作品集也照顾到了新入门的科幻迷,让他们也有机会看到十几年前的大刘的作品。大刘的写作风格一直是气势恢宏、目光长远,从星际战争的描述,与地球上我国北方某个农村的教育现状联系了起来,甚至改变了地球的命运。这样的写作智慧、视角不是国内一般科幻作家所能做到的。燕垒生的《铁血时代》,是科幻作品里面的恐怖题材,侧重于人类无法治愈的寄生细菌,导致全城居民被军方按集中营的方式屠杀的故事。这类故事很不容易读到。夏茄的《关妖精的瓶子》是改编自孙维梓老师编译的《跨越三维空间------数学科幻故事精选》中的一篇,具体的篇名我在写评时还未查到,但自己确实是读过。我认为改编的很好,不再做更多评论。四川自贡的何宏伟老师更擅长在科幻作品中体现人类的爱情与亲情。《人生不相见》就是如此。王晋康老师的《替天行道》也别有风味个人感觉,这部选集的内容,印象较《2.5次世界大战》更深刻。

《虫子的世界》书评

自从《三体》前些年爆红以来,一夜之间冒出来很多言科幻必言三体的新晋粉丝,脑洞之大就连《星际穿越》都能被他们挖掘出无数“致敬《三体》”之处。前不久大刘荣获本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之后,更是被直接捧上神坛,搞得好像中国科幻只剩这一部作品似的。《虫子的世界》这本书在这个时机发行实在再合适不过了。作为博峰文化新出版的中国科幻短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录了7位作家的7篇短篇科幻小说,除了刘慈欣发表在《三体》之前的早期代表作以外,既有王晋康这种大师级的短篇名作,也有好几位文坛新秀参加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入围作品;作品时间跨度更是从1998年直至2014年,可谓代表了国内科幻文学最近十余年的发展水平。倘若新晋三体迷们通过这两本书能够接触到更多国内科幻作家的佳作,开拓眼界,推广科幻文化,不啻为一件功德无量之事。书籍制作和装帧都不错,还附赠了一张书签和一副中国科幻大事记活页,可谓十分用心。出版社在每篇作品前还增添了一幅插图,这本来也是用心之举,但绘制插图的人可能并未认真读完作品,或许只是看了简介凭借大概印象就动笔画了,以至于好几副插画乍看似乎都能与作品对上号,但稍一对照原文就发现很多内容细节都不相符。另外一点美中不足,这两本选集是系列丛书,但封面设计却是各自为政,从排版到字体都大相径庭,两本书放在一起完全没有成套的感觉。或许我是有点完美主义强迫症,但这些细节折射出的是一种态度。序言中一再强调科幻作品需要读者的支持,那么制作一部尽善尽美的科幻丛书不正是对这些在低谷中仍不懈热情支持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读者们最好的回馈吗?据悉博峰文化这个系列后续计划还有两本短篇集将要出版,期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制作上能够精益求精,打造一个华语科幻文学的精品品牌。同时预祝这套系列丛书能够乘此东风大火大卖,向更多人推广中国原创科幻文学。以下是每篇作品的个人点评,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交流指正。谢谢!1、刘慈欣《乡村教师》(2001)不愧是大刘代表作之一,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切入点却极具现实意义,从各方面看都是本书最佳没有之一。地球与太空两个章节的画风形成极鲜明极强烈的对比,乍看突兀却细思恐极,个人十分欣赏这种“尚未开始就已结束”、“擦肩而过却无人知晓”的独特韵味。倘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个人感觉太空战争那段虽然字面上形容得很惨烈,但浮于表面因而难以触动读者,感觉就像在看一段游戏CG。2、刘维佳《高塔下的小镇》(1998)故事背景十分简单,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出场人物也不多,却折射出作者对于进化必要性的思辨,虽然作者观点个人并不赞同,但就事论事,本篇堪称以小见大的佳作。3、何夕《人生不相见》(2010)格局之大相比《乡村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立意也较深刻,结局在绝望与希望中交织,令人不禁扼腕叹息。可惜人物刻画有所不足,开篇对范哲和叶列娜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以为是男女主角,原来纯粹是打酱油的;而与作者同名的真主角何夕形象模糊性格飘忽,一会严肃一会冲动一会沉稳理智一会又感情用事,其实有些戏份可以分摊给范哲和叶列娜,角色会更平衡性格也会更鲜明。但最大的毛病,亦是很多国产科幻小说的通病,就是设定时代背景是未来,科技水平亦十分发达,但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狭隘视野却跟如今一般无二,这是不符合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难以想象在一个基因级别的人体改造已经十分普及并广泛用于太空殖民的年代,对于为何“人类”的定义却依旧如此狭隘,还停留在能否交配繁殖这么肤浅的层面。说夸张点或许还有“人类沙文主义”的嫌疑,令我对本篇的评价打了折扣。4、夏笳《关妖精的瓶子》(2004)不知作者灵感来源是否就是麦克斯韦妖这个假象实验呢。文笔风趣幽默、构思别具一格,结尾一段话令人莞尔。从篇幅上说虽是小品之作,却通过一只倒霉的小精灵将人类文明数千年中的几位科学巨匠串联到了一起,视野也不可谓不大。本篇也是本书中个人最喜爱的作品。5、吴岩《打印一个新地球》(2014)篇幅虽长却空洞无物,通篇都是作者借角色之口唠唠叨叨发泄对现实的各种不满,只在最后硬扯上一点科幻梗,前后文之间还没有任何联系,转折之生硬令人咂舌。3D打印地球的构想看似酷炫,但由于前文完全没有铺垫和阐述,也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哪怕是作者虚构的)支撑,这个凭空冒出来的想法流于空泛。这连软科幻都算不上,充其量只不过是单纯的脑洞。所谓文以述怀,作者在文章中挟带私货是难免的,但九成都是私货只剩一成干货的文章我还真是头一回见,可惜就连这一成干货质量还不过关,不禁感觉这篇入选未免有滥竽充数之嫌。6、燕垒生《铁血年代》(2004)末世丧尸的设定在如今欧美影剧中也泛滥成灾,但在国内科幻小说里貌似还比较新鲜,可惜作者只将其作为引发故事的环境设定,食尸鬼很多设定和疑问都没有交代清楚,感觉将这个故事套进其他背景也未尝不可。此外主角的设定太不讨喜,个性别扭闷骚,还有严重的英雄情结,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恋感觉,借用流行语来形容就是一个过于自以为是的中二少年。7、王晋康《替天行道》(2001)其实不必遮遮掩掩,文中MSD公司指的无疑就是美国孟山都公司。2008年国内黄金大米事件如今余音犹在,孟山都正是幕后推手之一,而王晋康却早在2001年就写下了这篇质问转基因农作物的小说,充分体现了科幻作品的科学预见性和现实意义。由于我恰好是这个专业的,感觉文中涉及的部分专业内容有误导和偏颇之嫌,因此不得不借此说说个人看法。孟山都公司不育系粮种确有其事,而逆转录病毒引起的基因横向转移现象不仅现实存在,更常用于基因工程。王晋康将两者联想在一起,成为本文构思的技术基础,不仅匠心独运,更反映了作者对科技过快发展的担忧和反思。但从现实角度考虑,没有人为干预,完全靠自然产生小说所述现象的几率极低——当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都不会说绝对不可能——但反过来说,由于转基因作物本身携带的优质基因远多于不育基因,产生优质基因的横向转移现象的几率同样存在而且更大。因此相比转基因作物的优点,仅仅因为担心不育基因被病毒传播而反对转基因作物无异于因噎废食。再者,文章在此技术基础之上更引申出不育基因违背自然天理作为哲学层面的依据。但早在转基因作物之前,我国通过自然杂交选种的水稻早就有不育系品种了,还有生活中更常见的无籽西瓜无籽葡萄,甚至历史更悠久的骡子,这些都是不育的,难道也违背自然天理了吗?最后,文章承认孟山都研发不育作物是因为农民违背合约第二年擅自留种耕种不再买种子导致的博弈结果——在此姑且不论为什么不可以用签多年合同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但文章一味批判孟山都追求利益,却对农民违约行为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未免有护短之嫌。好吧,农民永远都是淳朴善良忠厚老实永远都是对的,我懂的。以上并不等于我为转基因唱赞歌或反对这篇小说的立意,恰恰相反,既然王晋康想通过科幻小说这种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独特体裁来表达他对科技的看法,而这篇小说又是特别具有现实意义的硬科幻,那么更需要对其科学基础多加推敲斟酌。否则对科学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岂不沦为那群为反对而反对的伪科学之流?

《虫子的世界》:无理的高贵

除了少数天才或是天生悲观者,很少有人不承认人类的所谓高贵和独一无二的。是啊,这样一群不高大、不强壮的生物,在自然法则主宰的世界里,可以爬上食物链的顶端,总还是有资格为自己骄傲的。可是人类的高贵,却是没有来由的——当然,即便找不到切实的证据来证明人的生命“生来高贵”,人类仍然可以主动杜撰。这似乎是文明的开局,依凭这无理的高贵,人类故事,总要比其他生灵的演绎,更加诡谲多变。《虫子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看的科幻小说集。科幻小说的一大“先天优势”,是有足够大的空间去想象“另一个世界”,从而将人的情感特质与纠葛矛盾放大开来,供读者细细把玩,并为之唏嘘感慨。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无疑是人类高贵的一个“佐证”。一面是孤独守望着“知识改变命运”信念和一群乡下孩子的乡村教师,一面是在宇宙间大肆毁灭“低层级”文明的外星人,二者可以发生关联,自然是拜“科幻”的想象力所赐。而这位甚至无从改变自己命运的乡村教师和他的孩子们,竟可以拯救这颗星球,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这里有一个古老的隐喻——“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的力量来源,并非是知识可以创造实在。知识意味着思索的高贵——这世界没什么要紧事,除了了解更多“无关紧要”,人不过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这却使他拥有了一切。相比《乡村教师》,勾勒了一幅类似于“围城”画面的《高塔下的小镇》更是将高贵与低微的对比体现得淋漓尽致。高塔下的人们不必受“进化”之苦,在高塔的庇佑下他们可以世世代代丰衣足食。镇外的人们想进来,而小镇里的安宁,却也有人不愿意继续享受。所以人生的意义真的只在于有永远充足的物质享受吗?爱因斯坦会说,那不过是“猪栏里的梦想”。尽管这个课本里的白发老人常被孩子“涂鸦恶搞”,但他却比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要高贵。《虫子的世界》一辑中选择的小说,大多属于科幻小说中较“软”的一类——故事的内核要远大于科幻的“高能”。《人生不相见》中书写的关于守望、拓荒与爱情的故事令人动容,而《铁血年代》中僵尸横行的黑暗,也还是因为情感的融入变得不那么绝望。至于《打印一个新地球》、《替天行道》,则是将高度发达的科技衍生的荒谬表现的十分有趣。不过在这本选集中,最有趣的还是《关妖精的瓶子》。想知道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家们如何驯服一只“妖精”的吗?这篇作品绝对不会让人失望。也许平凡的生活,会让我们渐渐忘记自己童年时的征服宇宙雄心壮志,但科幻小说其实是这样一个角落,让你可以保全自己的幻想银河。纵然人的高贵,看上去总有些无理,但心怀幻想的人,却有充足的理由成就高贵——世界永远美好,只要你肯在看她的时候,加一点幻想。

【柒书坊】科幻•人性•人文性

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中还是想着昨晚看到新闻——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我想这是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的世界性的肯定。在一个民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科普和科幻文学不景气的国度,通俗的科学作品将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茶余饭后的阅读对象和谈资,真好。其实,科幻文学具有非常强的寓教于乐的功能,屎包裹科学知识的甜蜜糖衣,是快乐科学的催化剂,其既能降低一般人对科学的陌生与排斥感,又能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比如《虫子的世界》这部集子中夏茄的小说《关妖精的瓶子》,特别有意思,作者借用了麦克斯韦妖的故事对物理学来了一番另类的解读,其中涉及了许多中学理科知识,如气密性的检测、乙醚的用途、分子的布朗运动等,普通读者都会对此心一笑,追忆当年自己埋头啃书的时光,感叹老师的讲解为何没有如此通俗易懂。当然小说里还有不少“硬货”——热力学第二定律、薛定谔猫、泡利不相容原理等等,这可能对没有相关理科背景的读者理解起来有点犯难,但好歹也了解到了这些物理学的经典定理和假设。而对于如我般理科毕业的读者,能在轻松的氛围中重温大学时代的所学,依旧美好。记得《星际迷航》所营造的世界里有七大信条,其中之一是,“科技发展为两刃利剑,如果人类滥用或误用,终将遭到科技反噬的恶果”。 而王晋康的小说《替天行道》便是科技挑战人性的典型案例。小说涉及了当下敏感的话题“转基因农作物”,在故事中,人类的科技已经“进步”到可以随意决定麦种的基因,而无良的科学家为了迎合奸商对利益的贪婪,研制出含有“自杀指令”的只能一次性生长的魔王麦,他们这么做只为了禁止农民以收获的麦子做翌年的种麦。这种为了“臭烘烘的金钱,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去戕害自然”,让麦种“断子绝孙”的行径,天理不容,导致主人公吉明良心的挣扎,最终上演了一幕“替天行道”的悲剧。事实上,科学和科技都只是人类运用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一种工具,出问题的关键不在工具本身,而在使用工具的人身上。当科学或科技被过度使用或运用失控时,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这又让我想到了乔治•奥威尔在小说《一九八四》里所提到的“老大哥”,正是因为对科技的滥用,加固了集权主义社会的形成,让科技背负了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刘慈欣曾说,“现代化快速的过程中,读者从过去关注于中国、民族,转而关注于全人类,思考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哲学等更形而上的意义。”我们从他的小说《乡村教师》里能感受的深深的人文关怀。在碳基联邦和硅基联邦星际大战的后期,前者决定在银河系的两个旋臂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以阻隔后者。于是碳基舰队开始一个个地毁灭无生命或只存在低等生命星球。当进入太阳系时,他们发现了地球这颗太古时代的行星,原本也要加以毁灭,却被一群乡村学生在文明程度测试中的回答感到震惊,最终决定让地球长存以供其研究。这些无法享受良好教育、知识结构失衡的乡村学生之所以成为了拯救地球的功臣,全都归功于他们穷病交加的老师在濒死之际仍旧不懈的传递科学知识的执着努力。小说巧妙地把科幻和人文性相结合,用超越现实的离奇情节,关照当下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引起世人的关注。总的说来,《虫子的世界》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合集,其中的故事既能触动人类内心对生命原始的渴望,也能引发人类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会思考的虫子,脆弱的人类

帕斯卡曾把人类比作“会思考的芦苇”,直言人之脆弱与多思;而在《虫子的世界》选集中,科幻作家笔下的人类则更像是“会思考的虫子”,灵活却渺小,聪慧却脆弱。科幻照进现实,是《虫子的世界》科幻故事选集带给我的主要感受之一。与印象中科幻高高在上甚至故弄玄虚相比,这些银河奖大咖们的笔触更面向现世,甚至模糊现实与科幻之间的界限。吴岩以PM2.5与北京的雾气开场,核心理念正是现今最为热门的3D打印技术;在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撇去星战的背景,描述老师带病上课的场景,则像极了“最美乡村教师”走访纪录片的风格;而在刘维佳的《高塔下的小镇》一篇中,写到了这样一幕场景:高塔上的电磁大炮发作,“那场面犹如火山爆发一般,黑色的烟尘和着泥沫儿腾起三四十米高,煞是吓人。”这一幕与这几天电视新闻上的天津港灾难太过相似,以至于读到感到全身震颤。真实与虚构的巧合,让人不寒而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幻想象亦成为了现实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幻为镜,可防患未然。科幻是基于现实的想象,也是想象装点了的另一种现实。尽管辅以炫酷宏大的宇宙背景与令人赞叹的瑰丽想象力,但所写所思,终究离不开故事传统,用另一种形式描摹人性的复杂与生活的可能。相比传统小说中更多塑造个性鲜明的个体,科幻小说则更注重于人类群体的塑造。这些所选作品中的人类,是人类的代表,甚至在生物学上进行了基因改造,更类似于历经简化后的人类标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用人性与其他文明抗衡。当面对更为浩瀚的宇宙,人类显得渺小而脆弱,族群内部的爱恨情仇亦显得云淡风轻。然而,同样是基于广阔的银河系舞台,让所有的相互情感与关系充满壮丽的色彩:“前尘旧事在何夕眼前一一晃过:地球的初遇、20年的分离、渤海星短暂的重逢、紧接着的永远的诀别,还有人类与先行者的离合际遇。无数的慨叹涌上心头,这一刻就像是历尽一生。”何夕在《人生不相见》中所写的这段人物心理活动,因为有了时空的广度,便比一般故事中的生离死别更多了几分深邃,让情感的流动更为绵长悠远,耐人寻味。天地宽广,人为蝼蚁。科幻并非是架空了的世界,而是未来或平行时空的一种可能。当我们仰望星空,面对更大的世界的宇宙,会愈发理解到自我的渺小与无力。我们不过是会思考的虫子,在宇宙中蹒跚生存。

理性与幻想之花

尤记得九十年代初,一本名为《科幻世界》的杂志带给我的惊叹,机器人,宇宙,反物质,外星人,星球大战等等新名词拥挤着咆哮而来,也带来一个新奇而迷人的新世界。从九十年代中国科幻的崛起与复兴到如今,中国《科幻世界》成立的最高奖项“银河奖”也为我们引荐了上百名优秀作者,上千篇优秀作品,中国科幻早已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甚至就在今年8月,刘慈欣的《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世界科幻最具权威与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打破了这个奖项上从无中国科幻作品的空白,是中国科幻“一个历史性时刻”,也标志着中国的科学与幻想已被世界认可。手上的《虫子的世界》便是从这百花之中拾取的数枚美丽的幻想之花。大刘的《乡村教师》勾勒着对美丽银行系的赞美、对地球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颂扬,以为宇宙视野下“小人物”的伟大立传的人文情怀。在宇宙毁灭者看来,这个行星系“很有韵律感”,“小行星带的位置恰到好处,像一条美妙的装饰链”,“似乎是这首音乐最后一个余音未尽的音符,暗示着某种新周期的开始”。这里的地球文明让这些外星文明惊叹,“一个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速率交流的物种”,却“创造出了5B文明”,并且这个文明是“进化着”的----在那些高等文明扫荡者与清道夫看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地球文明的传播者居是名为“教师”的古老生命个体。借最高执政官之口,大刘说,“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借这些外来者之眼,我们也看到卑微而平凡的地球生命中的不平凡,朴实中的伟大,高贵,珍惜,感恩与希望。“看这个小小的世界,它上面的生命体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的梦。对我们的存在,对银行系中的战争和毁灭全然不知。宇宙对他们来说,是希望和梦想的无限源泉。这真像一首来自太古时代的歌谣。”带有乌托邦色彩的《高塔下的小镇》,反思人类对爱对希望对生命意义的本能渴望与憧憬。《人生不相见》则是恒星时代时机要档案员发现多年前的一个名为“乐土”的秘密计划,实际结果却是恒星辐射造成的基因变种,当星系开拓者或者先行者变成非人时,人类面对形似人类的“非人”时,又将怎么办?“生殖隔离”,“终结者病毒”,“饱和歼灭行动”这些残忍的字眼背后是血淋淋的宇宙现实,“宇宙的法则也许并不是汇聚,而是分离”,“太阳系是人类温暖的摇篮,但孩子长大后终有放手的一天,不应该让摇篮成为永远的禁锢和桎梏”。《人生不相见》是悲怆的守望,是无奈的分离,也是最深情的包容。相比之下,《关妖精的瓶子》是个轻松可爱的故事。童话故事里,魔鬼被骗回瓶子里出不来,而妖精碰到物理学家呢,却是一场场物理学实验。倘若有一天,人有了妖精的神通之力,可以上天下地,可以变大化小,可以力大无穷,可以将奔跑的速度达到光速...那时的基础物理学大概就像迎来春天,物理学们为那许多理论的轻松验证都要偷偷大笑了吧。方兴未艾的3D打印,若是物质材料数量扩大为星球级别,或者反之,无资源时的3D打印是否能打印一个新事物?这真是一个让人正反皆可思量的好问题。《打印一个新地球》放大了这种想象,将极端无限推进,是对教育生态圈,对体制,对资源争夺的嘲讽与反思,是创造力的宣泄,也是对人类的群体拯救,有非常强的现实感。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曾说,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Anything one man can imagine,other men can make real)。3D打印的未来,或许就像文中所述,也许有一天科学技术的进步,真能借助虫洞和宇宙的物质力量,再造一个镜像地球,形成双行星系统,挽救日益紧张的地球生态资源。科幻小说的今天,早已借理性与幻想的外表,折射出人类的现在与未来,借这些“有穿透力”的“千里眼”,为当下的人类诊脉疗伤,歌颂地球文明,也传递最本真的生命关怀。《虫子的世界》将人类的情感融入地球末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的反思,并带着绿色的希望,是一部好看又让人沉思的科幻作品集。


 虫子的世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