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07740707
作者:王杰文
页数:34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交流”成为北欧民俗学研究的关键词 1978年6月12日至6月15日,第21届北欧民族学与民俗学大会在瑞典高特兰岛召开,来自北欧五国的170位民族学家与民俗学家一起讨论“文化交流”或者文化研究的“交流”的问题。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套共同的符码,民族学家的任务,部分地是去解释这些文化的符号,部分地是去研究交流者交流的能力。交流的困难是因为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缺乏共同的参照框架。他们可能属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群体或者不同的年代。符号可以是口头的与非口头的,交流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含蓄的。通过文化化与社会化,我们习得交流的规则、符号与象征,反过来,交流则是规则、价值与态度的表达。符码的选择与习得一门语言一样重要。与一种文化的“清晰的”语言一道,在亚文化当中还有文化交流的规则,它们只是内在地被应用,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套获得地位与融人群体的手段。 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性工具,有助于民族学家与民俗学家以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看待文化现象。但是,交流研究对于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结果是什么呢?交流是共时的同时也是历时的,交流的方法并不一定意味着民族学将会丧失其历史的维度,但却意味着民族学变得更加亲近于社会指向,既然交流总是发生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当中。交流在前工业的与现代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关联,在民族学与民俗学之间建立了关联,并为跨学科的合作打开了门户。其主要的优势是迫使学者们把文化与个人联系起来看待,而不是孤立地去研究,由此可以获得一种人类学的综合。 交流研究给予田野工作以新的洞察力。文化交流的研究导向关注与社会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此前似乎无关的材料由此获得了相关性。交流的研究也会使民族学的发现在展览当中公开化。 大会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一、交流:作为一个过程。二、事物:作为象征(民族学分会)。故事讲述:作为文化的交流(民俗学分会)。三、环境当中的交流。 (1)交流:作为一个过程 ①象征性的语言与大众交流 与会者认为,所有语言都是象征性的语言。但是,民族学家所谓的“语言”指的是被限定的语言,即符号学与语义学意义上的语言。

书籍目录

引言 从劳里·航柯主持北欧民俗学协会谈起
第一章 北欧民俗学研究的新取向(1972—1981)
一、北欧民俗学协会的新定位(1972年)
二、北欧民俗学协会的几项成果(1973年)
三、北欧民俗学传统的延续与来自新大陆的新气息(1974年)
四、欧洲民俗学的核心议题(1975年)
五、北欧民俗学学科体系的建构(1976年)
六、民众诗歌与民间医药的研究成果(1977年)
七、“交流”成为北欧民俗学的关键词(1978年)
八、北欧诸国的民俗及其民族国家的建构(1979年)
九、民俗学的研究范式与历史人类学(1980年)
十、传统研究的研究传统(1981年)
第二章 保护民俗(1982—1990)
一、叙述、认同与类型(1982年)
二、北欧民俗研究的新路径、新起点与新任务(1983年)
三、寻找民俗的意义(1984年)
四、《卡列瓦拉》研究150周年(1985年)
五、中芬三江联合考察(1986年)
六、“民俗保护”的国际协作与规划(1987年)
七、民俗与社会现实(1988年)
八、“民俗保护”意见的最终文本(1989年)
九、北欧民俗学协会的生存危机(1990年)
第三章 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1—2010)
一、民俗过程:第1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1年)
二、民间叙事与世界观(1992年)
三、民俗过程中的传统与革新:第2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3年)
四、时间与空间中的界限(1994年)
五、传统与冲突的认同:第3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5年)
六、北欧民俗学协会走向终结(1996年)
七、传统、地方性与多元文化的进程:第4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7年)
八、认知与思维:北欧民俗学研究的新方向(1998年)
九、口头传统中的变异与文本化:第5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9年)
十、回到“文本”:千禧年的民俗学反思(2000年)
十一、爱沙尼亚民俗研究的崛起(2001年)
十二、记忆、回忆与创造性:第6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02—2003)
十三、历史与实践:当代民俗研究的多面性(2004年)
十四、民间叙事的理论与当代实践(2005年)
十五、全球化与传统的更新(2006年)
十六、口头诗歌与田野作业:第7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07年)
十七、表征与传播:口头传统的文本化(2008年)
十八、不同的研究历史:国际民俗学的多元化走向(2009年)
十九、“新民俗学”之后:第8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10年)
结语 “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
译名对照表(人名、机构和组织名、期刊名)
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是一部“译介”与“述评”性质的著作,是对1972年至2010年之间北欧民俗学界“大事记”的介绍。

作者简介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分年度介绍,行文中的时间表述均以被介绍年度为出发点)在这些貌似散乱的“大事记”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近40年来北欧民俗学连贯的“学术谱系”与“问题意识”,其中反映了北欧乃至国际民俗学界的困境、挑战、机遇与愿景。因此,《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虽然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材料,但是,它也许可以帮助像我一样在学习民俗学的过程当中充满困惑的同学也未可知。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内容很好,失之于过略
  •     大型文献综述。作者翻译人名时为什么这么痴迷“三”呢搞得我看见三德拉就想起三德子,看见汉三就想起胡汉三。。。
  •     劳里杭柯、安娜-丽娜·西卡拉年谱。。对着三德斯和汉三的译名笑了半天。。。
  •     这本是正儿八经的学术史,期待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要失望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