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萧瑟处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6066229
作者:沈钰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伴随着期待还有一番送旧迎新的洒扫。雨晨一家也不例外,母亲韩湘,普外科医生,因节前停诊,早早下班回家。带领着孩子们清扫了小院后,嘱咐雨晨打扫客厅。雨晨拧一块抹布擦洗厅内的家具,墙上那幅桂林山水画的玻璃镜框实在该擦洗了,那喷金的雕花木框已由金黄变成灰黄,玻璃板也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雨晨拿上抹布,踩着木凳,把镜框的正反面都仔细地擦了一遍。也许是沉重的镜框撞墙发生震动,正擦着,地面上响起一阵细小的唦唦声,低头一看,又是那废弃不用的壁炉烟道里的灰尘在往地上落。真讨厌!趁大扫除,得把这烟道里的陈年积灰好好清扫干净。挂正那幅山水画,她下到地上,用一根木棍绑上笤帚,弯下身来,将笤帚慢慢伸进烟道,上下左右扫动。积灰和着细小的泥块“刷刷”落下……突然,“砰”的一声,一件东西从烟道口落下——一个挂着锁的小木盒跌在地上。    “妈,你来看看,这是什么?”她向屋外的母亲喊。    “别动,没什么好看的,赶快给我。”闻声赶进来的奶奶煞白着脸急喊。    “得打开看看,奶奶,钥匙呢?”雨晨一边说,一边“嘭嘭”地摇着这个沉重的木盒。    “哪有什么钥匙,”奶奶慌乱地说,“那么个脏兮兮的旧盒,不就是垃圾?”    “垃圾会上锁?”雨晨一万个不信,“得撬开看看。”她坚持说。    “撬不得呀,雨晨,奶奶求你了!”奶奶急得直跺脚。    奶奶的惊慌更激起雨晨的好奇心,她不顾奶奶摇着满头的白发苦苦哀告,任性地撬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黄缎小包。疾步赶来的母亲,望着惊惶失措的奶奶,抢上前打开小包,随即像触电一样猛地向后一退——十几根闪亮的金条出现在眼前,射出耀眼的光。奶奶已颓然倒在藤椅上,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断断续续道:“这金条……祖上的积蓄……你们……”眼里充满绝望与哀求。    雨晨终于明白了奶奶为什么听任烟道落灰,却一直拒绝打扫,一听到要扫烟道,就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奶奶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你爷爷在知府任上多年,造福一方,不曾干过剥削”。最让奶奶引以为荣的是爷爷曾有毁家赈灾之义举,而广受百姓拥戴。但雨晨明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眼前这堆金条不正是祖父巧取豪夺、残酷剥削的铁证?雨晨计算不出这堆黄金的价值,但她了解一个事实:家乡西蜀市最大的餐厅之一——梅苑饭庄,解放前就是以一根金条起家的。由此可见祖父的掠夺是多么心狠手辣。奶奶竞用“你爷爷是清官,耿介一生,视金钱如粪土”的谎言蒙骗了她十几年。她睥睨地望了奶奶一眼,郑重地说:“这是人民的财产,应该把它交还给人民!”语气坚决果断,不容商量,在奶奶听来简直是宣读一份判决书。她知道孙女的倔脾气,也知道这笔巨大的家产即将化为乌有。她虽不甘心缴公,但在“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阶级斗争进行得你死我活的1962年,她断不敢留着这堆金条,让这个家成为“剥削阶级妄想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的活教材。她绝望地颤抖着,泪眼婆娑地咕噜道:“一代兴家,二代守家,三代败家。”显然奶奶将雨晨视为败家子,不肖子孙。但雨晨很欣慰,她终于以实际行动背叛了剥削阶级的祖上,实践了自己在入团申请书上写下的誓言——与一切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彻底决裂。母亲站在奶奶身后默默不语,雨晨从母亲的颔首示意中了解到母亲对自己的支持。    父亲更干脆,下班回家,立即表态同意雨晨“缴公”的决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伤心欲绝,他开导道:“妈,您的子孙都能自食其力,不会靠这财产当寄生虫。这些东西拿来没用,只能是祸害。您不常说视钱财为粪土吗。”最后一句噎得老太太说不出话来。“遗子黄金满簸,不如一经。这也是你老人家坚持的教子良方,孩子们眼下最需要的是做人的品行和德操,不是金银。您说是吗?”一家有三口主张交公,她还能有啥话说。她默默退回自己屋里伤心流泪。    雨晨在父亲的陪同下将金条送到市公安局。公安局当日就将此事通报了她所在的学校——石阁中学。这是一所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中学。学校坐落在南河北岸,与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隔河相望。是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名党,字仲翁)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官学——文翁石阁。据《太平寰宇记》载:“司马相如曾教授于此,从者数千人。”两千一百多年来,在这原址修葺讲堂,兴办教育至今,其教史之悠远,为世界所未有。唐代诗人岑参有诗缅怀日:“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从这所人才辈出的中学里走出无数文化名人和科技精英,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仍沿袭老校制,学生在全市甚至全省择优海选而保持着令人瞩目的优生率。名校常常是市民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雨晨的事迹很快在全市传开。    她成了全市的新闻人物,有记者采访拍照,市晚报第四版用了1/4的版面报道了她的事迹。随后,她加入了共青团,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出席了全省“学代会”,并当选为“学代会”主席团成员。市委书记接见了她,并称她为“青少年的榜样”。雨晨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成为令人景仰的、立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P6-9

前言

提笔写此书是在大约三十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而停笔,刚写好的几页稿子被收拾起来,束之高阁。停止了书写,但并未停止思想,仍有块垒始终纠结于心,让我欲罢不甘,期待能有重新提笔的一天。三十年后机缘巧合,水到渠成,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鼓励下终于有幸得以完成书稿,实现夙愿。    我书写的那段日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短暂的个体生命而言,它很长,甚至可能是人的一生。它离我们很近,短短几十年,也很遥远,远到让我们的下一代遥不可及,咫尺之间的历史,他们模糊陌生,茫然无知。    两年前参加一次家宴,席间偶然提到四十年前的一件往事坐中一历史系学生放下碗筷,拉我到休息室坐下,掏出纸笔,眼里充满“愿闻其详”的渴望——史学生以专业敏感对历史真相的追索来自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道听途说”,可见相关题材历史文献的缺失及年青一代对还原历史原貌的心理需求。    今年三月住院期间,与我同住一病房一位二十七岁的电气工程女硕士向我提问,“什么是文化革命?”——我哑然语塞——年青一代对那段历史的无知与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的强烈反差令人震惊。其实这段历史的无知者在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中比比皆是。错愕之余,我更坚定了要完成本书的决心。我要用拙笔记下那段历史的哪怕是一个小侧面,不至于儿孙们想叩响我记忆之门时“门已经无声无息永远地关上了”。他们不会因我们这前一代人的沉默失职而混沌迷离。    提起笔来,那些沉重压在心头的遥远往事,被拂去尘埃,清晰地突兀眼前,让人穿越时空隧道,由生命的末端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触摸生命历程的点点印迹,回望春生秋杀,令人感慨万端。    作为亲历者,我在我生活的范围内见证了那段岁月,记录下当年的冰山一角。有心灵受伤害的痕迹,有对现实和未来的迷惘,有对生命蹉跎的无奈,有无望的期盼,无力的抗争,有放弃退却,更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望和毁灭……    历史证明,在那场力量悬殊的社会博弈中,并没有赢家。岁月流逝,亲历者们的人生,经过滤和沉淀已渐渐确定他们会带着社会责任感,站在历史的高度,选择适当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过去、思考现在和放眼将来,为真理和正义作出属于他们的贡献。    沉浸在久久的追忆中,我敲完了全文最后一字。完成任务,了却心愿,结束辛苦劳作的安慰并不能消减心中的疼痛。我,有幸一吐为快,但还有多少人却将疼痛深埋心底,已经或正在走向永远的尘封?    能完成写作,得益于我保存的剪报,也得益于我的家人和亲朋对当年我与他们往来书信的保存。当那一袋袋、一札札旧信交到我手上时,捧着那沉重的岁月,那沉甸甸的历史,不禁潸然泪下。自制的信封已然破缝,练习簿上拆下的纸做成的信笺已经泛黄:褪色的字迹已经模糊,个别字已经不能辨认,但岁月还是那么清晰而真实地保存了下来。尘封已久的记忆重又被唤醒。我感谢亲人们对我文字的保存,还要感谢他们将他们的家信、日记无保留地让我借阅。感谢他们给我留下宝贵的写作素材。    感谢上天赐我以那段不平常的生活,赐我以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有机会受到苦难的磨砺和考验。感谢上天成全了我追怀那段历史的心愿。    2011年11月

内容概要

沈珏,194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四川师范大学英语副教授。1965年考入四川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1970年毕业,分配至四川农村小学教书6年,1976年后在工厂子弟学校教书9年,1984年起在大学任教,直至2001年退休。出版发表译作多部(篇),并曾创作发表若干儿童文学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第二章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第三章  筚路西学来,殷殷济世心第四章  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第五章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第六章  长安似弈棋,九州不胜悲第七章  百鸟在罗网,黄雀犹难逃第八章  寒江千里外,关山路几重第九章  动乱山河破,疮痍府库贫第十章  十年干戈动,四海苍生哭第十一章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第十二章  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第十三章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第十四章  生死何足道,乱世旗手笑第十五章  指挥若有定,残局治有方第十六章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第十七章  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第十八章  断肠行路难,觅梯问苍天第十九章  教育再教育,教育何所欲第二十章  书剑两无成,苦渡又二秋第二十一章  遥怜小儿女,愁煞白发娘第二十二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第二十三章  情深沟陇出,且取拂云飞第二十四章  霜降下沦兮,芳草之先零后记

编辑推荐

《回首萧瑟处(黑五类子女的泣血青春)》以女主人公郑雨晨及其家庭成员的遭遇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两所大学的故事。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忆与反思,小说展现了特殊岁月中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遭遇和心路历程。本书由沈珏著。


 回首萧瑟处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这本书,真的挺无聊。。虽然开头让我挺感兴趣,但是过程却让人昏昏欲睡。结局不算悲伤,虽然两人分开了,但我更觉得是暂时的;就算是永不相见,也是可以接受的。那样子的经历,对于正常的女孩子来讲,都不太好理解吧。另外我真的像吐槽一句,逃大起的楠竹名字我真没有几个喜欢的。。。。。。
  •     那些傷痛的都是回憶。
  •     到了最后,他终于还是将以前的承诺给她,让她离开,让她安宁。他很安心,否则目光又怎会如此的宁静而悠远?
  •     最后他和她没有在一起 他在车上看着她的脊背 她在ktv的一探头 他留下了一个疤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开头那段 也喜欢敦煌 喜欢这段爱情
  •     上学期的时候,苦寻此书而不得。十一前夕,终于图书馆觅得。熟料一语成谶,回首处,满目萧瑟。她已不在,她亦离去。几度悲从中来,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始悟大哲:这世上终究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日后漫漫长路,唯有书剑作伴。
  •     一本关于文革的女性小说。作者说出于一种记录历史的责任,揭示出人在那样的时代的丰姿。。。我不喜欢这样的目标,小说本身不是历史的记录,所以判断没有基本的文论基础,只是简单的回忆文字,我现在不喜欢这样的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