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战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15404558
作者:胡素珊 (Suzanne Pepper)
页数:458页

内容概要

胡素珊(Suzanne Pepper),美国学者。197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学位。长期居住香港,从事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写作。除本书外,著有:《中国的大学》(1984),《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1990),《激进主义与20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1996)。《剑桥中国史》第13卷(中华民国部分)1945至1949年的篇章便出于她的手笔,她还为《剑桥中国史》第14、15卷(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撰写了有关教育问题的三章。

书籍目录

推荐序(雷颐)
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岁月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内战的开始:接管日占区
战胜者与战败者
经济
光复地区
第三章 学生的反战运动
“一二·一”运动
抗议在华美军暴行运动
学生运动以及内战政治
第四章 经济管理不善造成的政治损失
工人运动的复兴
经济管理不善和丧失民心
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
第五章 林林总总的控诉: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的批评
知识分子对国民党政府的批评
国民党统治的表现:政策和工作
自由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第二部分 共产党的胜利
第六章 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表现
共产党的统治方式
1949年自由主义者和共产党的联盟
第七章 恢复土地改革
中共胜利的社会经济根源
土地改革:抗日战争的经验
总结:抗日战争的教训
激进的土改:1946—1947年
作为阶级斗争的内战:战略需要还是“左倾”过激行为?
总结
第八章 回到城市
张家口的实验
中国共产党城市政策的起源(1945—1946年)
重返城市:1947—1949年
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
第九章 一个新的开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收城市
法律和秩序
经济和金融
胜利者和其他人:最广泛的联盟
第十章 内战的政治
城市
农村
征引文献说明
对增订书目的说明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这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革命”的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尤其是对1940年代后半期国共两党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较量,做了很深入的考察与研究,给人深刻的印象。
——杨奎松


 中国的内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在本书里,胡素珊从另一个角度里阐述那一段的历史,没有叙述具体的战争过程,而是关注于国共两党的政策来展开,可以看出共产党胜利不仅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政策上的胜利。虽然共产党在一些政策的执行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但是就在于共产党有一个纠错的能力,能够把错误更正过来,所以能够把错误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而国民党则是从开始就是执行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尤其是在城市的接受上,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都损害了当时群众的利益,引起了人们极大地不满。虽然在其后也做了一些政策上的纠正,但是也不能够在纠正过来。所以国民党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当时的大众知识分子并不一定对共产党有多大的好感,而是对国民党政策的失望,国民党硬把这大批的知识分子推向了共产党一边。当时的知识界虽然发动了多起游行运动,那是因为还对国民党抱有极大的希望,才有此举。最后对国民党失去了细心,在当时选无可选的情况之下,才来到了解放区。这种对共产党保持着一定的怀疑态度也为建国后的一些政治运动埋下了伏笔。因此,国民党的失败根源在于政策上的失败,所以共产党能够成功,除了其自身在军事与政策上的成功之外,国民党自身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这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内战》是该书的第二个中文版本,出版过程满坚信,编辑出版总历时16个月。如今,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图书上市了,并且获得了非常好的预售成绩。它能提供给读者的,是:了解一段历史,发现一种新视角,换一种新方式思考。
  •     一、对汉奸的处理不善1945年,日本投降后,用日本日和汉奸来维持日占区的法律与秩序。因为,市民暴乱比共产党构成的威胁更严重。傀儡政府官员变成国民党员,伪政权官员在办公外挂一块招牌,即可完成转变。伪军头目李守信,曾任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司令,卢沟桥事变前,李已投靠日本,第一批叛国替日本人打仗的中国将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任命李为10路军总司令,另一个伪军将领门致中任9路军总司令。青岛地区皇协军军官李先良,胜利后任命为青岛市长。姜鹏飞,在大连和沈阳替日本人工作,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驻守在河北东部的新27军指挥官。城市舆论开始背离国民党,接管时期标志着政府抗战无能的最终发展形式。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南京已经解放,岗村次宁仍然在外交部大楼办公,9月4日,南京报纸还要接受日本特工的检查。平津地区的全部汉奸和叛国者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二、腐败处理敌人资产上,显得不够公平合理。接收官员只关心:金子、车子、房子、日本女子、面子。没有任何制度保障,规定的有效执行取决于官员的操守。任何东西,只要被认为是敌人的资产,都会成为第一个声称拥有所有权的人的财产。日本人移交给中国官员的所有资产一开始都附有详细的清单,日本人保有副本。由于大部分接收官员拒绝提交原始清单,日本人将五大箱清单副本交给蒋介石协助调查接受官员腐败事宜。虽然证据确凿,政府依然没有果断措施,调查组没有权利强制实施惩罚建议及措施,调查完毕,案件转交地方当局。三、国民党经济政策西南地区战时工业因为缺少政府的订单而迅速崩溃。蒋介石政府的50亿美元带宽的工业救助计划并不能满足重庆附近工业和矿业的需求。蒋介石政府并未兑现战后对内地企业的忠诚的补偿,这让共产党看到了获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时机,共产党发表声明支持重庆工业界的诉求,并答应救济失业工人。敌占区工厂主要求归还被国民党政府接收了的资产。光复地区经济完全停滞,上海和天津的九成工厂完全停产。政府确定未伪币对法币汇率过低,导致伪币大幅贬值,苏浙地区的中小企业家蒙受巨大损失。要求对日占区的学生进行再教育,学习孙中山理论、蒋介石公开讲话、中国历史及地理、时事及军事训练。学生只有再教育课程中取得及格分数,方能继续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参加专业能力及对国民党忠诚度的测试。接收官员、撤退到内地的学生对光复地区的人普遍有一种优越感。从1937年到1945年,物价上涨2000倍。1927年开始,公开镇压工会,所有工会活动变成官方资助和监管。1929年出台《工会法》,把所有的工会活动都置于政府监管之下。共产党控制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被取缔并转移至低下。1946年,仅上海的罢工和劳动纠纷就达到1716起。四、对待学生反战运动学生愿意承认中国共产党成为联合政府中的合法实体。政府对学生粗暴的压迫手段把他们推到了对立面,甚至是共产党的阵营。美军帮助运送了50万的国民党军队,5万海军陆战队为政府占领了北京、天津、青岛等。美国人为政府39个师装备了成套装备。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项目提供了50亿美元,大部分送到了国统区。1946年6月,美国签署一份租界法案信贷协议,增加对中国的贷款。1946年8月,国民党对共产党发动战争后,美国批准将90亿美元的战争剩余物资以赊账的方式卖给国民党政府,作价17.5亿美元,包括小轮船、车辆、建筑材料、空军供给、通信设备等。1946年平安夜,一位北京大的女学生被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强奸,引发12月30日全国8所高校的抗美游行。到次年1月底,广州、昆明、台北等二十多个城市学生组织了示威游行、集会和罢课。1947年5月,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表示要重建德国和日本的意图,与战后占领政策背道而驰,这样做的起因是冷战的发展和美国想要在欧亚建立反共的前线。对日本的仇恨与东亚地缘政治的担忧再次引起学生的紧张,1948年5月4提,上海120所的大众学生成立“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挽救民族危机联合会”,5月底,北平建立起相似的华北学生反美抗日联合会。毛泽东1939年的声明称:他们往往带有个人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但依旧承认学生运动对革命作出的贡献,认为它是建立这样一个统一战线的先锋。因此共产党人对学生运动予以公开或秘密的鼓励,将其作为动员民意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一条途径。共产党在组建全国性学生组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学生普遍反映行动是直接和自发的,政府用专制是手段将学生推向了共产党,使得对共产党煽动的指控失去了意义。学生的经济困难包括通货膨胀和经济失策造成的直接损失,毕业后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在生活成本攀升和共产党控制领域逐渐扩大的双重打击下,可供职位数目本身也在减少,1947年,北平应届大学生有三分之二找不到工作。一份1948年国民党报纸《东南日报》的调研显示,15.9%的人赞成内战到底,72%的人赞成成立联合政府,8.4%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分治,3.7%的人赞成共产党一党专政。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国民党之失败,共产党之胜利,原因何在?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而本书提供的恰是两党在城市与农村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的对比研究,从而一致导向1949年的内战结局。 今天,回看六十多年前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垮台前的种种表象,亦岂不是发人深省的吗? 然而,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中共在历史上创造了规模宏大的充斥血腥的破坏史,直至今日,它领导下的国家,究竟距离它当年的许诺有多远呢?这一进程,依靠“革命”的思维,又如何才能达到呢?
  •     朋友推荐,其实好一般,真的好一般。国共内战这一段历史,外国学者好奇心不可谓不强,但是切入点无非就是国军腐败无能经济崩溃、共军意识形态土地改革,在谍战潜伏、美苏插手上关注度不够。同时,台湾学者的著作则是挥之不去的遗老遗少味道。而我们自己,当然绝不可能放弃成王败寇逻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之,这段历史,还是交付后人煮酒论英雄比较好。
  •     作者是泛费正清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说一切成果都建立在费的理论基础之上,当然这些都已经在这个时代成为比《中国近现代史》还让人感到厌恶的东西。本书内容大体就是国民党统治腐败无能,共产党赢得民心,所以共产党击败了国民党,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没买这本书前,大体已经知道这本书是什么角度色彩,但没忍住京东促销而剁手,现在看着这本书,如同鸡肋,就如读陈红民教授的书一般。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费的徒子徒孙们真应该来中国大陆好好做做学术旅行,别天天在费的框架下YY。
  •     内战政治力量分析佳作,从另一个视角剖析国共内战中的因素
  •     独特视角,书名是内战,却从政策、经济、人物方面解读战争。
  •     很棒的书,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前半部,国民党的部分,可谓传道 解惑,究竟为何国民党失败了,这本书中发现了答案--贪污腐败、无能、决策错误等等,读完明白国民党输的不冤,共产党也赢得不容易。
  •     一本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共产党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胜利,可以假设的是,即便中共在军事上受挫,最多也就是把内战的胜利推迟了,而国民党崩塌式的溃败,变相地减轻了民众的牺牲。
  •     有点啰嗦。气度不大!
  •     书感觉写得一般,但是史料对于业余读者如我还是挺有意思的。
  •     不错
  •      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学术著作,学术著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正是这样,作者最后的观点才那么的水到渠成,才那么的令人信服。对于抗战后国民党在政治上为何输给了共产党,本书给出了完美的解答! 其实本书的翻译确实不是很完美,书中有的句子不是很通顺,也有些错别字,这也是造成阅读速度偏慢的原因之一吧。 即使有一些翻译和校对方面的缺点,仍不失为值得五星推荐的好书!
  •     虽然有人认为日本的侵略使共产党人的胜利成为可能,因为这阻止了蒋介石军队在1936-1937年间彻底消灭共产党军队,但这实际上却承认了国民党没有能力在以后几年中在一个更为平等的基础上与共产党人竞争
  •     通俗地说,本书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不是中共做得多完美,而是国民党太烂,失去了人心。
  •     有点啰嗦,有点左。
  •     国民党的愚蠢体现在,一方面滥用抗战胜利的政治资本,多年贪腐无能的政治表现让人民对统治不再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天真地认为“剿匪”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迅速转向所造成的影响,怎能不在人民战争中被彻底抛弃呢?
  •     进入到中共政权之下的知识分子和农民大众,至少有三种情况:因对中共理念的理解与认同作出的主动选择;因对国民党的失望且找不到更好的替代物而被动加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明就里地被选择了。
  •     经历了太多简单化处理的历史之后当具体的历史脉络呈现出来之后就是大写的震惊。
  •     国败共赢,原因很多。在这本书里,作者单非军事层面阐述,讲出国败的四个原因,相应地对共赢增加了砝码。读罢,只觉得国败绝非是对方有多么优秀,而是实在是自己的咎由自取,正所谓,人作孽不可恕也。
  •     2015年第十九本书,角度可取,论述谨慎,总之我党万岁万万岁!
  •     无效的视角,扎实的资料!!
  •     为了捧场又买了新版。“真正的悲剧是,一部分民众在对比了国民党之后开始回忆起日本人的某些好处,而你根本无法与他争论”……大概直到80年代早期为止,将某千古完人党换成宇宙真理党这个命题也一直是成立的~
  •     具有一篇中庸博士论文的明显特点,冗长,琐碎,资料堆砌,让人感到毫无阅读趣味,昏昏欲睡。对比而言,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强太多了。
  •     对研究这段历史的筒子们来说这本书非常必要,内容翔实丰富,分析鞭辟入里,态度客观公允。但这么几年历史写这么厚的书,可见不能作为入门读物咯
  •     深入了解1949年的国共关系的良选,分析很透彻,但全书更偏向于日本投降后,内战开始前那段国共双方政治上作为,对内战其实描述不多。。
  •     依大量史料特别是其时报刊杂志观点数据构建的内战时期政治经济史。无军事内容。
  •     个别章节脉络不清
  •     从军事之外的角度来研究解读中国的那段国共内战。没有一上来就能成功的政党,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政党,更没有永远正确的政党,但我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虽也走了不少弯路,但也是一种时势造就顺势而为的必然。——对土地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因地制宜,因人制地,没有万法皆通和一成不变的政策。很值得重读的一本书,只是需要耐着性子读。
  •     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知识界为什么有很多人会留在大陆。不是因为他们对TG有信心,而是对KMT彻底绝望了,不值得为这么个玩意儿去流亡,甚至不认为台湾能守住(实际上如果不是金胖子搅局确实也守不住)
  •     有些个错别字。终于坚持看完。土&&共的政策还是在国民D的失败后不断改进的吧。
  •     “土改”打败了国民党,这是长期以来流传甚广的现代神话之一。准确地说:阶级斗争打败了国民党!
  •     短短四天读完了胡素珊的《中国的内战 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说白了就是一本“狼、羊和牧羊犬”的故事,羊老是把狼当成牧羊犬,所以历史总在重演。
  •     史料翔实,并不枯燥,这类文章与书,换个角度,权作客观
  •     确实,当时的国民党抓得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     把视线离开军事较量而转向经济政策区别之后,越发感觉到一个大国政府的难为和知识分子“无能的呐喊”。里面提到很多开眼看世界的人不相信KMT也不相信TG,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个第三政党来打破两者的较量。但事实却是,当知识分子作为个体时,他们睿智而冷静,但他们却无法组成一个政党,因为他们永远认识不到作为政党,统一立场和为这种统一而放弃的许多个人观点是必备的原则。接收沦陷区的腐败无能,更多反映的是一个被时代裹挟而被迫疯狂前进的中国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的彷徨无措。1945-1949是一场盛大的政治游戏,那些传奇的智者将星永远闪耀,而那些被困其中的无数普通人以及他们的苦难却总是被遗忘。
  •      關於土地改革是本書敘述的亮點。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中共在山東、蘇北等地區的土改政策所具有的彈性以及靈活性。在敘述國民黨時則篇幅較少,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尤其是自由派知識分子)的心態,其中的兩份問卷調查的使用恰到好處。
  •     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只看了国民党部分
  •     很好的著作,角度独特,解读比较到位,提供一些思考方法
  •     偏学术,供研究,猎奇者慎入
  •     关于1945-1949年国共内战的相关研究书籍很多,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分析“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而是仅仅就国共两党的不同政治纲领和社会政策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形势逆转的原因。正基于此,国际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分析,并不在本书的论述范围之内。虽然着眼点小,但作者的思路却相当开阔,对于1940年代中后期,广大民众对于时局走势的判断,以及对国共两党的政治态度,都有很多不同于时论的扎实分析,非常值得一读。
  •     内容基本还是做到位了,但是学术味太浓,可能翻译得也有问题,看起来太费劲
  •     “日本人给了国共两党同样的机会” 国民党政府可能不这么想 因为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正在参与一场关于国家主人的竞争 土地革命一章絮絮叨叨 政治和社会状况则语焉不详 为了出版投诚与真实不虚之间二八开
  •     很不错的书,大概对那个时期的一些情况有了了解。
  •     书名是《中国的内战—1945到1949年的政治斗争》着重点是政治斗争 即国共双方 交换粮食 兵员的权利,在这方面取得胜利了自然在军事战场上也就享有绝对优势。
  •     和费正清的东西一样,总是给人感觉虽然很努力的想说清楚事情,但是其实最后还是说的不是很清楚
  •     无愧剑桥民国史和共和国史多章撰稿,视野开阔,布局精致,比对各社会阶层在抗战结束初期与后期对国共态度转换,回答内战何以速决。史料纵受时代局限,亦能点面结合,尤重地区差异。不仅擅长的学界写得精彩,土改部分占全书近1/4,繁而不乱。真正回到历史现场、体味人心选择之势
  •     完全的学术报告,可读性不强
  •     材料很棒翻译太烂
  •     土地革命为中共提供了一条推翻农村统治阶级重新建立农村政权的公式,至于统治阶级是否封建,是否地主,并非问题。痛过这一公式,为中共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政治基础,并得以大量的动员农村力量。
  •     长年以来,国民党在政治上一意孤行,在经济上处理方式失当,并拒绝理会人们要求改革的呼声,现在是他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     2016008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