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战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8077833
作者:[丹麦] 基尔克果
页数:252页

书籍目录

中译者前言
恐惧与战栗
——静默者约翰尼斯的辩证抒情诗
序曲
调音篇
亚伯拉罕颂辞
疑难谱集
心曲初奏
疑难一:存在对伦理的目的论悬置吗?
疑难二:是否存在对上帝的绝对责任?
疑难三:亚伯拉罕向撒拉、以利以谢和以撒隐瞒自己的
意图,这能从伦理上得到辩护吗?
尾声
附录
基尔克果日记选(与《恐惧与战栗》相关)
《恐惧与战栗》究竟说了什么?(李匹特)
基尔克果年表

作者简介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恐惧与战栗》内容简介: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古典传统的关系,因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枢纽性问题。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编旨在积累两类文献:一,历代基督教神学要著(教父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些论著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二,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名人推荐
在我身后,仅仅《恐惧与战栗》一书就可带给我不朽的名。人们会阅读它,将它翻译为各种语言。读者们将为书中那骇人的悲感而揪心。
——基尔克果
基尔克果是一颗明星,照耀在我几乎不可企及的版图之上……我只读过他的《恐惧与战栗》。
——卡夫卡


 恐惧与战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作品,要以配得上作品认真的态度评论恐怕要假以时日, 基尔克果是一个深刻的人,毫无疑问,他从自身命运的独特性中发现了整个普遍性。不过这本书的译者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从一些注释中可以看出译者难得的以真诚的态度进行的思考,基尔克果试图逼近那个故事,译者又通过自己的思辨逼近基尔克果,精彩
  •     这个标题有点不尊重作者哦......我确实无意冒犯你。刚读完。这本书的优点和它的缺点一样显著。我敢说从此书从出版直到现在为止,真正读懂的人不到十个,不,五个就不错了。它真有那么难么,是的,你可以做到把书中的理论分析抽丝剥茧般地重述,再深究里面涉及的哲学术语和文学典故,最后探幽入微地进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最深处,一窥《恐惧与战栗》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命体验;但即便如此,你也没能触摸到这本书所处理的那个事态,甚至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这到底为什么呢?因为书里所谈论的信仰压根就是“方言”式表达,亚伯拉罕的故事作为一个隐喻整体述说的是哲人族的命运遭际。这一遭际来自于一种特定的理解和感受世界的性格,因此也就向着任何一位具有这样的性格或相似性格者敞开。要知道,在更早的时代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书,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准备好聆听真正的教义或真正的信仰。上千年的基督教所传布的教义不过是一场漫长的准备工作,一种替代品、必要的妥协,现在,克尔凯郭尔开始恢复那原初的启示。然而麻烦在于,他使用了旧的语言,而人类习惯于在旧事物的光下去看新事物。还是说说这本书吧。说真的,它带给我的震撼不是很大,因为形式上的欠缺实在太严重了。其实从头到尾,作者想说的无非是:一位像亚伯拉罕这样的人所怀有的爱超出了人世的限度、常人的本性极限,因而也就超出了本质上为着塑造常人而准备的形而上学系统,因此这位亚伯拉罕必须否定自己的现世生活,与此岸世界相决裂(因为意识到这里找不到幸福,这导致无限弃绝),怀着美好的希望寄身于想象中的彼岸世界,并且坚信那个世界一定会实现,或者自己一定能以某种方式在那个世界复活(信仰的跃迁)。连篇累牍的形而上学术语并不能增加思考的深度,反倒有碍于感情的纯粹性。而且,我的确觉得克尔凯郭尔没能在大问题上进行彻底坦诚的思考。读的过程中我有过无数次冲动想把尼采的书扔到他面前。约翰尼斯就像查拉图斯特拉遇到的老隐士一样,虔诚地生活在深林里,唱着赞美上帝的歌,却不知道上帝已死。克尔恺郭尔当然知道作为政治哲学事件的上帝之死,但他还没有思入尼采所进入的深度,在那里,上帝之死的涵义是:旧哲人的自我谋杀。让我简单地证明一下吧。《恐惧与战栗》一书的根本观点之一是,亚伯拉罕的德性超逾了普遍性,也因此超逾了伦理(伦理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人类价值,这块价值的标牌上写着“普遍性”);但是纵观全书的基调,你会发现其实作者在不经意间重新落入了普遍性的窠臼!我们的“静默者”侃侃而谈“隐匿”与“沉默”的必然性,探讨它与美学和伦理的关系,穷极亚伯拉罕事件所能展开的所有变奏曲式,最后不忘了重复论证它对肃剧英雄的超逾;我们仔细想想这一切,难道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吗?“为什么约翰尼斯老是针对人类去思考和抗辩?他干嘛不站在自己的同胞面前,勇敢地面对事态说出最诚实的答案?”就是这样。其实《心曲初奏》已经说完了全书的内容,从他把亚伯拉罕的故事与王子爱上无法与之结合的公主这另一个故事联系到一起开始,全书的局限已然形成。我们尊重你约翰尼斯的痛苦,并且背负着和你相同的痛苦,但我们和你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跟自己过不去。怎么样叫跟自己过不去呢?明知道天底下的(心性上的)女孩子全都不值得爱,不光是这个时代的天底下,而是所有时代,却还非得爱女孩不可,非得穷极所有可能性,掰扯哪种处理方式更崇高一点,哪个更猥琐一点,这就叫跟自己过不去。明明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心怀憎恨,业已杀心四起,却还一定要坚持“隐匿”的做人原则,但又不可能做到,于是在每一章节的后半部分都对着平庸的僭政开骂,这就叫跟自己过不去。既然你在做出无限弃绝的跃迁后,仍旧相信荒谬之力,认为自己有可能与爱人在一起,那为什么不做这两件事呢——第一,诚实地探究自己到底爱什么样的人,第二,探索一个使自己与所爱终成眷属的世界在大地上实现的方案。这违背了信仰吗?不,这才是信仰的真实辩证法:倘若你所信的上帝仅仅是一个承载着你所有想象与苦痛的抽象符号,那你的信仰本质上是不过是弱者的自我逃避。亚伯拉罕以一个有血有肉的特殊身份进入到与上帝的私密关系中,难道上帝仍旧是普遍性的化身,而非同样的特殊性吗?想想那位每隔7年在洞穴中与米诺斯幽会的神吧……倘若你是一位怀疑者,那么最彻底的怀疑是指向自我灵魂最深处的怀疑,亦即承认上帝不过是自我的投射这一事实。当我们降抵深渊的最底部,看到向着灵魂之眼显现的景象时,从中汲取到的不再是可怕的虚无,而是无比强劲的力量。如尼采所言,追求至善者必扎根于至恶。作为自我之幻象的上帝,不应该是一位软弱的、怀着刻骨嫉恨的、畸形的上帝,而应当是一位强健、欢乐、丰满的异教神。当我们抵达自我最深处的谎言时,我们同时迎来了救渡的黎明。在哲学跃迁中遭到否弃的世界与通过信仰重新获得的世界,既是又不是同一个世界;从这一洞见出发,我们领悟到哲学和信仰原本就是对一个东西的不同观察角度,亦即灵魂在美之中的自行展开。全书结尾,你谈到了能否比前一代人走的更远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能比前一代人走得更远,靠的不是比他们更深刻的见解或更高贵的品质,而是心灵的成长之力。是否真有上帝呢,有的,上帝就是我们的父亲,阅读他们的书,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成熟,这些作品成了我们永恒的指引,在里面我们几乎能找到自己任何一个心智阶段的画像。在父亲面前,孩子永远显露为孩子,也正依靠父亲的脸孔,孩子才能辨识出自己的逐渐成熟。因此,从根本上说我们不是走得更远,而是因更接近自身的正午而彰显出更加旺盛的意志,散发着更柔和的美。我们总急于教授别人,却忘记了完善自己。不要再把精力浪费在同情人类上面,即便是“更高的人们”也罢,我们应该对自己低声絮语,对属于未来的伟大创造者言说,因为他们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是召唤荒谬之力的咒语……当你深切意识到以往的信仰如何隐秘地扎根于有毒的土壤里的时候,你原先幻想中轮廓模糊的天国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最终伫立在得到净化的大地上。因为大地上的一切此岸之物,都是人心的产物,而人的心来自于广阔的河川和丰饶的大海。最后,让我们向这位伟大而悲悯的静默者约翰尼斯致意。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注释嫩了点
  •     这本书让我想到基督教与佛教相通之处:金刚经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说,于法不说断灭相。一方面告诉你人生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又说要热爱生命。这是一个无法通过理性来理解的悖谬。就像亚伯拉罕的故事。献祭以撒——见一切虚妄。以撒失而复得——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译得不错
  •     在可怕的悬荡中。
  •     译者是真爱粉QQ
  •     基尔克果对于信仰的要求真是太高了,以亚伯拉罕为模范所描述的信仰之悖谬,展现了一个震颤人心的信仰层次。另,静默者约翰尼斯依然在依赖语言,在依赖理性,在依赖普遍性之物去描述、展现那属于个体秘密的信仰和隐匿性,这实在是理性的吊诡,也是语言的界限。PS:翻译流畅,注视丰富。
  •     深感自己没有能力去点评这样的作品,只有膜拜。
  •     根本不知道再说什么
  •     中译前言独树一帜
  •     我始终觉得和祁克果有神交(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这种感觉),这两天翻开他的《恐惧与战栗》,让我觉得,无需通过他的文字,我就理解了他。在疑难三中,他似乎才能够稍加肆意地一骋心绪。“他当然也注定与那个更大的秘密素昧平生:接受事实上远比给予艰难,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了毅然面对虚无的勇气,意味着一个人在需要之时没有懦弱地躲避。”对于拒绝怜悯的祁克果,他最后还是没有勇气成为他苦苦追寻的浪漫骑士。在这个尘世中,还会出现拯救他的人吗?那只能是一种出于悖谬的力量,而拒绝怜悯的祁克果,只能够成为静默者,他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亚伯拉罕真正存在,因为他再也不能够跟随他度过那漫长的三天。那个人,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够理解他。
  •     忘言犹欲辨
  •     译者认真!竖大拇指!
  •     为了在聊人生聊理想的道路上战胜华婵我还是要好好读这本书。
  •     精彩的一本书!
  •     說他是知己是高看了自己吧
  •     信仰与知识间的弓弦从未绷得这么紧
  •     存在主义鼻祖…通过亚伯拉罕作为信仰之骑士引入“那荒谬的”和作为最高激情的信仰。问题三不是很懂…每一代人都是原始的,都有着任务,只要投身到任务中去人生就不是荒谬的,即使那个人达不到信仰。一个人是英雄,是因为他开始行动…
  •     这是我读到的最好的译本,译者已经走进作者的文字里去,其前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些基尔克果“附身”的感觉。而且这本《恐惧与战栗》属于“经典与解释”丛书,文本与解读并重,不仅有原作译本,还有“附录”部分的解读可参考。非常精彩!
  •     根本不敢说自己看过
  •     翻译得挺流畅的(虽然并没有看懂)
  •     別的不說,這翻譯水平非常好
  •     豆瓣惊现十分书!(关于信仰的悖论性和悖论是一个范畴的讨论,HFLS)
  •     如果以哲学家的身份看待克尔凯郭尔,这本书的推理稍显单薄且最终什么问题也没解决。但若以信徒的角度考虑,便完全可以理解了。
  •     约翰尼斯面对亚伯拉罕感受到的是崇敬与惊惧,而我对于本书的感受是差不多的。克尔凯郭尔多次调音以逼近信仰骑士,而我亦只能试图以多次调音来进行理解。
  •     读书总愿意要找到与自己思想契合又能言我之不能言的作者,克尔凯郭尔是一个。 信仰骑士的跳跃,是在信心上对悖谬的回应。而美学与伦理的斗争,则成为人性的考场,而出路则在于信仰。
  •     实在觉得译者很棒。(除了亚伯拉罕变奏的前言写的……有点被长发缠身缱绻不已的矫情
  •     缄默者众生相。完全不懂三个疑难在说什么。让至亲之人以为自己是恶魔,总好过让他失去信仰。
  •     原来克尔凯郭尔是这样的人,不喜欢。一是因为他写着写着写不上十页就要开骂,脾气很不好;二是因为我已经过了“人类最高的激情就是信仰”的年纪,更不把激情当作疾病,好多话对我念叨了也是白念叨。不过译者很真诚,不忍低分。(虽然又觉得译注很多,看的时候也有点分心……分心是我自己的问题,下次要换种方式读)
  •     关乎信仰,不敢论断
  •     “如果不能像亚伯拉罕那般去爱,那么任何献祭儿子的想法都将是一种诱惑。”
  •     与欺骗他的生活相比,悲伤是如此温柔…
  •     不得不说,译者几乎和作者一样让人惊艳。
  •     翻阅,与叼丝祁相性不合。 看来得在预表意味上解读那个场面才可“庶几近乎真相”……
  •     伟大的思想!另外,发现注释27条里,亚伯拉罕说“一百多岁的人还能有孩子吗”这句话应该在《旧约创世纪》的17:17,而不是18:17
  •     亚伯拉罕的故事描述了一种精神状态,吸引着那些在创造道路上踽踽独行的人,他们经历着相同的东西,怀疑着使命,权衡着伦理。
  •     静默 无限弃绝的信仰骑士,infp总是能把握到伦理道德信仰或美这样的命题 给我的帮助尤甚。
  •     普遍性的伦理与信仰的背谬冲突。而信仰者作为特殊个体,在顺服普遍性之中又超于普遍性,因为他特殊地进入绝对。因他与绝对相遇,进入启示之中,唯独信。
  •     像是精神在跨110米栏 三步就一个高潮
  •     认认真真读完这本之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克尔凯郭尔,或者不如说,之前的自己所理解的克尔凯郭尔与其说是克尔凯郭尔,不如说是刘小枫的克尔凯郭尔。
  •     祁克果你放过我吧。我是个路人。
  •     草草翻过 不怎么理解 先标记之
  •     克尔凯郭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