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67534029
作者:[俄]列夫·舍斯托夫
页数:254页

内容概要

列夫·舍斯托夫(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田全金,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学和中俄文学关系。著有《启蒙革命战争——中俄文学交往的三个镜像》、《言与思的越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俄国文化》,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启示录——罗扎诺夫文选》等。

书籍目录

列夫·舍斯托夫及其悲剧哲学(译者序)
前言悲剧的哲学
一、信念转变与价值重估
二、人性,天才的重负
三、与“人道精神”决裂
四、苦役,悲剧,自由的渴望
五、从希望的哲学到绝望的哲学
六、是让世界毁灭,还是我不喝茶?
七、“理智和良心”与“心理学”
八、正常面具下的“无耻”
九、该怎样死才合乎道德?
十、清澈的水与先验判断
十一、残酷的天才
十二、重估理想主义
十三、“死屋”式的欺骗
十四、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
十五、在善与恶的彼岸
十六、自由主义,地上的真理与地下的真理
十七、利己主义的诞生
十八、导师的诅咒:叔本华和瓦格纳
十九、背叛,伪装造成的磨难
二十、孤独的战栗和恐惧
二十一、病人有没有权力成为悲观主义者
二十二、真理要隐藏起来
二十三、看法的绝对差异,“多数人的幸福”
二十四、认识的界限,远离体系
二十五、信仰的奇迹:驴子来了,漂亮而且健壮
二十六、永恒轮回与永恒欢乐
二十七、日常性道德与悲剧道德
二十八、把我们自身的恶改称为善
二十九、最丑陋的人
回忆舍斯托夫(赫尔曼·洛甫茨基)

作者简介

列夫·舍斯托夫编写的《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悲剧哲学的随笔)》是以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书中论述了尼采与陀氏思想 转变“重估一切价值”的相似和相通之处:“陀思妥 耶夫斯基谈论着自己信念的转变,尼采则说要重估一 切价值。实质上,两种说法只是用不同的言辞说出同 一个过程。”而重估价值的结果跌入怀疑主义和悲观 主义的泥潭,由希望之城转入绝望之城,由日常性转入悲剧性。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这是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书,舍斯托夫洞若观火,将陀翁与尼采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的信念抉择分析的鞭辟入里,书中谈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只有在撕扯纠结的状态中才会凸显,一旦形成固定的结论,就沦为无力的说教和自我安慰。
  •     三个心心相印的人:两个天才和一个学者。
  •     舍斯托夫对地下室人以及格鲁申卡等人的论述是精妙的,但正如巴赫金所言,他们都不能完全与老陀划等号。
  •     悲剧哲学
  •     黑暗的洞穴中挖掘智慧。对尼采的诠释。看懂了一部分。
  •     我导的小礼物~
  •     读了'回忆舍斯托夫'才忽然肃然起敬 可是从他对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述没看出他竟却是个十分虔诚的基督徒,嘿嘿我发现他的文字有一个特点——喜欢使用疑问,常常他问得十分精辟 答得也相当水准,就像一个冰锥穿过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圈化作一团苍白翻滚着的雾气然后随风飘散,嗯 要多向他学习啊~
  •     舍斯托夫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都建立于抵制理想主义之上,他细致地区分日常性与悲剧,将悲剧视为他们根本的出发点,舍斯托夫无疑深刻地挖掘出了他们转变的契机,他们不再为人道主义而献身,而是为苦痛的生命而发疯,可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哪怕全世界毁灭,只要我能喝茶。
  •     舍斯托夫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来论述他的悲剧哲学。陀氏和尼采在面临希望哲学破产之后,其思想的转变具有相似之处。陀氏在原先人道主义,美与崇高的信念破产之后,陷入虚无的深渊,写着地下屋式的人,面临生命的无望延续,诞生了真正的苦役哲学。尼采在原先信奉的叔本华,瓦格纳哲学崩塌之后,在决裂之后,陷入了无尽的孤独,步入虚无的深渊。在这个意义上,书写成为了他的伪装方式,在艺术的创造之中试图忘却痛苦。将现实之中的卑微的痛苦的自己想象为超人,天才。他们都是价值的重估者,尼采更为激烈地摧毁了旧有的价值,而他们在重估之后,都陷入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希望转入绝望。陀氏最后以头撞墙,坚决的信念上帝奇迹的大能,拉撒路复活的奥秘,灵魂不朽的确证,最后回归上主的怀抱。而尼采最后只能在虚无绝望之中疯去。
  •     序比正文有意思
  •     “善”要求被怜悯者以感激之情为回报——即便他没能摆脱痛苦,因此,善实际上并非如表面那样是完美道德。相反,被视为恶的利己主义却有自身坚固的合理性,如他在前言中所说,“任何哲学都必定无条件地追求自我辩解的目的。”正文部分,他也一再试图用陀的苦役经历和尼采的重病遭遇来解释二者信念转变之发生的原因,这样,隐藏在他对伟大丑陋、不幸、失败的敬畏背后的似乎是个相对温和的结论:只有本身遭受过命运不公的人才有资格说“让世界毁灭吧,只要我有茶喝”。然而这样就并非在为纯粹的非理性精神唱赞歌,而是将悲剧道德与日常道德按经验区分开来了,似乎不符合陀本人的意图啊。本书出版于1903年,彼时的舍斯托夫还不认识胡塞尔,也没读过克尔凯郭尔,有许多令人疑惑之处,也就当然是可理解的。
  •     熬过了二十一到二十三的混乱迎来了精彩的二十八。既是名作导读之书也是自我发掘的引路之书,意义重大。
  •     舍斯托夫之所以将尼采和陀思妥进行论述,是因为这两个人身上都发生了信念转变的历史,二者都由于信念转变而脱离了日常轨道,掉进了悲剧哲学的深渊,而且都不可能从中返回日常世界,他们都成了地下人。因此舍斯托夫追溯了两者信念转变的过程及其经历,论述了悲剧哲学的产生是由对价值的重估导致的坠入怀疑与悲观主义的泥潭,由日常转入悲剧。地下人要活下去也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式的利己主义者,书的结尾,舍斯托夫没有给出答案如何对待这些少数的地下室人,他只是说悲剧世界与日常世界意义相当,都要尊重。我想,这就是答案,任何社会都不能将悲剧逐出生活。
  •     不强行将尼采及陀氏早已克服的必经阶段划为本质,如何平复(其基督教徒的)心理平衡,更别提联系生平断章取义等等——由此反见是谁怕什么。……
  •     终于出中译本了......以前只在阿希姆巴耶娃编的某本文集里读过选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