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百话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08644700
作者:(日) 白川静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白川静(1910- 2006)
日本国宝级的汉学家。十四岁开始接触汉文与汉诗,终其一生钻研汉学,通过对卜辞金文的缜密分析,重新确立了完整的汉字体系及汉学文化系统,影响众多后学,备受全球文字学研究重视。
1962年以《兴的研究》取得京都大学文学博士。1981年获颁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的殊荣。以逾半个世纪的中国古代史与文字研究,荣获文化功劳奖、瑞宝章、每日出版文化奖、菊池宽奖、朝日奖等多项日本重要文化奖章。在日本,白川静有“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可以肯定,在古汉字解读研究领域,白川静先生的成就可与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诸位大师比肩。
重要著作有:字书《字统》《字训》《字通》;汉字学名著《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说文新义》《汉字的世界》等;中国古代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民俗》《孔子传》《诗经》等;以及多部论丛与作品集。

书籍目录

Ⅰ 记号的体系
1 汉字与影像 2 文字与书契
3 神话书记法 4 山顶的大铙
5 图像的体系 6 我与汝
7 “文”是什么? 8 名与实体
9 隐藏的祈祷 10 神圣化的文字
Ⅱ 象征的方法
11 关于象征 12 巫术的方法
13 攻击与防御 14 圣记号
15 誓约 16 神的音信
17 左与右 18 “余”的功效
19 神梯的仪礼 20 行为与象征
Ⅲ 古代的宗教
21 风与云 22 鸟形灵
23 蛇形神 24 关于弹劾
25 殴打 26 族盟的方法
27 道路的巫术 28 军社之礼
29 关于讲和 30 农耕仪礼
Ⅳ 灵的行踪
31 生与命 32 玉衣
33 预备分灵 34 招神
35 若与如 36 死丧之礼
37 老残之人 38 亲与子
39 非命之死 40 永久的世界
Ⅴ 字形学的问题
41 限定符 42 会意字的构造
43 手的用法 44 足的三种形态
45 人的会意字 46 头部倾斜之字
47 文字系列 48形体素
49 同形异字 50 省略与重复
Ⅵ 字音与字义
51 关于音素 52 音的系列
53 关于亦声 54 转注说
55 形声字与字音 56 音义说
57 语群的构成 58单语家族
59 关于呜呼 60 拟声词
Ⅶ 汉字的历程
61 甲骨文与金文 62 行书体的象形文字
63 徒隶的文字 64 《说文解字》
65 字书《玉篇》 66 正字之学
67 美的样式 68 文字学的颓废
69 汉字的数量 70 汉字的历程
Ⅷ 文字与思维
71 孤立语与文字 72 文脉与词类
73 御与尤 74 训诂与辩证法
75关于反训 76 道与德
77 永生 78 文字与世界观
79 复合词 80 汉语与汉字
Ⅸ 作为国字的汉字
81 汉字的传来 82 万叶假名
83 歌与表记 84 忆良的样式
85 日本汉文 86 训读法
87 散文的形式 88 国语的文脉
89 关于文语 90 现代的文章
Ⅹ 汉字的问题
91 绿之札 92 音与训
93 文字游戏 94 音译借用字
95 关于翻译 96 训读译
97 汉字教育法 98新字表
99 文字信号系 100 汉字的将来
后记
文库版后记
参考文献
图版解说

作者简介

“汉学泰斗”白川静穷毕生心血,为一般大众写的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之作。白川静认为,汉字决不仅是语言的表记形式,而拥有自身的价值。汉字体现的,正是天地间万物万象所展现栩栩如生的姿态。《汉字百话》融合了日本国宝级汉学家白川静对神话、考古、民俗、训读细节的敏锐观察,捕捉每个文字构件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并援引《诗经》《九歌》《周易》《礼记》与日本《万叶集》《古事纪》等经典,将渔经猎史融入汉字解析。这位一代汉学家,以他宏阔的学识和想象,通过汉字一笔一画的解读,让中国上古时代的世界观与生活史历历在我们眼前展开,为我们找回汉字根本的思维与记忆。


 汉字百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条)

  •     从小就开始学认汉字,长大后又天天应用汉字,对于汉字我们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是,我们的汉字是由什么样的文字演化而来的,每个汉字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意义却没有多少人可以答的出来。汉字就像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天天被应用,可是它的内涵却从没有被人注意过。这本《汉字百话》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从象形文字入手,把小小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讲了个透彻分明,使人开卷有益,受益匪浅。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一般和神灵、祭祀有关,这就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一点,从现在的简化字来看是很难读出的,繁体字还好,但也不如象形文字来的直接。儿子看了象形文字说,这哪是字呀,这明明是一幅小画儿嘛。比如“告”字,象形文字中上边是一个叉子一样的东西,代表树枝;下边是个口,是一个神器。“告”就是把树枝插到神器里向上天祷告。又如“见”字,象形文字中上边是一个硕大的眼睛,大到连人头都被省略了;下边是一个小人儿坐着的身子,一副正在努力看东西的样子。中国古人发明的字是多么形象生动呀!我不是一个学者,也没有什么意思去真心的深入的研究汉字。我仅仅是觉得这本书无论是从权威性,还是从可读性来讲都做得非常好。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接触简体字,恐怕连看到繁体字的机会都不多(我小时候家里有一本繁体字的《红楼梦》,我就是读红楼才半猜半认的学了些繁体字),更不用说是如此有意思的象形文字了。学校里的老师教学的时候,一般都只教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这个字是怎么演变来的大概老师都不一定知道。感觉让孩子从小多了解一些汉字的文化内涵对他将来的成长会很有好处,至少是培养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吧。况且古代的象形文字真是蕴含了大智慧,有的写实,有的抽象,一个个小字似行云流水,里面又包含了中国特有的神与气。读的多了,也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东西。
  •     “汉字”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从能懂事起,就生活在汉字的包围当中,牌匾上有汉字、条幅上有汉字、食品包装上有汉字、挂历台历上有汉字、公交站牌上有汉字、各类说明书上……但实际上,“汉字”对我们来时其实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文字、训诂、音韵,这三样是传统教育中的“小学”,这里的小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基础,然而,小学其实不小。“做学问,嗜好琐碎固然会被人讥笑,可是治学疏略也就不能成就高大。况且各种学问自有门径,不是同行就以为你不过是零零碎碎,一丘一壑。但是一旦进入其中,就发现都是泰山沧海,涉历艰苦,没有穷尽的。”这一段,是清代《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对外孙龚自珍说的。而我眼前的这本白川静先生的这本《汉字百话》正体现了这样一个“泰山沧海,涉历艰苦,没有穷尽的”的世界。白川静先生是日本研究汉字的权威人物,但他与中国研究汉字的学者不同。中国的学者也有很多研究文字学的著作,不说民国之前的研究了,单说二十世纪早期的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字变迁考》、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等都是在文学学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主著作了。然这些著作,往往只注重汉字的源流与发展,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因为这些学者并没有遭遇到多少西方语言学的冲击。而白川静则与西方语言学的冲击遭遇个正着。在《百话》的第一话中,白先生就指出:在索绪尔语言观点的冲击下,汉字被西方的语言研究者排除在了视野之外。而且”在西欧研究者这种态度的影响之下,日本研究者也追随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世界语言学的认定中,汉字这样的古代遗物并非文字,这种非近代的表记方式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与使用。”从而产生了在日本产生了“汉字限制论”和“汉字废止论”。这里我们可以窥到一点,白先生创作这本书的意图,他从影像的角度,提出“影像中所存在的表象化的内容,是直接可以诉诸视觉无需媒介的 一种表现。所以,影像在作为一种影像语言时,和表意性的文字语言是能够等量齐观的。”这样说法无疑是在强调,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是直接诉诸视觉的文字。白先生着重指出了三点内容:其一,汉字“有共时性的特点”;其二,汉字有“超过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三,汉字有惊人的通时性,是“目前仍以完整的文字体系留存下来”的文字体系。而且,对白先生来说,“汉字这一文字体系有着 无限深厚、丰富的历史。”在后面的开始的具体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川静先围绕汉字的产生、演变、流传和教学等问题的思考,尤其体现了白先生对传承汉字的情怀。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做一些举隅的工作。在介绍汉字的演变方面,白先生的做法不同于一般的“释义,释音,释源”的做法,而注重以文化学的阐释来解释很多汉字的演变历程。虽然说白先生在行文过程中有些过度关注原始巫祝文化的嫌疑,但这种做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毕竟,汉字的研究是开放的。在对文字的发展流变上,白先生不满秦始皇的“书同文”的决策,它认为秦篆是一种铭文类的机械性铸造文字,这种统一并不能开启民治,因为,从形体上来说“六国古文比篆体更简略,如果文字政策的方向是力图简化的话,那么六国古文更适宜作为标准的统一文字。”在白先生看来,秦的统一文字不过是一种政治需要,并不是促进文字发展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就马上得出马先生主张文字简化的结论,因为他强调的文字演变是要遵循文字自身的内在理路的演变,而不是人为的简化。他特别提到了“一九一六年,胡适发起文学 改革运动,攻击旧文学,自此以降,古典汉语丧失了其在 文学中的地位。战后又推行大胆的文字改革,文字字形由此发生改变,作为旧文学重要元素的汉字失去了它的美学价值。中国无限制地创造了一些从字形学上来看毫无意义 的简体字。在这种实用主义政策的影响下,文字的规则和文字在美学上的价值都渐渐消失了。这些为了民众而进行的文字改革,不久之后会将所有的文化遗产与民众隔绝开来,所以必须认识到文字改革有转化为愚民政策的危险。”在这里我们不用纠结汉字改革是“便民”还是“愚民”这一选项,而是要看到简化字给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危机。白先生在书中十分赞赏汉字的书法之美,他认为“通过书法与绘画,墨法之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得以体现。” 并对人们通过这方面的修养最终能够做到有人能做到“通过书法来实现其哲学思想“这一现象,深信不疑。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日本书法家南鹤溪写过的一本叫《文字的魅力: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汉字》的书,书中大赞汉字书法之美。类似的表述我在一个外国写的《文字与书写》一书中也曾看到:“每个汉字必须写在一个方框框之内,笔画的排列和各部分间的组合必须井然有序。汉字书写如此重视布局和视觉效果,正意味这汉字和阿拉伯文字一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字或者本身即成为一种艺术作品,或者担负起装饰的作用,事实上,在中国画里,书法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不但文字入画,甚至绘画的笔触也追求金石铭刻或草书的趣味。”对汉字所具有的通时性,白先生是极为肯定的,“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汉字的强大力量无与伦比。”他特别指出,日本人之所以可以精通汉字,主要原因在于汉字所具有的通时性的特点。他很自豪地宣称“日本的甲骨文、金文之学,其研究水准才可以与中国的研究相比肩。”并且把“汉字”认为是日本的国学。这一方面体现了白川静对汉字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日本人民对汉字的热爱。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曾在他 《设计的觉醒》中,谈到一次到北京访问时的经历,他写到“我想向他表达。北京的柳树很漂亮,这个意思,却终究不能用英文表达。这也是和以往的海外旅行相比不同的地方。于是我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纸片和笔,在纸上写下‘柳、姿、美’这几个字。终于两个人相视而笑,我也确信我的感动已经传达到了”。而以窥看系列出名的日本舞台设计师,妹尾河童,也曾经在罗马时,凭借教服务员认识汉字,而获得了换房间且房费打折的优惠——而这主要得益于他曾经热心研究过汉字。且不说,汉字是不是日本国学的问题,单凭日本这个善于别国长处的国家,一直没有放弃汉字教学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值得我们深思了。“明治、大正时期,汉诗文的教学在当时的文学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点无需多说。虽然现在汉诗发展受限,但在当时,日本有相当多的诗社存在,报纸、杂志也有很多开辟有汉诗专栏。郭沫若和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创造社的发起人郁达夫,都曾经向雅声社的服部担风求取诗作。”这种交流现象,无疑展现了汉字的魅力。然而他在后记中写道“半个多世纪以来,东亚国家虽地处汉字文化圈内,本国的汉字文化却逐渐离汉字文化的本来面貌越来越远。”这无疑表现出了他的忧虑。在他看来汉字要比表音文字更优秀。他认为“汉字系的话语具有更强的文字化语言的性质,因此应该称之为优秀的中介语言。”在这里谈他谈到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存在证明了汉字以及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社会上盛行英语风时,有人把全世界人都在学英语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理由,殊不知,汉字在历史上也曾享有这种别国争相学习的业绩。(具体内容请参看朱云影先生的《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一书)最后,再说一点,白先生无疑是赞成学习汉字、推广汉字的,但他特别强调学习汉字要得法,因为只有得法,才能学得汉字的精髓,他主张用篇章的形式从整体上学习汉字,因为在他看来把“文字从作品中分离出来学习,就如同记忆毫无规律的密码一样,是彻头彻尾错误的。”在他看来,“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记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如果对文章的朗读没有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对字形系列也不能正确理解的话,那么这样的机械记忆是不可取的。”他还对一些投机取巧的机械拆解汉字以帮助的学生记忆的汉字教育法方予以抨击,他认为“没有依据的、望文生义的解释,以之教育儿童,会让这些错误的文字观念成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他提到的这些,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也就是说有很多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一下汉字背后的那些史和事。以免,再闹出“射”和“矮”应该互换的笑话。行文至此,不禁要谈一谈,一般人现在学汉字,应该看些什么书。对于普通人来受,要想了解汉字文化,当然不能直接研读《说文解字》(不过如果有兴趣也就当然也不错),可以先看看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导读》;如果想有点趣味的话,不妨看看瑞典人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和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如果想入门的话,不妨看看清代王筠编的《文字蒙求》,如果看不习惯,从张舜徽先生的《广文字蒙求》入手也不错;其他的书,给儿童看的《文字的故事》和曾经列入青年文库的左民安先生的《汉字例话》以及升级版的《细说汉字 : 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还有希望把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林成滔先生的 《字里乾坤》都可以翻一翻。此外,老诗人流沙河的《流沙河认字》或《白鱼解字》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更多,那得由大家来补充了。不过,我还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就是白川静先生的《常用字解》。
  •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止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四体书势》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总是要带一点骄傲的,鲁迅先生言语不客气,将其称之为“我祖上也曾经阔过”,到了近代,有人也管这个叫“民族自豪感”。但无论怎样,想到我们的文明绵延数千年至今,这总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记录文明的工具是文字,詹姆斯•格雷克认为,文字的出现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甚至较语言的出现更为重要。可记载的文字意味着逻辑的出现与文明的传承。但不同于印欧语系的是,中华民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点错了天赋,硬是选择了非表音文字作为本民族的书写系统。这导致了西方崛起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汉语都被认为是所有语言中的异类,几乎被排除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之外,幸好时光荏苒,人类认知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总算学界又能够重新认识汉字,予以其应有的学术地位了。白川静先生的这本《汉字百话》就是后索绪尔时代的产物。白川静先生乃是举世闻名的汉字学家,其著作等身自不必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日本学者,他竟能够领先于孙诒让、王国维、郭沫若、于省吾等学者,率先运用新出土的甲骨文与金文资料对说文解字进行了互证性的研究,出版了《说文新义》一书,其学术造诣之高深,实在颇值得我辈钦佩。但白川静不只满足于在学术领域中做艰涩的考据与训诂,更擅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平易近人的著作表述出来。《汉字百话》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十小节,每小节又分十个专题,从汉字的起源入手,对汉字的独特表意方式、字音与字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汉字与日语间的渊源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究。每个专题短小精悍,选例精当而又说服力。成此书时,正是白川静年近古稀之际,其对汉字的研究与理解具已成系统。不同于中国学者重于训诂,白川静在接受了更广泛的现代科学教育后提出应将文字学放在更加宏大的古人类学的基础上来进行论述的观点,他将文字视为文化体系的核心,文以达意,而外在的文化表现则是文字的延伸。这使得他得以从不同方面来对文字与文化进行多维度的探究,大大拓展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使得“白川文字学”能够在汉字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虽然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未免会觉得白川静的研究有时过于偏颇,难免过分强调金文与甲骨文的象形功能,甚至有时会觉得将文字与表意生拉硬套,大有荒谬之感。不得不说,将文字进行广泛的图像化理解、并赋予其过多的民俗学解释是有其局限之处的,中国历史绵延时间过于长远,就古代帝国而言,幅员也未免过于辽阔,因此汉字历经千年变化辗转流传至今,其真正起源与涵义远远不是单一理论所能解释的清的,而《汉字百话》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显然也不可能就此做过多深入的探究,这点还请读者们能够加以分辨。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对汉字有不同的分析和见解,对于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和趣谈。不过,前面很大一部分读起来很苦涩,需要耐心。
  •     汉学泰斗的牛书!2016-3-1
  •     其实是甲骨文+金文学习指导书。
  •     适合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人再次阅读
  •     万物皆有灵的角度阐释汉字的意义
  •     没读完
  •     是一本值得时时拿出来玩味一番的好书~
  •     今天刚好看了言叶之庭,里面有引用《万叶集》的《雷神短歌》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即使天无雨 我亦留此地 其实本来是想找书法的。。
  •     佩服作者有自己理论。把汉字放在人重鬼神的洪荒世界,从汉字作为记号和象征,分别是宗教礼仪以及生命灵魂的记录的角度来尝试解开汉字造字问题。很有启发的书。后20话是针对日本的汉字、文脉和政策发出的作者见解,感兴趣可以阅读。 以书中文字表达阅读感受“对于喜爱读书的人们来说,如果读书不伴有一些知识性的开拓和少许的紧张,那么就价值甚微了。” 和之前看的一些解说汉字
  •     我觉得作为一个还是对汉字蛮感兴趣的人读这本书觉得有点晦涩。。。
  •     白氏独创一说,将汉字来源与远古宗教祭祀仪礼紧密结合,特别是对“口”部件的诠释,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姑且不论其说是否准确无误(不过,又有谁能断定汉字的真正起源是什么呢?),单就其对汉字的热爱就已令人肃然起敬。
  •     通过巫术看汉字。
  •     携带异族头颅行走 即 道 。平等什么都见鬼去吧
  •     一般吧,不如同类的《汉字树》有意思
  •     对我这个文化白痴帮助还是很大的
  •     日本人以他自己的角度讲诉中国文字的根源,整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沉闷,非常有趣。
  •     H12/91 南山馆二楼社科
  •     磨磨唧唧看了N久,前面已忘了大半。但我真的很好奇且想知道,依作者的观点,甲骨文造字的本意几乎全与巫术相关。这,是真的么……?
  •     一共看了三本有关汉字的书,更喜欢汉字的书法之美&文字的故事,因为他们逻辑结构更清楚,对初学者更容易接受。 上面那两本书是提纲挈领似的,把细节隐藏到纲领中,而汉字百话这本书上来就把细节铺的很开很满,太大的信息量而没有宏观的把握,读起来有点难受,需要读者自己去总结作者的世界观。本书涉及汉字繁杂,信息量巨大,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很深。
  •     “口”是祭器。读着写着的每个汉字都能追溯个巫卜祭祀的渊源。还纠结着否定些什么封建迷信
  •     中信竟然出白川静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