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札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50211919
作者:(美)严歌苓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严歌苓踏上文学之路以来所创作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了作者初到美国学习文学创作的留学生活;与现任丈夫的相识相恋与结合,其中不乏波折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困惑,还意想不到地遭遇了美国“FBI监视下的婚姻”;随丈夫来到非洲,点滴心情记录了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此外,还收录了严歌苓文学道路上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心得与感悟,以及为他人作品写作的序言。


 非洲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本书分为三部分,但真正涉及到非洲经历的只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家庭、爱情、事业等个人生活的故事,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一些演讲稿,这样的内容安排与书名多少有点不相符合。不过我最喜欢还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随外交官丈夫前往尼日利亚生活发生的故事,带着点对非洲的猎奇心理,不算枯燥。而第三部分对于完全没有作者小说阅读经历的我来说,丝毫提不起兴趣,作者对我而言留下的印象或许就是张艺谋拍的几部片子的编剧了,也因为电影让我记住了这个女人,凑巧看到这样的一本书,好奇心一上来就翻看起来。前两部分虽然琐碎但基于生活还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最后一部分内容就相对各自独立了,所以也就匆匆扫略了一遍。我觉得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精髓,可能我一向佩服那些追求自由,个性独立而又有独特思想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历丰富,饱经沧桑,有着异于常人的耐力和心境。作者就是这样的人,父母离异,亲临越战,经历文革,旅居美国,二婚外交官,这些元素集合在一个人身上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的积累,严歌苓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如她所言,好的作家一般都生平不幸,而不幸往往创造伟大。第二部分中作者对于母亲的回忆我深有感触,看着看着不经潸然泪下,这种感动是源于平淡和无需赘言的亲情之力量,这股力量在平日里看似被平淡的事情维系,有时候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戛然而止,顷刻间就能把所有的温暖和回忆聚焦在一起,再怎么心理准备都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逝去,这种感觉对于长期旅居海外的作者而言应该更加强烈,“祖国的版图从此在我心里缺了一块”,这也是作者看待这份情的分量。另外,作者对于母亲对于父亲的痴情和鱼干的描述,无奈之中,也不禁令人叹息,人免不了为情所困,唯有时间能带你找到出口,而达到坦然的过程确是慢慢走入自己内心的过程,只是走入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部长的多,又有谁能幸免?
  •     有段时间我对文革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一场暴露国人本性的运动,盲从,无德,漠视生命,迷信,妒忌,窝里斗……这样消极的事情,是那个荒诞年代的日常。后来我读到《穗子物语》,觉得这是我度读过最美妙的文革小说。我对这个作家有好奇,就是始于《穗子物语》。读每一篇故事,我都以为里面描述的一切是完全真实的。读了《非洲札记》,我发现并不是。比如,原来小顾的原型是严的生母。比如,那个被剥光的舞蹈家萌娘在这里又被写了一遍,但最后说明萌娘并没有得其所愿地死掉,只是苟延残喘到很老很老。比如,老人鱼的原型真的是严的爷爷,但是严在穗子的视角中平添了许多温情,好让作品感人。作者重复使用着一些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的题材,或许是应出版商老朋友的要求故而拼凑出一本书,或许是故意露出破绽,好让读者知道她虚构故事是多么得心应手。严歌苓的小说流畅,引人入胜。但专业的文学从业者又很少拿她作为研究案例,大概她的写作单刀直入,不掉书袋也不咬文嚼字,没什么好延伸,而且她离名利场太近,和明星是朋友,不掩饰自己的爱慕虚荣;她写过太多剧本,文学界又有这么一种说法:“好小说是最难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的”。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好奇。好奇她为什么成为现在的她。我想随笔是容易暴露人内心想法的,因其创作的随意,不经意想法的流露。于是就读了这本书。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非洲札记,二:波西米亚楼,三:苓珑心语,主要收录严歌苓创作成熟时期的游记、演讲稿、创作历程,对于严这样的作家来说,应该是由出版商求着她出书的,作家姓名就是招牌,不用担心销量。严也不是非常严肃的作家,总之,书的东拼西凑之感并不奇怪。如果真的对严歌苓眼里的婚后生活和非洲土地感兴趣,只用读第一部分。如果对严歌苓本身感兴趣,可以只读第二部分的第一篇,《一天的断想》。之前看过她的访谈,看到她说自己如何连续失眠四十多天,如何因为和外交官结婚被FBI盘查,毫不羞涩地当作自己的光辉历史来讲,觉得她有点“装”。但是后来在此书中看到她的刻苦,就不再那么觉得了。《一天的断想》描述了严歌苓在写作上的用功。然后,她坦然承认自己写作这么辛苦,是因为,“太想出名”。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她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摘录如下:……当一个著名诗人上场时,气氛一下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笑得可怜巴巴,每个人都明明在捧场却都含着微量的敌意。当时我想,当一个大名人多么好啊,起码比当我父亲这样的中流名人要省力。因为一个中流名人暗里追求成功,明里却要追求淡泊,必须掌握大量哲理,摆出大量姿态,向自己和向别人否定这个追求,最终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只够让他位居中流。……一个国家的成功是无数个人的成功相加起来的,我很想告诉他们,我们始终被教育着忽略个人成功,但面对着无论是相同人种还是不同人种,我都生怕讲不清……其实我完全不反对这种价值观,也不知如何评价。大概是因为自己读的、见的,还不够多。
  •     可能是来了非洲,就想将自己看到的非洲和他人书中的非洲相比较的缘故吧,之前并不十分注意的各种“非洲文学”重新以新的姿态进入了我的眼中。这本书就是如此。更加幸运的是,这本书里所写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因为正好是尼日尔的邻国,而且两个国家可谓是贫穷得不相上下的难兄难弟了,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都很类似,所以很多场景读起来都如在眼前,我完全可以想象出里面所介绍的于中国见不到的各种独特的人物、服饰、场景和现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一点抽象感和超现实感。但换了没来过非洲,或者没来过黑非洲的读者,可能不少细节就只能纯靠自己的想象力了。不过和我不同的是,严歌苓是作为美国驻尼日利亚的外交官夫人常驻尼日利亚的,这一身份就使她在非洲的生活明显比我的高出了一个档次:首先,她比我这个需要每天工作的人多了很多闲散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各种活动;其次,她居住在使馆区,和各个使馆的白人、差不多算是当地“上流社会”的人来往频繁,出入的地方和接触的人也和我的非常不同。其实看这本书也有一点为我的《尼日尔见闻》“取经”的意思,想看看著名女作家是如何描绘非洲这块独特的大陆的。看完后也确实有所收获,尤其是在细节描写和章节取名方面, 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受到了些启发。但唯一令我头疼的是,尼日利亚和尼日尔这两个国家的国情十分相像,有好多现象在这本书里已经出现了,那我在写的时候想要写出新意写出高度就难上许多了。更为棘手的是,我在写尼日尔见闻时一定会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万一部分情节写出来像是抄袭的怎么办?虽说我现在又不出书,但自己的文章毕竟还是想表现出自己的风格的。这倒是个需要好好斟酌的问题了。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看到了满满的阶级差距…外交夫人有精力思考今天吃什么蔬菜明天去哪里看电影 而非洲的老百姓呢…当然也不是说你同情谁你就必须要变成他那样 我只是说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如果我是她我也会这样。但只是觉得很心酸这样的对比
  •     前半部分特别喜欢 那些关于尼日利亚还有那个喜欢她的女人 “爱的那个永远像珍妮这样忍气吞声,被爱当然那个永远可以不负责任,坐享情谊”
  •     这个女人好生动
  •     关于非洲的部分好看。我喜欢的小说家写的散文也不错。关于写作,果然是越简单的文字越美。
  •     作者作为外交官夫人到非洲的经历。在一个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六十的国度,即便拥有大学文凭,也只能学修理到美国大使馆做修理工勉强糊口度日,这和中国多么相似。
  •     发现自己越来越没办法读非虚构的东西
  •     越来越向往非洲。
  •     明明就是和《波西米亚楼》一样的内容嘛,换了个马甲又出来
  •     前半段非洲生活泛泛,悲悯与猎奇,没有什么新鲜的。倒是后半部分,颇有余味。写父母那些,不忍读。所以给4星吧。
  •     很少看严歌苓的随笔或散文,一直以为她的作品都是小说,其实随笔或散文是一种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作者的途径,这本《非洲札记》就记录了很多严歌苓在非洲的见闻、感想甚至日常琐事,虽然琐碎,但是也更有血有肉,不再需要从她的小说里揣测、想象她是怎样一个人,这倒也是件乐事。 再次看到“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这句话,会心的笑了,旅途中也常常得到陌生人善意的帮助,所以总觉得这句话说得真美真暖心。
  •     比起缠绵悱恻的故事,散文多了很多俏皮灵动,让我想起三毛,非洲果然是很有意思的土壤啊,生出了这么多花朵
  •     严歌苓的文字在小说里显得过于精细考究,散文里多了随性,更可爱。内容和《波西米亚楼》相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38021/
  •     挺不错的,随性可爱的散文。
  •     书的前半部分是在非生活的各种小故事,轻松有趣,时不时会让人想到三毛,后面很多内容其实与非洲没什么关系
  •     唔……唔唔唔
  •     太好看啦,欣赏她精准到位的语言,会再去捡几本他的书看。
  •     可以看见很多小说的原型
  •     我真的有非洲情节。不过这本书后半部分是凑数的无诚意,把作者一些演讲稿拼进去了,有些内容还是反反复复的出现。
  •     后面是杂谈 前半部分看到了和三毛笔下不一样的非洲 作者真的是出生在很好经历过风雨的家庭有作家小姐的感觉
  •     碎片时间理想读物
  •     很喜欢尼日利亚随任的那些随笔
  •     波西米亚楼那一部分更值得读
  •     特别好 没有任何矫情的描写和故作高雅的修辞 平实又出世 读书写作 感受生活
  •     严歌苓太可爱了,一定要读完她所有的书。
  •     几个主题的合集,挺有意思的。
  •     一直都很喜欢严歌苓的作品,写实中自然的描述了形象的人物流露感情。对这本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个种菜的仆人,房客和记我的母亲。她这一生什么都可能得到了,却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心里不免一阵唏嘘。
  •     更像杂文,很多东西只有通过杂文才能真正了解到作者的心境。
  •     没有猎奇心态,少有偏见,据说是汉语文学界关于非洲最好的作品,不过还是更喜欢三毛笔下的西撒哈拉。
  •     主要看了非洲部分,没特别印象深刻的。
  •     生活会慢慢变好
  •     就开篇是和非洲有关,但是起了个以偏概全的名字。作者的小说读起来更中性一些,散文夹带些太多的个人情感。
  •     歌苓一生推
  •     很喜欢,杂文也很有水准,也多少了解些作者。并且并不羞于说出自己的心事,有些思考也让我受益。
  •     杂文实在很喜欢,不矫情不俗套
  •     碎片时间理想读物~~~
  •     真实生活里面的严歌苓。
  •     从自己身边一件件小事来叙述尼日尼亚的日常,不错的一本书。
  •     喜欢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
  •     很棒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