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札记》书评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50211919
作者:(美)严歌苓
页数:224页

一些锁碎感想

本书分为三部分,但真正涉及到非洲经历的只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主要是作者家庭、爱情、事业等个人生活的故事,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一些演讲稿,这样的内容安排与书名多少有点不相符合。不过我最喜欢还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随外交官丈夫前往尼日利亚生活发生的故事,带着点对非洲的猎奇心理,不算枯燥。而第三部分对于完全没有作者小说阅读经历的我来说,丝毫提不起兴趣,作者对我而言留下的印象或许就是张艺谋拍的几部片子的编剧了,也因为电影让我记住了这个女人,凑巧看到这样的一本书,好奇心一上来就翻看起来。前两部分虽然琐碎但基于生活还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最后一部分内容就相对各自独立了,所以也就匆匆扫略了一遍。我觉得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精髓,可能我一向佩服那些追求自由,个性独立而又有独特思想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历丰富,饱经沧桑,有着异于常人的耐力和心境。作者就是这样的人,父母离异,亲临越战,经历文革,旅居美国,二婚外交官,这些元素集合在一个人身上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的积累,严歌苓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如她所言,好的作家一般都生平不幸,而不幸往往创造伟大。第二部分中作者对于母亲的回忆我深有感触,看着看着不经潸然泪下,这种感动是源于平淡和无需赘言的亲情之力量,这股力量在平日里看似被平淡的事情维系,有时候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戛然而止,顷刻间就能把所有的温暖和回忆聚焦在一起,再怎么心理准备都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逝去,这种感觉对于长期旅居海外的作者而言应该更加强烈,“祖国的版图从此在我心里缺了一块”,这也是作者看待这份情的分量。另外,作者对于母亲对于父亲的痴情和鱼干的描述,无奈之中,也不禁令人叹息,人免不了为情所困,唯有时间能带你找到出口,而达到坦然的过程确是慢慢走入自己内心的过程,只是走入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部长的多,又有谁能幸免?

严歌苓:我从四岁起就醉心功名

有段时间我对文革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一场暴露国人本性的运动,盲从,无德,漠视生命,迷信,妒忌,窝里斗……这样消极的事情,是那个荒诞年代的日常。后来我读到《穗子物语》,觉得这是我度读过最美妙的文革小说。我对这个作家有好奇,就是始于《穗子物语》。读每一篇故事,我都以为里面描述的一切是完全真实的。读了《非洲札记》,我发现并不是。比如,原来小顾的原型是严的生母。比如,那个被剥光的舞蹈家萌娘在这里又被写了一遍,但最后说明萌娘并没有得其所愿地死掉,只是苟延残喘到很老很老。比如,老人鱼的原型真的是严的爷爷,但是严在穗子的视角中平添了许多温情,好让作品感人。作者重复使用着一些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的题材,或许是应出版商老朋友的要求故而拼凑出一本书,或许是故意露出破绽,好让读者知道她虚构故事是多么得心应手。严歌苓的小说流畅,引人入胜。但专业的文学从业者又很少拿她作为研究案例,大概她的写作单刀直入,不掉书袋也不咬文嚼字,没什么好延伸,而且她离名利场太近,和明星是朋友,不掩饰自己的爱慕虚荣;她写过太多剧本,文学界又有这么一种说法:“好小说是最难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的”。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好奇。好奇她为什么成为现在的她。我想随笔是容易暴露人内心想法的,因其创作的随意,不经意想法的流露。于是就读了这本书。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非洲札记,二:波西米亚楼,三:苓珑心语,主要收录严歌苓创作成熟时期的游记、演讲稿、创作历程,对于严这样的作家来说,应该是由出版商求着她出书的,作家姓名就是招牌,不用担心销量。严也不是非常严肃的作家,总之,书的东拼西凑之感并不奇怪。如果真的对严歌苓眼里的婚后生活和非洲土地感兴趣,只用读第一部分。如果对严歌苓本身感兴趣,可以只读第二部分的第一篇,《一天的断想》。之前看过她的访谈,看到她说自己如何连续失眠四十多天,如何因为和外交官结婚被FBI盘查,毫不羞涩地当作自己的光辉历史来讲,觉得她有点“装”。但是后来在此书中看到她的刻苦,就不再那么觉得了。《一天的断想》描述了严歌苓在写作上的用功。然后,她坦然承认自己写作这么辛苦,是因为,“太想出名”。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她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摘录如下:……当一个著名诗人上场时,气氛一下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笑得可怜巴巴,每个人都明明在捧场却都含着微量的敌意。当时我想,当一个大名人多么好啊,起码比当我父亲这样的中流名人要省力。因为一个中流名人暗里追求成功,明里却要追求淡泊,必须掌握大量哲理,摆出大量姿态,向自己和向别人否定这个追求,最终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只够让他位居中流。……一个国家的成功是无数个人的成功相加起来的,我很想告诉他们,我们始终被教育着忽略个人成功,但面对着无论是相同人种还是不同人种,我都生怕讲不清……其实我完全不反对这种价值观,也不知如何评价。大概是因为自己读的、见的,还不够多。

非洲色彩浓厚的一本书

可能是来了非洲,就想将自己看到的非洲和他人书中的非洲相比较的缘故吧,之前并不十分注意的各种“非洲文学”重新以新的姿态进入了我的眼中。这本书就是如此。更加幸运的是,这本书里所写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因为正好是尼日尔的邻国,而且两个国家可谓是贫穷得不相上下的难兄难弟了,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都很类似,所以很多场景读起来都如在眼前,我完全可以想象出里面所介绍的于中国见不到的各种独特的人物、服饰、场景和现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一点抽象感和超现实感。但换了没来过非洲,或者没来过黑非洲的读者,可能不少细节就只能纯靠自己的想象力了。不过和我不同的是,严歌苓是作为美国驻尼日利亚的外交官夫人常驻尼日利亚的,这一身份就使她在非洲的生活明显比我的高出了一个档次:首先,她比我这个需要每天工作的人多了很多闲散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各种活动;其次,她居住在使馆区,和各个使馆的白人、差不多算是当地“上流社会”的人来往频繁,出入的地方和接触的人也和我的非常不同。其实看这本书也有一点为我的《尼日尔见闻》“取经”的意思,想看看著名女作家是如何描绘非洲这块独特的大陆的。看完后也确实有所收获,尤其是在细节描写和章节取名方面, 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受到了些启发。但唯一令我头疼的是,尼日利亚和尼日尔这两个国家的国情十分相像,有好多现象在这本书里已经出现了,那我在写的时候想要写出新意写出高度就难上许多了。更为棘手的是,我在写尼日尔见闻时一定会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万一部分情节写出来像是抄袭的怎么办?虽说我现在又不出书,但自己的文章毕竟还是想表现出自己的风格的。这倒是个需要好好斟酌的问题了。


 非洲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