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古书店风景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01096187
作者:苏枕书
页数:292页

内容概要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客居京都,爱看书、买书、逛旧书店。著有《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燕巢与花事》《藤花抄》等小说、随笔多部,出版《浪人》《东京爱情故事》等译作若干。

书籍目录

京都古书店之今昔
往事未远:朋友书店
偶遇之趣:井上书店
再见,小林先生:福田屋书店
吟味京都:富山房书店
人是人,我是我:善行堂
珍重临川一梦:临川书店
旧书店的两代人:两家萩书房
习汉文者,皆为同胞:紫阳书院
盛筵难再,空谷余音:汇文堂
两百八十年风流:竹苞楼
闹市茶禅一味:其中堂
屋上青山下流水:山崎书店
藏书一代:中井书房
纸上京都:菊雄书店
书、茶、猫与旧家:町家古本屋与茶房
从烂缦胡同93号到古本屋女房:津田书店
旧书店散步五题
蠹鱼盛会:古本三大祭
附 录
和歌山旧书店过眼记
广岛书街奔突录
后记

作者简介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京都,不仅风景迷人,古迹众多,散布于街衢的众多旧书店也往往令人留连忘返。自江户时代开始,京都的书肆就成为京都风雅的象征之一。其间历经沧桑,衰而复振,终于绵延不绝,滋养代代文风与学林。
作者以游学之便,一一寻访,搜罗掌故,渐渐和书店主人们由生分而熟络,写 下一篇篇生动有味的随笔,记录书店的故事和那些可亲可爱的人情,感知岁月的流转在京都古书店留下的印迹。此外,书中穿插诸多关于京都历史文化与风土景物的描写,亦引人入胜。
这几年来,和京都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友谊。他们与我谈旧事与八卦,为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我也得以闻之京都旧书业的人世浮沉,几代兴衰。……我想分享的,不单是在某家旧书店买到某本得意的好书,还有日人常爱挂在嘴边的“心意”。他们也会有寂寞和悲哀,但总能话锋一转,笑云:“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满足。”
——苏枕书


 京都古书店风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凄风苦雨天宅在宿舍读书以消磨时光,这本关于书与书店的书买了之后便因为忙于找工作搁置许久,今天一气读完了,很是有些伤感。平素也爱买书,大都是些时兴的小说,感兴趣的画册与一些喜欢的散文册子,普通易得,所食甚杂,逢到京东,亚马逊,当当满减活动,也会兴致高昂地选购,自觉颇有趣味。书店近年来越发去得少了,杭州有名气如晓风书屋两年中也只去过寥寥几次,多是傍晚时分,心中总有萧瑟之感,庆春路那里有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城,在湖滨一带吃过饭喜欢到那里闲逛,因是在繁华地段,店中人数不少,也很有琳琅满目的气氛,但恰恰是因为大,反而有种疏离感,不及高中时代校门口的私营小书店那样令我徜徉许久,亲切而欢喜。这本书正是一本令人亲切而欢喜的书,闲话京都数家古书店风景,言语琐碎而怅惘,但充斥其中更多的是温柔的情意。书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独是美妙且有趣的装帧予人的视觉感动,质感与气味也殊为可爱,而书的流动际遇又时常隐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灵犀一点,这经由作者描摹出来美且令人有种恍惚的痛感,书中提及一家叫做汇文堂的书店,早先的主人很喜欢金农,自行出版过青木正儿的《金冬心之艺术》并于模仿其笔法一途甚有体会,我便也能体会几分那陌生人的心意;也谈及不少专营中国图书的京都书店,甚至还有孔夫子旧书网,很是令我惊讶;那些萤火,萩花,和歌与山川流水经由旧书店的牵连仿佛也都近在眼前了。以一家旧书店为营生在现在真是一件至为奢华的事啊,电子书,网上书店,哪一样不是快捷且便宜呢,在阳光之中充满细尘的书店中买书仿佛是很古旧的体验了,坐在书店的书架下蜷着腿看书的人也渐渐变少,那种纯粹的欢喜与渴望在便利之中竟消退了啊。
  •     在苏州诚品书店的新书推介柜台看到的这本书,书的封皮有小清新的即视感,随手一翻,正好也是我喜欢的题材,又可作为二月中旬去京都之前的功课书。不过电商时代网络购物的杀伤力实在太深,翻了翻定价,感觉有些小贵之后就习惯性地去当当、亚马逊搜索,最终在亚马逊上买下了这本书。事后想想,自己的行为还真和书中倡导的读书精神有些相悖呢,像我这样精打细算的买书方式实体店都要倒闭了。好吧,下次去实体书店一定要努力挑本书出来支持一下实体店经营事业啊。 说回书本身。买的时候单纯是被内容吸引,对作者也不甚了解。只是隐约觉苏枕书这名字好像在哪里见到过。后来上网查了之后,才得知她曾经也是《萌芽》和《新蕾》书系的活跃一员,也曾获过某一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二等奖。不过相比至今还在少男少女言情中燃烧青春余烬的郭敬明,已在媒体上销声匿迹许久的张悦然和已然结婚生子做起了家庭主妇的夏茗悠,苏枕书似乎仍旧走着一条纯粹的文学道路,而且似乎走得越来越自我、随性和坦荡。在书中,她的引经据典,对典故、人物生平、地方风俗的信手拈来,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这绝对大大超出了青春文学的范畴,而升华到了对于命运、对人生、对际遇,甚至对宇宙的哲思。 在标题为“京都古书店之今昔”的引入部分,作者首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京都古书店的全貌,描绘出了一条京都图书业从兴起、发展,到繁荣,最后渐趋衰落的轨迹。京都是日本图书业的滥觞之地,自平安时代(国都从奈良迁至京都)到江户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京都都牢牢占据着日本出版业的中心位置。在日本,古代城市同类经营者集中在同一区域,成为“同业者町”,京都古书业兴盛时期的代表性书店多聚于寺町通、二条通、六条通和堀川附近,因之这些道路都是佛寺密集处,或是官家贵人的居住地,有对书籍的供需之求。而在十九世纪下半页明治迁都后,京都出版业逐渐难追昔日隆盛,许多书店因入不敷出只得关门歇业,不少新开的书店也因考虑到房租成本,渐渐偏离传统的同业者町,寻觅利于生存的地界。根据作者所手绘的现今的古书店地图,京都的古书店多集中于出町柳至一乘寺的叡山电车东面,以及京都大学背面的今出川通一条。只有少数历史悠久的书店仍坚挺在二条通西边一带。虽然当前京都的出版事业已远不能与往日的繁荣同日而语,但至少还有那么一帮真心实意的爱书之人竭力地守护者自己的家业,或者满腔热情地投入古书店的经营事业。反观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的北京琉璃厂,经历了现代化的修缮之后再也难寻昔日爱书藏书的雅趣和淘旧书的快乐,变成了一间间 充斥着商业化气息,赚老外钱的纪念品店,北平城的文化,伴随着城楼和四合院的拆除被推倒在历史的尘埃里,实在让人为之惋惜和嗟叹。 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散文形式,追忆了自己造访多家古书店的往事。碰到自己常去的、钟爱的,或与店主交谊深厚的店铺就多记几句;去的不勤的,对店铺不甚了解的,就以客观描述为主。在描述古书店的室内布局、陈列书目,以及店名由来、店主的家世渊源时,不时会顺带介绍几位日本有名的史学、文学大家,将他们与书籍的轶事娓娓道来,间或夹杂着作者感性的评议。因为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了解得实在太少,所以除了偶尔被提及的几位电影大师(如小津),或是一些常人都烂熟于耳的畅销书作家(如夏目漱石),书中提到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人名、地名、书名都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此书的喜爱。 在作者的印象里,京都旧书屋的气质都和这座千年古都一样,从容、淡雅、宁静、和善。书店往往开在草木葱茏、花香清幽的僻静小巷中,离闹市区隔着一段安全距离,避免了游客的过多打扰。书店的门面通常被装饰得古朴雅致,在进门处放有吸引一般读者的“百元特价区”,进门后则是一排排分类整齐的书架,点缀以传统的日式门帘,让人可以醉心于旧书的世界里潜心阅读。书店的店主们大都静坐在门边的柜台上,看到客人进来微微颔首问好,之后便不再打扰,让客人自行挑选。当然,若是碰到了愿意与之谈天说地的客人,或是遇到了藏书爱书的知音,店主也会打开话匣子畅谈起来,顺带回忆自己家族世代经营旧书店的辛酸苦辣。当今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连京都这样静谧安逸的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受了影响,人们很少愿意再花时间读书,逛书店,因此旧书店的生意着实是举步维艰,若不靠网上的销售简直大半都要倒闭歇业。但即便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多数店主还是分外慷慨,愿意给学生和爱书之人很大的购书优惠,甚至一激动就把书赠与客人。他们认为,书的流转也算是一种缘分,若是一直据为己有,不免丧失了许多与他人分享的乐趣。倘若自己的事业无人为继承,或没有足够的心力去保存好这些书目,倒不如将其交予同样欣赏此书的“同道中人”手中,延续它们的生命。这兴许就是日本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心意”二字吧。 这些林林总总的旧书店里,有的已经历经百年风霜,传到了第六、七代家人手里依然屹立不倒,在努力经营店面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型的售书方式,让旧书店融入新世界的潮流;有的书店已远不及昔日的辉煌,年迈的店主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频频说着“辜负、抱歉”的话语,让人心生酸楚;有的书店开张不过短短十几年,全凭年轻店主的爱好支撑,但他们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坚定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书,爱读书的人们,一定都拥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吧。因为他们在书中一定赏遍了名山大川,阅尽了人间百态,他们的心胸属于广阔无垠的书海,因而才能不汲汲于富贵和功名,甘愿在十几坪的旧书店里驻守一辈子,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和一腔热情与书打一辈子的交道。无论他们自己和旧书店曾一同经历过怎样的悲喜和离合,这种种的变迁和浮沉都在他们云淡风轻的言谈里消散不见,只留下坚守和希望二字。
  •      前年四月份,我辞掉工作,宅在家里写一本书。早晨,家人吃完早餐,纷纷出门上班,女儿也背着小书包上学去。门最后一次关上后,家里忽然安静下来,我一个人也像上班一样,坐到桌前,打开电脑。码字这件事,不像其他工作,不是一件随时能够开始的事情。有时候枯坐两、三小时,憋不出一个字;有时候写不顺畅,怎么写怎么别扭;有时候思路捋不清,内容安排得混乱……当然,也会幸运地遇到“顺产”的时候,“呼哧呼哧”写完,心里知道那是一篇好文章(其实是自己满意),存在电脑里,不着急修改,合上电脑,在屋里遛达一会儿,心情由阴郁顿然变晴朗。毕竟,辞职在家,而且做着一份暂时毫无收益的事情,貌似还挺清闲,心底是有压力和愧疚感的——尤其是早上看着家人火急火燎地出门去,而我像是一个无事可做的人。坐久了,腰和颈椎都会酸疼,于是出去走走。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走的,不过是沿着小区附近的路,走一个矩形。好在春光灿烂,路旁樱花怒放,甚是好看,香樟树冒出翠绿的新叶,风也是暖和的。总之,这是一个心情无论如何都不会差的好时节。我沿着人行道散步一圈,想到写出了好文章,觉得并没有辜负人生中的又一个“一天”。写完书,很快开始新工作,那段看似悠闲的日子就此过去。如今读苏枕书的文章,总免不了会想起那段时光。从简介上看,苏枕书是在日本游学,而且读的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平时课业负担不会太重,有些“悠闲”的时间,能够细细体会光阴流转、风景变换的微妙滋味。我想,一个有“闲情逸致”的人,通过敏锐的感官系统摄取外界信息,感知风景,收集素材,再佐以情感和智识,在内心默默酝酿、发酵,笔底才会吐出像苏枕书那样温婉、柔情、静谧的文字。她写自己沿着林荫道散步、在旧书店淘书、和书店主人简短的交谈,将日本文化、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常人眼里的寻常人、事、物,都因为她的款款叙述,赋予一种耐人寻味又让人心安的况味。在我的阅读范围里,受到岛国文化浸淫深厚的人,一是周作人,二就是苏枕书了。前者的文章是一杯苦茶,有涩味,余味悠远,非一般人所能体味。苏枕书的文章不是茶,她太亲切了,以至于你特别想和她交朋友,然后在一个天气爽朗的春日去郊野散步,只是默默走着,不说话,也觉得很美好。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莫名忆起那段悠闲时光,以及喜欢读苏枕书了。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最深情的段落一定是在悠闲岁月中写下的。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绪写过一本书:《然后,我就一个人了》。算是一本随笔集吧,说是日记也未尝不可。这本书琐琐碎碎地记录了她离婚后一个人生活的点滴——写作、散步、出门买吃的、偶尔的出游、和朋友聊天、与编辑沟通书稿……嗯,差不多也就是这些内容了。其实挺无聊的,我却读得津津有味,而且还打算写篇书评,怂恿大家也买了看看。后来想:喜欢这本书的人大概不会多吧,大家读后觉得上当,说不定会怪我骗人。书评因此搁浅。苏枕书的书,其实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人生活的范本——秉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在意精神的富足。写作变成了她们体验生活的手段,写的过程迫使写作者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而且是相对深入的。山本文绪的文字是浅而淡的,蕴含着简单、安静却富足的情味。苏枕书的文字,除了拥有以上的情味,还氤氲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她的文字有古风,所用字词简洁、干净,不同于当下的白话与网文写作,读来却毫无艰涩、滞涩之处,行文顺畅。所以,这本名为《京都古书店风景》书,写的不仅仅是书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用心,淡淡的文字
  •     神往之至
  •     对日本古书了解为零 里面的人物大概要对日本学界有了解才会觉得有趣 书店老板们都在尽力支撑 忧虑后继无人 不合时宜也非常可爱
  •     貴瓣紅人姿勢水平比較高的。
  •     像是考据党的回忆录一般,像是作者写给自己的那段京都时光。所以可能很个人向,我非常喜欢。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和这些书店发生过的事情,作者还很有心整理了前人对于这些书店的记录(也多半是日记)。往事并未远去,皆有迹可循,亦可怀孺慕之思。“往昔京都古本屋那不可思议令人心动的感觉,如今还在么?若有,就在过去的基础上加深。若无,那就再寻回罢。我是何等的期待,期待那新风吹来,往诸君共勉。”P.S. 书的印刷和纸张也非常精美。
  •     真真不错,文笔也好,尤其难得。
  •     有些段落看得人蛮感动,书的设计感也很好,还附赠一张手绘地图。一定要去一次京都呐。
  •     以为能看点掌故,不仅少,到后面像旅游手册。前面能收几个可去之处。
  •     京都这样氛围的地方旧书店都难以存活,只能说纸书注定日后只能成为小众爱好的。
  •     纸质的质量就先吸引了我。
  •     温润的慢生活,细腻的笔触。枕书该是个温柔爱生活的人吧。
  •     在一个读书群里偶尔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其实也没仔细看推介语,只是因为暑假要去京都了,所以光看到京都两字就想看看,豆瓣和亚马逊一搜,评价都很高,于是索性买了一本。看完意识到的确是一本好书,作者是个80后,文笔清新温暖不乏睿智,风格古朴,难得的这份丝丝入扣的真心和诚挚。我想读过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真诚,都会想要去京都逛一逛古本屋,反正我是要去的了。
  •     写书店多于写买书
  •     去年去了日本,被京都的旧书店吸引,于是按图索骥,读了这本书。 作者在日本做研究读书,书中用语多晦涩,文化底蕴浅的我读来并不通畅。还好与作者爱好有重合的地方。都喜欢京都和旧书店。看作者的古书店之旅,对惊鸿一瞥的日本古书店略有了解。也算收获。
  •     体会到与书与人相遇的那份温柔。‘目光在低处,温柔且幽默’这真是句极好的话。
  •     读完就好想去京都。日本文化里的执着,在京都的古书店,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羡慕那些为了兴趣,不为盈利的书店主人们。有点期待这样的晚年生活。
  •     字里行间是对书的热爱和对书店的怀念
  •     本来翻开一页,结果却停不下来,看着那些图片勾起在乡下的记忆,却遗憾没怎么逛逛书店。幸而没说版本的东西,否则这本书销量还要降一个level
  •     很棒的一点就是写书店人情故事 装帧印刷一级棒 签名和印章都拿纸小心翼翼地盖上 太感人了啊…
  •     一口气看完 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种文字 就好了
  •     2016-20 还没看完
  •     感觉这才是做学问的人呀,想到自己老师了
  •     I247.5「11」。对京都的情结,始于平安京,始于汤川学,始于三岛由纪夫,始于长安洛阳,如今又添上这些温柔又风趣的古书屋。一点一滴就这么绵延起来,竟久久不再能放下。几年前学姐远赴京大求学,尚无甚感触,如今想起来,只剩满满的遥望遐思。
  •     作者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水准都撑不起这种题材
  •     “新书书店只需要从相关公司半机械性地接受书籍,排在店内就可,并不需要多大的鉴赏能力就能买卖,而古本屋则非如此。可以说,这是需要广博深厚之学识的专门职业。——宫崎市定”
  •     东京的书屋还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精神文化,现在在中国城市里满满消失的传统书店,也在告诉我们消逝的一切
  •     圆子小姐赠我此书,越读越羡慕,文中的旧书店锡城要是有一家也好啊。
  •     好奇圖片中的書、物、人。每家(私人)書店各具性格,也擁有共通氣質:安靜、乾淨,和無盡的回味。半日雨中,翻過。☔
  •     作者写得很用心,可惜学问太少书中很多文化事儿不甚了了。日本的出版业已经算是很完善又在努力创新,然而还是免不了的萎缩。看着一家家书店倒下不免怅然,而看看自己未尝不是看得多买的少,能借到的去图书馆借,有电子版的选择电子版,这岂不是假惺惺的鳄鱼的眼泪?
  •     与书有关的京都,故事,店家......
  •     悠然神往
  •     有幸 到京都古书店走一遭。
  •     同为爱书之人,和作者有较多共鸣之处~ 汇文堂独立出版物整理那篇最有意思,感叹有意思的好书总是小众的。。还对北京淘旧书那篇散文很感兴趣。另外去年夏天去过京都纳凉古本祭,却似乎没有作者说的如此有风情(超级热-_-!虽然有团扇),只记得小孩子很多+有专门给小孩子看的皮影戏+刨冰很好吃。
  •     风雅和煦。读完对京都更添一分向往。
  •     温润如书,可以是个形容词。
  •     顺路去吉岡书店和中井书店
  •     不单单在介绍书店,更多是关于这家书店背后的朋友与故事。读完感觉整个人很平静。有点遗憾的是除了配图,并不能充分感觉到地域氛围。
  •     温文尔雅,娓娓道来,令人对京都旧书店神往不已,惜乎至今在国内仍未能遇见相似的旧书店
  •     不成体统,实在不成体统,讲的啥我愣是没看明白,不过行文的确读着舒服
  •     舍不得放下
  •     对写书话的人天生高感度+
  •     湖南大剧院 时光纪 Book House
  •     想去京都走走旧书店……
  •     身不能达心向往之。对旧书的爱,从小看压箱底的三国演义开始;还有,我男神就是个旧书店主:可以把每条鱼都舔一遍再卖出去的买卖谁不喜欢呢哈哈。
  •     ?
  •     如果以后去京都,大概会带这本和《京都一年》。
  •     颇有意致的文笔和故事,书店主人与读者的心灵沟通,想起查令十字街84号
  •     
  •     微博关注了作者 买些书来读读 这类书读起来特别有行万里路的感觉 京都古书店的布置、店主的经营方式都一一记述,以及一些文学方面的科普,京都也成为霓虹国最令我向往的城市~
  •     旧书如同旧时光一样,布满灰尘难以翻阅。常常会因为一本古书读来太佶屈聱牙,束之高阁。所以在快餐文化横行的今日,贩卖旧书的古书屋业已步上时代的后尘,从而经营惨淡生存堪忧。好在有心人如作者一样,收集了京都城内各具特色的古书店风景典故成书。虽然古书屋的景色已经颓丧凋敝,可这苦涩的人情中却能品尝到一些温暖和坚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