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44726665
作者:[美]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雷蒙德•卡佛(1938—1988),海明威之后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被尊为简约派文学典范。人生的前一半充满了苦难与失望。失业,酗酒,破产,妻离子散,友人背弃,坠入人生之谷底。晚年文学声名渐高,却罹患肺癌,五十岁便英年早逝。卡佛致力于描绘美国的蓝领生活,是写失败者的失败者,写酒鬼的酒鬼,生活的变质和走投无路后的无望,是他小说中的常态。卡佛的作品风格和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包括极其精简的遣词和冷硬的语言风格。

书籍目录

001 译者序 PREFACE
未结集小说
UNCOLLECTED STORIES
001柴禾
015你们想看什么
035梦
044汪达尔人
059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五篇散文和一篇沉思录
FIVE ESSAYS AND A MEDITATION
073我父亲的一生
083论写作
090火
104约翰•加德纳:作为老师的作家
112友谊
118关于圣徒特蕾莎一句话的沉思录
早期小说
EARLY STORIES
123愤怒的季节
140头发
144狂热爱好者
151海神波塞冬和伙伴\
153光亮的红苹果
长篇片段
FRAGMENT OF A NOVEL
163选自《奥古斯丁笔记本》
起因
OCCASIONS
175关于《邻居》
177关于《开车时喝酒》
179关于改写
183关于剧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188关于《鲍勃》及其他诗歌
192关于《致苔丝》
195关于《差事》
197关于《我打电话的地方》
导言
INTRODUCTIONS
203命运的指点
206与我有关的一切
218未知的契诃夫
220关于有事件和结局的小说
225关于当代小说
227关于长篇幅的短篇小说
书评
BOOK REVIEWS
235大鱼,神话的鱼
239巴特尔梅的非人喜剧
243激动人心的故事
248蓝鸟的早晨,风暴预警
253鼎盛时期的天才长篇小说家
257阐释黑暗的小说
260布劳蒂根端出了狼人莓和猫甜瓜
263麦克关追求的是大游戏
266理查德•福特关于失去和疗伤的真知灼见
269一名退休杂技演员倒在一个少女的魔力下
272“名声没什么好,相信我”
279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作者简介

卡佛丰富文学遗产全面呈现
生前未出版短篇以及处女作、文论、书评首次亮相
-----------------------------------------------------------------------------
《需要时,就给我电话》为卡佛小说﹑散文﹑随笔和书评的合集,所选文章以类相从,全景敞视般地展示出卡佛风格的多样性,从而使读者得以窥见其一生文学创作的丰富维度。此书还特别收录五篇新近发现的卡佛生前未结集的短篇作品。阅读卡佛,读者可见其对现代社会中底层人边缘性的关注,其实也是 已身经历的一种言说,时至今日仍可引起绝大多数人共鸣。此合集沿袭了卡佛一贯的风格,文风冷峻,看似削到嶙峋的文字之中其实蕴含无尽深意。
-----------------------------------------------------------------------------
编辑推荐:
1. 全新视角品读卡佛——此次同期推出的《火》和《需要时,就给我电话》是两本展现卡佛多样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合集,都不局限在只收录短篇小说,还收录了诗歌、散文、书评、文论等文体,极大地丰富了卡佛作为作家的文学形象;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文学的卡佛,而非仅仅是一个短篇小说家的卡佛。这些文体的创作,跟短篇小说一样,均为卡佛文学遗产的重要部分。
2. 《需要时,就给我电话》: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需要时,就给我电话》目前最能代表卡佛文学创作多元化的尝试。在这本书里,卡佛不仅仅是一位短篇小说大师,他还化身为书评人、文书理论家、散文家。
A.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卡佛生前未结集出版的五篇短篇小说首次亮相。这五篇短篇小说,其文学含量和思想内涵都不亚于卡佛创作生涯最巅峰时期的那些作品。
B. 另外,此书还将卡佛创作生涯早期的作品收纳进来,包括卡佛创作的第一篇短篇——《愤怒的季节》,也为初次和中国读者见面。这个短篇深受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影响。在其文学创作的处女作中,卡佛已经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文学造诣。
C. 此外,卡佛创作的书评和文论,也均为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需要时,就给我电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需要时,就给我电话》这本集子,大约更适合雷蒙德•卡佛的研究者和热爱者群落阅读或收藏,对于初接触卡佛作品的读者而言未必恰当。其中的缘由大致因为这宛如一“杂拌儿”集,是卡佛的妻子在其身后编成,包括卡佛未发表的若干小说,以及散文、文论、书评,还有五篇早期的短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片段等。一位作家通常来说是不愿如此编辑自己的著作的,因为章法紊乱,缺乏条理;但遗作或“集外集”的出版往往打破这个未明言的规则,毕竟选择作品的空间大大受限。不过《需要时,就给我电话》如此的“杂拌儿”,未尝不是出于另一种视角,即将卡佛早期与晚期的作品并置一处,并编入他记述自己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及文学理念的各类文章,让我们拎出一条脉络重新审视这位小说家的写作路径与那“为人生的文学”。极简主义是卡佛的标签,也是影响后来许多小说作者写作实践的文学风格与流派。但没有谁的创作是天然而成的,卡佛自然亦无例外。当其前后期作品放置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得分明,卡佛的写作是经过长时间地摸索与实验方成就的(自然也不乏杂志编辑的鼎力参与)。他早期的小说受福克纳、海明威的影响很深,甚至还有亦步亦趋地模仿,如短篇《愤怒的季节》,在悄然的“移步换景”视角上,明显地在向福克纳《我弥留之际》致敬,叙述语言之繁复,亦有学习的味道。其平淡、简约的文字风格,叙事的大片空白,人物在平静克制的外表下深重的创痛,这些卡佛式标记尚不能在其前期作品中找到许多,说明一个成熟小说家的形成是需要岁月打磨的,世间本无一蹴而就的事情。卡佛说,“我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应付不了长篇小说。有段时间,就连读长篇对我也成了跟写长篇一样的难事。”事实上,卡佛一生未完成计划中的长篇,主要创作为短篇小说与诗歌、散文等。他本人认为主要缘故是窘迫的生活境遇,形象的说法即时时担心自己坐着的椅子会被人突然抽走,哪里还有心思酝酿比较长的东西。这让我想起钱锺书曾谈论过鲁迅的写作,他认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适宜写short-winded“短气”的篇章,不适宜写long-winded“长气”的,其中的缘由大约是作者的思维特点自有适当的文体相配合。这种判断未尝不可用在卡佛身上,其创作中的叙事空缺,寡淡的文字,人物欲言又止的情状,所追求的诗一般的小说内在韵律,均给我们一种气息短促、吞声静默的感觉,恐怕都更适合短篇,若放到长篇小说里面,很难想象如何去结构与组织,曾有的审美之魅力还能保留几许?其实,没有什么作家是万能的,总有与其性格与思维最契合的文体形式,而卡佛的,早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为无数读者心仪之了。卡佛是位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评论者,而我们知道,任何评论,实质上均为作者在言说自我。卡佛为别人的作品写书评,或为编选的年度小说选写序言,处处流露着自己的审美观念与文学标准,如他说,“短篇小说既能经常告诉我们一些我们完全无知的事情——这当然是好的——而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应该告诉我们一些人人尽知、却无人谈起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他的夫子自道。卡佛的作品能打动我们的,正是那些寻常人的寻常事、寻常情感,那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却处于被漠视的边缘,卡佛反复书写之,不采喧嚣的姿态,而是极度克制与冷峻,那些已成为标记的大片空白,初看令人费解,纳罕作者为什么不说个痛快,何苦闷声屏息;其实静心思量,生活的原态不正是如此,到处是沉默与空缺,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沟通之艰难,除了自己在暗夜默然痛楚地咬啮忍受,无人会替你去填补。如乔伊斯所言,一部伟大的小说,当它的人性意义被揭示出来时,总会有一种“相识的震惊”,故事的灵魂,及其“本质,会脱离表面的华服,朝我们扑来”。在《火》、《我父亲的一生》、《约翰•加德纳:作为老师的作家》等散文作品里,我们读到卡佛艰辛的早年经历与创作之路,也就明白了他为何这样写,而不是换种别的方式。生活的压抑或创痛,是其人生的烙印,亦是创作的烙印,躲都躲不开,即使在卡佛成名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仍旧书写着悲伤与裂痕。或许那些早年的痛即使在他梦中也要时不时袭来,无论如何亦摆脱不去,而一个作家,首要即为诚实,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卡佛的幸与不幸,都交织于同一处难言的境地之中。文集的“杂拌儿”,如在作家的正面镜像之外又置放了若干侧镜,让我们看到更丰富的面向与某些习焉不察的东西,其好处或许正在于此。卡佛是位写作道路坎坷,且风格形成得力于人工打磨甚巨的小说家,他的前后期小说的风格差异,乃至同一篇小说的不同版本,都有并非单纯地形成,大可值得探究。他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论,或许还有书信等,对于愿意做深入研究的人而言,显然均具参差互见的作用,可查知卡佛的写作路径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
  •     看了十多天才看完,因为总是要在无扰的环境下,才能读进卡佛的话。每晚熄灯之后点盏台灯看上一会儿,有时实在困得很就直接睡了。卡佛的极简主义在我这里,变成了一种“一定要沉下心去看”的执着。尽管很努力地想看懂,但是看完一篇小说,我时常会产生一种“淡淡的忧伤”——好像读懂了,但是又觉得没有读懂。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但又怕自己理解有偏差,误解了卡佛,故而总是充满疑惑。  ●遗作集的价值这本书里只有十篇小说,其余是一些散文、随笔和书评。小说里的卡佛风格依然强烈——“精简的遣词和冷硬的语言风格”。但毕竟五篇是早期作品,另五篇是未发表作品,一定不是卡佛修改到满意的。所以大家“不推荐给初读者”的看法也情有可原。不过收录的散文和随笔,直接展现卡佛的写作思想和生活感悟,倒是值得一读。从前读到的文字,都是卡佛通过一个个极简主义的故事,隐晦含蓄地表达他的核心主旨;而在散文和随笔理,卡佛抛开了小说的形式屏障,直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给人一种他走得很近了的感觉。《我父亲的一生》、《火》、《约翰•加德纳:作为老师的作家》写了他创作生涯;《论写作》则是一篇观点性很强的议论散文,它让人更理解为何卡佛选择这么写而不是那样写。此外,卡佛讲述几篇作品的创作起因,让人在回忆所涉及的作品和读起因的交叉中,进一步地理解他的创作内心。卡佛非常注重语言和文字的锤炼,在《关于<我打电话的地方>》里,他说“任何铁器都不如一个放置恰当的句号更有锥心之力”。但是最后的几篇导读和书评,我觉得收录的必要倒不是很大。没有看过这些文章所涉及的书,所以看起来很费力,充实程度和费力程度就不成正比的时候,阅读体验就不是很愉快了。不过冲着未发表的五个短篇和那些议论或回忆性质的散文,这本遗作集虽然在众多作品中显得有些边缘,但它也因此具有了收藏价值。  ●蓝领工人的艰难人生当读到《火》中,卡佛谈论自己为何“根本没有写长篇的状态”的这段话时,心中渗出对他的理解与惋惜——“在我看来,要写长篇的话,一个作家必须置身于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他可以相信、探索并真实地加以描写的世界,一个至少能在一段时间内在某个地方凝固不动的世界。与此同时,他还必须相信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正确的,相信已知世界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值得书写的,是不太可能在他写作的过程中烟消云散的。但这不是我所知道和生活的世界。我的世界似乎每天都在变速、变向、变规则。我一次又一次地落到这样的地步:我能看到或计划的未来最远不超过下个月的第一天,最多不过是如何不择手段地凑够钱缴房租和买孩子上学穿的衣服。这是实话。”“一场年轻的婚姻,抚养孩子的紧迫,蓝领工人的体力劳动,见缝扎针受的一点教育,以及每到月底都入不敷出的境况”,这些使得卡佛的写作、发表、出书极慢。所以他总是在写小说和诗,因为容易写就,领稿费也比较快。渐渐地,也习惯了这样的创作形式并形成风格。  卡佛基本上是美国底层人的典型,处在社会的边缘。他一直想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也许并不是因为穷困,而更多的是因为穷困带来的写作上的不自由。但也正是因为大半生的穷困潦倒,卡佛才能写出一篇篇描绘美国社会失败者冷峻而撞击灵魂的作品。一本一本看下来,就会熟悉他的写作风格,熟悉他的感受,也熟悉他的人生经历。文字始终是最能让人心接近的事物。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坑,总是觉的要看完他所有的作品才算圆满。  ●Call if you need me没看之前,被书名“需要时,就给我电话”吸引了——看上去很小清新很贴心。但是书中的同名短篇小说,却一点不小清新。卡佛也不可能写“小清新”的东西。不过封面上的电话小插图和“call if you need me”这行字,还是让人微微触动。一句“call if you need me”,表达出来的是信任、陪伴与帮助,让人心在瞬间软化。在《最后的好运》书评——《理查德•福特关于失去和疗伤的真知灼见》中,卡佛引用了作者的一段话:“当你试图完整保护你自己,再也不为失去或威胁所伤害的时候,结果就是你什么也没得到。或更糟,结果就是你被虚无完全吞没,被你最怕的极端不幸吞没。”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护着自己,或者出于不麻烦别人的心态,遇到事情总是试图靠自己去解决,甚至会拒绝别人的帮助。但其实正如理查德•福特所说,“每个人都是边缘的”。在边缘相爱,也许只要褪去那层保护色,拿起电话就够了。
  •     突然想到,钱德勒漫长的告别里面描绘的那个经常爱始终的酒鬼畅销书作家该不会就是卡佛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居然说我的评论太短了你妹啊。"一般人疲惫又惊惶,疲惫又惊惶的人是讲究不起理想的。他必须养家糊口。我们的时代公德和私德都在惊人地衰退。你不能指望生活品质极差的人有品格。大批量产生的东西质量不会太高——你不要好质量,嫌太耐久了。 "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空虚是一切的开始
  •     我喜欢《柴禾》《汪达尔人》《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     年輕時總覺得卡佛的文字太寡淡,過了一些年再看才懂得這份精煉的難能可貴。其中有很多卡佛談到的關於自己對文學對寫作的見解,正好與之前對卡佛文字的思考不謀而合,感觸很深。
  •     朴实,真诚
  •     2016.7.31刚读了第一篇《柴禾》,感觉还好。除了刚开始前五篇短篇,后面的感觉真的是越来越差
  •     读来很艰辛
  •     所谓小说散文随笔书评集大成……只是5篇撑起来的一本书夹杂了一些琐碎啊。不是,不是内容不优质,而是书不优质。啊。也不是书装帧不优质……(书的折角不是自己弄的)
  •     前面有几篇小说还是不错的!
  •     “今晚我的衬衣袖子里有锯木屑,闻着是甜的。”
  •     幻想成为读过这本书的人
  •     但仍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前妻和孩子们的态度。
  •     排版很差,几篇回忆散文文笔超棒。
  •     仅凭《愤怒的季节》一篇,就值得购买本书。
  •     我打电话的地方……
  •     高中时偶尔接触到 初读真是极不适应 总是戛然而止不明所以 可是读着又着迷 克制和冷峻太抓人
  •     部分篇目与《火》重复 教科书级别的编校错误
  •     卡佛真是越看越喜欢,不管对他文学的评价如何,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让人感觉到希望的仍然存在。
  •     其实卡弗的诗和散文我都喜欢。这种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的苍老劲,喜欢。
  •     不读完根本就觉得卡佛一泡污,不过要读完也挺煎熬的,几年前就买了实体书,这次要不是火车上无聊也读不下去,读原版吧还是
  •     20160306--20160317,最喜欢的两篇:我父亲的一生;需要时,就给我电话。 然后发现原来大家写书评也很无聊嘛,不就是读后感嘛,~
  •     有些杂乱,随笔真好啊,又接触到一波新鲜作家
  •     文字很有特点
  •     卡佛的未出版作品。短篇小说、散文、长篇节选、书评都编到一本书里,未免太杂太乱。
  •     一开始觉得似乎是太过简单了 几乎没有情绪 也没什么理解上的挑战直到一个瞬间幡然醒悟 他去写那些波澜不惊的生活场景 根本不用什么戏剧冲突和心理活动 最可怕的一点是你在活着的时候那些看似无意识的并不存在动机的场景的串联 其实只是不够敏感 或者无法表达出这种微妙 柴禾讲与他人无关是种孤独和告别孤独 汪达尔人讲一个人的心结在某个恰到好处的时刻终于打开 机缘巧合 他自己的忘情酣畅 还有另一个人终于坦承的脆弱时刻 我非常喜欢这一篇 只是因为在他对生活的切面里它刚好切中我 却还有温情结局 同名的那一篇虽然也能切中我 但是因为太过残酷我会从生理上厌恶它 是讲人有多么懒惰和懦弱 伪善 虚假 我早就发现 至今也并不能接受因为他的洞察力(叫洞察力而不是想象力) 但也不会多看 因为再次了解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也一样残酷
  •     前五个短篇全部超神
  •     不喜歡的人始終會覺得卡佛的書太悶了,可是我就是喜歡這樣的小書。
  •     未集结小说和随笔很好 问题是这个系列为什么要做这么多重复的内容呢?不理解 《火》当中的半本都和这本重复了 不开心 尤其喜欢随笔,展现了真实的卡佛
  •     卡佛的书里充满了残破的对话 几乎书中所有人都患有交流障碍症 词不达意或语意不详 这样的书最是适合在旅行途中随手拿起阅读 不长的篇幅 大段的空白与缺失 然后寄情山水时灵光一现 补全缺失 实在是乐趣无穷
  •     两条野狗
  •     读雷蒙德卡佛,不需要担心人生的后果。
  •     书三星半。小说部分很棒,可给四星,早期小说是丰满的,精当的比喻,卡佛是可以学的。不同意他对实验文学的看法,美国并不是只有一个卡罗尔欧茨,没有绝对的写法。
  •     纯粹猎奇,垃圾基因好多.
  •     下晚班的6号线
  •     卡佛认真面对着那些拮据、卑微的日子,努力从现实中掘出酷意十足的启迪。
  •     对于雷蒙德·卡佛的作品感觉是那么莫名其妙,却又迷人的喜欢。看似无关痛痒的笔调有可能让读者脊背发凉,而艺术的快感正是从脊背那儿来的。“这些人相信灵魂能在呼吸里现身,于是他们往手心里吐唾沫,吹气,要把灵魂奉献给上帝”
  •     重复内容的汇编。
  •     除了杂乱的编辑之外都很好,算是一本资料集。卡佛的文学观是海明威那一卦的,强调“简洁”、“准确”的力量,相信偏古典的叙事手段,对实验保持怀疑。当然他也有玩结构、铺陈,那几篇早期小说里我最喜欢《愤怒的季节》。
  •     《鸟人》中提到了卡佛,一愣,隐约中记得读过他作品,一搜正是《需要时,就给我电话》。我还记得第一章中描述的柴禾男人,面对窗外群山静默的画面。平凡的故事总让思绪仍不住去为他们续写他们的生活。细想,原来是这生活太接近于我们自己了。
  •     没心思写长篇的卡佛有时很可爱
  •     中间那部分又把《火》里面的随笔加进来了是几个意思?
  •     这个大白话题目让我在图书馆一下笑出声。really remind me of CALL ME MAYBE // 卡佛的细节真是惊人,“他回到床边,脚趾在鞋子里拳起来。”
  •     精彩
  •     还是喜欢《当我们谈论爱情,我们在谈论什么》
  •     五星给前面那五篇未发表的小说和那五篇散文,应该算是卡佛的巅峰之作吧。那五篇早期小说写得很烂,几乎不忍卒读。
  •     需要时就给我打电话吧
  •     编辑真的很粗制滥造了,同一个出版社同一个系列,本书有一部分和《火》重复收录。这一本的后半本几乎没什么可看的。前半部的未结集小说有几篇非常出色。
  •     可能是自己越来越没有耐心读卡佛了……
  •     比较喜欢前边的那5篇散文。
  •     阅读中不停脑补原文,译得太过生硬。
  •     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