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党派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ISBN:9787562032403
作者:常保国
页数:363页

章节摘录

2.人民权利方面。确保人民享有身体、思想、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徙、通讯之自由,现行法令有与以上原则抵触者,应分别予以修正或废止之;严禁司法及警察以外任何机关或个人,有拘捕、审讯及处罚人民之行为,犯者应予惩处;保证妇女在政治上、社会上、教育上、经济上地位之平等。3.政治方面。建设健全之文官制度,用人不分派别;确保司法权之统一与独立,不受政治干涉;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并实行县长民选;中央与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四、关于国民大会的争论《大公报》在政协会议结束第二天曾这样评价国民大会问题的地位:“若以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工程比作金字塔,则国大代表问题便是塔尖,然而这个塔尖的工程真是千难万难”。[1]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国民党与中共、中间党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互不相让,几成僵局,在无党派人士王云五和中共代表周恩来的斡旋下,各方做出让步,才使国民大会问题达成了协议。国民党曾于1936年制定了一个国大代表选举法。该法规定了国大代表应由三部分人构成:①区域和职业代表1200人,由各省、直辖市、各行业选举产生;②由国民政府负责遴选的代表240人。

前言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三大政治力量并存的格局:国共两党与中间党派,其中中间党派是介于国共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亦称“第三方面”或“第三势力”。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宪政进程中,中间党派几乎参与了所有的重大宪政活动或运动,对推动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与宪政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从宪政实践和宪政理论两个视角,运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法,对中间党派在20世纪40年代的8次重大宪政参与活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评述了中间党派的宪政地位、宪政理念、宪政方案,并分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与中间力量、中间党派的内在关联。中间党派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宪政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推动中国民主与宪政进程功不可没。如果仅仅从统一战线角度,从中间党派与国共两党离合角度评价他们的得失是不够全面的,作者主张还应该从中间党派对中国民主宪政所作贡献的历史维度去评价他们的是非功过,尤其要从具体的语境中对中间党派在国共对立背景下的宪政立场做出客观评论。

后记

本书是在本人博士论文《民主、人权与中道——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宪政诉求》基础上略做修改而成。在2002年至2005年在职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期间,我得到了众多师友的帮助和支持,本书也是对他们不成敬意的一种回报。我的导师郭成伟教授对我的学业和博士论文的写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并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曾三易题目,第一次确定为“汉晋时期儒家思想法典化研究”,后又改为“刑名幕吏与中国基层官僚制度之运作”,但都因自身在如上两个领域学养的欠缺恐无力完成而放弃了。最后博士论文题目确定为研究中国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宪政活动及其历史贡献。导师对我最后博士题目的选择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可以发挥出我原来专业(政治学)的优势且曾先后十余次对我的写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不仅是他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使我见证了导师的宽厚与关爱。

内容概要

常保国,男,1963年生,辽宁铁岭人。教授,法学博士(法律史专业)。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先后任学工部(学生处)科长、校团委副书记。1994年4月转至政治系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任政治学教研室主任、政治学研究所支部书记兼研究所副所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工会(教代会)主席、副院长、常务副院长、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2009年12月任学院院长兼MPA教育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序 (1) 绪论 (1) 一、相关文献综述 (1) 二、目前学术研究状况 (3) 三、基本思路及研究视角 (6) 第一章 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及中间力量的兴起(12) 一、中间党派及相关概念辨析(12) 二、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基本状况(14) 三、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代表人物背景分析(37) 四、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特点及国共、中间党派的三方互动(38) 第二章 两次宪政运动高潮的发起和推动者(43) 一、战时中央民意机构:国民参政会(43) 二、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高潮(44) 三、推动第二次宪政运动高潮(65) 第三章 政协会议中的宪政诉求(89) 一、政协会议背景及参会党派力量分析(90) 二、关于政府改组问题的争论 (104) 三、关于和平建国纲领的争论 (111) 四、关于国民大会的争论 (115) 五、关于宪草修改原則的争论 (123) 六、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的争论 (134) 七、宪法审议委员会与“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苦心设计 (142) 第四章 国共冲突中的宪政选择 (156) 一、制宪国人中的参与、离合与抗争 (156) 二、行宪国人中的合作、纠纷与无奈 (182) 三、內战爆发前后的“中间路线”大争论 (199) 四、在中共新政协筹划中的四种选择 (210) 第五章 “中间路线”思潮与向政协路线的回归 (235) 一、中间派与第三方面、自由思想分子 (235) 二、中间路线:羌苏国共之外 (237) 三、中间派对待各方之态度 (239) 四、中间路线的基本精神 (250) 五、中间路线与向政协路线的回归 (267)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及对中间势力的宪政定位(270) 一、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形成 (270) 二、中间阶层与中间党派的宪政地位 (300) 三、新政协筹划中对中间党派的政治策略 (312) 四、《共同纲领》对中间阶层的宪政保障(325) 结论 (333) 附录1  国民党统治时期小党派一览表(337) 附录2 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代表人物背景分析(343) 参考文献(352) 后记 (361)

编辑推荐

《中间党派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间党派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是在本人博士论文《民主、人权与中道--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宪政诉求》基础上略做修改而成。在2002年至2005年在职攻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期间,我得到了众多师友的帮助和支持,《中间党派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也是对他们不成敬意的一种回报。


 中间党派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宪政运动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去你妈的整本就是一个中共宣传片……
  •     视角完全有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