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33941438
作者:易中天
页数:208页页

《魏晋风度》的笔记-非病不可 - 非病不可

所以儒学不是宗教。它能够成为维护王朝通知的工具,不是靠信仰,而是靠权威。一旦王纲解纽,儒学就会权威顿失,汉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会轰然倒塌。每次乱世都会礼崩乐坏,儒学永远只是治世的统治哲学,世道变了,权威不复存在的时候,儒学还能依靠什么呢?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34页 -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魏晋风度》的笔记-畸形的独立 - 畸形的独立

然而魏晋的士族,与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又是不同的。后者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个人身份和职业标志,士族却相当看重家族的地位、血脉和传统。由是之故,骑士离开军团即为剑客,武士失去宗主便成浪人,魏晋之士如果出身寒门,或家道中落,那就什么都不是。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49页

魏晋主人翁:士族
士族与皇族共治天下,但又缺乏安全感
心理的扭曲 生命的无常
寻求虚无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42页

魏晋风度:道德评判退隐(?),个人价值彰显。
转变:功业→人物 圣贤→英雄 外在权威→内在人格
重视气质,才情,风神
更多的注重个人本身,似乎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时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29页 - 第四章 风尚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65页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98页

魏晋精神:对人格力量的尊重
美的力量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41页

无论是奸雄、枭雄,还是英雄,读着这样的历史,内心也不禁荡漾起一丝澎湃。也许,更多的是对自己现如今“循规蹈矩”的生活所不甘,不说闯一番事业,却是想活得更洒脱些!

《魏晋风度》的笔记-结尾 - 结尾

71.2%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所有这些加起来,也许便是魏晋风度。
78.2%有病的表现是嗑药、酗酒和清谈,它们的危害性则很难做出排行榜。就个人而言,最害人的自然是嗑药;就国家而言,最不可取的则是清谈。清谈当然自有价值,也未必一定误国,但清谈如果上瘾,那又与嗑药何异?政府官员如果只知清谈不务正业,又岂非有病? 酒也一样。饮酒当然不是病,酗酒就是,像阮籍的侄儿阮咸那样就更是。此人喝酒不用杯子,用瓮,诸阮围坐瓮前直接用嘴吸。如果猪闻到酒香赶来,便与猪共饮。这实在很难说是自由还是放任,解放还是堕落。 问题是何以如此?因为他们并不自由。正如阮籍所言,弥天大网笼罩着世界,没有谁能展翅飞翔。也许,只有在药性发作和醉生梦死之时,或者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之中,才多少能感觉到自由吧?这是在不自由时代体验的病态自由。 显然,心理有病,归根结底是社会有病,因为健康的社会是不会以病人为美人的。现在唯一需要知道的,是当时的社会病到了什么程度,病因又是什么。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34页

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
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魏晋风度为何物,为何不似百家争鸣般受人尊崇。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49页 - 畸形的独立

时代的悖谬必定造成心理的扭曲,魏晋士族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何况没有个体的独立,就没人格的独立;没有人格的独立,就没有意志的自由。结果,便只有无穷无尽的纠结和烦恼。因为他们独立了,却弄不清站在哪里;他们自由了,却不知路在何方。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18页

中华文明史转折: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道德和政治变为审美
如果穿越,我倒真想去魏晋看看嵇康,听听清谈。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页 - 1

当时的士族,做人以行同禽兽为通达,谋职以不走正道为才能,当官以不负责任为高尚。官场中充满奔走之士,朝廷里不见让贤之人。
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事实上,正如有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才有百家争鸣;有汉末以后的腐朽溃烂,也才有魏晋风度。不同的是,百家争鸣备受推崇,魏晋风度却褒贬不一。
但辞官以后的陶渊明,心情似乎特别舒畅。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回归:小船一摇一摆缓缓行驶在江上,江风吹佛着身上的衣裳。遇到岸边的行人,便询问前面的路程还有多远,只觉得晨曦出现得太晚太晚。
血性、精神和性格,却似乎是可以隔代遗传的。
那么,魏晋风度的主旋律是什么?人要漂亮地活着。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重门第,所有这些加起来,也许便是魏晋风度。
在一个不真实的时代追求真实,这本身就是悖论。
服饰与心理和性格是统一的。外表变了,内心世界也会改变。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模样变了,是因为思想起了变化。
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
不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没有艺术。
我明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也告诉朋友我会这么做,但我自己却隐约知道我不会这么做。罪恶感、贪欲或恐惧通常会战胜理智。 --《象与骑象人》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3页 - 第一章 时代

一切重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地说都会出现两次,这是黑格尔告诉我们的。而且,正如后来马克思之所补充:第一次是作为悲剧,第二次是作为笑剧。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页 - 1

读书也看机缘。与这本书的机缘起于一档电视节目,前些天无意播到某省卫视,里面是收藏文物的马未都讲古人如厕的旧事,说到晋朝时的士族大家中的人大便时,蹲位下面要铺一层厚厚的蝴蝶翅膀,如此一来,一砣秽物落下蝴蝶翅膀翻飞起来将其裹住,可减轻其臭味,甚至还放置些活的蝴蝶在里面,看上去也美,何其奢侈呀。听来不仅仅是有趣,更是震惊。大年二十九乘火车回老家,等车时在书店翻到了这本关于魏晋故事的书,想起蝴蝶的事情,于是便买了,坐下来边读边等车,未上车,书竟然读了一多半。
所谓风度,是社会中风行的、推崇的、以其为荣为珍贵而追逐的气度、风尚。魏晋风度,崇尚的是美,是对自由的向往,是玄学。于是有了面若桃花的男子,弱不经风竟然被看死;有了因了固守哲学理念不肯变通因而受死的嵇康;有了追逐疯癫精神状态而大量服药的时尚。总之,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远远超出物质实用,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极少见的,至少是魏晋之后,再无此种现象了。形成其所风尚的原因,在我看来,套用一句俗话真就是因为闲的。魏晋时期,是士族主政,讲求门第出身,不用学识才干,于是闲出一大批神人野鹤,做官不做事,甚至不必做官,于是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成为社会主流,对其他的一切视为庸俗不堪而不屑。当然这是我的一已初见。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作者易中天看来,是原有维系社会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于动荡的时局中崩溃,统治阶层表面满口仁义礼数,实际上却全是阴险狡诈的高手,整个社会上至统治层下至平民百姓对儒家思想拥护而不信,彻底丧失信念而抛弃所谓正统,走向其反而,就是对于自由、对于玄学空谈的热爱。
这本书对于魏晋时期的如厕问题也有谈及,当时大将军王敦去岳父母家作客,如厕误将塞鼻孔用的大枣吃掉,时人认为其极粗鄙,王倒是满不在乎。
火车到站,这本书也读完,是一本有趣的书。

《魏晋风度》的笔记-人与自然 - 人与自然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75页

春秋战国动荡的结果,是产生了第一帝国(秦汉)和汉文明。魏晋南北朝动荡的结果,则是产生了第二帝国(隋唐)和唐文明。春秋面临周文明的崩溃,魏晋面临汉文明的危机。周的差错在制度,汉的麻烦在文化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41页

《魏晋风度》的笔记-第156页

中华文明大病一场
周的差错在制度,汉的麻烦在文化
儒家思想的危机

《魏晋风度》的笔记-人与自然 - 人与自然

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转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道德和政治的一变而为审美的,由此产生的文明成果则是山水画和山水诗。尽管他们要到隋唐以后才蔚为大观,但东晋却无疑在观念上开启了先河。晋代根本就是个集体逃避的朝代,所以既有清谈,又有不羁,还唯美,只要是能逃离现实的方法,士族简直用了个遍。


 魏晋风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