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将主宰多久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508644611
作者:【美】伊恩·莫里斯
页数:468页

内容概要

[美]伊恩•莫里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已出版12部著作。现在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 I
前 言
艾伯特亲王在北京 / I
从圆明园中抢走的京巴狗 / III
苏格拉底和孔子:西方的优势是长期注定的吗 / VII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一切都是偶然吗 / III
从历史的形态中把握未来 / V
懒惰、恐惧和贪婪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 / VIII
地理因素也会如此重要 / I
洞悉世界进程的脉络 / V
第一章 溯源:东方和西方之前的漫长岁月
西方是什么 / 003
元初之时 / 005
东西之始? / 008
最早的东方人:北京人 / 010
最早的西方人:尼安德特人 / 013
欧洲人的祖先和亚洲人的祖先 / 017
我们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吗 / 023
史前毕加索们 / 027
第二章.西方领先的世纪
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 033
伊甸园 / 035
懒惰、贪婪创造了西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 037
失乐园 / 039
变化的天堂: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变 / 044
前进和繁殖:农业的延伸 / 050
猜测与预言:东西方的生产活动对比 / 054
伊甸园之东:中国最早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有多大差别 / 059
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 / 065
第三章.测量过去,验证未来
考古学的进化 / 069
人类学的退化 / 072
我们需要测量什么 / 074
如何进行测量 / 080
测量的时间和地点 / 085
英国工业革命:三分靠判断,七分靠运气? / 086
斯克鲁奇的疑问:未来依然扑朔迷离 / 093
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
盲人摸象:长期注定论和短期偶然论的片面之处 / 099
伊拉克地区:逝去的辉煌 / 101
埃及的法老为什么如此成功 / 105
荒野西部:核心地区的分裂和斗争 / 110
越过国界线:由贸易和战争塑造的时代 / 114
天下万国: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 / 117
从二里头文化到甲骨文的发掘 / 123
国家开始分裂:连外星人都会感到吃惊 / 127
战车:商朝上层人士的陪葬品 / 131
五大天启骑士 / 133
第五章 东方的周朝、秦朝,西方的亚述帝国和罗马帝国
东方和西方并驾齐驱 / 137
周朝国王和西方的君主们 / 138
叛乱的诸侯 / 143
西方的亚述帝国与东方的战国七雄 / 148
思想经典:从孔子、墨子和庄子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 153
秦国和罗马帝国成功的秘诀 / 159
秦始皇建长城与东西方的第一次接触 / 163
第六章 金戈铁马:东西方帝国与外来入侵者的斗争
最美好的归宿: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衰退 / 171
秦汉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 / 172
汉武帝抗击匈奴与东西方的交流 / 180
王莽、董卓和曹操:天命已尽的汉朝 / 185
罗马帝国与汉朝统治的不同之处 / 191
更小的世界:东晋和拜占庭帝国对比 / 199
佛教与基督教:东西方宗教的盛行 / 200
第七章 大唐盛世:世界开始向东方倾斜
东方引领世界 / 209
为什么东方的社会发展能够迅速恢复 / 210
武则天统治下的唐朝 / 213
最后的后裔: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衰败 / 217
先知的预言:阿拉伯人的征服 / 222
核心的转移: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 / 226
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的陨落 / 232
宋朝是盛世的延续还是衰败的开始 / 239
第八章 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马可•波罗眼里的中国 / 247
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欧洲 / 248
枪炮、病菌和钢铁: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塑造力 / 252
不同的河流:攻陷君士坦丁堡与朱元璋起义 / 256
郑和下西洋的“奇特经历” / 262
伟大人物和愚笨之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而西方越来越愿意冒险 / 263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 266
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中国人 / 272
第九章 西方的赶超:大清王朝为什么出不了牛顿和伽利略
涨潮:西方超过了东方 / 277
张居正、戚继光:他们挽救不了明朝的颓势 / 278
帝国的皇冠 / 284
暴动、革命、农民起义:风雨飘摇的东西方帝国 / 289
草原时代的终结:沙俄和清朝的边疆政策 / 294
海洋时代的开端:西欧国家对财富的追逐 / 296
世界就像钟表一样,但中国的时间却是静止的 / 303
康熙,伟大的傻瓜: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 308
1773年:乾隆时期西方超越了东方 / 314
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世界180度大转变 / 321
蒸汽机:改变了一个时代 / 323
巨大的差距: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 326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 330
西方世界轰隆隆地前进,而东方世界却沉寂异常 / 334
“复仇”号旗舰:西方对东方的压榨与欺凌 / 339
东方的战争:日本冲到了前面 / 344
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348
东西方的竞争: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 / 354
在颠簸中前行:中国的发展转入快车道 / 359
刮东风还是刮西风 / 363
第十一章 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
西方统治的必然性 / 374
帖木儿摧毁了意大利: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 379
夜归:如果希特勒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383
基地 / 385
第十二章 竞争、毁灭,还是融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2103年,西方统治的时代才会结束 / 387
中美共同体崩溃之后 / 389
拥有1.4亿人口的城市:未来的社会发展速度会让你瞠目结舌 / 393
最糟糕的情形:什么可以让世界毁灭 / 398
接下来的40年非常重要: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 / 404
未来该怎样:如何看待我们当前面临的威胁 / 408
东西交汇:如果没有了东西之分 / 412
附录 社会发展指数:
帮助我们看清历史的基本轮廓
社会发展指数的四大异议 / 415
能量获取 / 417
社会组织 / 421
战争能力 / 422
信息技术 / 425
存在的误差 / 428
结论 / 432
致 谢 / 433

作者简介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
为什么中国、日本没有发明蒸汽机、纺纱机?
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
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
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
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
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西方将主宰多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早几年的书了……虽然是大部头,但看过《人类简史》这本就不用精读,对比下观点就完)
  •     文/严杰夫“为何中国在科技发展上长期领先西方,而现代科学竟出现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最近的数百年里,中国的科技会停滞不前,以至于成了一个备受欺辱的衰老帝国的?”大约半个世纪之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对中国进行了11次考察后,提出了这几个问题。此后李约瑟的这几个提问,逐渐成为东西方比较研究的焦点,并被称作为“李约瑟难题”。到现代,“李约瑟难题”在科技领域外已有了多种“变体”。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体有关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爆发,即为什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最终在西方爆发,而并不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东西方的比较研究,当然并不以李约瑟为发端。起码从启蒙时代开始,东西方的差异就已是知识分子最喜欢讨论的话题。譬如,伏尔泰在“自作聪明”的比较后,疯狂地追捧乾隆时代的中国,他相信中国人才是最有理性的,却认为当时的欧洲则处于“通奸是家常便饭”的野蛮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见识到东方帝国愚昧落后的真面目后,能如伏尔泰般向东方发出赞美的西方学者变得凤毛麟角,他们开始意识到,东西方世界拥有着怎样的文明落差。马克思在评价中国时就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这些资本主义早期学者,固然大多是依旁人的记录和叙述,来评判东西方差距的。因此,无论是伏尔泰,还是马克思,他们的观点中总是诗意多于理性。直到20世纪以降,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进,东西方对于彼此的印象,已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中的想象,更多了一层亲身实际的观察。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领先于东方的原因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识的观点。这其中既有以“大分流”理论而著称于世的“加州学派”领军人彭慕兰,也有以“经济起飞”模型蜚声学界的W.W.罗斯托,甚至于以生理学为专业背景的贾雷德•戴蒙德也因着那本著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为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对于“李约瑟难题”及其变体的思考,显然是一个取之不竭“富矿”。直到今天,来自各个专业的学者还在凭借着不同的知识背景,提出各自的理论模型。美国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参考了考古证据、历史数据、现代社会数据等方面,提出了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信息技术4个参数,以此来衡量不同文明的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了“社会发展指数”。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中,莫里斯利用这一指数及描述它的模型,对“西方缘何主宰世界”这一经典问题,提出了新看法。在莫里斯的模型里,能量获取作为首要参数,代表着不同文明从动植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也喻示着它们从资源中获取动力的能力;而社会组织方面,莫里斯则选择城市化,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作者认为,城市化一方面与人类文明的组织能力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更便于数量化测量;而在获取、组织的能力之外,信息处理对社会发展也极为关键,科学家和实业家们进行知识转移的能力,标志着不同社会信息处理水平的高低;最后,莫里斯令人意外地选取了“战争能力”作为第四个核心参数,他引用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指出,战争能力在1840年以后可是衡量文明发展最重要的参数。借助这四个参数拟合出的“社会发展指数”,莫里斯详细分析了15000年以来的人类文明路径。通过15000年内,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轨迹,莫里斯又提炼出了决定文明走向的三个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莫里斯认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共同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其中生物因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显示了社会如何发展,而地理因素则决定了哪里的社会发展(或者倒退)得最快。很显然,莫里斯的理论属于“地理决定论”。莫里斯框架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大大扩展了东西方比较的时间轴线。在过去,大部分学者比较的时间轴线,总是局限在近代以来的数百年里。这样的时间截取让大部分人认为,近代的西方是通过类似基因突变的方式,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起飞”,最终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这样的研究,将西方统治地位的形成描述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变异”。例如,彭慕兰将 “大分流”的原因就归结为新大陆的发现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而W.W.罗斯托则将西方最先实现“经济起飞”的内在逻辑,总结为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约200年的时间内所发生的政治、商业和科技革命。这样的“短期决定论”,显然欠缺了对历史的长期解读,也不足以对充满偏见的“西方优越论”构成有力挑战。莫里斯却巧妙地将“长期注定论”与“短期偶然决定论”结合到一起,以此为东西方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这样的观察角度,让我们看到西方世界的领先并非是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新现象”,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常态”。这个“常态”,有力地说明了地理位置的差异,是如何决定西方主宰着这个世界。同时,通过分析“常态”中包含的“非常态”——东方文明1000年的“短暂领先”,更是回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一贯偏见。不可否认,莫里斯在书中的叙述节奏略显缓慢冗长,其中提及的大部分“剧情”也都为人熟知,但他对历史细节的观察仍有其独到之处。譬如,他认定懒惰、恐惧和贪婪,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是这些表面的“不良嗜好”,却成为不同文明愿意投入冒险、创新的普遍内因;另外,莫里斯认为,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轴心思想(第一波是西方的古希腊哲学和东方的春秋战国思想,第二波则是西方的基督教和东方的佛教),并非来自文明的核心国,而是源自边缘国,因此轴心思想其实是边缘文明对高端统治国家所做出的回应,也是国家重组的结果,而非过去我们所认为的是国家发展的后果。在最后一部分,莫里斯还依据他的“地理决定论”,对东西方文明的走向做出了预测。他认为,短期来看,财富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但长期来看,东西方文明的边界将再度陷入模糊。到那时,讨论“东方压倒西方,还是西方压到东方”这类问题就显得不合时宜了。那时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回应发展中的瓶颈和挑战。因此,莫里斯通过本书想要完成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廓清西方为何能够主宰世界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保障人类文明在发展中,不会因为各种挑战和瓶颈而陷入崩溃,才是莫里斯试图回答的根本问题。为此,莫里斯在结尾处表示,“只有历史学界能够解释人类之间的差别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差别消灭我们”。15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东西方都经历过数次衰落和繁荣的更迭,但起码到现在为止,不同地区的人民都凭着智慧成功地应对了无数的挑战,并同时为全人类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福祉。所以,我们也无须为为人类的未来太过担忧。正如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的那样,“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     《西方将主宰多久》断断续续的看了三个月,从开篇的稍有晦涩,到后半部的渐入佳境,阅读快感逐渐增加。《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是伊恩•莫里斯,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莫里斯教授上世纪70年代参加了欧洲和非洲的多个考古项目,后来又进入大学任教。其对人类文明史的思考角度挺独特。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400多页的理论书籍,看来好久终于算看完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曾在唐宋时期万国来朝,但为什么19世纪末期是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不是反之。这是促使我想看这本书的原因。作者确实非常博学,全景再现人类发展5万年沧桑巨变,从生物、地理、气候、经济等各层面剖析,看得我云里雾里,但其实最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也许“物极则反”是最简单的释义,作者预见,当今西方的发展势头明显放缓,如果没有东西之分,融合恰是大势所趋。
  •     没觉得讲的很透,翻译也不地道。
  •     一本西方的博士论文,读了一半感觉味如嚼蜡,就暂时搁置了。从小学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中国是先进的,但读了这本书好像一切都反过来了,所以说历史都是写给活人看的样子而已。不过回头想想西方真的是引领风骚啊,从理论到音乐,我们所学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舶来货。为此,也开始质疑中国的发展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了问题。此外,还是要为翻译点赞。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可以翻译成西方将主宰多久这种疑问语气,去表达对西方的不屑,功力了得。佩服佩服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有很多对不同社会风貌生动的描述,也有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形势的描述。 总的来说有一些新颖的历史角度和细节,但是论述就不是很严谨,有些观点看法也有些靠不住。 这本书历史爱好者可以当补充材料读一读,而理论并不严谨,看一看就好,深究下去有不少漏洞。
  •     20160723
  •     亮点是社会发展指数。有趣,公元541,1773,2103。三个纯粹计算出来的重要时刻。不过全书也就是这套数据的敷衍解释而已,当然揭示未来谁也做不到。最大的嘈点,这哪是东方对阵西方,这就是中国单挑全世界,凭啥埃及巴比伦亚述波斯罗马阿拉伯奥斯曼英法美全算西方群殴中国啊2333
  •     基本上是在《枪炮病菌和钢铁》这本书的基础上,把人类史的东西更加深入地又讲了一遍。其实前面的都是论据,最后两章才是结论。
  •     感觉又看了一遍全球通史
  •     前半部分不行 后半部分可以 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恐惧 懒惰 和贪婪
  •     历史并不是一波接着一波发生。事实上,历史是不断重复的。世界总是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适应,而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发展的悖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削弱社会发展的因素。 人们每天都面临和解决这样的悖论,但是有的时候,悖论会达到难以解决的程度,因此就会产生急剧的变革。随着社会接近悖论的极限,发展和崩溃之间就开始了竞赛。社会很少会保持在一个极限停滞不前。相反,如果它们不知道如何打破这个极限,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变得难以控制。我所说的五个天启骑士(气候变化、饥荒、国家崩溃、迁移、疾病)中,就会有一些或者全部失去控制,饥饿、疾病、迁移和国家崩溃——尤其是加上气候变化的因素时——会使社会停止发展几个世纪,甚至会将社会带入一个黑暗世纪。 ps:人生如是。
  •     描述居多,论证显少
  •     世界
  •     相比中信的2011版,2014版拿掉了很多地图。没有地图很难理解地理决定历史的一些论述。中信看起来不是很地道。
  •     我读的不是很懂。
  •     嘉里德戴蒙德的影响真大
  •     显得很有逻辑的样子,但当中硬是要抖点包袱,写着写着就偏了。且穿插着讲东西方历史,看着看着基础不够就有点晕了。据说作者提供的某些论据有误。我认为有几处翻译/原文有问题。另外,很多推论在我看来差异就是思想方式的不同(这个不同怎么产生需要再挖掘),简单地推给地理因素似乎不妥。意外发现封底有彩蛋,但从截取的事件来看似乎是中信自己搞的?
  •     1.懒惰,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 2.后发优势 3.社会发展悖论
  •     不像专著,更像是一篇论文
  •     推荐这本书。宏观历史问题的研究一定要从地理着手。这一点孟德斯鸠最早系统提出过。这种角度很有趣,也很有道理。
  •     还是有启发性,至于论证疑点还是很多。
  •     看了本书觉得自己很幸运,仿佛自己是离开古典时期的最后一批地区公民的后代,已经驶上开往奇点的高速公路匝道,即将被发射到碳硅生物的超现代时空中。不过我们是否会在到达奇点前毁灭,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开头几章讲史前时期的部分例举了许多科学证据,非常引人入胜!!
  •     以为这是部经济类书籍,其实这是本关于人类进化的历史性书籍,将西方和东方同时空的进步进行对比,来得出最重要的因素来源于地理划分
  •     还算言之有物,有自己的见解,
  •     补。
  •     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来对比东西方社会发展是个亮点,总比泛泛而谈好。西方核心区域从新月沃地美索不达米亚开罗巴比伦雅典罗马君士坦丁堡威尼斯伦敦华盛顿一路变迁,东方却始终只有中国。作者居然预测了伊斯兰移民对西方的威胁。翻译似乎有点问题
  •     超越东方西方的思想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思想。一群人咆哮着“老子要崛起!”另一群人咆哮着“你特么敢!”结局就是满盘皆输。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类的贪婪、懒惰和恐惧。我觉得还要加上一个自大。有这些特质在终究是难逃灭亡。然而,假设人类万幸能跨过奇点,实现了人机结合,克服了贪婪、懒惰、恐惧和自大,那样的个体还能称作人类吗?这么看来,人类历史极有可能就止于这一个千年。
  •     在读,写的挺滑头,留给读者许多判断的空间,同时在读韦伯的《新教》《中国的宗教》二本,而且已经过了一遍《人类简史》,观点诸多重合,可以跳着读,不用逐页精读。 最近喜欢上读史政,自然就牵扯出宗教、文化、科技…此类书读后能破三旧,且带出一串新求知欲——不想人云亦云,只好多读书,得出一套自己的观感判断。 早几年的书了……虽然是大部头,但看过《人类简史》这本就不用精读,对比下观点就完)
  •     虽然地理决定论被广为诟病,但是我还是不免觉得深邃的大自然对渺小的人类所施加的影响是无以复加的,也足以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而当现代科技逐渐抹去时空的界限,可以预见的是东西方差异将越来越小,直至东西方概念本身也消失。对于我而言,我认为那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也将是人类文明走向终结道路的起点。
  •     另一种角度的世界史、人类史及政治经济史。中国几乎成为东方的代名词,印度完全被忽视,单挑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到罗马到西欧到北美的西方。论证言之凿凿,结论却含糊模棱。不当较真的话,是很有趣的历史读物。
  •     一个地理决定论者用奇怪的东西方划分方式讲述了全球史
  •     这本书是一本进行中的书,作者提出一种假说,然后去论证它。对于东方和西方的发展对比问题上,其中心论点是,西方在过往很长的时间,和近期400多年的时间,一直领先于东方。在未来,人类面临着继续高歌猛进的发展可能,也可能重新限于黑暗中。如果是是高歌猛进,那么现在开始出现的很多端倪,预示着未来东西方也就没有过往的地域含义了。 作者的论点大体成立,但是西方中国以西的地区,但是中国为何就是中国呢?让中国对抗全世界?
  •     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后,紧接着读西宰,感觉严谨性弱于前者,像是在看百家讲坛。读者通书讲的一个“地理”,其他的社会发展看着挺入味,在西方学者的角度看到的历史和以前教科书和国内学者的历史差异很大。挺有意思。原来欧洲也曾受匈奴侵扰。另外,中国对抗全世界我也是醉了,当然我不是说我不反对作者的西方分法,这个分法与枪炮一致。
  •     本身是一篇文章的素材被生生抻成了一本书。书名,以及各章的标题都有点耸动噱头的味道。印象:1,教具技师瓦特能够改良蒸汽机,前提是铁皮匠造出了“矿工之友”,矿工之友的前提是有了能够赚钱的煤矿;瓦特身边的能工巧匠“钢铁疯子” 和乐于投资给瓦特的“钢铁之王”都说明孕育工业文明的条件早已成熟。而英国巨大的棉花产业让蒸汽机有了广大的用武之地。2,在1840年到达中国的英国人眼里,中国人的武器装备就像是中世纪的历史书的插图一样,就像老照片的物件复活了。
  •     作者分析的有理有据,就是最后结尾略显得苍白无力些
  •     东西方历史全部都串联起来了,相对比较客观。给女儿mark一下
  •     这书名。。。真是意译的好啊。。。
  •     梦呓般的论述,毫无逻辑的定义,西方与东方的范围都模糊不堪,史料罗列缺乏逻辑,唯一的亮点在于序言写的很有水平。
  •     翻译的好多语句都读不通
  •     原来还是地理决定论啊.在不讨论量化是否准确的前提下,总感觉东方没能突破主要是东方到瓶颈的时候周围环境没能准备好,而17,8世纪西方的这一次刚好周围的环境都齐全了.
  •     东拉西扯多过于系统论述
  •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西方的崛起,读史使人明智,人类社会的进步总在交流借鉴融合中发现的。我个人觉得对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起了很大的帮助。希望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学者。人类就是在经验的总结中进步。
  •     挺好看的
  •     “莫里斯是一位清醒的思想家和出色的作家......他犹如一位博学的讲解员,用它独特的幽默让我们了解整个宏观历史”——《纽约时报》。博学!!幽默!!
  •     系统的阐述中国和欧洲文明发展的分野,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作之一
  •     1、地理决定论;2、作者的“西方”包括史前的伊拉克、叙利亚在内的中东地区、古埃及、古希腊以及近现代的欧美,而东方大部分只提到中国,以及近现代的日本;3、中国历史部分错误很多。比如182页“公元前129~前119年期间,汉武帝每年派遣数十万精锐部队讨伐匈奴,但每次都铩羽而归,仅存半数残兵败将”;再比如194页,“但事实上,如同匈奴抓获汉朝皇帝一样......”;295页“一位前明将领(吴三桂)认为请满族人...越过长城来重建秩序可能是众多正在发生的罪恶中相对较轻的一个”。Are you kidding me?
  •     试图解释一个巨大而涉及难以理清的变量,结果似乎什么都没说明白
  •     过分宏大的主题,太多的通识性描述,可读性不强,也无法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     地理因素
  •     货真价实的机场畅销书。不能说读来毫无启发,但整体上更像是用一个设问把世界历史简单串了下,而对于那个经典问题给出的解释也比较空洞。文笔好。
  •     读起来还是有点生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