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4-15
ISBN:9787308141896
作者:余晨
页数:308页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733页

大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具备一种思维框架,能否从根底去判别我们查到的信息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怎么在我们头脑里既有信息的基础上架构新的信息。总之,这些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会在将来决定那些人会取得成功,而哪些人不会。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435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大众在泡沫癫狂中购买资产,但其实他们是整个体系中对此了解最少的。一旦泡沫破灭,他们会失去财富、丢失工作,受到最多的损害。所有的风险都压在他们的身上。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590页

贯穿凯文凯利思想的,从《失控》到《科技想要什么》,都是一种广义的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则不然,没有预设的目的、没有神(当然更不可能有人)曾经拿着图纸把今天多样化的生命设计出来。生命的演化史自下而上的,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整个生命的进程看似有些盲目,任何可能性都可能出现,不在任何中心的控制之下。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契合生命进化的特点,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没有中央控制,创新总在边缘发生。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896页

当人们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无所适从时,就会通过过滤器来进行信息筛选,于是我们就只能去关注那些我们愿意看到的信息,视野可能会因此日渐狭窄。这就会造成所谓的“网络巴尔干”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滤器泡沫”。其实听到多样化的声音很重要,例如民主的核心要义之一就在于,人们要接触和包容多样化的观点与意见。因此,要确保有多样化的声音。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562页

当然,分享经济能实现的另一个前提是,信息沟通的便捷。如果我们真要在某一个时刻用车,那这个时刻就应该有辆车在预定的地方等着我。这需要通过互联网把市场的供求双方结合起来,使供方提供足够的资源,实现求方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不需要的时候不必拥有。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775页

互联网还会造成“回声屋”现象,这是指,当我们听到自己认可的观点时,会感到很舒服,这种舒服的感觉使人们更愿意待在回声屋里。例如,社交媒介体向我们推荐了更多的朋友,我们以为自己的视野拓宽了,其实这些人总跟我们相似,因此他们其实加强了我们在这些背景中所形成的成见和狭隘。当我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这些背景相似的人会给我们认可的回应,好比回声一样,我们难以听到其他声音,所以更加自以为是。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175页

凯文米特尼克后来的总结是,面对攻击,最薄弱的环节不是软件硬件,而是人自己。黑客将不再是纯粹利用计算机,而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比如利用抓住人性的弱点以获取信息的社会工程学方法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888页

强连接关乎being,即关乎自我的存在。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亲友是我们的精神支持、情感支持,也是我们的回音壁。他们让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觉自己更是自己。
弱连接关乎becoming,即关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促使我们去成为我们现在所不是的我,获得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机会和其他新的可能。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72页

互联网是一种水平发生的革命。互联带来的改变并没有局限在一个垂直的领域里,而是渗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各个行业里,发生在每个流程或者细节当中。因此,互联网有如水一般模糊了工业时代专业与专业、行业与行业、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之见曾经泾渭分明的界线,这也为人的自我实现打开了多样路径——我们不再只是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打发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之内。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923页

而我们可以更集中在培养和应用人之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高阶能力上,这样才不会输掉和机器赛跑。单纯去责怪机器是没有用的,因为技术从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855页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渠道中的种种障碍,却让企业不得不面对竞争对手赤裸裸的竞争,最终的情况可能是赢者通吃。在这样的世界里,不平等显然会加剧,聪明或者幸运的赢家们,将会获得数十亿计的客户,从而迅速积累财富。顺带可以提及的事,欧洲的数学家们通过研究数学模型发现,一旦不平等加剧,社会形成哑铃型结构,就可能把人类推上灭亡之路。
互联网让anyone(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却不是everyone(每个人)都能够成功。未来的10年,将会更加令人不安!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644页

毫无疑问,在媒介理论研究中,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他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直到今天都是传媒理论研究热议的焦点。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877页

计算机能联网,作为通信工具而不仅仅是作为计算的工具,这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作为计算工具时,计算机还只是延伸了个人的大脑,但当计算机成为通信工具,把“延伸了的大脑”再连接起来时,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爆炸性的改变。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090页

兴起于古希腊后期的斯多葛主义更加关注个人,它强调人内心的自由,强调人要对自己负责,不能因为外面的世界黑暗、腐败就随波逐流
……
放眼看世界,斯多葛主义又由很浓的世界主义情怀,在他们看来,人从生物学意义上都属于同一属类……此时斯多葛主义强调人一旦找到了内心的自由,无论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就都可以成为人。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37页

联网能创造价值,而且网络越大,参与者数量越多,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价值就越高。梅特卡夫定律所讲的是连接价值,与此相应的还有一个以戴维里德命名的里德定律,后者更强调大型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价值会随用户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969页

互联网自身就起源于互联网精神。互联网不是因果链,而是关系网,它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而是一群人创造的,是一群人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451页

金融是引导人类活动的力量,也是一种需要经常实验并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技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金融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分配资源,需要让参与的人们目标一致,在任何组织之中,金融其实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076页

在传播互联网精神时,我常讲到梅特卡夫定律,即一个网络的价值与这个网络锁连接用户数量的平方呈正比,这是互联网三大定律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471页

趋势就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不停地改变,但在风云万变的大千世界背后,不变的是深层的人性,而互联网正是人性的延伸。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792页

而传统媒体的最大优点是,我们观看的内容常常不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比如电视节目播放什么内容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报纸也会在我们喜欢看的新闻之外塞给我们其他的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一些让我们惊喜的“新大陆”。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007页

如果仅仅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各个角落的即使连接就高呼世界大同,这实在为时过早。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得再次谈到,银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得范本——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印度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世界非但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就实现大同,在霍米巴巴的眼中,互联网作为“第三空间”正好会催生其他的可能性、其他的身份、其他的潜能、其他的价值观,而所有这些新涌现的特质,都无法还原到之前的文化中去。或者说,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呈现了更多的动态变化,而不是让这个世界趋于静止大同。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163页

扎克伯格认为,当下对他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不肯去冒足够的险,不足够专注于建设未来。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757页

我们会看到在互联网背后的真正力量仍然是现实中的人和他们的关系网。这样的梳理也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明白,如何才能使抽象的互联网精神在现实里真正落地。
一切皆网,网是人性的一部分,技术反映并放大、延伸了人性!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871页

在这本书中,他们总结了当前技术的三大特征:数字性、指数性和可组合性。
数字性。与涉及原子的技术不同,新技术是基于比特的。首先,复制数字化商品的成本会非常低,几乎接近于零。其次,数字拷贝出的能做到精确地原样复制,也就是说,拷贝处的复本与原本一模一样,没有损耗。最后,数字化商品还能通过互联网在全球任何地方瞬间传递,一首曲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就从巴黎传到北京,这必然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指数性,是指技术的发展速度呈指数级,就如摩尔定律所表述的那样。而比较麻烦的是,人的大脑似乎只习惯于处理线性增长……指数增长的表现形式则不同,刚开始看起来会比较平缓,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增长速度也日益加快。
可组合性。在传统工业时代,基于原子的产品——无论面包还是石油——一旦用完,总量就会消耗掉。但数字产品则不同,非但不会轻易消耗,还会实现不断组合。如此一来,在数字时代更为盛行的便是“双赢”甚至“多赢”的非零和游戏。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358页

设计最终的落脚点在功能性和情感性上,设计时技术性和艺术性之间架起的桥梁。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924页

泛滥的粉丝不是弱连接,弱连接即便算不上朋友,但也必须是我们相识的人。
那些和我们关系泛泛而后就被我们忘个精光的恶人,也不算是弱连接。……有点相关性都没有就绝对不能成为弱连接。
弱连接之所以如此重要,也与人性中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强烈需相关。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414页

远在弄明白如何盈利之前,就先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求产品一步到位,而是在不停使用、不停完善。一旦发现人才,就尽可能迅速地聘用。当然从产品价值来讲,网景浏览器确实是一种使我们接入互联网的强有力的工具,网景改变了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655页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这个颠覆性的看法让保罗莱文森颇感费解。
不过后来,越审视麦克卢汉的说法,保罗莱文森就越感到后面蕴含深意。比如同是一部电影,可以再电影院里放,也可以再电视里播,但同样的内容却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在电影院里,我们通常是和别人约会,需要穿着讲究,注意妆容和举止,以防在大众之前失礼。但看电视就大不一样,我们多是在家里,甚至可能穿着睡衣。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331页

在艾斯林格看来,设计时必须要防止材质凌驾于逻辑程序或者功用之上,从根本上而言,设计时与功用相关的,我们必须确定它能够真正使人受益,使人们爱上它,并获得自豪感和富足感。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520页

在中国,死读书的情况仍然很普遍,这并不是教育得重点,教育的重点是学习如何学习,然后才能保证终身学习,如此才能改变世界。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496页

无孔不入的多介质媒体将我们完全包围,使每个人都变成肤浅的信息复制器和传话筒,所有人都活在永恒的当下,只关注转瞬即逝的时尚和此地此刻(Here and Now)。人类会面临存在的碎片化以及应然世界和终极信仰的坍塌。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54页

梅特卡夫对梅特卡夫定律做了反思,在原来的定律中没有包含时间这个维度,只有价值和用户,他预期的新理论是,平缓总有一天会出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互联网新的发展曲线将会是:价值先是增加,后来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剧增,但最终将趋向平缓。这个平缓其实是因为,资源始终是有限的。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22页

3com是电脑、沟通和兼容的缩写(Compter, Communication, Compatibility)。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528页

因此,P2P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互联网精神:它是去中心化的,不是一对计算机向一个中心服务器要资源:它是开放的,可以让更多计算机参与进来;它也最充分地体现了参与的力量,每个参与者之间都相对平等,享受资源也贡献资源,最终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页 - 第一章 网络,不仅是互联网

《看见未来》思维导图
网络,不仅是互联网
凯文·凯利:广义进化论思想。
①信息是万物根本;
②互联网延伸人的大脑;
③一切联网让信息的排列组合有无穷多的可能性;
④失控:去中心化,创新在边缘发生。
曼纽尔·卡斯特尔:沟通是人类生活的核心。
①社会、经济、技术变革促成网络社会;
②网络社会中经济组成单位,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③网络创造协同效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④互联网的使用和幸福程度呈正相关。
奠基者
鲍勃·泰勒:阿帕网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互联网之父。
①软硬兼施将拉里·罗伯茨请到阿帕网主持大局;
②力主去中心化的阿帕网布局;
③在施乐公司、DEC推动人机交互的发展。
伦纳德·克兰罗克: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的学生。
①温顿·瑟夫的老师;
②对包交换等作出卓越贡献;
③互联网诞生:传输了两个字母——“L”和“O”。
拉里·罗伯茨:被鲍勃·泰勒请到阿帕网主持技术大局。
①接替鲍勃·泰勒,成为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
②曾主张阿帕网采用中央控制方式。
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联合创造了TCP/IP。
①1977年,TCP/IP首次被用在三个独立网络间发送信号;
②“深空网”协议推动星空互联。
罗伯特·梅特卡夫:以太网之父。
①创办3Com;
②互联网三大定律之一:梅特卡夫定律;
③预言生物革命终将到来。
商业时代
杨致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①和大卫·费罗创立雅虎;
②成为投资人;
③反哺斯坦福大学,反哺社会。
蒂姆·奥莱利:1978年创立反映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奥莱利媒体。
①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引热Web2.0;
②下一个革命为人机合一的创新方法。
丹·吉尔默:互联网行业的守望者。
①鼓吹自媒体、草根媒体;
②新媒体在根本上仍然是对人性的回归。
克里斯·安德森:《连线》杂志前主编,3D Robotics联合创始人。
①提出长尾理论,倡导免费商业模式;
②创客:长尾理论深入原子世界。
陈士骏:同时拥有聪明和运气。
①创立YouTube,并使YouTube成功被谷歌收购;
②再次创业,成立AVOS。
迈克·莫汉:暴雪掌门人。
①从电气工程师成长为游戏公司创业者;
②创造史诗般的游戏体验。
马克·格兰诺维特:社会学最热论文——《弱连接的力量》。
①镶嵌理论:开创新经济社会学;
②理论在社交网络时代获得新生。
里德·霍夫曼:LinkedIn联合创始人,PayPal黑帮重要成员。
①学习哲学,但投身商业;
②瞄准职场社交,成为硅谷人脉王。
马克·扎克伯格:如斯多葛主义代表人物——马可·奥勒留一样的领导人物。
①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book掌门人;
②创立internet.org,让全球50亿人上网。
金融支持
蒂姆·德雷珀:成功投资过Hotmail、Skype、钢铁侠、特斯拉、SpaceX、百度、易宝支付。
①创造性应用病毒营销让Hotmail等大获成功;
②创建德雷珀英雄学院,致力于培养企业家。
迈克尔·莫瑞茨:红杉资本主席,早期曾为《时代》记者。
①对成长中的企业怀有浓厚的兴趣;
②成功投资了还在襁褓中的雅虎、谷歌等企业。
罗伯特·希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①成功预见2000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和之后次贷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
②金融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每个人都应该了解金融。
雷诺·拉普兰赫:最大的网络P2P借贷平台。
①P2P精神的金融践行;
②应用互联网解决互联网产生的问题。
互联网反思录
保罗·莱文森:秉承马歇尔·麦克卢汉,研究媒体演进。
①媒体发展就是人性化朝向的;
②媒介演进反映并且也推进了社会变革。
伊桑·祖克曼:世界不是平的,原子比比特更容易传播。
①互联网会让我们更加自以为是;
②冲破限制:翻译、搭桥和奇缘。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技术变革可能造成更大的不平等。
①下一个10年,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更加让人不安;
②一切终将取决于我们。
霍米·巴巴:哈佛大学教授,生于印度的波斯家庭。
①网络就是一种语言;
②反柏拉图主义视野中的杂化效应与第三空间。
埃德蒙·菲尔普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①大繁荣:创新是千百万普通人参与的结果;
②中国有创新,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
多元化
凯文·米特尼克:世界头号黑客,在获释后改做安全专家。
①把黑客视作魔术,认为黑客常为互联网做出巨大贡献;
②面对攻击,最薄弱的环节是人自己。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青蛙设计掌门,为苹果系列产品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①形式追随情感的设计哲学;
②设计天然就关乎人、关乎创新。
理查德·斯托曼:自由软件之父。
①用道德的视角去看软件;
②《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成为被广泛采用的自由软件许可证。
未来
约翰·奈斯比特: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
①网络化就是世界的现状;
②打造创新型经济的要点在于教育。
萨尔曼·可汗:可汗学院创始人。
①从YouTube开始的在线课程;
②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本·内尔森:密涅瓦大学创始人。
①打造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大学;
②从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向更高阶的学习模式。
吴恩达:从谷歌大脑之父到百度首席科学家。
①深度学习:电脑学会识别猫;
②Courser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在线教育。
史蒂夫·布朗:英特尔未来学家。
①未来围绕人类而非科技;
②第五维度:所有物体都数据化。
扎克·林奇:第四次革命——神经革命。
①神经技术将发生跨界影响;
②人机共生,协同进化。
埃隆·马斯克:PalPal黑帮核心领袖之一。
①连续创业成功者:互联网、新能源(特斯拉)和太空探索(SpaceX);
②第一原理推理方式:把问题还原归约到其本质。
丹尼尔·希利斯:“长今基金”董事会成员。
①万年钟:推动长程视野,眺望未来万年;
②互联网就像大脑,能够产生单个计算机不具备的智能。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298页

艾斯林格表示,他不太愿意和“更低级别”的人打交道。
艾斯林格说,所谓的“更低级别”并不是瞧不起的意思,但他认为,你如果要与设计师工作,就必须能够做决定,并能够对项目负责,而不是当一件产品被生产出来,而你却发现它不是那么好时,才把它抛弃。
乔布斯之后的负责人往往在项目已经进入样机阶段的时候,才否决设计师的设计,这是十分不尊重人的行为。事实如果你已经走到一半了,就肯定有方式到达顶峰。艾斯林格比喻说,这就像在即将登顶长城的时候,你却被告知下周再爬一样。虽然乔布斯也会抛弃很多的东西,却往往是在早期,所以代价不是很大,而且他总会找到到达终点的正确途径。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4页 - 曼纽尔卡斯特尔

单单依靠科技改变不了世界,也没有人能保证新的技术会改变社会。……
现在我们感受到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不单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是因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改变,朝向更大的灵活度和自治权迈进。而与此同时,信息和通信科技革新也恰巧发生了。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页 - 作者与改变互联网世界的人们,部分插图

2014年,得益于拍摄《互联网时代》的机缘,余晨终于见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余晨和《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余晨和长尾理论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余晨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终于让后者明白了,Facebook在中文里就是脸谱的意思。 余晨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后者是PayPal、SpaceX、特斯拉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是史蒂夫·乔布斯之后又一位硅谷传奇。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293页

<原文开始><谈起成功的缘由,艾斯林格认为,人越多注意自己的局限性,只会更局限自己,人必须要激励自我,才能看清真正的机会。艾斯林格相信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没人想和丑人结婚,没人想要糟糕的东西,所有人都想蒸蒸日上,这是人类的天性,而设计正是要迎合这种天性。/原文结束>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339页

蒂姆奥莱利却又不无冷静地告诉大家,所有长的尾巴都必须长在大个头的动物身上。广告、滞销品、网店等,都得依附在谷歌、亚马逊等这样的大个头平台上。长尾确实意味着门槛降低,但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结构,总归会有这样的大家伙胜出,并且把门槛提得更高。
大家伙从0到1,成为垄断,小家伙依托大家伙这个平台和生态圈进行生活,相当于给它打补丁。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737页

在伊桑祖克曼的眼里,不能简单地给互联网贴上开放的标签,也不能想当然就认为互联网会让世界成为一体,互联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可能让我们越来越分裂,越来越孤立。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互联网的力量,就一厢情愿地对它抱以美好的幻想。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812页

互联网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强相关”的圈子。这里的强相关不仅是指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还包括与物、兴趣、信息、知识、思想等的强相关关系。这位我们打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以致我们惰于突破。表面看来,我们通过互联网接受到更多信息,认识更多人,但实际上,我们却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封闭。
美国一直在讲公民生活,其实公民生活就是要包容不同的意见,跳出自己的舒适空间,跨界到“弱相关”的圈子里去,跨界才有新想法、新灵感出来。只有跳出这种坐井观天的数字化部落,以真正全球化的视角,听到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有一个相互理解的美好未来。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096页

在斯多葛主义眼里,世界是个人控制不了的,个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内心的灵魂。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384页

自由软件运动的核心理念在于,用户应该控制计算机,控制他们使用的程序,所以自由软件讨论的是自由问题,无关乎价格。“是‘自由’不是‘免费’“。
理查德斯托曼把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户控制程序的软件,另一种是程序控制用户的软件,自由软件就属于第一种。技术的进步永远应该带给人更多的自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人类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被其他人通过技术而奴役。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334页

谷歌和亚马逊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Web1.0时代,当大家还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大的电视机,靠吸引眼球来维持生计时,谷歌和亚马逊就意识到了用户参与的重要性,意识到用户的重要性:如果拥有更多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越是积极地参与,网站的数据就会越好。或者说,网站会更加理解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促进用户的增长和深度参与,生成更多更好的数据,如是良性循环。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745页

网络营销的核心是:要让整个公司内外的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网,相互协作、相互分享,促进个人的知识、创造的价值能在这个网络中实现碰撞,实现多样化组合,进而大幅度提升知识的丰富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更大、更新的价值。这才是网络营销的精髓所在。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181页

未来没有互联网行业,因为我们整个世界都将被互联网渗透。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3502页

在他看来,企业和城市都很让人惊叹,因为这两者都是创新的有力推动者,因而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城市能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原因就在于,相比乡村,城市的创新性要高得多。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1819页

游戏并不简单是娱乐,迈克莫汉认为,游戏首先是很多人学习电脑技术的催化剂。有一台运行得非常良好的电脑,超快的上网速度,再通过游戏,一个新手轻易就可以明白电脑所带来的好处,保持和世界的沟通。此外,游戏还能培养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心态。游戏为玩家设定了任务,如果玩家完成了这些任务,达到目标,就总会有些开心的事情发生。而为了玩好游戏,达成这些目标,玩家就需要列出计划,思考怎么完成任务,还需要学习一些特定的技能。为了完成游戏目标而学习、研究,这些套路完全是可以应用到现实中的。

《看见未来》的笔记-第2501页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工具层面,网络银行等就属于这个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多是传统金融把互联网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使用,注重的是便捷、低成本地实现金融功能。
其二,平台层面,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属于这个层面。这个层面的重点在于,整合资源,打造开放的平台。这些平台不再是传统金融的工具,正相反,它们正在某种程度上创新传统金融的职能,例如P2P之于传统银行,众筹之于传统证券。这些平台强调的是信息透明、分享增值,注重提供金融功能服务,更注重以数据的积累推动平台的长足发展。
其三,内核层面,比特币属于这个层面。这个层面就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金融创新,比如比特币的防伪、防通胀乃至信用背书都基于互联网。比特币实现了去中心化,没有一个人或组织能从完全意义上控制住它。尽管只是在一个小范围里流通和被认可,但比特币仍然彰显了自身的生命力和创新意义。


 看见未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