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010110182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编 智者运动
第一章 智者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 修辞学与论辩术
第三章 道德·社会·神
第四章 Physis和Nomos
第五章 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小结
第二编 苏格拉底
第六章 苏格拉底其人及其史料
第七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
第八章 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观念
第九章 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
第十章 政治·宗教·审美
第十一章 逻辑和语言
第十二章 小苏格拉底学派
小结
第三编 柏拉图
第十三章 哲学家、政治家、诗人
第十四章 “相”和相论
第十五章 《美诺篇》
第十六章 《斐多篇》
第十七章 《会饮篇》
第十八章 《国家篇》
第十九章 《斐德罗篇》
小结 柏拉图前期的相论
第二十章 《巴门尼德篇》
第二十一章 《泰阿泰德篇》
第二十二章 《智者篇》
第二十三章 《斐莱布篇》
第二十四章 《蒂迈欧篇》
小结 柏拉图后期的哲学思想
第二十五章 从人治到法治——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第二十六章 不成文学说和老学园
附录
书目
译名对照表
索引

作者简介

《希腊哲学史》1-4卷,由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负责撰写、三代学人共同奋本书论述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主要阐发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此时已经开始进入希腊哲学的全盛时期,主要特征已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但本书力图提示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因此重点论述他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同时也关注他们的政治、伦理等思想,力图全面阐释他们尤其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本书解决了三大国际希腊哲学研究界的难题:有关智者的史料问题,有关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划分问题,有关柏拉图思想的发展变化问题。全书论述系统,阐释精微,对于加强希腊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加强西方哲学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4 全书总结==全书总结本卷较难读,做一个简陋的总结。公元前五世纪下半页,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将自然哲学推向了顶峰,之后希腊哲学的主题发生了发生了转变,从研究自然到研究人自身。首先登场的是强调人自己的力量的智者们,他们抨击绝对和客观,歌颂主观和相对,在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却也将理性丢进了令人难以正确认识的迷宫。理性被抛弃了,个人主义和相对主义横行,没有什么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知识的形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种诡辩横行、理性磨灭的风气,苏格拉底决心通过普遍的定义去认识外物以及自身,以奠定理性知识的基础。什么是善?善自身是什么?什么是美?美自身是什么?去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灵魂的理性部分。等等。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精神,探究万物的自身,发展为系统的“相论”。由于过于强调抽象的一般的“相”,轻视感性的具体的事物,且难以解决二者之间的联系的问题等,相论遇到难以克服的危机。深受巴门尼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柏拉图在后期探索存在、非存在、一等与“相”的关系,并重视感性的具体的事物研究,批判并发展了相论。==题外话终于读完了希腊哲学史卷二!卷二主要内容大约1000页左右,粗略估计约150万字,从2016年1月份开始读起,到现在已经花费了6个月左右。卷一读完大约花费了8个月,看来卷二阅读的速度要比卷一快一些。但卷二没有卷一读得认真,具体而言是,做笔记较少。卷一中我会为每章都做笔记,但卷二由于前后联系较紧密,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即智者思想、苏格拉底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想着只为每个主题做笔记,但其实效果不佳。勤做笔记实在必要。
  •     3 柏拉图3.1 生平和事生平。AD427—AD399,师承苏格拉底,受到前自然哲学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等人的思想的影响较大。毕生追求建立理想的城邦,游说南意大利的城邦叙拉古失败后,创建学园,授徒著书。学园。学风自由,师徒讨论哲学、政治,并重视科学研究(重演绎轻实验)。对话。与中期相论相关有《美诺篇》《斐多篇》《会饮篇》《国家篇》《斐德罗篇》;后期对话有《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斐莱布篇》《蒂迈欧篇》等。3.2 前期思想——相论概述在具体事物以外存在着另外一类同名的相,如美的事物之外存在着美自身。一般认为“相”是客观实在的,不是主观的,或者说客观是主要的,主观是偶然的。“相”类似当今术语“本质”。相论的思想渊源一,苏格拉底的普遍定义的思想。二,毕达哥拉斯的数的理论。分有相和模仿数,在处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时,相论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所采用的方式基本相同。三,爱利亚学派的存在理论。每一类同名事物都有一个相,可以说柏拉图的相就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四,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思想。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带有物质性,相是非物质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原子也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本体或本质,和相一样具有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的基本特征,都是打碎了的存在。相的特征(与存在相似)一,相是单一的、同一的,不是组合成的;而具体事物是组合或混合成的,不是单一的、同一的。二,相是不变的;而具体事物是经常变化的。三,相是看不见的,不能感觉到而只能由思想掌握;具体事物是看得见,可以感觉到的。四,相是纯粹的;具体事物是不纯粹的。五,相是永恒的、不朽的;具体事物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相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分有。相出现在具体事物上,具体事物是由相派生的和决定的。待解决的问题。模仿。四个阶段,相、数理对象、具体事物和它们的影像,后者是前者的影子,后者模仿前者。目的。具体事物和相存在价值高低的不同,具体事物以相为目标,并努力追求它。分离。相与具体事物的存在方式。有争议的问题。一,空间分离。将相物质化,相与具体事物在空间上分离开来。二,逻辑分离。相在先是逻辑上的在先。三,程度分离。具体事物是不完善的、不纯粹,它们以相为目标,努力变成完善和纯粹的。四,主客分离。相是从客观事物抽象出来的思维产物。五,内在。亚里士多德说相是具体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中。柏拉图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同。认识相一,寻求事物的定义就是寻求相。一,回忆说。从潜能到实现。论证相的先验性、普遍、永恒、必然等规定性。二,归纳。三,认识的四个阶段:理性、理智、信念和想象。通过学习,灵魂的认知从想象上升到理性,最终认识相。相与灵魂(客体与主体)灵魂是认识的主体,相是认识的对象;但在那个时候,柏拉图还没有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明确的区别开来,常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柏拉图对相论的标准论述一,先设定一个最强的逻各斯,如美自身和善自身等。二,具体的事物分有了某种相才成为那种事物,具有那种性质。
  •     3.3 后期思想主要特征:相对前期相论而言,更接近实际,认识到感性和具体事物的重要性。代表作:《巴门尼德篇》(尤为晦涩和重要)、《智者篇》和《蒂迈欧篇》。感受:晦涩、难读。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比前期的更加晦涩难读。原因在于,一,他本人还不能完全分清一般与具体之间的区别,时常有混淆;二,许多论证令人抓狂,或者术语(毕竟是开创性的工作,当时许多术语是没有定论)令人费解,或者比喻令人费解,等等。三,思想或观点本身常常是否定性的,少有肯定的明晰的表述,他本人可能知道但难以用当时的不成熟的语言表达出来。我的总结是极其简陋的,因为许多地方我都不能完全理解它,尤其是《巴门尼德篇》中关于存在和非存在的论证,一头雾水,以后应该结合着本书再读读陈康先生译注的《巴门尼德篇》。总结虽然简陋,但姑且如此吧,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读哲学亦是如此。相论的困难:一,“相”的实体化会“相”和这类事物之外产生第三者,并无穷倒退。(柏拉图还没有一般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区别)二,相论只作否定性说明,这是不完全的,必须要做肯定性说明。三,“相”是多,而“存在”是一,多与一之间的矛盾。后期思想的主题:一,以存在论取代目的论。二,打破“相”与具体事物的绝对对立。本体论——存在与非存在(重点)一,打破动与静的绝对对立,认为能运动的有生命有思想的存在才是真正完善的。肯定完善的存在即是静止的也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是相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逻辑上的运动。二,打破存在于非存在之间的绝对对立,认为某种意义下,非存在也是一种存在。绝对的非存在和绝对的存在是绝对对立的,而相对的非存在和相对的存在是可以互相包容的。三,“相”之间必须相互结合组成判断(逻格斯)。认识论一,打破理性与感性的绝对对立,认为感觉结合记忆和理性才能认识真理。二,前后期对比。前期认识论,这朵花,那朵花——花的相;后期认识论,花的颜色、形状等——抽象、比较、组合——关系和范畴。三,相到具体事物。“一”是相或范畴,它本身只能被理性认识所认知,但当它和其它的相或范畴相结合时便成了“相的集体”或“范畴的集体”,就是具体事物,可以被感觉所感知。四,基于经验论的蜡板说,修正回忆说。蜡板说:假意见是由当前的知觉和记忆中的印象的不一致而引起的。鸟笼说:假意见是将记忆中的这一片印象错当做另一片印象造成的。伦理思想打破智慧和快乐的绝对对立,认为善是智慧和快乐的结合。理性与必然宇宙由理性与必然结合而成,理性统治必然,必然限制理性。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灵魂中的理性部分。认识物自身,认识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