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焉知生》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301248466
作者:[日] 上野正彦
页数:252页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77页

死亡就是一个人出生前的状态,是虚无的世界,死亡就是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变,是归零。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死者未亡 - 死者未亡

活着的生命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死去。从医学、社会的角度来说,人会走向死亡必然有一定的理由与原因。更何况是杀人事件,不管过程如何完美,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一定隐含着矛盾与不合逻辑的地方。我们就是从这些地方发现问题,并找出真相的。
觉得看完这本书还能当个业余侦探!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80页

一名喜剧演员刚回到侧面的舞台上,就向前栽去,失去了意识。他被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他的亲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不久前还在舞台上四处跳跃奔跑的人会突然间死去。不过,在具有法医制度的东京,这种事并不稀奇。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全本摘抄 - 全本摘抄

“那时的我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和与目的,只是想着与其直接成为临床医生给病人看病,不如先通过学习法医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何为死亡”这一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日后在接触患者时,这份感悟与收获也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吧。”
“法医和临床医生截然不同,他们是从完全相反的方向看待医学。
首先是一具尸体
然后开始调查哦这具尸体的死因
最终搞清楚与这具尸体有关的一系列事情
活着的人会说谎
但是沉默的尸体却绝对不会
通过细致入微地验尸、解剖、尸体本身就会告诉人们死因所在
法医的工作就在于聆听死者的声音。”
“在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真相。只有通过验尸,我们才能逐渐明晰事情的真相,才能还原死者生前的模样。这虽然是工作,但有时也会令人无法释怀。”
“只有穷途末路时,人们才会做这样被逼无奈的选择。”
”死者虽然不能说话,但却是目击者。没什么会比死者更善于雄辩。“
”在我看来,做科研的人必须怀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立宏伟的目标与职业准则,否则就可能走上歧路。“
“心不正,剑则邪”
”仅此一次的人生,有人不惜走上歧路也要活下去,这是何等的可悲。“
"正是因为有了法医制度,我们才能查明此类突然死亡或者非自然死亡的原因,避免发生混乱。如果没有这项制度,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活着的人,但于此相对,站在死者一方的医学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201页 - 生命里最后的光

如此想来,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人会脱光了衣服冻死吧。因为寒冷,人体散发出去的热量会多于产生的热量,体温也会因此降低。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人就会被冻死。当体温下降两三度时,即使外界寒冷异常,但在这个时点上,体温和外温的差其实是缩小的,所以人才会感到炙热。如此一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些频临死亡的人会一边嚷着太热了一边脱去衣物,踢开被子了。
这大概就是生命里最后的光吧,宛如即将燃尽的烛火。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207页 - 了不起的提议

我有一位朋友,是中学的校长,我非常尊敬他。他的妻子身体很好,但退休后,他还是很快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做饭、洗衣、打扫、扔垃圾,他甚至还会拎着购物篮去超市买东西。他的妻子非常传统,一直反对他的这种做法,觉得传出去太丢人。
不过校长却坚持说,他不是因为无聊才这样做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他觉得这很自然,并不会有失身份,他还表示,家务是生活的原点,是工作的基础,人生的真谛就在于认真地对待这些琐事。
报纸、杂志。电视台都对他进行了采访,他甚至还做过演讲,向世人传达自己作为“家庭主夫”的人生哲学。他讲话时谦虚谨慎的态度也让不少人深深折服。很多主妇都十分欣赏他,日本商业及职业妇女联合会还将1985年的“好男人”奖颁给了他。
他还说:“想要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不仅需要男性来分担家务,更需要女性在更多的领域有所建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提议啊。
这也是男女双方在夫妻这一家庭关系中,需要思考、反省的问题吧、不论做什么,只要都从原点出发深刻反思,就一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43页 - 涉及保险的问题

仅此一次的人生。
有人不惜走上歧路也要活下去,这是何等的可悲。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69页 - 撞击

我深切地意识到,健康并不仅仅指吃有营养的东西,提高身体素质,不生病。只有精神方面虵处于积极舒畅的状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key words - key words

隔靴搔痒
日本刑法:受托杀人罪;合法的安乐死
福利国家:福利——安心
(酒醉者保护中心)
行政解剖/司法解剖
卫生行政
生活反应
个人识别
漂母皮
有机磷剂中毒 死后瞳孔极度缩小
昭和三十年 森永毒奶粉事件(砷中毒)
乙醛脱氯酶 酒精依赖症 (细胞的欲望)
“仅有一次的人生”
“人的生命重于地球”
“死亡就是一个人出生前的状态 是虚无的世界
死亡就是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变 是归零”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220页 - 酒精依赖症

酒精依赖症患者的结局都是可悲的。仔细想来,人不过是细胞的集合体,是细胞渴望着酒精。如果细胞们不受控制,无法共存,人就会生病。酒精依赖症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页

活着的人会说谎。
但是沉默的尸体却绝对不会。
通过细致入微地验尸、解剖,尸体本身就会告诉人们死因所在。
法医的工作就在于聆听死者的声音。
在我看来,法医虽然不能直接治病救人,但通过侧耳倾听死者的声音,充分维护死者生前的权利,在不计其数的解剖之后,得出哪怕一点能帮助活着的人们维持健康的方法,也就完成了其作为医生的使命。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页

本书作者是从业六十年的老法医,80年代开始将自己的法医经历和对法医乃至社会福利方面的思考陆陆续续发表在专栏上,本书就是专栏文章的合辑。
如果要说光怪陆离吸引眼球,已经被CSI类美剧锤炼出来的读者肯定会觉得书中案例清汤寡水。但是作者意图也不是用案例吸引眼球,而是在叙事同时,思考案例背后的人文和社会原因,要知道这些文字最初都是发表在一部叫《厚生福利》刊物上的。
书中处处能感受到作者的"爱岗敬业",对每一具遗体充满责任感,对每一个逝者也饱含人文关怀。联想到汶川地震日本救援队对每具发现的遗体都列队行礼,是否日本民族对亡者有种自然而然的敬畏?
本书是典型的日本文学,清淡、冷静、客观,但是从中能感受到无所不在的责任、敬业和自律,当然还有一丝虽不明显但确确实实存在的温情。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页 - 序言:与死者的对话

序言(与死者的对话)
在我最初走上医生这条道路时,曾迷茫于究竟要选择医学的哪个领域。
这说起来有些可笑,但事实上,我在进入医学部学习时的愿望非常简单——只是迫切地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一直到后来我毕业了,在结束实习生活并通过国家考试之后,我才开始迷茫今后究竟要选择什么,又该在哪个领域一显身手。
父亲是一位偏远地区的全能医生,他的小诊所就像是个野战医院。他不分昼夜地给当地的人看病,不仅看肺炎、结核、肠伤寒、扭伤、骨折、刀伤,还看中耳炎、沙眼,有时甚至还要负责接生。如果碰到重症患者,他就将他们送到城里的医院。
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根本无法想象,原来医生也必须要有一项专长。随着我对医学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深入,我渐渐明白,无论走在哪一领域的最前沿都十分不易,更别说要面面俱到了,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我愈发苦恼起来。
所谓内科,就是从外侧检查病患的身体,判断病因并进行治疗。这就好比让我摸着一个雕漆的饭盒去猜里面装的究竟是红豆饭还是牡丹饼一样,很是困难,而且根据医生的判断就下定论也颇为草率。
那外科又如何呢?外科更大刀阔斧一些,就是将病死的部位切除并丢掉。这么看来就多少有些不像医生了。
虽然几经考量,但我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考虑到兴趣和现实,我也曾想过,要不就去妇产科吧。
如果真是那样,又该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但事实上,于我而言,选择成为医生就意味着今后不再与活人打交道了。因为我最终选择了法医学。
那时的我并没有明确的理由与目的,只是想着与其直接成为临床医生给病人看病,不如先通过学习法医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与何谓死亡”这一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日后在接触患者时,这份感悟与收获也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吧。
父亲曾说过“当医生并不是做买卖”,他也十分赞成我的这种选择。所以,没有半点临床经验的我就这么走进了法医学的教室。那时的我只是想着,就算以后还回去做临床医生,体验两三年的研究生活也绝不是浪费时间。
于是接下来的四年里,我就一直在做动物的中毒以及血清学实验。但这不同于我期待中的法医学,总感觉是在隔靴搔痒。
我觉得,还是那种在事故现场进行验尸、解剖的实践型法医学更适合自己的性格。
在东京,有一个叫做监察医务院的机构,主要负责检验、解剖异常死亡(非自然死亡)的尸体,确定其死因,为检视官的验尸提供医学帮助,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提高公众卫生水平,并为预防医学作出贡献。
一般来说,就医时患者会先告诉医生自己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然后再接受治疗。但有时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也会突然死亡。这时,他周围的人、家人,甚至死者本人也许都不清楚死亡的原因。于是众多问题浮出水面,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因为疾病、事故死去的?还是自杀或者他杀?
监察医务院就好比站在死者一方的法医学界圣地。在这里,这些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那些永远沉默的死者的人权也能够得以维护。而我,也因此选择成为一名监察医务院的法医。
这之后,我在法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恍然觉察时,早已没了再回去当临床医生的念头。
有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撞上了煤油炉。不幸的是,正好有一个装着开水的水壶砸到小女孩背上,造成了严重的烫伤。虽然火速赶往急救室接受了治疗,但小女孩终究没能撑过一日就去世了。
小女孩的母亲当场就疯了。医生也开具了烫伤致死的死亡诊断书。但当小女孩的父亲前往区政府提交死亡诊断书时,对方却并没有受理。因为小女孩是在外界因素(由开水这种外力造成的死亡)的影响下死亡的,这种情况下,一般医生开具的诊断书不能成为正式的死亡证明。
在《尸体解剖保存法》第8条的要求下,医生向警方提出了异常尸体(非正常死亡)的申报。在具备了法医制度的东京都内,需要由法医和负责调查案件的警官一起进行验尸。
这是因为负责治疗的医生虽然能诊断出死因是烫伤,但并不清楚为什么开水会洒在小女孩的背上,也无法只凭家属或者周围人的话来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
然而警察可以揭开死者的秘密并进行深入调查,他们可以查出真实的死亡情况与原因,维护死者的人权。
小女孩的父亲拿着死亡诊断书回到了医院。医生也觉察到事情有变,立即向警方提交了非正常死亡的申报。
法医在助手的陪同下乘上检案车。十分熟悉东京交通的司机避开了拥挤的道路,向警察所在的医院疾驰而去。到达医院后,法医和助手在警官的带领下来到安放尸体的太平间。助手先向遗体行注目礼,然后脱去小女孩的衣服,拆掉一层层包扎好的纱布。
法医在听取调查情况的同时开始验尸。当他看到烫伤痕迹时很是吃惊,因为这块留在小女孩背上的烫伤痕迹竟然是一个圆形。
小女孩的母亲此时依旧精神恍惚,警方无法从她那里获取更详细的信息。但母亲能肯定,是小女孩自己撞上煤油炉导致开水壶砸下来的,是她自身的过失。不过倘若真是如此,那么开水留下的痕迹就不该如此规整。
调查到的情况与尸体身上的伤痕不吻合。这就说明一定有谁在说谎。法医指出了这一点,警方又开始重新调查。
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小女孩的母亲最终还是招供了。因为忧心于这个智力低下的孩子日后的命运,母亲亲手将开水倒在孩子背上,并伪装成小女孩自身的过失。
这个小女孩是家里的次女,因为智力低下成了家庭的负担。不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她自身,也许死了才更幸福吧——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自顾自地想着。
但坏事终究会败露。由于开水的量很少,倒在小女孩背上的开水被层层衣服吸收了,并没有流出来,只晕开了一片圆形的烫伤痕迹。
即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小女孩在死前依旧奋力抵抗,导致开水最终没有流出来。这究竟是上苍的救赎,还是小女孩求生的渴望?让这片圆形的烫伤痕迹成了解开谜题的线索。
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更专注于治病救人,他们也许并没有想到这些问题。但即使他们没有想到,即使他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也必须要提交非正常死亡的申报。幸运的是,区政府的户籍负责人经验丰富,他认为小女孩属于非正常死亡,要求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验尸,才让这次的事件得以解决。
在如今的年轻母亲当中,有一些母亲会因为孩子出生后身心并不健全就没有信心将其抚养成人,她们甚至会毫不在乎地对医生说,希望能够结束孩子的生命。她们就是这样自私任性,根本不把生命当回事。
先不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法医和临床医生截然不同,他们是从完全相反的方向看待医学。
首先是一具尸体。
然后开始调查这具尸体的死因。
最终搞清楚与这具尸体有关的一系列事情。
活着的人会说谎。
但是沉默的尸体却绝对不会。
通过细致入微地验尸、解剖,尸体本身就会告诉人们死因所在。
法医的工作就在于聆听死者的声音。
在我看来,法医虽然不能直接治病救人,但通过侧耳倾听死者的声音,充分维护死者生前的权利,在不计其数的解剖之后,得出哪怕一点能帮助活着的人们维持健康的方法,也就完成了其作为医生的使命。

《不知死,焉知生》的笔记-第108页 - 2最后的时光

法医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通过抓住死后的细微变化,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但这门学科还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地方,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依靠法医的经验。


 不知死,焉知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