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00858345
作者:陈恭禄
页数:636页

《中国通史》的笔记-第16页

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卒有犬戎之祸。“申在东南,戎在西北,相距辽远,难于合作也。举烽取悦褒姒,为怪异之说,西周之亡,盖由于政治经济情状之恶劣,一造成于天灾(西周水利灌溉较为落后,旱灾时有),一由于政治腐败,一为制度上之弱点(西周行封建,时间久远,则不复亲亲也)。幽王适当其时并促成之,其有重大责任自无可疑。周末一般人士之苟安,亦所以造成祸患也,西戎伐周,幽王拒战不胜,为其所杀,卿士多罹于难。”其说较为可信。
中国与西方之接触,古来较少。“周在西土,与西方诸国接触之机会较多。说者言周人重玉,而玉之出产地在今新疆。寺人制则受中亚民族之影响。商人分一月为三旬,周人则分一月为四分。一、初吉,自一日至七八日;二,既生霸,自八九日至十四五日;三、既望,自十五六日至二十二三日;四、既死霸,二十二三以后至晦,此王国维研究金文所得之结论。月分四制,系巴比伦所发明,周盖受其影响而然。三者皆非证据,作为建议可也。”
前不久读诚之先生《中国社会变迁》,言中国宗教信仰之自由,民间各有所祭,君主不加干涉,此与西方颇不相同。时深以为然。其实,中国上古便等级森严,“鬼神生活亦同于世人,其时,阶级森严,鬼神亦分阶级。天子诸侯大夫士所祭之神鬼不同,不应僭越,非其应祭之鬼神而祭之,鬼神亦弗能福。”“葬礼则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葬期之不同,由于古人以人死为鬼,生活无异于生时,葬礼故极隆重。”此貌似平等之状,与西方之“专制”相较,颇有趣。基督教虽强制信仰上帝,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民主可在西方扎根,而在中国寸步难行,岂偶然哉?
荀子褊狭。“其最大之弱点,则为胸襟褊狭不能容物,凡与其意见不合者,即遭其诋毁,甚者欲其消灭。孟子排斥杨朱、墨翟之学说为无父无君,同于禽兽。荀子排斥墨学,则为望文生义之议论。其《非十二子篇》,竟攻击子思、孟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为牵强附会之说,顾颉刚曾撰文痛批。“楚苦县人,尝为周守藏之吏,孔子适周,问礼于聃。故事之疑点甚多,苦味陈县,陈时尚未独立国。周室东迁,复遭祸乱,文献丧失殆尽,其官为世袭,仕周当有疑问。孔子问礼为战国时人所创,不足信也。”
始皇崩而秦速亡,后人分析原因,有说其暴政,专任法家者,有说其理念过于超前者。陈先生以为,秦亡之主要原因,在于赋役繁重,而二世又偏信赵高,轻易诛杀王侯将相。又,始皇统一“天下”后,以为天下就此和平,碣石铭云:“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秦之堕城去险,以示不复用兵;决通川防,既减少水灾,又利于灌溉与交通,为惠民之政。”后竟因此而不能守城,亦出始皇意料之外。贾谊说他“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虽失偏颇,不无道理。
无为政治,向来被视为道家思想。其实,“无为而治本为传统思想,孔子曾以为言,表示人君以德化民,而民从之之意,为正统派之解说。道家主张抛弃立法制度,而返于淳朴之原始社会,树立其无为之新学说。法家亦以无为为最高原理。”孔子有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陈说颇为得当。
游侠自战国至汉初,势力皆较为强大。高帝壮时,即为一游侠。至景帝时,游侠势力仍不可小觑,七国之乱,“周亚夫之雒阳,见(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已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其势力可以想见。
言及王莽,人皆说他篡位,“吾人常以民众之利益为前提,而不必以篡位为立论之出发点……国中费油伟大之政治家,则悲惨屠杀流离死亡,盖难幸免。儒家之教育及汉代之政治,不易产生伟大之政治家,汉末人才缺乏,为一事实……即以篡位而论,对于刘氏宗族力欲保全,而刘氏之为侯者,一再叛乱,始免诸刘为民。其附事之者,仍居高官。后世篡位者,若刘裕之辈,远不及其尚有人心。其制作之九锡,亦为后世篡位者所仿行。惟莽才能不足以应付非常之事变而失败也。”
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其学说以天为万物之本,人为万物之灵,人体与天相类。其言曰:‘(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倒也能胡扯一通,自圆其说。
饮茶之风始于三国,“唐人饮茶,不与今同:先以器具研茶叶为粉,烹之吸进。古人言:七碗飘飘欲仙,以其有太重之麻醉性。日本书籍言茶者甚多,颇有助于吾人了解古人饮茶之法。今人用开水泡茶,始于明以后。茶于唐时传入西藏。十三世纪,日本饮茶者多,亦与佛教有关。饮茶解渴,其水煮后,细菌皆死,减少人民之死亡,对于人身有益,更促成瓷器之进步。”宋人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有人引用,说候汤就是烧开水煮茶,其实说错了。饮茶,宋代称点茶,蒸青后压成茶饼,碾成碎末放入黑釉茶盏,以热汤点注,茶筅搅匀起沫,斗茶以沫色白为上。
中外史家,治中国通史,言及王安石变法,多不吝笔墨。《宋史》讲北宋实亡于王安石变法,诸多史家以为公论。直至清末民初,梁启超站出来讲了许多好话,正面研究及评论才日渐增多。“其改革范围之广大,转变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既足以增强国力,又改善农民之生活,实中国史上鲜有之事态;惜阻碍环生,计划不尽实现,执行机构犹不健全,兼并之家势力如故。其时,人口激增,贫民仍在饥饿线上,一遇水旱之灾,流离死亡之惨状,将即复见,安石兴水利、拓新地,固已尽其之所能为;然与社会势力相比较,则殊微末也。”为他讲了许多好话。其实,陈著之前即言,“杭州知州不肯绳犯私盐,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王安石变法增强国力为明显事实,而改善农民生活则未必。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讲他行免疫,行保甲,刮民更甚,虽失偏颇,不无道理。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陈先生由人口,执行机构等方面言之,都有道理,然未中靶心。今人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对王安石失败之原因分析,虽有以今论古之弊,然不无道理。“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所有的物资与所有的服务才能全面地交换,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足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所以其争执只出现于官僚组织之中。”其言颇为得当。要之,王安石变法,实中国农业社会中之现代经济变革,不败而何?其续又云,“例如青苗钱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持。所有申请贷款、调查申请者之情形、提供借款者之保证、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及没收其担保之财产等,全无着落。县令只将款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按时连本带利地归还,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愿和他们各人间的关系与责任。”此即陈先生所说“执行机构犹不健全”。
时代之变革,与时代社会变化关系尤大。宋人居家行动多求安适,士人生活有显著进步。古人席地而坐,“伸腰而股危以不安之状”,东汉始有胡床,坐姿大概为盘膝。侯景之乱,入驻京城,踞胡床垂脚而坐,《梁书》为殊俗骇观,特加记录。宋代始有椅子,并一直沿用至现在。古人行路,或步行,或乘牛马,肩舆初见于东晋,唐及北宋,仅年老有病者得用,其余多乘马。“南宋仕宦皆乘肩舆。其先,藉马于金人,汴京无马。高宗南下,南方少马,诏许百官出入,乃成风俗。肩舆以人肩抬之,轿夫同于牛马,士大夫唯知享受。其时,妇女地位益低,缠足盛行。时人以妇女柔弱为美,病态为佳人之条件……女子缠足,残贼其身体,使之孱弱。论者称其影响所生之子女,为汉族不及他族之弱点……社会上之弱点增多。当与中国之衰弱有关也。”其论大是。
宋自太祖开国以来,偃武修文,不轻诛大臣。孝宗谕大臣云:“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大将而败军,未尝诛戮。要在君心择相,相必为官得人,懋赏立乎前,严诛设于后,人才不出,吾不信也。”《金史·郦琼传》云:“而又国政不纲,才有微功,已加厚赏,或有大罪,乃置而不诛,不即覆亡,已为天幸。”都是真切之言。


 中国通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