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39963761
作者:汪曾祺
页数:248页

汪曾祺的食单

汪曾祺先生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他写美食的文字,短句为主,质朴自然,平淡如水,是我所爱。我以前零星的在各种报刊书籍读过他的文章,不过瘾。此次能读到这本关于谈吃的散文集《做饭》,大有坐拥满汉全席之感。读《做饭》之前,我刚结束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的阅读体验,乍从一种拗造型的浓抹跳至另一种白水素面,浓极至淡极的语言风格转换,让我有了短暂的违和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总结汪曾祺先生各种谈吃文章的合集,名《做饭》。汪曾祺先生是少有的能做会品能写的文人,他甚至可以自创菜,例如一道油条塞肉,即是独家。明明是写菜,却取名《做饭》,大致是编辑觉得这个名字更符合汪曾祺先生的那种亲切自然的风格吧。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这种求淡,尽显汪曾祺先生的淡泊之风。我时常看到有关汪曾祺先生的文与事,一直以为先生尚在人间。今日为了写这篇读后感,特意去查先生的资料,才知先生已于一九九七年仙逝,惜哉!汪曾祺先生曾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而今这最后一个也不存矣。汪曾祺先生去世十余年,却让我感觉他一直都在,莫非就是其文之道,让人感觉读文如亲临,如沐春风。 《做饭》读来有阅食单的感觉。看过汪曾祺先生的履历,知他出生于江苏高邮,重庆求学,昆明、上海执教,北京、武汉、张家口工作,足迹遍及全国。故而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各种美食,也来自天南地北,有些文章只是罗列菜单,稍提介,仿如另一本《随园食单》。不过,大多数是谈吃的小品文,如《学人谈吃》、《宋朝人的吃喝》、《吃食与文学》、《咸菜与文学》等,有看头,有嚼头,是本书精华所在。食单中,有在不同文章里反复提及的,必是汪曾祺先生的生前所爱及印象最深刻的,如手把羊肉、高邮咸鸭蛋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突然兴起了一种想法,想把汪曾祺先生所谈的食单罗列出来,便随看随记,果然芸芸,数百之众,从中可窥中华饮食之博大精深,每有我所好之食,看食单便心生向往,生馋涎。读如此书,有味。

与《五味》大同小异

所异之处,是公布了一些菜谱,算是单摘出来的部分,可以照着做——以前是散布在各章之中。相比《五味》,这本书我读得较快,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读过,而且可以说是第三遍,就没必要一一细读了。书的版本的确是个问题,不同的出版社选择的内容其实大部分类似。不过,由于汪老的文笔好,所以,重读也没什么。《五味》也有多个版本,我这次读的,是这个: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27556/

【书摘】我忘记记没记过也

做饭(汪曾祺代表作系列) (文艺经典) (汪曾祺)- 您在位置 #312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下午4:24:50【.】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做饭(汪曾祺代表作系列) (文艺经典) (汪曾祺)- 您在位置 #80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2日星期二 下午7:31:0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做饭(汪曾祺代表作系列) (文艺经典) (汪曾祺)- 您在位置 #122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 上午7:36:37拌菠菜稍为细致。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传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北方无香干,可以熏干代),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上,如宝塔顶。好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

每个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在我看来《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几年来做的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书柜里书不多,菜谱、吃货大师随笔不少,闲来无事爱拿起关于吃的书籍细细品味,因书中描写的菜肴而想起记忆中也曾一饱口福的美食,那感觉像是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个吃货的对话,那感觉怎么形容呢?窃喜、激动、共鸣,总之妙不可言。或许看关于爱、自由、和平、梦想的文学作品会让人热血沸腾亦或热泪盈眶。而每一本关于菜谱、做饭、美食的书籍却是殊途同归,让我收获到的都是平实、温厚、细微的幸福感。1. 美食,一种群体性效应。我生长在传统的南方家庭,父母自小要求的厨房,家里基本每人都做得一手好菜,均有看家本领,独家绝活。小时候,是站在灶台打下手的小豆丁,稍微大一点便有权利开始掌勺。家庭做饭之氛围之浓厚,常常出现厨房的几平米之地的主权靠的是---抢。虽说大家都爱做饭,还是有分门别类的。门派之别体现在大家爱吃的东西不同,对于吃货们来说,爱吃的东西自然会用心去钻研和学习。各种香煎、老火汤、海鲜烹制以及各类糕点,在我家的餐桌上可谓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我爱吃鱼,尤其清蒸。秉承鱼肉味道要鲜美,而且营养成分保持完整,那还属清蒸为佳。市场买条鲜活的鱼,回家洗净,在鱼身两面划上几刀,均匀抹上盐和料酒,放点姜片和葱段,腌制五分钟。把锅内的水烧滚,腌制好的鱼,摆在盘子上,放入蒸锅,视鱼的大小大火蒸上5-10分钟出锅,把蒸出来的汁倒掉,葱姜挑出。鱼蒸好后,迅速把葱花和红椒丝爆香加入生抽及少许白糖,然后,把滚烫的酱料油“吱吱作响”的淋在蒸好的鱼上,简单美味的清蒸鱼就可以出锅啦。吃鱼要趁热,凉了味道便不再鲜美,肉质变硬,口感就强差人意了。至于酸汤鱼、烤鱼、酸菜鱼、红烧鱼、水煮鱼、番茄鱼、杂鱼汤、煎鱼等等,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馆子里一饱口福,也试过下载“下厨房”APP在家看着菜谱一步步跟着做。关于吃鱼的心得和建议估计能写个一万字的“吃鱼全攻略”了,这满满地都是真爱啊。2. 美食,与爱情有关。躺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阳光明晃晃的热烈灼人,老式风扇吱吱呀呀的转动,不急不慢的送来并不起作用的微风。回想刚刚看完汪曾祺的《做饭》中一书,说起豆腐。南豆腐、北豆腐,豆腐干、豆腐花,臭豆腐、豆腐乳,结合其做法,头头是道,字字珠玑,声文并茂,真让人忍不住今晚就吃豆腐大餐啊。突然间记忆里想起一段关于豆腐肉末的爱情。好友说她吃过最好吃的豆腐是源于EX。他并不精通厨艺,不擅长做菜,却煮得一手好吃到哭的豆腐肉末,以致于她再相隔多年后也不能忘记那个味道。他说一道好的豆腐肉末要有好的肉和豆腐。首先,猪肉要选择猪颈肉,肥瘦相宜,洗净,切小块,不剁碎,加若干淀粉,搅拌均匀。锅烧热,放油,加入姜葱蒜瓣,爆炒出香味后放入猪肉,期间不加水,生煎至金黄加若干生抽,几番滚炒后出锅待用。其次,豆腐要选择新鲜的水豆腐,比豆腐花干一点,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水,一眼望去,是那种白白嫩嫩,滴的出水的嫩,切以小块方型,先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倒入肉末,加入少许开水,大火焖至三五分钟,加入葱花,起锅。每次做饭,他问要吃什么菜的时候,她都会调皮又欢快的撒娇说“我要吃你的豆腐。”而他则开怀大笑总会溺爱的说“你啊,就爱吃我豆腐。好吧,我也只会做豆腐。”原来,在南方小城长大的他从高中就住校,到现在大学毕业都是自己在外面,以前在家里,他妈妈做的最多的就是豆腐肉末,他很爱吃,所有只身在外的时候,常常自己做豆腐肉末。她想,他做豆腐肉末那么美味,手法技艺那么炉火纯青,除了熟能生巧外还有浓浓的思家心切吧。想到这里,她便会心疼多几分。她讨厌油烟,不爱做饭,却在那一刻有了变身小厨娘,专心钻研厨艺,要一辈子做饭给他吃的念头。她很爱吃这个豆腐肉末,一直待在旁边观摩学习,日子久了便跃跃欲试。他不干,他说家里有一个人会就可以了。那时候觉得也对,当做一句暖心的情话,谁知往后她再也吃不到那样好吃的家常菜。刚分开的时候,她经常自己做豆腐肉末,却总也做不出那个味道,或许是添加了泪水,少了爱情。她不气馁,也不放弃,每次想他的时候就做这道菜给自己吃。“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也能做出可口美味的豆腐肉末啦。”语气欢快的像个孩子得到渴望已久的礼物,可我分明在她嘴角上扬的脸上看见眼角泛有泪光。那时候正在川菜馆吃麻婆豆腐的我们,她安安静静地叙述着记忆里最好吃的豆腐。爱情走了,美食仍在。还不算太惨,因为美食能抚慰、温暖那孤寂的心,因为胃离心最近。3.美食,与友谊有关。汪曾祺说到“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的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的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这段简单又生动的描写让我想起栗子姑娘。求学时,学校附近有一个“栗粒皇”专卖糖炒栗子,大概就是这个良乡栗子了,我爱吃一切口感粉粉糯糯的食物,尤其栗子。对十月期盼,除了那个季节有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之外还有“八月的山楂,十月的栗子笑哈哈”。在秋天的第一片黄叶落下的时候,栗子便开始以各种角色出现在各种场合的餐桌上,最接地气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街边飘香的糖炒栗子。周末总爱走一段路散步去买栗子,三两同学,一大袋栗子,边走边吃。栗子姑娘和我同是学生会成员,她在文学社,我混记者站,校园周刊有一小副刊由我们负责,经常要跟文学社拿优秀的稿子,因此与她有工作的交集。日渐熟络后才发现很多优秀的作品,其实就出自她的笔下。那行文流水,诗意盎然还有点随性而至的文风,让我很是欣赏。别人说“你越是爱什么,表示你越缺什么。”好吧,我爱才。可对于太优秀的人,我又时常有距离感,或许是因为自卑吧。看着她那阳光清新的样子,总好奇她怎么能写得一手那么温柔细腻的文字。女生的友情伊始之际是内敛、含蓄的,尤其是我们都属于拧巴、被动的性格,从不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那么欣赏一个人,那关系也止于点头之交,微笑会意。愉快的合作了近一年后,某天临时约她拿第二天要的演讲稿的午后,因为糖炒栗子才正式的开始了这段明亮温暖的友谊。那天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坐在图书馆的角落,初秋傍晚的阳光明明晃晃的散落在书桌上、笔记本上以及她细碎的齐耳短发上,葱白的十指在键盘里飞舞,整个人笼罩温柔的光芒。看着她的侧脸,第一次发现原来安静地写字的女生是这样的迷人。而我也第一次发现原来写篇三千字的演讲稿从初稿、修改、调整、润色的时间是从傍晚到夜幕来临之久。当她把睡梦中的我喊醒,U盘交到我手里时,外面已是大地沉睡,夜色昏暗了。她笑着抱歉说让我久等,要请我吃饭。吃饭的地方距离糖炒栗子店不过八百米的直线距离,却与回学校的路南辕北辙,饭后散步回去的路上遇见三五同学人手拎着一袋栗子迎面走来,突然很想吃糖炒栗子,在我纠结是要邀请她与之分享其美味还是撇下她自行独享的时候,我听到认识她以来说过最好听的话“好想吃糖炒栗子,你爱吃么?我们一起去买吧”。那晚都忘了我们到底吃了多少栗子,以致于在昏暗的操场上散步一圈又一圈来助于消化。两个穿着裙子的姑娘坐在操场边吃栗子的画面,一堆栗子,一大堆壳。我们浅谈生活、电影、文学、未来,欢声笑语有时,轻声叹息有时。她的作家梦和远方的Z先生,都是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到来的。以前以为女神是美好到不会拉屎一样,那一夜之后,才确认女神原来也会肆意的坐在地下,毫无淑女形象的吃糖炒栗子,当然她们也要拉屎的。后来,便是互相串班及相约去饭堂,从点头之交到勾肩搭背,从相互欣赏到相见恨晚。毕业前那年暑假见到她口中的Z先生,文质彬彬,阳光腼腆。当他一脸温柔的走向她的时候,怎么说那画面呢?就是那种走在大街上,连路人都忍不住投以善意的微笑和祝福,这样和谐的画面,生怕多几分念想都是亵渎。毕业后那一两年,偶尔我们还一起吃饭,聊聊彼此近况,谈她的文学梦及他们的爱情。后来,日渐生分,得知彼此的消息都是来源于QQ说说和微博。听说他们分手了,她又恋爱了,生娃了,做起了全职太太。当她的签名说:本以为与文字此生都要死磕到底,最后才发现原来我也只是普通人。看到这句还是伤感的不行,那个妙笔生花,干净利落,文字细腻温暖的姑娘到底还是跌入红尘滚滚之中,成为你我他中的一个啊。年轻时候的友谊总天真的以为会地久天长,说好要做彼此的伴娘,做孩子他干娘。而最后的联系,只剩下朋友圈里的点赞。那些年轻时一起相伴的人啊,走着走着就散了,谁也没有办法,就像当时也不知道是哪个生命的拐点就相聚在一起。今天看汪曾祺在书中提到的糖炒栗子,忽然极其想念她。想起后来才得知那天图书馆写完稿子后,看一脸熟睡的我,不忍叫醒,成全我的清梦,曾温柔相待于我的她。想起那年彼此坐在操场边上她说:“我没有便士,仍想停下来看一看月亮。”她说这话时,抬头仰望如水月光的模样,那样美丽动人。而如今,我站在生活这头,隔着岁月的长河,回首相望往事,深深地怀念她,才懂得韩寒那句:相聚有时,后会无期。4.我对很多人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吃货。关于吃的文学作品,有种相见恨晚之感。去年冬天读《雅舍谈吃》后,决心不再于深夜阅读此类书籍。南方的冬天虽说没有北方大雪纷飞的天寒地冻,入夜之后也有一番寒气袭人。从烤羊肉到佛跳墙等美食惟妙惟肖的描写,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都是清新雅致的生活情调。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秀色可餐,富有诗意的饕餮盛宴的画面,垂涎三尺的我,在意志上“吃”了好几顿(敢情这就是YY的一种?)。人都有口腹之欲,描绘美食的文字太容易引起同通感,由口入心入肺。 尤其到了半夜,画饼充饥根本满足不了胃酸翻江倒海的抗议,在下楼吃宵夜跟随便找点吃的选择里,思量片刻。果断搞了杯泡面,一边“品味”着梁老先生笔下的珍馐美味,一边只能捧着个泡面狼吞虎咽。唉,这真是甜蜜的折磨啊。我是属于看鲁迅文集大量选入教材作为教科书,熟读他作品长大的一代人。以前不喜梁秋实,纯属是因为他们互掐过。在年轻时不懂是非观念,总以为世界不是黑就是白,鲁迅是好人,那与他对骂的肯定是坏人。虽然时至今日仍不知道他俩为什么互骂,看对方不顺眼。或许是文人相轻,或许是同行如敌国。但WHO CARE?我只知道阅读梁老先生的作品能让我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即使他曾经与鲁迅干过架也丝毫不影响我入手一套他的“雅舍全集”,那是一个小吃货对另一个资深吃货的追随和喜欢。喜欢吃的人是懂得且热爱生活的。初识张佳玮是因为豆瓣、知乎、虎扑等论坛无处不见的身影,对于他的印象仅留在新概念人、韩寒师弟以及他与他家金马玉堂的姑娘一起坐在街边吃肉夹馍的故事。再后来豆瓣新书推荐看到他的新作《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我承认我是被书名吸引的。这本应该叫治愈系饮食文学作品,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巨大的吃货地图,从臭豆腐、年糕到印度老板的酱,吃遍了舌尖上的中国,还有新宿的拉面在招手。发现张公子是个骗纸,明明是携女友游历四方、尝遍天下美食,不亦乐乎。还说什么孤独的人要吃饱,说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样子,得知真相的我简直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尽管如此,仍不妨碍我成为张公子的“脑残粉”之一。“趁你还吃得动时,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 张公子如说是,为这话点赞,是不能同意的更多。《爸爸去哪儿》张亮能火,我想很大原因归结于他做的一手好菜,整天系着围裙掌勺的模样,一跃成为“暖男”的领军人物,引得女性竞折腰,成为追捧的对象,暖男是现在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珍稀动物。巴学园的校歌又萦绕脑海:“好嚼,好嚼,好好嚼,把好好吃的东西。。。”今夜是月白风清的盛夏。啊,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晚饭吃什么。

食物的温柔

夏天到了,万物复苏,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这是一个适于吃小龙虾的季节。三五好友,夏夜觅食,啤酒几扎,一大盆麻辣小龙虾,当然也一定不能少了烤串的不间断补充。记得一次吃到一半,餐厅停电,四周此起彼伏小伙伴们剝壳蘸料吮吸手指,视线能识别出来的,只有离自己最近的几只小龙虾。吃着吃着,突然不知从哪传来啵的一声,一桌人瞬间安静,还没来得及反应,又突然来电,邻桌食客们一起欢呼,唯独我们这桌安静的齐刷刷盯着那个脸红诧异的少年,还有少年旁边明显假装镇定,却忍不住闪着明亮的眼睛,微笑着专心致志对付小龙虾的少女。又不知是谁爆笑起来,大家起哄,大笑,推推嚷嚷。不知道后来是怎样的故事,只知道再也没有那年夏天那几个人那样纯粹的快乐。看着这本书,除了馋虫大动的味蕾,脑海里不断浮现的就是那些觥筹交错的面孔。一起在南京吃桂花糕的小P,笑起来比桂花糕还香甜动人,在一天里同时经历说走就走的旅行和奋不顾身的爱情,当然结局就是旅行灰飞烟灭,爱情尸骨无存,还被我们嘲笑到今天;在西北戈壁滩小镇的拉面馆里干掉一大盘炒拉面的L,能把平淡无味的故事讲的风生水起,安静时也是自带光环的美少女,怎奈笑点奇低并且笑功十足,从椅子上笑到地上再爬起来也是常有的事情;撺掇我去吃上海陆家嘴某个不起眼的小巷里重辣螺狮粉的M,默默耕耘代码的同时还能一本正经毫无痕迹的撩妹,也却确实被他撩到一位肤如凝脂的新疆姑娘;还有没去过的各种泡菜酸辣粉火锅的大四川,估计是因为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所以希望永葆青春的我和老奸巨猾的T哥每次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机缘相聚。都因为书里一句“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更加想念这些食物和这些人。作者念念不忘的还有昆明吃食,汽锅鸡,从用料到器具到传承都娓娓道来,为这一身正气都想立刻打马上路。还有记忆中故乡的味道,炒米,咸鸭蛋,像水墨画一样轻轻点开,似乎重新走在乡村田埂上,远处夕阳西下,朦朦胧胧的橘色罩着老屋的房檐,房檐下坐着等我回家的老阿婆。一个是离开四十年还不能忘记的地方,一个是满怀深深惦念的故土。因为这样那样的食物,犹如丝丝缕缕的线将远行的人温柔包裹,它们交织缠绕,也在旅途中不断延伸。


 做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