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插图本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3310321
作者:(英)威廉·莎士比亚 著,(英)约翰·吉尔伯特 乔治·柯鲁克山 绘
页数:5608页

内容概要

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卷
暴风雨THE TEMPEST
维洛那二绅士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温莎的风流娘们儿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
第二卷
错误的喜剧THE COMEDY OF ERRORS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第三卷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驯悍记THE TAMING OF THE SHREW
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第四卷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约翰王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理查二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THE SECOND
第五卷
亨利四世上篇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THE FOURTH
亨利四世下篇THE 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THE FOURTH
亨利五世THE LIFE OF KING HENRY THE FIFTH
第六卷
亨利六世上篇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THE SIXTH
亨利六世中篇THE SECOND PART OF KING HENRY THE SIXTH
亨利六世下篇THE 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THE SIXTH
理查三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THE THIRD
第七卷
亨利八世THE LIFE OF KING HENRY THE EIGHTH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 AND CRESSIDA
科里奥拉纳斯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
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PERICLES
第八卷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雅典的泰门TIMON OF ATHENS
尤利乌斯·凯撒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
麦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
第九卷
哈姆雷特THE TRAGEDY OF HAMLET
李尔王KING LEAR
奥瑟罗OTHELLO
第十卷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
辛白林CYMBELINE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
第十一卷
两位高贵的亲戚THE TWO NOBLE KINSMEN
爱德华三世EDWARD THE THIRD
一错再错(或悲伤的恋人)THE DOUBLE FALSEHOOD OR THE DISTRESSED LOVERS
第十二卷
维纳斯与阿多尼VENUS AND ADONIS
卢克丽丝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CE
十四行诗THE SONNETS
情人的怨诉A LOVER’S COMPLAINT
激情的朝圣者THE PASSIONATE PILGRIM
情歌荟萃SONNETS TO SUNDRY NOTES OF MUSIC
凤凰与斑鸠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

作者简介

本书是完整的莎士比亚作品全集,除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外,还收录了英国莎学界最新认证的剧作《两位高贵的亲戚》《爱德华三世》《一错再错》,其中《一错再错》首次根据莎学界最权威的阿登莎士比亚丛书版本译为中文。


 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插图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共十二卷《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 2015年5月31日第一卷包括《暴风雨》《维洛那二绅士》《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一报还一报》。读莎士比亚的惊喜与读塞万提斯的惊喜是类似的,他们的语言竟这么成熟,细节丰富且有滋味,对话饱满且有重量!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形成的错觉,以为四百多年前的文字一定是简且浅的。人和世界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世界会进化(农业、科技),但是人不会进化,现代人有谁能达到莎士比亚的思考空间,一世一世的人被永恒的欲望和绝望枷锁住,在莎士比亚创造的世界里受着相似的鞭笞。《莎士比亚全集》并非按照创作时间的顺序排列的,《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作品,赵越胜在《燃灯者》里记录着周辅成先生对《暴风雨》的钟爱。我不知道作家能否预感自己的死亡,而使得它的最后一部作品要说最后的话。我能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强烈地感觉到他急切地要说完的话,佐西马长老的去世以及阿廖沙、伊万、德米特里、卡捷琳娜、格露莘卡冲破瘴气就像是他带着全部的黑色变成土壤让植物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生长。《暴风雨》呢?普洛斯佩罗对米兰达说:啊,你是个小天使,幸得有你我才不致绝望而死!上天赋与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溅掷,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上天赋与你一种坚忍”,对女儿的爱是一重寄托。书,是另一重寄托。普洛斯佩罗并未提及爱情,我们总在孜孜寻求着那为赞美生命灿烂的事物,爱情曾经长久地占据,但最终都只是生命作为一场梦的暗语。普洛斯佩罗带着女儿和书流落在孤岛上,对女儿的爱是最纯净的爱,和生命的奇迹相适配的正是这唯一能够恒久的山一般的慈爱。我知道很多人会说父母的爱也是胁迫,他们只对他们认可的选择给予支持,对逆着他们意思的儿女则加倍中伤,可是我也知道,儿女总有一天会与父母和解,在遍体鳞伤的时候得到父母静默的陪伴,是的,不管父母对儿女的合适的和不合适的爱如何不被儿女领受,我们还是不得不叹服这爱的恒久和迟早的包容,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这爱让人信任。书呢,书比音乐、绘画、电影能够给予普通人更直接的陪伴,读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一副不同的面容,在你的眼前读书上的文字给你听。文字本身就契合着人的思考,人的思考是靠着文字才撑开更大空间的,对,最具天赋的哲学家,如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说过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一定会被误解,也许文字确实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可是我毕竟不能够想象,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那些思想会是些什么?对于生命的总结,我还没见过比《一报还一报》中公爵所说的更好的。可我不能不承认,即使我再真诚地赞叹自杀的人的诚实与勇气,我仍旧无法不对“生”有着深深的贪恋和对“死”的深深的犹疑怯懦,我现在正好听到《星际穿越》里的Coward,对应着这音乐的那一幕是电影最令人绝望的一幕,没错,是人求生时的不顾一切让人惊恐。这四部剧本里,一个有顽恶的人都没有,在大白面前,没有求全责备,没有相互杀灭。莎士比亚知道人性就那样,他没有将显露出卑劣的人逼入绝境,他大概希望无论如何,容忍也许总是最没有大害处的。还是那份感觉,罪恶之城的良善和美好有着特别的说服的力量。而这,一直是人类的火种。《莎士比亚全集第二卷》 2015年6月6日这一卷包括《错误的喜剧》《无事生非》《爱的徒劳》和《仲夏夜之梦》。计划的事在越远的海面,越容易使我现在的生活陷入无端的格子里,人的恐惧真的与想到死亡有关吗,还是只因为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毫无热情和疯狂,知道自己在过着毫无印记的生活。爱情能让人胸腔充满热情和疯狂,生命的意义在于油尽灯枯,熊熊大火,陆地沉降到海底,等到生命终结时,一副枯骨,而不是一副瘫软肥胀的尸身。在与人笑谑的时候,我是多么厌恶我自己,在不断浪费时间的事实前,我是多么厌恶自己,我觉得自己真真地在把青春砸碎了买馒头,我觉得自己的双手像蜗牛的触角那样又往回退了,我在恐惧。昨天看了关于霍华德·休斯的电影《The Aviator》,觉得天才就是内心里有持久的热情和疯狂的人,霍华德和胡安或那个开听证会的参议员,就是两类人,后面那类人也把努力工作认作生活的船体,可他们显然是不同的!我们难道真的可以不管那恒久的胆战心惊——努力工作配不上生命的船体之任——吗?只有热情和疯狂(的创造),才能担起啊。我总想起毛姆在《人生的枷锁》里最后得出的那倾向,海伍德这些人都悲惨地死了,菲利普最后成为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医生,菲利普为自己避免走上海伍德等人的路而有万千总结,我虽然并不信服这种比较的优越感,但我也承认,也许对像我这样没有真正疯狂所向之事的人来说,把努力工作奉为生活的主体是很合适的。可却也真的没办法隐藏深深的沮丧,在交大,我看过许多努力工作的学生和老师,可能我真的是懒惰吧,我很佩服他们的这股信念,却没办法忍受他们以这信念为优越,因为它并不优越。我能看到你的努力和认真,我却看不出你的热情跟疯狂,我知道你有严肃的态度忠于这信念,你把这作为“认真的生活”,可是,我就是没办法把它填进我的观念里,因为它真的不是我要寻找的那种方式,目前的我,也只是将工作和读书对半分,我抑制着它,是的,我抑制着它。如果我失落了书,我会更加痛恨自己,因为书,是我现在唯一可能的热情跟疯狂。莎士比亚,是我这段时间最鲜活的安慰,每当我觉得自己成为一件工地上的粗粝的工具时,我就用莎士比亚的剧本洗一个澡。在《无事生非》里的希罗、《仲夏夜之梦》里的海丽娜和第一卷里的《维洛那二绅士》里的朱丽娅,都有被喜欢的男人不断侮辱的剧情,然而这些侮辱每次都随着最后与那男人的结合而尽弃了。这是令我吃惊的地方,我觉得侮辱是一种很难消解的阴影,如果说爱情有丑陋的地方,那一定是侮辱。侮辱不是严厉的拒绝,而是鄙夷和自我鄙夷。因着这些侮辱曾经从那些嘴里说出过,我为这几个姑娘惋惜。但莎士比亚剧里的爱情,却也是简单了许多,爱就立刻爱了,厌弃就立刻刻薄了,回转心意就立刻永结盟誓了,没有那迟疑的周旋忸怩,一个女人不会被第三个男人爱慕,一个男人也不曾被第三个女人喜欢。《无事生非》里的贝特丽丝和《爱的徒劳》里的公主、罗莎琳、凯瑟琳、玛丽亚都是直率刻薄的可爱女人。好羡慕莎士比亚,可以一直写爱情,写爱情。《莎士比亚全集第三卷》 2015年6月23日这一卷包括《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驯悍记》和《终成眷属》。莎士比亚剧中,如果一个人物不喜欢另一个人物,那语言就会很粗暴,特别是《驯悍记》里的每个人对待凯瑟琳娜,凯瑟琳娜的父亲巴普蒂斯塔对凯瑟琳娜的语言的粗暴更是令人吃惊。两个角色关系之间的好恶通过语言变得特别明显。女性的贞操问题几乎是所有年轻女性角色必会面对的重点,她要守着贞操直到嫁给一个青年,在这之前往往要受到另一个青年的诱惑。而女性之间通过偷梁换柱使一个不爱这男子的女子免失贞操而使另一个爱这男子的女子与其发生关系板上钉钉的方式,莎士比亚也已使用过多次。比如《终成眷属》中海伦娜通过戴安娜的帮助与伯特兰发生关系,比如《一报还一报》中玛丽安娜通过伊莎贝拉的帮助与安吉洛发生关系。《驯悍记》是到目前我看的12部剧中最令我反感的一部,皮特鲁乔的所谓“训悍”倒不如说是严刑,他用了一个很无耻的说法,把要和凯瑟琳娜结婚的理由归为驯服了的烈马是好马。兄弟之间、姐妹之间、父女之间、母子之间、朋友之间,紧张的关系都会出现,而且关系一直在变动,前一刻还想捏死对方,后一刻却感到亲近。莎士比亚经常讽刺“盟誓”行为,是因为任何两个人的关系都是脆弱的,都仅仅是附带在“需要”上的。我从来不希望什么人间处处充满爱,我倒觉得多点在不合自己意思时候的容忍更真实一些,多少挟持都是假借爱的名义。在两个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常态关系,其实都是一种挟持,比如婚姻,比如团队,比如亲缘,可每个人也许自己对自己本就是一种挟持,被自己的懒惰挟持,被自己的知识挟持,被自己的生活经验挟持。死亡是不是一件特殊的事?也许死亡并不能担超过死亡前两天的重量,虚无是不是我们对死亡的夸大?戏剧好在有一个结局,而看戏的我们还要继续下去。这次回家,在到县城的客车上,前面椅背贴着医院男性病的广告,是个过气男歌手代言的,我看着恶心,我讨厌想到正在腐烂的活物,他只是还没被埋掉。要像莎士比亚一样从事创造活动,不是教书,不是唱歌,不是做一个新的社交应用,不是财务,而是创造,不论是写作,还是科学研究。我恒久都在问自己,我应该做点什么。读到现在的莎士比亚,还是很喜欢他的文笔,但读完也并没有十分的满足,反而有点寡淡,也许是喜剧的缘故吧。如果说哲学家比文学家差一点,我是不能完全同意的,并不是每个作家都能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度,可以影响那么多哲学家。莎士比亚剧的情节也许已经包罗了人间万象,但我总觉得生活的情节大多重复相似,它并不能像哲学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为读的人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所以我已经非常期待莎士比亚的悲剧了。往新天地的通道就像虫洞那样难得,它很窄很深,带人体会那深处的感觉,令你痛哭,令你振奋,令你重新变成人。上面一段是在家写的,现在已经在学校了。每次和爸妈告别就开始自责,一个一个本该对爸妈更温柔的和不该冒犯的瞬间却冷漠地和冒犯地过去了,现在回家次数少时间短,爸妈总会满足我每一个要求,其实我也会这样尽力,我和爸妈都试着珍惜家庭团聚的日子。比如爸爸走的快,所以妈妈通常让我跟爸爸两个人走,但是当我回家两天的时候,提出要三个人一起散步的时候,妈妈也会答应,然后我和妈妈在和爸爸几米后面跟着走。不管是我,还是父母,都会特别花上每一个机会交谈或者就是陪伴。的确,爸妈也会像许多过了五十岁的人一样,生活很难再有大悲大喜大自在大力气的时候,我常为此泄气,可当我和爸妈呆在一起时,却还时而能感受到那份还新鲜的在乎。父母对一个人的无可比拟的珍贵,父母是一个人内心的柔软,大概就是因为父母对他的在乎可以是常年新鲜的,他也能觉到。想起《少年时代》里当单亲家庭的梅森要离开家,离开母亲去读大学的时候,他很高兴,而母亲却痛哭起来,对他说,没想到你要离开家了,这么开心,你知不知道下次你回来就是参加我的葬礼了?梅森理解母亲,面带笑容对她说,你是不是省略了四十年?儿女是父母付出苦心和真心最多的,甚至可能是盛放生命重量的,但也像许多我们视若生命的东西一样,他们也一样会远去。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很广阔,有多种多样的性格,可也不知简化了多少,单是《少年时代》里父亲与姐弟俩、母亲与姐弟俩、父亲和母亲这三组关系都复杂得说不尽。最近都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去年八月和今年二月苦读苦练的进步的积极心。读莎士比亚到现在,就有这种看不到更好的感受,尽管我还能觉得有趣,可早就不是读第一卷时那种惊喜了。每一次进步,都在敲碎着自己的一块结石,还是那种会再长出的。我唯独频繁想到自杀的时间是一个人寒假在学校研读《存在与时间》时,因为它给了我不可计数的勇气,但现在我只留下了这个印象,其中的因缘我一点都不明白了。我感到糟糕,连我写的文字都散发着全部的虚无,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呢?筱宇可能是我的真正从头开始的一个朋友,她去学建筑了,她有建筑了,而我什么都没有。我想在哪里精进,我还并不知道。我已经要二十五岁了,相比于婴儿早就是一个臭人了,我仍然还会一边痛恨自己一边浪费时间。今天从家到学校,在高铁上,在地铁上,我又完全沉浸到了书里,这感觉好极了。浪费的时间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浪费时间的时候你自己知道你其实可以去死了,你也确是在等死。我能部分理解爸爸的沮丧。妈妈在这一点好一些,她真的是个很厉害的人,她还能有一些快乐,而且是真的快乐滋味,而且她还是很聪明,妈妈能让人轻松,这是伟大的品质。用我的勇敢给我最爱的人以轻松。《莎士比亚全集第四卷》 2015年8月5日这一卷包括《第十二夜》《冬天的故事》《约翰王》《理查二世》,后两个是历史剧的开始,《第十二夜》是最后一个喜剧,《冬天的故事》是十六个剧本看下来,最令我喜欢的一个。这一卷我看的时间太长,许多细节都模糊了,许多印象都不太确实了,许多精彩的领悟都不能再现了。但我仍然记得我多么喜欢《冬天的故事》。最后波丽娜带着在悔恨中度过十五年的老去的利昂蒂斯去看王后赫米奥妮的“雕像”时,我几乎落泪。就像小龙女和杨过十六年后的再见一般。这幕高潮是我在莎士比亚这里感到的最高点。十五年前利昂蒂斯与赫米奥妮的对话也分别蛮横到了决绝,诚恳到了绝望的程度。小王子马密勒斯为母担忧而快速病死,安蒂戈纳斯被熊咬死,都与之前的比较谨慎地用到非常死亡很不一样,是震撼的新体验。莎士比亚戏剧很强调命运,命运又由神的权威保证,像《冬天的故事》里的阿波罗。命运,和部分在混沌中归纳法则的努力一样,是或不是这么一回事,对实际的生活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它能抚慰过度自我关注的个体,却不能帮助他们认真做事。过去是什么,过去没入水中,过去不重要了,一种莫大的震惊是在深深的悲痛中的间隙发现自我早就离开了悲痛,只是一种“应该”还在加持着自我。人是不能如其所愿地生活的,更不可能如他人所愿,自古希腊,意义、智慧、存在,抽象的名词开始先满足再折磨着每一颗高级头脑,离开大地不知多远了。与一些人的交往让我感到痛苦,这种感觉在来交大之后更甚了。这和读书真是没关系,每个人都在用更强大的冷漠对付冷漠(这可能是误解,我的意思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是让人心累,虽然我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对爸爸妈妈的子女来说,这真的太煎熬了。我的办法就是一面避免交往一些人,一面把所能有的耐心啊,热情啊,温柔啊,给爸爸妈妈大姐二姐一哥朱哥筱宇张韬等亲友。哎,我自己就是会情不自禁地怀有期待地与人交往,不过我忘得更快了。我觉得自己确实能够为家人保证随和的脾气了,但还远不是温柔。读书对我的影响,就是不在乎的变多了,在乎的少了也强烈了。我有比较明确的想过的生活,那是我现在还做不到的,就是我有独立的经济,使我在远离互联网之后还能够生活(目前我还没有办法一边做程序员一边远离互联网),能在北欧的小镇或是农村生活,夜晚可以完全用来读书。嗯,我知道这里边缺少了一大块,这是我痛苦的源,就是抽象的存在意义对应的具体的事业,就像电影对于科恩兄弟,绘画对于高更。我的机会也许很小,或许我只能找到一份工作,甚至尹珊珊老师还不能有一种奠基存在意义的产出。我知道那一定是创造,那不是办杂志,不是从政,不是组织活动,那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我所渴望的就是创造,我不知道我能创造什么,但那是存在意义的唯一注解。现在不读博,其实也是挺好的选择,我能够更灵活地停止与目前学习工作的联系,如果去国外读计算机博士,可能会是更长的一段自锁。从下一次开始,我决定控制我的自我抒发的泛滥,我应该变得专业,回到文本,这还比较难,特别对于阅读时间较长的书,除非放假,大部分时候一本书只能跨越一到两周才能读完。《第十二夜》最精彩的部分是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的告白。莎士比亚的纺锤总是能完美地交汇在结束的地方,每条叙事线都是一条灵蛇,有双胞胎出现造成的冲突还只是莎士比亚的小技巧,在莎士比亚这里,语言就像没有尽头,总有新的可能性,一个又一个精妙比喻扩充着它的边界。十六个剧本读下来,只有极少的没有生命的文字,这些文字大部分集中在丑角和悋臣身上。新的比喻是激活语言的最好方法,它也是联想,一流的哲学家也用的很好,《哲学研究》里精彩的引申比比皆是。可我始终以为,对小说,比喻不是重要的,它只是衣物,不是躯干(《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心目中的标杆)。天才的直抒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如果有最直接准确的表达,哲学家不会使用一个哲学类比。戏剧和小说是反过来的,戏剧追求语言的繁华,小说追求语言的本质表达的那一方面。我喜欢语言是在被尽力用于直接表达,我感到那种尽力,然后还要再向外一步的时候,用一个比喻捅破,像一只伸出铁窗栅的手。读书使人自由,自由就是可能性的边界,是相对的世界,你没那么容易到达无语凝噎,只是你不愿学习。抽象的名词能够对应确实的感觉,比如你知道科恩兄弟就是找到存在意义的两个人,比如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有热情广博的生命力,这时候也许你并不明确知道存在、意义、生命这些大词的由之抽象来的本义。莎士比亚的语言大量的是比喻和抽象词语的使用,但是它们被用的就像它们正处在被创造出的情景里,因为它们在被充分地使用着,当利昂蒂斯充分地诋毁赫米奥妮时,当赫米奥妮充分地表露绝望时,当亚瑟充分地恳求赫伯特不要杀害他时,当理查王充分地表达他常人的懦弱和沮丧时,文字的情感被语词的使用所拔擢出来,我甚至会深怕自己所感受得太浅,以致伤害到了莎士比亚文字的尊严。每次从下沉到书里,到合上书,我都有那种从那个世界回到现在世界的美妙感觉,嗯,我刚刚还在那个世界怜惜着理查二世,现在则又感到上海夏天的炎热了。《莎士比亚全集第五卷》 2015年10月4日这一卷是紧接着第四卷《理查二世》往后的君王《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约翰·福斯塔夫首次在《亨利四世》中出现,在莎士比亚写出下部前,他就额外为福斯塔夫写了《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亨利四世即《理查二世》中推翻了理查王的博林布罗克,因而一生忐忑,等到他的儿子亨利五世继位时,才算正统了。不特王权如此,即便是移民,也是这样的。福斯塔夫这样世故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新王登基要痛改前非励精图治的时候,最忌讳被提起小儿无赖的前非呢?我向来觉得没有什么已经过去了的一段关系值得找回,当新王登基之时,所有年轻时的关系都一下子过去了,即便偶尔想一想,也绝不会动回头再搭上线的念头。亨利亲王先是打败最强新人叛将霍茨波,赢得父亲亨利四世的信赖,继而在登基后重用公正不阿的大法官,远离福斯塔夫等人,最后,带兵远征法国,迎娶法国公主凯瑟琳,使儿子亨利六世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同君主。他英年早逝,将这个结果与他对凯瑟琳公主的诉衷情连起来看,有些慨叹。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特别想念莎士比亚,就取出一卷看,从头到尾都是津津有味,这才是活着的滋味,感到无比幸运幸福,感受到来自字里行间的天才,觉得它美好。近年回家过的日子,大概就是我想往的日子,爸爸妈妈在做事的时候,我就看书,我看书累了,就站起来去和爸爸妈妈聊聊天,我完全不需要不想要网络,也完全不需要不想要出门见朋友见同学。王安忆说日常语言会变成模式,不断重复,各种人都在用着同样的词,说着同样的观点,匮乏极了。为什么我不喜欢《平凡的世界》,因为它就是这种比较匮乏的模式语言。朱生豪先生的译文,你既能读懂,又觉得有味道,读到表达一种意思的不常见的词语和句子,就很快乐。读和写的乐趣大部分集中于此,你有一个意思想表达,然后你写出一个意义明了但并不常见的句子,有可能是因为你用了一些巧妙的常用在其他场合的字词,也有可能是这种意思还没有被人想到要用语言表达过,这两点都给我一种又拓展开一点的乐趣。在读陈寅恪先生的信时,更为晚清民国时代未受共产语言烫伤的汉语表意的练达和谦礼而赞佩,我的古文和英文阅读功底以及知识量都不错,至少能品大部分中外好文字。我肯定会迟早要将陈寅恪先生的全部作品读通的。在读通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后,再去阅读钱穆先生的作品。我既热爱西方文学和哲学,又一心要一窥中国文学和思想传统。如果读完莎士比亚,语言的多样世界能狠狠拓宽。读了一百七十多本书以后,我才敢说,我知道什么文字好什么文字不好了。最初要能形成可读的文字,一定是写不快的,你会耗很多的精力去让你的文字准确一义聚集在你要表的意上,这会让你避开模式语言里的滥用的空词大词,因为它们本身是语焉不详的,你不会用,然后,你可能会用引申的场景来给这些表意的文字添一座释例的园子。不过核心还是你真的有意要表,而不只是转述和Improvisation啊。《莎士比亚全集第六卷》 2015年10月25日第六卷也是情节连续的四部历史剧,分别是《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完整的乱世。亨利王属于兰开斯特家族,而爱德华王和理查王属于约克家族,约克家族按序有优先的王位权,乱世即两个家族之间的王权争夺。惭愧,这一卷我读的时间太长,在写之前,我翻阅了四部剧的插图,回忆了大略的情节。《亨利六世》上里出现了圣女贞德,贞德率领法国人反抗英国在法国的统治,法国是被英年早逝的亨利五世征服的。莎士比亚对英国军队里最骁勇多谋的塔尔博的刻画令人印象深刻,只有他能与有神力相助的贞德相抗。塔尔博父子在战场上争论谁该突围,谁该留下战死,虎父无犬子,两人最终一同留下战死。如果战争仅仅是军队之间交战,特别是海战,其血腥程度远逊于平民暴动。《亨利六世》中开始有凯德领导的平民暴动,就十分血腥了,割头、首级挑在竿头、首级悬于城墙上、首级掷于地,频繁出现,并且是双方都这么干。约克公爵正式起兵。《亨利六世》下不久,约克公爵即被杀害。约克公爵的三个儿子继续战斗,长子爱德华顺利称王。在《理查三世》之前,因为王位争夺而杀害一位王室竞争对手还是一件很难去做并且要背负巨大压力的事,但是到了《理查三世》,理查做起这些事已经到了毫无顾忌的程度,不管是兰开斯特家族还是约克家族,其男性成员都被杀伐殆尽。《理查三世》是我目前读过的莎士比亚剧本里最邪恶的一部。这四部剧是场野心勃勃的乱世大戏,莎士比亚一步一步增删重要的枝节和树干(我怎么总是想到多线程呢...),在乱世里,人人创深痛巨,却无人能停止倾轧的车轮,谁在驱动人们痛苦惊悸地砍杀,亨利王一次次的妥协和谈,总只是权宜,总会多更多觊觎,似乎不到荒无人烟,人们就不能安分生活。这段时间在找工作,写得比较仓促。玛格丽特王后,最后的孤独坚强悲怆的女人。《莎士比亚全集第七卷》 2015年11月8日这一卷包括《亨利八世》《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科里奥拉纳斯》《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亨利八世》是最后一部历史剧,也可能是最不出彩的一部了,更像是为了介绍当政的伊丽莎白女王的身世而写的。已经读了太久的历史剧了,从《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开始的莎士比亚的悲剧,读起来动人极了。原来对希腊罗马的原始民主制的反思在莎士比亚这里就有了,民主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更不是所谓的人民专政,那样只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民主是妥协的,是必须兼及每个个人的。科里奥拉纳斯由于战功卓著被元老院任命为执政官之后,还需要得到所有平民的同意,民主制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不再妄论了,我需要读完蔡定剑的《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之后再想想。不过我还是想起一个例子,美国的州法官,有的是选举的,有的是任命的。数据表明,如果一个州的法官是选举产生的,该州的死刑判例数远高于法官任命制的州。《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其实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仍被归为浪漫悲剧,它与喜剧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没有丑角了。相比于《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科里奥拉纳斯》,这部剧中的人物要简单许多,佩里克利斯逃亡的原因是知道了安蒂奥克斯和公主乱伦的事,这个因由也未再生枝节,不久两人即被天火烧烬;迪奥妮莎对玛丽娜的迫害也是前面剧本里常用的一种手法,父女失联到父女重逢。而除此以外,几乎全部是善意对待佩里克利斯的人。《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爱情属于命运,不死即接受。爱情还是属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我看来,只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不该有预期,或是理应理当的想法,得到了是受了恩惠,失去了也就失去了,不留恋。能像科里奥拉纳斯那样“对于他们的爱憎漠不关心”就是最好的了。莎士比亚戏剧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支撑是荣誉两字,只这个词我还不能有很多的体会,为什么荣誉在那里是根深蒂固高于生命的。但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一个人相信荣誉高于生命,这就像解除了死亡的威胁。死亡的威胁,是人的理性冲动,要活下去。那么如果荣誉也是理性冲动,他即获得了生命的意义,而如果荣誉只是感性冲动呢,这也许就是我体会莎士比亚不能的地方。《莎士比亚全集第八卷》 2015年11月20日这一卷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尤利乌斯·凯撒》和《麦克白》。明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了,心里对实习公司的老板和同事是感谢的。工作使人快乐,这话是不错的。工作时间都在思考,都在解决问题,好快乐!只是,晚上回到寝室洗完澡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精神就处在疲劳的状态了。自觉我只是极浅地看着莎士比亚,没能将每一句都在心里经过一遍,体味一次。《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不该忽略的是,罗密欧在遇到朱丽叶之前正苦苦喜欢着一位姑娘凯瑟琳,朱丽叶的出现立刻就扭转了他;对朱丽叶感情深到愿意并确实付出生命的不只罗密欧,还有帕里斯伯爵,与朱丽叶有婚约的帕里斯。罗密欧形容的伤心的爱情多么好:“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到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可是我并不喜爱这一种爱情。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这也是有关凯瑟琳的。朱丽叶的父亲卡普莱特骂朱丽叶的话不堪入耳的程度也是令人吃惊的。《雅典的泰门》最好的部分正是泰门在落到雅典城外的森林里野居之后。他并非是穷途的一时的转变,一时地愤怒于人。他永远地弃绝了雅典人和雅典城,再未踏入雅典社会一步,埋骨于荒野。即使他重又有用不完的黄金,受到雅典的道歉和恳求,重又得到了荣誉和尊敬。一生能有一次真实的大转变的人,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格罗斯曼,伟大的泰门。这才是第二次的生命。这便是Destiny。《尤利乌斯·凯撒》又有类似《科里奥拉纳斯》里的易受煽动的平民。布鲁特斯和卡修斯杀凯撒的时候,部分以共和为名,部分以一己私心,这是显然的。但迷迷糊糊的,布鲁特斯和卡修斯最后都变成完全的英雄了。从《麦克白》的导语中,我才知道原来麦克白夫人这个角色是最值得重视的。助麦克白夺权时期的麦克白夫人凶狠坚定,扫除麦克白的疑虑;麦克白称王后的麦克白夫人却因终日的幻觉和记忆回放而疯狂而死亡。这与麦克白是相反的过程,麦克白反而愈发能适应和愿意残暴。我觉得我在浅草里看莎士比亚是因为,我好像觉得自己有点轻看了,这也是我目前苦恼的状态,总觉得阅读的感受能力损失不少了。《麦克白》里马尔科姆试探麦克达夫那一场也很精彩。容易不以为然的人也差不多是最无用的。《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卷》 2015年11月28日这一卷包括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三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哈姆雷特》是九卷里最好的一个剧本,这是我初读完的印象,劳伦斯·奥利弗曾自导自演哈姆雷特。我早先看过黑泽明导演的《乱》,《乱》的情节就是来自《李尔王》,只不过从大不列颠变到日本,三个女儿变到三个儿子。《奥瑟罗》则是被奥森·威尔斯拍成电影的唯一莎剧。三位大导演各自选择了一出悲剧,并且奥利弗亲自饰演哈姆雷特,威尔斯亲自饰演奥瑟罗。《奥瑟罗》对好妻子苔丝德蒙娜的怀疑和嫉妒,在先前的《冬天的故事》里曾经出现过,那恰恰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不同的是,在《冬天的故事》里,利昂蒂斯用十五年的负疚换来了妻子赫米奥妮还活着的生命的大幸福,而奥瑟罗确实地亲手扼死了妻子,只能自杀以抵悔恨。莎士比亚的悲剧总是在末日面对的时候让主要的争议人物大片死亡。在《哈姆雷特》中,最后一场决斗中,哈姆雷特死去,奥菲莉娅的哥哥莱蒂斯死去,哈姆雷特的母亲——王后格特鲁德死去,当然,哈姆雷特的叔父——国王克劳迪亚斯也死去。在《李尔王》中,除了李尔王的大女儿戈纳里尔、二女儿里根死去,双目被剜去的葛罗斯特伯爵、李尔王的小女儿科迪莉亚以及李尔王自己也全都去世。《奥瑟罗》和苔丝德蒙娜也在同一天死去。在一部悲剧中,总有令人感到这确是悲剧的那么几场。对我来说,《哈姆雷特》的悲剧感来自哈姆雷特在决斗前对自己将要死去的预感,他预感到自己会死,“可是,你不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不舒服;那也不用说了”。《李尔王》的悲剧感来自科迪莉亚的去世,李尔王抱着死去的科迪莉亚,接受了最后一重致人死命的痛心;老臣肯特在李尔王死后也准备安然接受主上的召唤。《奥瑟罗》的悲剧感来自奥瑟罗传递到我身上的悔恨,利昂蒂斯的悔恨只会有十五年,而奥瑟罗的悔恨连着剧本要延绵到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心中。莎士比亚仍然为每一部剧安排若干好人儿不死,像是用一连串死亡换来的一个好的继续。将这三部与《雅典的泰门》《科里奥拉纳斯》《尤利乌斯·凯撒》相比,前三部都有一个起核心作用的主动为恶的人,他往往制造两个大力量的相残,直到对峙的那天才被揭穿,而连续的死亡已经无法挽回。《哈姆雷特》里的国王克劳迪亚斯制造哈姆雷特与莱蒂斯的相残,《李尔王》里的爱德蒙制造其父葛罗斯特对其兄埃德加的误解,制造康沃尔和里根对葛罗斯特的残害,《奥瑟罗》中的埃古挑起了最令人难受的奥瑟罗对好妻子苔丝德蒙娜的怀疑和杀害。而后三部的悲剧,除了易受挑动的自利的平民外,并没有特别明白的恶人。历史上的劫难往往如此,一个主动的恶和一群易受挑动的人,主动的恶用话语权力控制群体,群体用实体暴力摧毁连接着精神的肉体。《哈姆雷特》当之无愧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剧本(还剩下一卷剧本,两卷诗),能明显感到,莎士比亚在语言和对人的深层探问方面很用功夫。读读哈姆雷特在奥菲莉娅面前的自剖,对母亲格特鲁德的责问,对忠实的朋友霍雷肖表达不受感情操控的为人上的钦羡,他自己创作的舞台剧的台词,以及很多次的对自己的责问,就像是莎士比亚在狠狠地逼自己。莎士比亚一步步逼迫奥瑟罗,一步步逼迫李尔王,把他们逼落暴风雨里,作为创作者的莎士比亚,势必要经受同样大的精神痛苦才能够创造他们的痛苦。就像我能体会到乔伊斯传递给斯蒂芬的重量,陀思妥耶夫斯基传递给伊万的重量,以及托尔斯泰传递给列文的重量。这种重量通过阅读在传递给我,这便是与大师的相通,我感到自己在承接一部分他们,我感到幸福极了。《李尔王》里有无与伦比的一场,即第四幕第六场,埃德加将一块平地描述成悬崖边上,骗想要跳崖自杀的失明的父亲葛罗斯特,让葛罗斯特相信他已经从悬崖下跳下但是因为神的意思,他没有摔死,他还不到死的时候,于是使父亲重新有了活下去的力气。这最感人的一场承自《李尔王》里最残忍的一场戏,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康沃尔剜去葛罗斯特的双眼。想象三位大导演从莎士比亚戏剧里做选择很有意思,他们都能从莎士比亚那里摘出那最使他们熟悉和感叹的人啊人。《莎士比亚全集第十卷》 2015年12月14日这一卷包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辛白林》《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辛白林》与《冬天的故事》比起来倒更似喜剧,伊默琴女扮男装闯入两个哥哥基德律斯和阿维拉格斯生活的洞穴一段最为让人欣喜。像《温莎的风流娘们儿》这样完全的喜剧在莎士比亚这儿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被称为悲喜剧。这套莎士比亚全集的排布大体是依次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但喜剧部分和悲剧部分都有气氛相接近的悲喜剧。《辛白林》的剧情更具童话的特征。受到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埃及艳后》的影响,《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给我的印象也是略为乏味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一定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野蛮的一部,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拉薇妮娅的悲惨生命。那是公元前四世纪的罗马,两千多年前的常态的野蛮。这样凶猛的野蛮,依然还横行于世,ISIS继承了《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里的纯粹的恶:阿伦、奇伦、迪米特卢斯。ISIS激起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仇视。我恨任何的野蛮!《莎士比亚全集第十一卷》 2015年12月25日这一卷包括新近归入莎士比亚名下的《两位高贵的亲戚》《爱德华三世》和《一错再错》(又名《悲伤的恋人》),因而都是苏福忠先生的新译,译文与朱生豪先生是有差距的,朱生豪先生虽然也是用白话文翻译的,但他所生活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还是白话文最有味道的时期。值得一提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有一部分是合作的剧本,也归到莎士比亚名下,读时应该有所区分的。我之所以写这段文字,是因为第三个剧本《一错再错》和《堂吉诃德》里的一个故事的情节非常相似。这是件很有趣的事,莎士比亚的生卒年是1564年到1616年,而塞万提斯的生卒年是1547年到1616年,并且两人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遗憾是不知道由之改编而来的《一错再错》的莎士比亚原作《卡蒂尼奥》写于什么时候,但我总觉得应该是一方取材自另一方,又或者这个故事是共同地取自另一个更古老的著作。《一错再错》和《堂吉诃德》里的角色非常对应,朱利奥对应于卡尔德尼奥,莉奥诺拉对应于卢斯辛妲,而亨里克斯对应于堂费尔南多,薇奥兰特对应于多罗特娅。有趣有趣,读书的乐趣,哈哈!《莎士比亚全集第十二卷》 2015年12月31日这一卷是莎士比亚的诗,未评论。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觉得这版印刷不错,就是错字常见。这次看完了亨利系列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下和查理四世这三部曲最好看
  •     朱生豪的翻译真不错。
  •     长长的旅行。
  •     6 理查三世比较好,理查大活跃还是挺好看的。整体张弛有度,路人和鬼魂的角色出场尤其妙,最后还能给玫瑰战争做个总结,看完真正的完结大出了一口气。六世下也很不错,这么一锅粥(?)的局面写的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还是好喜欢莎士比亚的长台词,大家死前的就都很好。亨利六世这角色真是一言难尽,不过比七世好一点。
  •     6-亨利六世超好看(特别是中下)!写得真棒嘤嘤。这一版挺好的,偶有错字……
  •     前三卷已读。
  •     为什么读这个版本的人这么少 难道是因为插图的问题?很喜欢这种印刷字体 有文字的力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